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284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教案

高三《鸿门宴》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归类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世家(记诸侯本系)—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

2、字

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关中:

飨士卒:

项羽:

好.美姬.:

鲰.

酒:

戮力:

有郤

樊哙.

玉玦.:

从.

百余骑.

 

数.目项王:

目眦.:

狗彘.

啖.肉:

按剑而跽.

交戟.

为.

击破沛公军:

若属皆且

为.

所虏:

客何为.者

3、字形(填空)

xiang

客:

sun

玉jue

:

联mei:

jue

漏zhi

:

e_

运。

chen

视:

chen怪:

dian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01—02)宴会前。

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及双方的幕

后活动。

第二部分(03—04)宴会上。

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

第三部分(05—07)宴会后。

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

这是情节的

2、内容探究

⑴《鸿门宴》是楚汉双方主要人物的一次聚会。

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怎样?

作者主要通过

什么方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的?

作者主要通过手法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刘邦集团项羽集团

主帅:

刘邦项羽——[性格急躁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机智权变,善于用人)[:

谋士:

张良——————————范增

(老练多谋,沉着冷静)[:

部将:

樊哙——————————项庄

:

:

(忠为人臣,轻易放弃)

内奸:

曹无伤—————————项伯

:

:

(亲自告密,仍被重用)

⑵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下面文字,分析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对项羽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是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语段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眦.尽裂目眦:

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

古时乘车,坐在车上驾车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跽:

挺直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

西边。

⑵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与、①则与斗卮酒;②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为、①窃为大王不取也;②臣为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两个“与”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C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不相同。

D.两个“与”不相同,两个“为”相同。

⑶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B.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

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完全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⑸写出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成语,并解释。

1毫毛不敢有所近。

2劳苦而功高如此。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⑹直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1、通假字

1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因击沛公于坐。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沛公奉卮酒为寿。

10皆为龙虎,成为采。

2、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将军战河北。

4臣战河南。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6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臣。

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8秦时与臣游。

3、一词多义

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乃令张良留谢。

辞、①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军、①沛公军霸上。

2为击破沛公军。

胜、①沛公不胜杯杓。

2刑人如恐不胜。

如、①杀人如不能举。

2固不如也。

3沛公起如厕。

举、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且、①且为之奈何?

2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今者有小人之言。

去、①相去四十里。

②脱身独去。

因、①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为、①使子婴为相。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军中无以为乐。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素善留侯张良。

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⑷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头发上指。

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1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夺项王世界者,必沛公也。

此天子气也。

③亚父者,范增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⑵被动句

1珍宝尽有之(被占据);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⑶宾语前置

①客何为者?

(何为一一为何);②大王来何操?

(何操一一操何)

③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④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

⑷介词结构后置

①具告以事;②贪于财货

⑸省略句

①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②毋从(省略“之”)俱作古也。

5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⑥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⑹固定结构

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怎样”、“如何”。

如“为之奈何?

孰与———

—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以是—

a

的理由”或“……的方法”。

如“以是遣将守关者”“事知以是距

子也。

为••…

所—

—被……

,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

—(无…

…以……):

没有哪样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

为—

—表反问

为:

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何辞为”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2、见资料

★第四第五课时•高考链接(文言文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重点难点】文言虚词、文言翻译

【教学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移:

改变

讵:

同“拒”,抵抗

鄙:

把……当做边邑

图:

考虑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0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C.越国以鄙远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02、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1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

之共事。

3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

不利于晋。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

03、下列对原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晋二国。

B.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留下来的真正目的,是想以后伺机偷袭郑国,保卫郑国只是一个借口。

C.上述材料给我们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郑伯、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无义战”的历史事实。

0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200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5—09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

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

“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吾爱之,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

产,吾其与之!

”及三年,又诵之曰: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

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

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②乡校:

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

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

田界。

⑤伍:

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

众人。

⑦褚:

储藏。

0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克:

能够。

B.郑伯如晋女口:

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

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

边远的地方。

06、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07、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1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2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3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4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5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6德,国家之基也

7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8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B.⑥⑤C.①③D.⑦④

0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0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三、(200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

“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

“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庠。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

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

“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自是狐竟寂然。

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

①涴:

弄脏。

②狃:

因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

记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

①心恚愤而无如何;②何前是而今非也

B.以:

①会王生者,以故至山;②以是益疑狐妄

C.所:

①郭具言所苦;②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于:

①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4、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鸿门宴》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纪传、12、30、70、10、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wmg)关中;飨ximg士卒;说(shui)项羽;好(hdo)美姬(j1)鲰生zaj;卮zh1酒;戮I。

力;有郤xi;樊哙kud;玉玦jue;从(cmg)百余骑(ji)数(shuo)目项王;目眦zi;狗彘zhi;啖den肉;按剑而跽ji;交戟ji;为(wei)击破沛公军;且为(we)所虏⑧客何为(we)者

3、字形(填空)

xidig飨客;stn食飨。

玦jue玉玦;袂me联袂;抉jue抉择

卮zh1漏卮;厄e厄运。

瞋chen瞋视;嗔ch6嗔怪;滇dim滇池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

2、内容探究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1、通假字

①内一一纳;②距一一拒;③要一一邀;④倍一一背;⑤蚤一一早

6郤隙;⑦坐座;⑧不否;⑨奉捧;⑩采彩

2、古今异义

①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②非常,古义:

意外的变故。

③河北。

古:

黄河以北地区。

4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⑥细说,明确:

古义:

小人的谗言。

7鱼肉。

古,鱼和肉;⑧游,古,交往。

3、一词多义

谢、①动词,谢罪、道歉。

②动词,感谢。

③动词,辞别。

辞、①动词,推辞。

②动词,辞谢。

军、①动词,驻扎。

②名词,军队。

胜、①动词,禁受住。

②副词,尽。

女口、①动词,好像。

②动词,比得上。

③动词,往。

举、①副词,尽。

②动词,举起。

且、①副词,将。

②副词,况且。

之、①动词,至叽②代词,这。

③助词,取独。

④助词,的。

去、①动词,距离。

②动词,离去,脱离。

因、①动词,趁机。

②副词,于是、就。

③动词,趁机。

为、①动词,任,做。

②介词,替,给。

③介词,被。

④动词,作为。

⑤动词,是。

⑥句末语气词。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如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军,动词,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动词,为王、称王]

3吾得兄事之。

[事,动词,伺候];④籍吏民。

[籍,动词,登记]

5范增数目项王。

[目,动词,使眼色];⑥刑人如恐不胜。

[刑,动词,施加刑罚]

⑦道芷阳间行。

[道,动词,取道]

⑵形容词用如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善,动词,交好]

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2项伯杀人,臣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之。

3沛公旦日从(使……随从追随,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休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⑷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翅一样)蔽沛公。

3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4头发上(向上)指。

5道芷阳间行、间(抄小路)至军中。

5、文言句式

•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

01、B

02、C

03、A0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它的疆界,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