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9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docx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

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分析

目录

1引言5

1.1研究背景5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

1.2.1研究目的6

1.2.2研究意义6

1.3国内外研究现状7

1.3.1国外研究现状7

1.3.2国内研究现状8

1.4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0

1.4.1研究思路10

1.4.2研究内容10

2农村农业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11

2.1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界定11

2.1.1信息化的概念11

2.1.2农业信息化的内涵11

2.2农业信息化的实现过程12

2.2.1以统计信息和指令性计划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3

2.2.2以政策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3

2.2.3以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3

2.2.4以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4

2.2.5以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4

2.3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15

2.3.1从农村信息化对促进农业增效的作用来看15

2.3.2从农村信息化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来看15

2.3.3从农村信息化对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来看16

3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17

3.1钟落潭镇社会经济情况概述17

3.2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17

3.2.1确立目标,加强领导17

3.2.2广泛宣传,以点带面18

3.2.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18

3.2.4加强维护,发挥效用19

3.3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9

3.3.1政府对农业信息化重视不够19

3.3.2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20

3.3.3农民收入低给信息化带来的难度20

3.3.4信息内容开放粗放,整合难度较大21

3.4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1

3.4.1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21

3.4.2信息技术人才短缺21

3.4.3农民自身因素的制约22

3.4.4运营模式制约22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23

4.1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状况23

4.1.1农业发达国家农村信息化现状23

4.1.2农业发达国家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23

4.1.2.1集成化23

4.1.2.2专业化23

4.1.2.3网络化24

4.1.2.4多媒体化24

4.1.2.5综合化24

4.1.2.6全程化25

4.2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25

4.2.1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诺兰模型25

4.2.2农村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27

4.2.2.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7

4.2.2.2农业信息技术系统内集成阶段27

4.2.2.3信息农业阶段28

5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29

5.1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目标29

5.2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策29

5.2.1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29

5.2.1.1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29

5.2.1.2政府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30

5.2.2结合当地特点探索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31

5.2.2.1建设镇上网培训中心32

5.2.2.2建设村免费上网服务站32

5.2.2.3开发应用镇村管理软件32

5.2.2.4组织信息技术下乡服务队进镇进村32

5.2.2.5中小学的信息化改造32

5.2.3加强农村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文化知识素质33

5.2.3.1努力搞好信息化宣传培训33

5.2.3.2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33

5.2.4加强合作共享服务34

5.2.5提高信息内容的实用性35

5.2.5.1通过科学采集整合农业信息资源35

5.2.5.2注重农业信息质量35

5.2.5.3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36

结论与讨论38

参考文献40

 

摘要

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说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的成就和潜力,将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举足轻重的因素。

在中国,忽视信息技术尤其是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会严重滞缓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信息通信业,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受钟落潭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政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度仍然比较缓慢,部分地区的通信发展还比较落后,有的地方甚至不通电话。

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成为我国电信服务的“空白地带”,这些农村人口成为我国电信业和信息时代的“边缘化人群”。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加快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为农民实现经济振兴,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跨越数字鸿沟,不仅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钟落潭镇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通信运营商面临的重大紧迫课题。

当前社会形势下,各级领导对三农问题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落实,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逐步明朗。

如何把握当前形势推进农村信息化网络发展,寻找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也成了钟落潭镇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明确了农村信息化的含义,并总结了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的政策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为论文后面阐述农村信息化对于钟落潭镇的机遇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以定性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的方式,从总体情况、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体系、农民信息化清况、地区发展情况等,多角度分析了当前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现状和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较全面地总结和提炼了钟落潭镇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模式,总结了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从思想意识到机制建设,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建议。

在对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钟落潭镇拓展农村信息化市场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等因素,提出钟落潭镇拓展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建设策略,对后期的建设决策、实施以及业务营销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对于进一步拓展农村信息化市场,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运营模式发展对策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农村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可以从计算机在农业的应用算起。

1946年,人类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这是农业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开端。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经历了4个阶段:

在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农业科研、统计等领域的科学计算;70年代开始转向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80年代,计算机应用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平;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向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发布的健全的农业信息体系。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业生产过程,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向横、纵两个方向拓展。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农村信息化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正开始步入“信息农业”。

“信息农业”(InformationAgriculture)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从内涵上讲,“信息农业”是以农业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手段,以农业信息集成与网络服务为目标,最终实现产业化的体系。

这是一个以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特色的农村信息化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

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

“精确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与“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都是“信息农业”的典例,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表现突出。

从国内来看,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国际和国内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信息化”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然而,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

在我国农民与发达国家农民之间、我国城与乡之间、我国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楚俊国,2006)。

我国广大农民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

如何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并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能够促进科教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农村信息化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以钟落潭镇为例,分析钟落潭镇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2.2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农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新技术已经在农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在发生重大的改变。

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的农业革命已经来临。

农业正在逐渐走向信息化,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把握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走向,对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全球范围内兴起信息技术具有信增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传播农业实用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和技术推广。

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多媒体的研究和开发等起步较晚。

1998年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科技多媒体研究中心,着手研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光盘。

1999年自行研制了第一批10个农业科技多媒体光盘,并向市场推广应用。

但是,农业多媒体的研制和推广受到推广系统或销售系统的制约,还未能在农民实践中得到广泛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村村通电话即将成为现实,电视VCD机的普及率大幅度增加,一部分乡村和农民家庭已经拥有电脑,广播报纸电视的单向教育媒体已小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教育的需求,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为一体的可交互的多媒体技术将成为实施农民教育的新手段。

