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196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doc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作者:

赵春山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市直属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是秦皇岛市花园式学校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示范校。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是河北省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校,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合作校》实验校,是国家《创建学习型学校》实验基地,是全国“十佳职业教育创新单位”,是全国半工半读试点校。

  2003年以来,学校“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订单做招生”。

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签订用工订单,使学生在入校之前就有了就业合同,学校按照订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专业,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三个零距离”(追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追求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零距离,追求一切理念与最前沿理念零距离)的办学目标,这样改变了原来毕业后再安排就业的局面,使被动就业模式变为主动就业的就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学分银行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就业,2005年开始实行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模式,学生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

学校找准了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贴紧经济,服务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培养对象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006年,学校成立产业集团与技术坊,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

  自2003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就业模式等等,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特色一、订单就业模式:

  

  订单培养就业模式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应用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实践教学,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在学生中推行“双证制”,毕业生获得双证在95%以上。

学校先后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联合办学协议。

  以船舶建造与修理专业为例,学校与河北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体现企业行业需求,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明确设置专业方向,并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

  2、校企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训室,在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第二校园”,建立有效的校外实习教学全新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高水平实训室,有的建在校内,有的建到企业。

如:

在河北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校企双方投资共建了“焊工实训室”、“船体模型实训中心”等实训室。

这些实训室成为了校企联合研发,学生自主实践的基地。

这样就更新了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

学生课程一半以上在工厂由老师和技术工程师共同完成,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就可上岗,缩短了培训期,增强了竞争力。

  3、校企联合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学校有意识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注重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1)全校所有专业均成立专业社团,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创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实训室对外开放等措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2)学校以项目为载体,借助企业技术,设计组织“秦职杯”开放式技能竞赛,用相对完整的具体任务驱动学生,使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特色二、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

  “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云上时光旅行社、花若闲美容中心、方舟食坊、方舟生态种植园、素质拓展基地等产业集团。

依托产业集团,各专业成立了各种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部分学生作为学徒,实行半工半读,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

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培养了学生就业能力,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同时学生自己也开办公司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

几年来在各县区学生创办了30多个公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特色三、引名企入校,实现校企合作,前厂(店)后校。

  学校与“巨人”合作,引进了“锦江之星”、“美丽田园”等名企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依托名企的产业优势,实行教学结合,订单培养。

作为回报,学生毕业后定向到企业。

这种办法为学校提供了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前厂(店)后校的就业模式,把企业搬到了学校,让师傅做教师,学生做学徒,这样培养出了既懂技术又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毕业就成为熟练技术人员,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

  综上所述,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和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收到了良好成效。

在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确保了毕业生的充分稳定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