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71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docx

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

所属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课程名称 造型基础

课程层次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艺术类

课程负责人 周至禹

联系电话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

所属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课程名称 造型基础

课程层次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艺术类

课程负责人 周至禹

上课教师:

….:

周至禹

助教:

张欣荣、傅爱臣、强勇

上课时间:

七周

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点: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指出大学教育贵在: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这是针对普遍的大学教育而言,对于美术学院,对于设计学院,我以为,可以再加上:

审美之表达,创造之品性。

对于设计的基础教育而言,亦是如此。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建立在世界性的教育发展的平台上来判断,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

在中学阶段,从智力培养方面来说,学生们一直伏案专心于自己的课业;而在大学里,他们应该站起来并环顾四周。

正因为此,如果大学的第一年仍然耗费在用旧的态度重温旧的功课,那是致命的错误。

因此思维训练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站起来并环顾四周”的时候,是一个富有思想的人,一个真正的认知者。

中国的设计教育大多数设计思维的训练都和专业结合在一起,因此上受到专业性质的局限,例如视觉传达的思维停留在图形创意方面,产品设计的思维偏重于造型的想象与表达,但是作为最基础而又最宽广的思维训练,应当超越专业的局限,迫切需要研究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也更加需要汲取艺术的创造精神,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而不是模仿与再现。

设计则是在规定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形成完美的结合,中国现代设计的美好前景就为期不远。

这样的憧憬总是鼓励着设计基础教育的先行者,探索思维训练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做法也是采用设计的方法,发现问题,是创新设计的第一步,何尝不是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步?

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职业设计师的思维习惯,也应当成为设计教育者的思维习惯。

思维训练课程与素质的关系:

这就不能不谈到基础教育与素质的关系。

抬起头来容易的,观看世界则需要良好的视力,一切则都基于一个很好的素质。

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应该说在包豪斯时期就已经开始提倡,这已经是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共识,但是如何去做?

如何落实到基础教育中?

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耐心探索的事情,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调整,形成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任何照搬与空谈都不解决具体的问题。

我们清楚地了解刚进入的学生,其入校时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样,因为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就已经形成了高中美术教育空喊素质教育,而只是寻求考试模式与方法的风气,升学率使得师生根本无暇顾及整个文化素质地提高,思维方面更有待于进行开发。

因此,作为设计基础的素质,应当是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与观察力,对事物的探究与改变的兴趣,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因此上,我们的思维课程提倡通过大量的阅读图书和现代艺术的欣赏,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我们无论在各种课程都给学生观看大量的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正是反对把学生放在教室里,只管让学生画画的传统做法。

我们的思维训练课程,更是着重把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且把艺术的想象力思维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合起来,来开启学生的心智。

造型基础——作为形态分析与造型训练的基础课程

1.概述:

对设计素描的新理解

中央美院早在十六年前就在《教学体系改革的初步构想》中提出:

造型艺术中具象与抽象式两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认识抽象与具象在造型规律中的内在的关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能力。

传统的基础素描训练,包含了准确能力的训练、结构能力的分析训练、明暗与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抽象的造型研究、设计的意图构想、意象的视觉表达是它的不足。

而对于设计的素描训练而言,后一部分也是设计的素描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在基础上并非是矛盾的,相反,倒是可以大力融合。

凡是保留在绘画和雕塑规定手段内的风格的现代艺术家,其最初的素描训练也是从传统中来,得益于传统。

当脱离了规定性的绘画或雕塑定义的艺术如偶发艺术、表演艺术、身体艺术等,放弃了既定概念的操作方式,素描也就无足轻重。

作为观念艺术世界上抛弃了一般素描的基本定义,只是在表面样式上同素描相联系,但是,却和设计的本意相联系。

现代素描并不以抽象具象为界,现代具象素描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审美范畴中,而代之以当代独有的哲学、文化、审美心理的反应。

它的扩展性反映在题材、情感和审美上,反映在空间与形体的创造上,也反映于媒介语言与手段的延伸发展中。

当代社会的人文科学的有极大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身、人性、精神、生理以及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刻、丰富的认识。

