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73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4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docx

三维设计届高中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模板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记牢知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

纠错: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

纠错: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

3.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这是因为(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D 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错误。

4.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

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记牢知识]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纠错: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纠错: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选择题

3.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说明(  )

A.人脑是思维运动的物质主体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了规律的客观性

解析:

选B 大脑越用越灵,强调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

A项强调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C项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项错误。

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解析:

选B 题干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否认相对静止,B项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

A、C两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

[记牢知识]

1.规律的概念

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理解

①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②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

③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

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其表现出的现象来把握

④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特别

注意

①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②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特别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错误

倾向

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

纠错:

规律是客观的,当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物质条件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

纠错: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二、选择题

3.(2013·北京高考)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是不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体现,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说明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

”对“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解析:

选B 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现象,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A错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C错误;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D错误。

B项正确。

2.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A “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它们都是客观的,③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②正确,排除④。

3.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  )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解析:

选A 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B项不选。

D项中“不可捉摸”说法错误。

C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A项正确。

4.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B.①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

选A ②③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题意要求。

5.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的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被破坏。

从哲学上看(  )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积极改变支配自然的规律

解析:

选B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A项表述错误。

C项太绝对。

D项也是错误的,规律是不能被改变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形式,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项正确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与题干有内在联系,故选B项。

6.右面漫画《痛饮绿色》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违背客观规律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B 漫画《痛饮绿色》的寓意是,由于人们长期不重视保护自然,不尊重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和规律的惩罚。

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按客观规律办事。

7.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营销,编织未来的美好生活。

针对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

涉电农商,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农产品电商运营各个环节要求都比较高,做好这件事,必须根据当地的特色,尊重经济规律,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专家所提建议的合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一定要紧密结合专家的建议进行回答。

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专家的建议包含着三个信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答案:

①农民网商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特色,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农民网商的发展要尊重经济规律,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农民网商的发展要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一)考点研究——往年考过什么(找规律)

世界统一于物质

[高考题组]

1.(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质固有的根本性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D.事物发生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客观存在性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性质,是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唯一特性,B符合题意。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A错误。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任务,C不符合题意。

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

2.(2014·全国卷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从“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①④当选。

②错在“无条件的、必然的”上,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③说法错误,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必备知能]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特别提醒]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特别提醒]

①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2.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运动和规律

[高考题组]

3.(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的题眼是“世界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②当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④排除。

4.(2015·天津高考)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的题眼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了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②;新常态没有体现出曲折性的问题,排除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5.(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D 由设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③正确;“老工艺”与“新诠释”体现了④;①中“淡化”表述错误;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②错误。

6.(2014·重庆高考)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解析:

选D A中“顺应……就能……”说法太绝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C错误;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D正确。

[必备知能]

1.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

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正确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3.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2)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考向研究——明年将考什么(明热点)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热点材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考题预测]

1.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规律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④绿色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

规律是客观的,坚持绿色发展,体现了应尊重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④错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不是为“出发点”。

2.2015年冬进入取暖季以来,东北多个地区又遭十面“霾”伏。

强雾霾事件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污染排放等人为原因。

由此可见(  )

A.违背客观规律必遭规律的惩罚

B.规律面前人们显得无能为力

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改造规律的能力有待增强

解析:

选A 强雾霾事件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污染排放等人为原因,表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A符合题意;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B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人不能改造规律,C、D说法错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

把这些原理阐述清楚,然后结合方法论分析材料,把具体措施阐述到位即可。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2)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