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3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100分钟卷面分值:

12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2月8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兴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下图),兴化南互通站的工作人员于当日上午9时到岗,做好正式通车的准备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远在美国纽约(西五区)进修的王老师收看正式通车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A.7日7时B.7日21时C.8日7时D.8日23时

2.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工作人员到岗时的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1.B2.D

【解析】

1.正式直播时,北京时间是8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当地时间是7日21时,B对。

A、C、D错。

2.该日工作人员到岗时,北京时间是12月8日9时,1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图A北极是极昼现象,A错。

图C中西经度数顺时针方向减小,是南极图,南极有极夜现象,北极是极昼现象,C错。

此时165°E是正午12点,15°W是0点,图B中30°W是0点,B错。

图D中约15°W是0点,D对。

点睛:

北半球是冬季,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西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减小,顺时针方向减小,是南极图。

北京时间9点时,165°E是正午12点,位于昼半球的中间。

15°W是0点,位于夜半球的中间。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

【答案】3.A4.D

【解析】

3.根据材料,大瓦山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

下面的岩层形成早,说明先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石灰岩。

上部是玄武岩,说明石灰岩形成后,地壳抬升,再有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在上部形成玄武岩。

玄武岩受外力侵蚀,形成大瓦山桌状地貌,A对。

B、C、D错。

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面的石灰岩受外力侵蚀作用,该地是湿润区,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林立的峰林、峰丛,D对。

石灰岩易被侵蚀、溶蚀,不能形成桌状山地貌,A错。

不能形成丘陵地貌,B错。

地势高,形成的是侵蚀地貌,C错。

图甲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乙示意图甲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图甲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6.图甲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

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的光照较④弱

【答案】5.C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读图从图中的信息判断气压变化和材料中气流的运动是解题的关键。

5.O到P气压由低到高,说明左图为低压中心,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再按从高压到低压向左偏判断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

下图中图A为某区域简图,陆地地势较为平坦,图B为图A中河流甲、乙两水文站测得的年径流量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A中最冷月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8.该区域中

A.河流流向为由甲处流向乙处B.湖泊附近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沿岸洋流向南流D.乙河段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7.A8.C

【解析】

7.最热月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陆地等温线应凸向较高纬度,图A中最热月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向北纬度增大,图A位于北半球。

最冷月可能是1月,A对。

最热月是7月,4月、10月居中,B、C、D错。

8.该区域中,甲水文站的流量变化幅度小,说明受湖泊的调节作用,位于湖泊下游河段。

乙水文站的流量变化幅度大,说明位于湖泊的上游。

河流流向为由乙处流向甲处,A错。

根据纬度,图示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湖泊附近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B错。

图中沿岸洋流为寒流,向南流,C对。

乙河段附近可能为地中海气候,D错。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10.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A.莽山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答案】9.A10.D

【解析】

9.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自然带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A对。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高,图中有的山脉只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两种植被,B、C、D错。

10.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应是山脉所在纬度较高,图中纬度最高的山脉是宝天曼,D对。

其它山脉分布的纬度较低,相同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下限较高,A、B、C错。

点睛:

根据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麓地带都是这种植被类型。

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同一自然带,山脉所在纬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低。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下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缩小B.东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扩大D.东北升高,东部升幅大

12.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答案】11.D12.D

【解析】

11.根据图中曲线,2000~2010年,两条曲线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东北升高,东部升幅大,D对,B、C错。

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A错。

12.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说明外来劳动力人口增加,会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D对。

减轻青壮年的社会负担,A错。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B错。

劳动力增加,依靠子女养老,不利于社会养老体系完善,C错。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苏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该城市D地与N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

A.2000B.3000C.4000D.5000

14.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A.M点B.E点C.F点D.P点

【答案】13.C14.A

【解析】

13.图中等差距是1000元,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该城市D地房价范围是6600-7600元/m2,N地点房价范围是2600-3600元/m2,差值范围是3000-5000元/m2之间,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4000元/m2,C对。

A、B、D错。

14.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环境质量好,房价便宜,距离市区较近的地点,图中M点性价比最高,A对。

E点房价较高,且位于公路旁,比较乱,B错。

河流源头在岗地,F点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C错。

P点距城市较远,D错。

在最近热播的美国动画片《瑞克和莫蒂》中,主角瑞克对于四川辣酱的“魂牵梦萦”,引发了美国网友疯抢四川辣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四川辣酱让美国吃货魂牵梦绕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效应B.加工技术独特

C.原料优良D.科技含量高

16.目前郫县豆瓣行业也遭遇发展瓶颈,郫县豆瓣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土质退化C.市场竞争D.人力成本

【答案】15.A16.D

【解析】

15.四川辣酱让美国吃货魂牵梦绕的原因是受动画片主角的影响,最可能是市场效应,A对。

加工技术、原料、科技含量与动画片播放前一样,没有改变,不是最可能原因,B、C、D错。

16.目前郫县豆瓣行业也遭遇发展瓶颈,郫县豆瓣酱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D对。

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条件不断改善,A错。

生产原料可以进口,土质不是主要因素,B错。

市场不影响生产成本,C错。

点睛:

材料信息显示,四川辣酱让美国吃货魂牵梦绕的原因是受动画片主角的影响,属于是市场效应。

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增加。

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劳动力工资上涨。

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表形态B.风速大小C.天气状况D.土壤性质

18.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答案】17.C18.B

【解析】

17.图中光伏农业通过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

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天气影响太阳光照,C对。

地表形态、风速大小、土壤性质,不影响光伏发电,A、B、D错。

18.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作物品质,B对。

不能提高大棚夜间温度,A错。

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方便农民夜间劳动不是主要作用,C、D错。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年7月9日,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缓解能源短缺