艺术家因此以言观心,取材于神话、传说、新闻、事件、梦境、幻觉、想象等,敏锐地通过造型、线条、明暗、肌理、空间等,赋予每一幅创造的素描以形式与真意,即使是现实的描写,因为审美的不同,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有时如显微镜般地观看,有时同自然物象肌肤相摩,悄声絮语,有时不动声色地赤程摊露,冷峻而严酷,有时又鞭辟入里的尖锐表达,抽象则通过空间构架的幻想性和造型的扭曲,表达怪诞的真实性,非现实的想象,还有一些则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另外一部份则着力于素描本身语言的现代性研究,从材料和手段中发掘素描的意趣。

无论那是传统的写实素描,还是现代的具象素描,抑或是抽象的素描表现,都会涉及对自然的态度问题。

这一点我们在课程中会着力谈到。

抽象素描倘若具有抽象的形,也就设计到造型的根本来源,与发展创造的问题。

造化为师,无论抽象与具象,在当代视觉图像中都变得难以分别,因此基于架上的素描仍然是记录个人对于自然的思考的最直接、最单纯、最简捷的方式。

无论艺术与设计,其实都面临着一问题:

如何看待自然,翻译自然,从而形成个人的有意味的形式与造型?

这一点也被会被设计素描所关注。

就素描的具体分类而言,多种多样的素描形式各自完成着不相同的任务,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素描具有独立的艺术意义;第二种则是在绘画、建筑和其它类型的设计过程中具有辅助的意义:

草图。

在第二种情况下,靠素描构成了设计物的造型因素,素描决定了设计的构图处理。

所谓设计素描,这里所确定的“设计”的概念,并不针对于绘画而言,而是针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而言。

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对视觉元素进行计划处理,使之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视觉形象。

无论绘画与设计,素描都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研究方式,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丢勒说:

任何人除非进行过大量研究,全面充实自己的头脑,否则他注定不可能凭空想象,制作出美丽的图形。

因此,美丽的图形就不能算是他自己创造的,艺术是后天的,是学而知之的,艺术要播种、栽培,然后才能收获果实。

于是,心灵中收集、储存的秘密瑰宝才能以作品的形式公开展示,心灵中的新颖创造就以物体的形式出现。

丢勒的话如果仅仅针对设计,那么未免狭隘了设计的意义,因为这里当然也有绘画的指向。

画家丢勒,也利用素描研究雕塑和建筑设计,还做过凯旋门、凯旋车的设计,现在依然保留有他为德国农民革命设计的纪念碑草图。

在他那里,并不存在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之分。

而在现代艺术中,设计的意识与表现更是无所不在,例如包装艺术家克里斯托的包装德国议会大厦的素描,其实也可以看作设计的草图。

这一点,在传统的设计意义上也并不无区别。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所谓的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何在?

设计素描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清楚,设计素描的概念就难以立足,设计素描的课程本身就应该加以质疑。

素描作为草图的一种方式: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草图”作了如下定义:

初步画出的机械图或工程设计图,不要求十分精确。

就素描产生的起始动机而言,绘画的素描和设计的素描并无二致。

而这都建立在对现实物象的分析与研究上,其目的,并不在于再现对象,而在于深究事物的本质,从而在更高的层面进行原理分析,最后达至表现与设计的应用,设计师的草图是对意念的视觉化体现,并在草图中不断地寻求形态关系的最佳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现代传媒的一些工具可以代替素描的工具,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完全取消设计草图的迹象出现。

设计的草图无不体现思想的痕迹,也是素描应有的表现,素描是设计师思考的一个工具,是贯穿设计过程的一种语言,是加强设计素质的一种手段,是表达思想和创意的一个载体,如果把这几句话里的“设计”二字换成“绘画”,难道是不成立的吗?

二者都需要从客观再现过渡到准确有效地表达事物感知,从被动描绘过渡到重新塑造,从从属性形式语言呈现到独立的形式语言运用,从再现性表现到结构性物象创造。

而当艺术从架上走向行为、装置和概念时,素描草图仍然起着观念推进展现、工作规划的重要作用,并同结果成为一个完整的一体。

当代艺术在强调过程的时候,大量的草图、文字、图片等资料就成为过程的见证。

素描,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作用,和设计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素描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独立媒介:

今天的素描艺术,有着更加广泛的含义。

所谓现代素描艺术,既有素,又有色,既有描,又有绘,平面的媒介也变得超出纸的材料之外,非传统的媒介也不断地作为创新的材料加以援用,甚至包括了计算机、复印机等工具。

因此在基本的定义上去争论时没有意义的。

素描艺术独当一面,却也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抽象,其次为具象,其三为观念性的作品。

