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193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doc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按照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农业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镇高度重视,抽调专人对本镇农村其他公益性债务、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情况、2010年惠农资金发放落实情况及农业政策性保险落实情况、2011年财政支农项目筛选储备及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现将我镇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其它公益性债务现状及成因分析

平川镇辖10个行政村,5387户,20553人。

2009年清理认定农村公益事业债务219.74万元,其中乡镇政府债务35.97万元,村级债务183.76万元,按债务用途划分为:

文化卫生债务38.61万元,计划生育债务10.33万元,乡村道路建设债务39.93万元,小城镇建设债务65.8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形成的债务16.89万元,乡村两级运转债务12.15万元,垫交乡统筹形成的债务12.64万元,其他债务58.11万元。

按债务形成的时间分,2000年以前形成的债务125.15万元,2001—2005年期间形成的债务88.88万元;按债务性质分,单位借款本金72.38万元,单位欠款14.85万元,银行贷款本金8.33万元;银行贷款利息5.71万元;个人借款39.13万元,个人欠款79.32万元。

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数额较大,超过村级承受能力而欠下债务。

修建道路、打井、改水、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事业投入,这些公益事业的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

村上向单位、个人借款或欠项目承包人,形成债务。

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支出中道路交通建设39.93万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6.88万元,农电网改造11.27万元,村委会修建56万元。

二是管理支出形成债务。

在债务中用于乡村两级运转的支出为12.15万元。

三是垫交税费增加负债。

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如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等,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有村集体垫付或向银行和民间借贷完成各项税费任务,常此以往形成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增加了村级债务。

总之,导致村集体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村级债务使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导致一些村无法正常运转,无力兴办和支持公益事业,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的问题:

1、债务认定难。

长期以来,村上的债务都是借新债还旧债,债务滚动循环,最后挂帐债务用途已经改变,在债务清理时无法认定。

其次,村上为了偿还兴办公益事业所欠债务,以村干部个人名义贷款给村上使用,村级帐面上只反映利息支出,造成债务帐外循环,在债务清理时无法认定。

第三,村集体挪用各社集体积累形成债务无法认定。

有个别村有支付公益事业费用时,挪用了社集体的钱,造成村集体的现金支出帐面余额为负数,无法认定债务。

第四、村上每年借用制种公司的钱用于村集体周转,给村上形成隐性债务。

2、村级还债难。

村级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决定了化解债务的艰巨性。

各村几乎没有收入,只是靠向制种公司借款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偿还以前年度债务,有些债权人要不回债务,就通过上访、信访等方式给村上施加压力,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情况

(一)2010年项目实施情况2010年,我镇申报了3个项目,涉及3个自然村,2104人。

主要开展的项目有: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内道路建设等。

项目累计投资额达59.51万元,其中:

村民筹资29.85万元,县级及以上财政奖补29.65万元。

具体实施如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了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长及各村委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为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作为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各村委会珍惜机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抓紧时间,做出成效。

各项目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该村的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2、召开会议,加强政策宣传

我镇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扶持措施,积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镇上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对全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村也相继召开了村社干部会议和社员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着重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

通过宣传发动,调动了村民一事一议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从而全力推动全镇财政奖补工作的全面完成。

3、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方案

为确保财政奖补项目顺利实施,我镇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4、积极行动,主动参与

通过镇村社干部的深入宣传,老百姓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高涨,镇政府也行动迅速,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组织开展村民一事一议项目的筛选、审查和组织建设工作,优先重点支持村级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村民筹资筹劳热情高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并适当向贫困村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镇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筛选了平川、五里墩、芦湾三个村作为开展2010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村。

通过统一规划,分村宣传开会、分村筹资、分村签定承包合同书,积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施工,下达计划的平川村1.14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五里墩村1.2公里的渠道衬砌工程,芦湾村0.9公里的渠道衬砌工程均高标准顺利完工。

5、规范管理、阳光操作 

为确保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制度,民主公开制度等,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的正常进行、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动使用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并选举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对项目开展全过程进行监督。

(1)、运行过程公开为确保“一事一议”的科学与民主,通过“一事一议”作出民主而又科学的决策,该镇要求各项目村把村务公开工作贯穿于“议事”的全过程,努力做到议前公开、议中公开、议后公示。

(2)、监督实施公开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决策,重点在落实。

为保证“一事一议”执行的透明与到位,该镇要求各村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把执行监督权交给群众,充分利用公开阵地,对项目决策实施情况进监督,确保了“一事一议”执行透明、执行到位。

(四)今年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我镇按照县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及早谋划和安排,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在镇上组织召开村干部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村干部进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培训,学习了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甘政办发[2010]18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各村也积极行动,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财政奖补项目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规定,增强了农民群众民主议事的主动性和筹资筹劳的自觉性。

同时,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主议事会,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商议和表决。

目前,各项目村已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村民理事小组、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筹资筹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为确保上报的项目顺利通过审核,近日,我镇对各村拟上报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了初步的审定和筛选,并到各项目区进行了实地查看审定,各村拟上报项目已初步确定。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全镇上下一心,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群众观念淡薄。

随着税费改革的完成,现在政府原有的收税工作功能转变为为老百姓发钱搞服务,政府对群众的直接管理减弱,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意筹资筹劳兴办村级公益事业,使得一些项目无法通过一事一议开展。

二是项目管护不到位。

部分农村公益性项目,由于资金难保障,项目缺乏技术支撑,加之,没有预算管护费用,重建轻管,项目难以产生最大效益,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清楚,严重地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启动以后的公益性建设就更为艰难。