C.很快取代石油D.影响海洋生态

20.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

A.生成于赤道地区

B.运行轨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C.登陆时神狐海域的风向以偏南风为主

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

【答案】19.BD20.BC

【解析】

19.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是清洁能源。

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缓解能源短缺,B对。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缓解全球变暖,A错。

产量有限,不能取代石油的地位,C错。

分布在深海海底,大规模开采,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环境,D对。

20.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根据图示位置,该台风生成于北半球低纬度区,赤道没有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气旋,A错。

运行轨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B对。

登陆时神狐海域位于台风的南侧,风向以偏南风为主,C对。

气压值最低处是台风眼,无风,气压值最低处附近的风速最大,D错。

2017年12月5日江苏省铁路办公室正式发布北沿江高铁预可、可研及勘察设计项目招标信息,备受瞩目的北沿江高铁正式启动前期工作。

读北沿江高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北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A.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B.河网密布,水运便利

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D.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22.北沿江高铁的建设意义有

A.缩短江苏沿长江北部地区与上海的时间距离

B.直接促进苏中与苏南的物资交流

C.加快了沿线地区农副产品的出口

D.缓解了京沪高铁运输压力

【答案】21.CD22.AD

【解析】

21.北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C对。

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D对。

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河网密布,水运便利,是自然条件,A、B错。

点睛:

人口、劳动力、市场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河流属于自然因素。

高铁以客运为主,不能直接促进物资交流、运输。

高铁速度快,可以减少路途上的时间。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

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

A.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B.提高劳动生产率

C.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D.减缓企业用工荒

24.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缓解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答案】23.BD24.BD

【解析】

23.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B对。

机器人代工需要的劳动力少,减缓工厂向中西部转移,A错。

不会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C错。

有利于减缓企业用工荒,D对。

24.制造业“西进运动”,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B对。

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

减少人口流动的数量,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

有利于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对。

下面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1990~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1990~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B.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C.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上升

26.下列关于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5年城市化速度快于1995~2005年

B.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

D.目前已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增长阶段

【答案】25.BD26.AD

【解析】

25.根据三角坐标图,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可能上升,A错。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B对,C错。

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上升趋势,D对。

26.根据图中城市化率曲线,2005~2015年城市化速度慢于1995~2005年,A错。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B对。

我国是发展或国家,很少逆城市化现象,C错。

我国工业化水平超过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已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增长阶段,D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西哥城位于19°N,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人口2200万。

2017年9月8日和9月19日在墨西哥分别发生8.2级和7.1级地震,震源深度分别是19km和57km。

下图是美洲部分地区图及墨西哥地震震中位置图(下图)。

材料二:

墨西哥城及利马年内降水量(单位:

mm)比较表。

(1)墨西哥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2)9月8日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9月19日地震造成的损失远大于9月8日地震,其原因是。

(3)简述墨西哥城气候的基本特征。

(4)简述利马降水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5)墨西哥城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在此碰撞挤压

(2)海啸震中位于陆地,且靠近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3)终年高温,旱湿季分明(4)全年降水稀少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受秘鲁寒流影响(5)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不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层结稳定,对流运动弱

【解析】考查地震灾害,气候特点及成因,大气污染成因。

(1)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是墨西哥地震频发的原因。

(2)沿海地区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海啸。

地震造成的损失大小,要从影响地震烈度因素分析,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人口密度、经济条件等,结合该地可知其原因是震中位于陆地,且靠近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3)墨西哥城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所在地纬度和表中的降水数据分析,总结为终年高温,旱湿季分明。

(4)利马降水特征可以通过表中的降水数据分析。

形成原因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

(5)墨西哥城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主要与盆地地形、气候干燥、大气层结稳定对流弱有关。

28.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

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中俄原油管道终点选择在大庆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3)距离俄罗斯泰纳线较近,可以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与投资;大庆石油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加工能力强,石油需求量大;大庆有输油管道通向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大庆距离我国东北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较近

【解析】

(1)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

原油管道通过的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铺设原油管道,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

29.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題。

材料一在全国大小超市里,每10个饺子里有4个是河南“思念”的,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是河南“三全”的,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出自河南“双汇”。

河南正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材料二河南省简图(下图)

材料三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1)根据材料二简述河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

(2)图中①水利工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②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河南省成为“国人厨房”社会经济条件。

(4)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水量大,落差大;防洪、发电、灌溉、供水、除沙(防淤)等。

②水利工程:

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4)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解析】

(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河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是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

地势西高东低。

(2)图中①水利工程小浪底工程,主要优势条件是水量大,落差大;其主要作用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除沙、防淤等。

②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食品生产的原料充足。

有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当地及国内消费市场广阔。

(4)根据表格数据,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以发展水稻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改进措施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规划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

材料二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6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下图)。

(1)“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的荷兰与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景观差异显著,这种变化反映的是的地域分异规律。

(2)结合材料二分析2016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特点是。

(3)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有哪些。

(4)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案】

(1)从沿海到内陆

(2)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而荷兰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二产业比重较中国小,但是两种产业较中国发达(3)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促进地区间交流协作 ④促进经济发展⑤增加就业机会(4)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③地形平坦,易于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整体分析:

根据图中各产业百分比判断,各产业所占的比重。

荷兰是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比重较中国小,但两种产业均比中国发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间资源调配、人员往来等便利,有利于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1)“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的荷兰与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景观差异显著,这种变化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读图,根据各产业百分比判断,2016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而荷兰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二产业比重较中国小,但荷兰是发达国家,两种产业均比中国发达。

(3)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间资源调配、人员往来等便利,有利于加快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