三者以相互交叠,难以细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发端于感性的抽象。

把素描的过程、行动视为目的,重视素描的无意识的挥洒自如。

六十年代理性的抽象素描压抑激情,强调主观的设计性。

画家们把素描作为一个艺术的媒介形式,并且追求着素描语言本身的特质表现。

印象派画家德加说过:

“绘画拒绝素描的体验,就意味着它拒绝开始。

”设计师也可以这么说,设计拒绝素描的方式,就意味着设计拒绝开始。

在现代设计领域,素描一如既往地发挥着限定性的作用,在大多数设计师那里,素描多是作为一种设计初始的一种手段,通过素描寻求设计造型的可能性,更多的是准确有效地表达思路和意念,而非素描本身的意味追求。

但是对大师而言,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素描就缺乏艺术的表现,在设计大师那里,素描草图充满了自足的艺术价值,例如建筑家柯布西埃的建筑素描,弗兰克•盖里的设计草图。

在现代艺术家那里,素描注重讯息的传达功能,借用计划书、素描草图、文字记述、摄影、地图、录影等手段来构成或记录下他们的作品,以素描和图像来演绎其作品形象及内容的痕迹。

以包装艺术家克里斯托举例,为一个包装方案而设计的草图和素描,定义就变得困难起来:

可以是草图(draft),也可以是速写(sketches),可以是素描(drawing),也可以是预想图(rendering),可以是概略图(rough)等等……最后还可以被集册出版,被收藏,成为整个包装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

素描作为造型与形式基础训练的一个手段:

何谓造型?

当指物体时,表明是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当指二维作品时,指的是构成、构架,以及整体感的视觉方面。

素描是研究这两方面的一种得力手段。

在包豪斯担任过教师的保罗•克利在《教学草图集》里留下了大量形态现象研究的素描,也包括了一些形式语言和绘画要素的研究,为他依据想象和回忆作画,并在绘画中直接传达直觉的艺术感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克利相信,一切自然事物都起源于某些基本的形式,艺术应该揭示这些形式,努力地求索自然造物的生成过程,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肤浅的模仿。

在魏玛曾经教学生练习绘制自然的叶子,观察叶脉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但是,所谓设计的素描在艺术与设计学习中具有的权利与独立性,不能被一些工具所替代。

素描在艺术家和设计师那里,是帮助他们清除自然界通往设计与艺术道路上的障碍,帮助他们超越自然的限制,展现创造的形象的重要手段。

设计的素描也同样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个人风格的“炼金术”,特殊的符号与表现形式。

是打开创造性心灵的一把钥匙,是造型与形式审美训练的基本手段。

素描也是进行通感训练的一种基本手段,就是如何将听觉、味觉、触觉化为视觉的表现。

设计的素描并非是要从传统纯绘画的素描中获取营养,但现代绘画的素描一定会从设计的意识中获得启发。

素描作为专业训练的一个侧重:

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而言,在素描的训练中,由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因此决定了素描学习不必在写实性素描方面作过多的练习,不必在素描的技巧上作过多的强调,这一点是设计的素描的真意所在。

设计的素描的对象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关联,仍然符合着“自然之笔”的真意,另一个则是心中形象的呈现,这一点和现代抽象绘画并无矛盾。

素描的原意就是意图。

一个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的计划,但是很快地就变成了一项理智的工作,目的明确,有条不紊。

是一系列混淆与分辨、分解与合成、选择与集中的筛选过程。

素描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的认识方式。

画素描,就是画思想,画分析,画认识,这是设计者从事素描的基本态度。

这也是素描作为所有专业设计的共同素描基础的出发点。

素描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交流手段:

与任何交流方式一样,画家和设计师都在通过视觉元素向观众“叙述”什么,无论绘画或者设计,都能产生视觉效果,并且传达一种思想,绘画和设计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进行交流,无论符号还是图形,或者仅仅是抽象的线条和形状,都可以向观众传达思想和感情,信息和主题。

二者的任务在当今出现高度的统一。

作为素描的形式,只不过,绘画素描更多地展现给观者,而设计草图则都被看作设计过程加以隐藏,而以最终的设计告知现实。

其实设计素描除了作为研究的手段之外,也可以是一种有着自身价值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迅速地记录对象,准确传达别人能够明白的意思与信息的一种技能,素描作为一种基本的对话形式,是设计师认识他人、他物、他事的初步探索,是意念表达的一步步呈现。