(三)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公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村务公开栏、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筹资筹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营造全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农民筹资筹劳的一项制度,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能较好地整合各方面资源,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办法。

也体现了中央关于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实行财政奖励补助制度,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作用,让以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一事一议”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进一步调动村民兴办公益性事业的积极性,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筹资筹劳程序完善、运作规范,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三、2010年惠农资金发放落实情况

2010年我镇共落实发放惠农资金867万元,其中: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398万元,退耕还林粮食生活补贴78.5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8.12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84.66万元,其他惠农资金227.9万元。

在惠农政策落实中,我镇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组织落实和发放,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到了实处。

(1)、惠农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为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我镇财政所、民政办、农林站等部门及农村合作银行、各村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各项补助资金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发放落实到位,群众比较满意,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2)、落实惠农资金制度比较健全。

我镇财政所严格按照惠农专户资金封闭式运行原则,建立了完善的资金运行制度,基本做到了张榜公布到户,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现到户等“五到户”和“六不准”原则,严格按照严格按照“一册明一折统”要求,一次性直接发放到农户。

(3)、“一折统”兑现方式方便快捷。

惠农资金发放形式比较简便,采用“一折统”的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户惠农补贴帐户,农户兑现惠农补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二)、惠农资金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填写明白册工作量大,手续繁杂。

按照“一册明、一折统”办法要求,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要先填写明白册,农户签字盖章后再发放补贴资金。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惠农资金落实相关站所填写明白册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站所认为填写明白册是财政所的事,各站所只管发放资金,对明白册填写不够重视,加上明白册填写工作量大,财政所人员有限,无法做到一一检查核对,存在明白册漏填情况;因为惠农政策资金发放的时效性强,部分资金只好先行及时拨付,明白册填写工作滞后。

二是农户前来填写明白册不及时,造成部分资金滞留。

城关、职教中心等外镇学校学生寄宿生补助资金到帐后,学生家长不及时前来办理明白册填写手续,造成资金滞留未能及时发放完毕。

三是部分资金落实易引发矛盾。

良种补贴是一项新的惠农政策,第一年县局在调查农作物面积时农户不清楚情况,有的只报了税改面积,造成平川的面积不符合实际。

今年的良种补贴资金下达后,我镇抽调农林站干部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并且安排对上报面积进行了进一步的暗访,但还是有部分农户认为自己该享受补贴而没有享受上,跑到村一级和镇政府找领导上访,引发了干群矛盾。

对策和建议:

各站所高度重视,与财政所协调配合做好明白册填写工作,确保一册明一折统工作规范有序。

二是加大惠农资金发放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宣传到户,农户及时配合填写明白册,及时发放资金,减少惠农资金滞留时间。

四、农业政策性保险落实情况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为了增强农民群众抗风险的意识而开展的一项新型惠民工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政府防灾救灾的能力,还可以使受灾农民及时得到赔偿,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7、2008、2009年我镇按照上级部门的号召积极引导群众参加能繁母猪保险,累计赔偿金额为47000元。

政府为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能繁母猪保险,加大财政补贴力度,2007年能繁母猪补贴每头50元,补贴金额10250元,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每头100元,补贴金额43500元。

 2010年根据县财政局工作安排,我镇动员群众参加日光温室保险,其中蔬菜棚180元/座,参保75座,收缴保费13500元,瓜果棚190元/座,参保39座,收缴保费7410元。

如因自然灾害导致温室受灾的最高赔偿金额为10000元,目前我镇暂无受灾赔偿情况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保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参保农民得到实惠,产生良好的效应。

但由于农业保险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民风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

这几年来加大了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但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对灾害发生率存有侥幸心理,保险认识程度不够,投保积极性不高。

(二)认识存在差异,保费难收取。

在保费的收取上,不少农民认为,不论受灾程度是否达到理赔标准,都该有所回报,否则就不主动甚至于不愿意投保。

一些受过灾的农户大多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投保,而没有受过灾的农户、不易受灾的农户则不愿意投保。

另外我镇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往往会因为在外打工而错过了投保的时效期没能投保。

三.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解决当前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这项工作得到更好地推广与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营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外部环境。

虽然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损失的补偿方式,农业政策性保险已经逐步为部分农民群众所接受,农业保险的意义还远没有被农民群众所认识到。

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非常浅薄,对农业保险的作用还心存疑惑,农民不信任又不适应交钱让社会来保护自己。

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二)切实做好勘察定损,适当提高理赔标准。

制定农业政策性保险查勘定损技术标准,提高查勘定损准确率,做到查勘定损到户,做到不惜赔、不乱赔、不错赔、实事求是,做到让农民保的满意。

(三)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目前我镇农民参保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主要有能繁母猪保险和日光温室保险两种类型,根据我镇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来看,除能繁母猪、日光温室外,应该把加工番茄、高原夏菜、露地葡萄等成本大、易受灾的品种也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内,农民受益得实惠比较直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确保我镇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在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中,我镇将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强基础工作的投入,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努力使这项工作真正做到既能让政府减轻负担,又能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支持和拥护。

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政策性保险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以确保农业保险工作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五、2011年财政支农项目筛选储备及进展情况

按照县财政局关于上报农业财政项目的通知精神,我镇紧紧围绕县委1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发展高效节水绿洲循环农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生态、绿色、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科技进步、市场流通为支撑,以园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重点,结合镇上制定的项目发展十二五规划筛选项目,共筛选上报项目7个,分别是平川镇芦湾村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扩建项目;平川镇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项目;玉米制种协会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项目,芦湾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平川镇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目前,项目标准文本和项目申报书正在编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