如已经出现的VCD/DVD影碟机、多媒体光盘、农业信息网站等已逐渐成为实施教育的主要手段,它们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小可比拟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其实,新农村这一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提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无疑是我国在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的重要探索。

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如要保持并加强其在21世纪的竟争力,就必须抢占信息化这一至高点。

作为我国这样一个有九亿人口在农村的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也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三农”问题的解决。

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化概念来源于日本,日本是最早对信息化进行研究的国家,但由于语言和政策上的因素,信息化理论的论述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其实践活动也没有在日本展开。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理论界对信息化的研究,自此,信息化理论被全球所重视,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但理论界对信息化探讨时,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没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事实上,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是比较早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应用计算机为农业服务了,农场会计系统和奶牛生产管理系统是其开创性应用。

早期的服务模式是设立地区性计算机服务中心,利用邮政服务机构与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传递,提供服务。

70年代后期PC机的出现导致了农场应用计算机(OnFarmService)的发展。

农场主开始购买计算机,涌现了一大批农用软件开发公司。

到目前为止,美国利用计算机网络(CN)、通讯技术(CT)、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类农业信息应用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专家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美国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业生产部门采用计算机对家畜的品质、饲料配方、饲养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近年来,日本已成功开发出用于温室的人土智能—电脑—信息处理网络系统。

该系统可用在育苗、控制温室环境、防止作物病虫害等诸多领域中。

总体来讲,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以Internet为主的信息高速通道,建立了农业中心网络体系。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1979年从国外引进遥感技术并应用于农业,首开信息化先河。

198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开始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的农业科研与应用研究。

1986年,农业部提出了《农牧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1987年组建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和应用。

在90年代,又先后提出了《农业部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八五”计划及十年设想》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农业部针对未来,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农业部1994年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千多个县通过电话拨号入网,实现了与国际和国内各省、市的网上信息交换,每大向全国发布电子信息快讯、市场动态分析和农业气象通报等重要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于1997年10月开始运行。

日前,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

大部分农业高校已经联网,建成了一些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生产计算机管理系统。

计算机应用在我国农业部门和农村己开始发挥作用,有些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成使我国的草地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过去由常规方法上百人10年完成的工作量,用该系统只需7大即可完成,运行3年,节约经费1669万元。

我国已经开发成功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饲料配方系统等已在农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在“十五”期间,我国金农土程和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包括“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工程”、“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工程”、“农业3S应用工程”。

在农业数据库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大型涉农数据库100多个,约占世界农业信息数据库总数的10%,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正朝着多元化、联合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国所有的省级,97%的地市级,77%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47%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

农业部己建立了具有较强支持服务能力的网络中心,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

2004年,在全国120个县新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2000个乡镇新建了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队伍小断扩大,农村信息员总量达巧万人。

尽管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国家已制定了发展目标,“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被列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1996-2010年优先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并正付诸实施。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功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而且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难以估量。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

因为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是农村,所以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

新农村建设是以人为木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新支点。

加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广泛普及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对于普及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推销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素质、管理农村社会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全方位的、高功效的重要意义。

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托,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对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的研究都很热,但真正把二者结合起来,系统论述信息化在我国农村的现状,怎样做好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却不多。

1.4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针对钟落潭镇农村地区信息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做深入的探究。

从战略的角度,以及从市场、运营商和政府的三个维度来分析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务实可行的措施。

重点是以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依据数据、理论作为论文的支撑,对钟落潭镇农村通信信息化工程做出分析,了解农民兄弟的真正需求,从中得到一种有利于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1.4.2研究内容

第一章引言。

在介绍了钟落潭镇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的选题背景下,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农村农业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

首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界定,然后说明了农业信息化的实现过程,最后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第三章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首先说明了钟落潭镇社会经济情况概述,接着阐述了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然后介绍了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了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状况,并指出了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首先介绍了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然后提出了钟落潭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

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结合当地特点探索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加强农村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文化知识素质;加强合作共享服务;提高信息内容的实用性。

 

2农村农业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

2.1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界定

2.1.1信息化的概念

为了把握农村信息化的内涵,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信息化的内涵。

目前,对于信息化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具体情况见表2—1

表2—1信息化定义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所谓信息化是指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性的总称

第二种观点

信息化不仅要求计算机现代化,而且要求通信现代化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不能仅限于计算机的现代化,如果没有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信息化,从而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第三种观点

以我国经济学家乌家培为代表,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物质的社会经济现象

上面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由此可以看到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

从内涵角度考察,它包括多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成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也高度发达和完善。

从外延角度考察,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信息市场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环境。

此外,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过渡,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过程,它一方面依靠信息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依靠农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银行业等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冯旭芳,2006)。

2.1.2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有了信息化的概念,现在我们讨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农村信息化是指在人类农村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的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夏俊,2004)。

农村信息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到整个农村农业系统。

主要包括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管理信息化等。

从技术角度(技术引用角度)包括农村通信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的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等。

其基本涵义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对农民科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复杂、知识综合集成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系统工程。

显然,根据以上信息化的含义,农村信息化比农业信息化的内容更宽,更广泛。

前者包括了后者,比后者具有更可靠的要求和更深的层次,要实现农村信息化,必须实现农业信息化,从另一个角度讲,农业信息化侧重于实现农村传统生产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社会概念体,不仅包含了农村生产环节,也覆盖了农民娱乐生活、教育学习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个方面。

农村信息化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它还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提供基础和创造条件,还必须方便地实现与财税,政务,商贸等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有上述叙述可知,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涉及农村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何保障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和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如何确保农村与城市间系统以及农村内各行业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如何规范农村信息服务,都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张维迎,1996)。

2.2农业信息化的实现过程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以精耕细作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文明。

有关记载与传播,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