素描,是视觉思考的方式之一,为设计思维的表达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媒介,涉足之处,到处是未开垦的处女地。

素描先于绘画和设计,这是素描自身的特性和工具材料所决定。

一个设计产生,总是有草图到成品的一个过程,设计意念的完善,通常是经过草图的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了设计造型的精确性。

在这一点上,表明了素描作为设计的草图,研究构图、轮廓、形态等等问题。

但是另一种意义在于,素描即意图,凸现了设计者的主题因素,因此,让•克莱尔说:

“今天的素描又重新回到它的原初意义上去。

”在素描的习得中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并比较事物的微妙差别,对事物的相似与相关性做出区别和判断,将观察的来得素材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处理,这些素材才能在设计中产生作用,是学习设计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所以,如果我们沿用了设计素描这样一个词,我们就必须指出,这个设计并不仅仅就是指的狭隘意义上的设计。

一般对“设计”的定义是:

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也就是确定意义的计划与组织。

但是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可能要超越如此简约的解释,更愿意把它的范围与界定广泛化。

设计是所有艺术学科的本质特征。

从精神意义的层面讲,设计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使服务于人类社会、精神、物质生活的创造性活动,高明的设计是创造性、独特性皆备的“无中生有”,其实用性、审美性中体现的智慧和思想之光令人荡气回肠。

2.造型基础的教学目标

现代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反映物质世界,更是创造物质世界,同时也表现了精神世界,因此现代设计已经成为接合艺术世界和技术领域的“边缘领域”,现代设计也迅速与艺术产品靠拢与对话,正是在这样艺术与设计发展的语境中,形成了设计的素描训练研究的基本思路。

即作为艺术设计的素描基础,我们把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共同性联系起来,并不刻意地强调狭义的功能区别,而是以“大艺术大设计”的概念,以实验性延伸设计发展的未知与可能。

就具体的造型训练而言,通过观察,将自然的一些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强调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达到形态的理性认识与主观创造,认知自然万物的各种设计与语言,如线条、平面、空间、光色、结构、质感、节奏等等。

用素描的语言来设计事物的形状,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想象力的发挥。

并把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

教学强调以丰富灵活的训练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绘画基础与设计基础的关系,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的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帮助学生艺术的感觉和科学的思考,掌握具象与抽象的造型语言的表现规律,为从自然界的天然物和人造物上汲取元素,提供不同观察与认识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观察和思维模式,注重对物象特性的理解和形态空间运动的法则,注重知识的单纯性和综合性的传授,注重课程单元之间的连续性、渐进性、调节性、交叉性和系统性。

造型基础课程以素描为基本手段,课程问题联系了形式构成语言甚至材料试验,作业过程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从形态上讲,是从形态表象到内部结构,从立体到平面,再发展到立体的形态表现,从自然形态最终过渡到抽象形态;从思维上讲,是从常观世界发展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结合;从表现上讲,是从素描写生研究到多种手段的创作。

对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对形态的多角度分析提炼与发展来产生新的造型的能力,对形式要素(例如对比原理)的主动运用,对画面的构成秩序、骨架结构、节奏韵律的灵敏感觉十分重要。

在训练过程中强调了思维的灵活性、艺术的敏感性的养成,重视对造型审美力的培养,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独特经验的激发,最终使他们能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抛弃常规,脱离因袭,以真实独特的审美表达偏爱的形态,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世界里做出自己理智与情感的明确反应。

3.造型基础的教学内容

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形态表现,具象与抽象也是两个范畴的艺术语言,反映的是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观察方法,进而产生不同的思想表现方法,二者也有很紧密的关系,从具象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象,并存互补,是艺术在审美上的自然发展,因此,寻找其间的相互联系,是教学的内容。

整个课程分成几个过渡单元的训练:

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等。

整个过程贯穿了从表象到内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的过渡,从物象到心象的过渡,从感觉表现到理性分析的过渡,因此,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对立的要素。

单元1:

形态表象研究

要求:

物象世界以其生动的外表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以一种新鲜的感官(视觉、触觉等感官的总和)感知这个物象外表呈现的色彩、肌理、质感、形态,加深对表象的审美表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于设计与艺术表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个阶段,看重的是一次设计素描的行为,是对既定写实表现规范的一种解咒方式。

要求多焦点多角度近距离的观察和触摸对象,深入地体验自然物象的生命状态和表情,然后再选择适当的素描媒介与技术,极致地表达对形态的外表的深度感知,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眼中的对象。

甚至从局部作一次性到位的极致刻画,悬置概念的素描技法和概念的叙事观、整体观、空间观,去除传统素描的逐渐显影的中间阶段,物象外形的处理则有可能是个人理念化的结果,对局部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但是对整体强调要有宏观巨象的体味和设计。

本作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寻找选择物品,并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

目的:

学生由主动的选择与综合处理,来确立发现周围曾经忽略的形态美感的认识,提高对现实物象的敏锐感受力,以及选择与构图的审美原则,由此也提高着学生富于想象力的“创新”表现。

并且对构图和探索有趣的形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对形式的安排创造出形状、明暗、质感、体积和空间的动态组合。

作业的结果将会呈现多样化的面貌。

现实的物象涵盖了自然与人工的一切形态,而人工的形态由于自然的作用呈现着一种自然的状态,因此具有写实表现的视觉魅力。

这种魅力体现在每个人眼中,又有特殊的意味和感觉,在此,整体的表现品味包含在审美判断的形成之中,如果以真实独特的表达为基础,个人偏爱的形态、语言就必然形成。

单元2:

肌理与形态研究

题材:

各种物象材料的肌理,包括所描绘过的物体表面的肌理。

要求:

收集各种材料,利用拓印、复印、拼贴、素描来练习

要求在每一幅作品中体现一种由肌理形成的情调或风采,创造一种表达感情的力度,所采用的肌理个性以及组合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肌理审美表达。

目的:

围绕肌理组织的视觉特质,培养对于形体与空间意象的反映,以此体现媒介的特质。

强调材料的肌理与形态表现的主动结合,肌理的置换创造新的视觉形态。

物象表面的肌理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肌理视觉形象的主要形式因素,不同的材料组合形成新的文脉关系,出现了偶然和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

体验肌理的形式意味,由此可以探索情感表达的可能性,这种材料肌理语言的变易转换在艺术创造中占据了极其中心的位置。

单元3:

形态结构研究

骨骼结构研究一一人、动物、植物的结构写生;团块结构研究一一瓶罐写生;梯接结构研究一三通等机械物写生

要求:

了解不同的自然形态结构,从结构入手达到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

体会造型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美感。

重视结构线、外轮廓线、透视线的精确性,排除自然光影、肌理与明暗的干扰。

目前研究的是对象“结构”,因此,在初步写生的基础上,将会明确剔除非形态本质的因素,例如肌理、固有色、光影等,因为剥离物象的肌理固有色光影,物体的形态仍然存在,其立体的结构仍然不变。

传统素描的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容易导致对形态本质的认识模糊,而停留在物象的表面描摹上。

目的:

从自然形态的外表研究与描绘,向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

训练以结构分析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形态,诸等语言要素的剥离,可以有效地把握形态的基本结构性质。

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

单元4:

自然形态研究

选择自然形态作形态的分析,这种分析包括了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例如橘子的剖析)及形态单元分析(例如花朵的分析)微观图形的分析(细胞摄影的放大)与宏观景象的对比。

要求:

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选择合适的形态,通过剖析的方式加以研究,采用速写、素描、摄影、研究草图、文字分析等方法记录分析的过程,将分解的形态、形态之间的关系、肌理的提取、色彩的分析分门别类、局部的分析与整体性的把握结合起来,做成视觉笔记。

最后要求根据研究的成果、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发展成艺术表现或设计表现。

学生自己选择自然物象加以解剖,一个物体分割后,局部形态各不相同,学生应当尽可能作不同的局部形态分析,生长机制分析,内部形态单元分析,以及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从不同角度分析形态的多重性,形态内在层面所隐含的各种要素将成为观察、解析、表现的要点。

将分析出的局部形态加以罗列。

所提取的并不仅仅是形态,物象的肌理与色彩也应当在分析之中,因此首先完成关于形态、肌理、色彩的分析作业,最后利用分析、解析的结果以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缩小等手法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体绘画,或将积累的形态单元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画面可以借用分析的色彩和肌理语言。

目的:

作为造型基础的一个单元一一自然形态分析以自然形态为认识与解读的对象,通过结构分析、单元提炼、分割形态等方式,研究内部结构与形态的丰富性。

学习者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