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诸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297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千年古县诸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年古县诸城.docx

《千年古县诸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年古县诸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千年古县诸城.docx

千年古县诸城

千年古县

——诸城市地名文化调研材料

诸城刘烜

诸城市[zhūchéngshì]地处北纬35°42′—36°21′,东经119°0′—119°43′。

位于山东省东部,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距省会济南300公里,东邻海滨名城青岛,南毗新兴港口日照,北依世界风筝都潍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隋朝开皇十八年改名诸城一直沿用至今。

全市总面积2182.7平方公里,现辖18镇2乡3街道,总人口106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99%。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诸城自古以来被誉为"文献之邦""礼仪之邦",这里土地富饶,物产丰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诸城地域文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厚博大,源远流长"。

地名语词文化

“诸城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诸城地名所来久远,境内最早用"诸"字的地名是舜生地"诸冯","诸冯"则源自邾风二族的合名,春秋鲁国设诸邑即由诸冯而名,西汉在原诸邑设诸县,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取汉故诸县城为名"改东武为诸城(《太平寰宇记》),从邾风到诸冯,从"诸冯"到"诸邑"到"诸县"到"诸城",历经数千年。

古老的地名语词,昭示着几千年孕育的深厚博大的诸城地域文化。

政区沿革

  诸城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后期就有人类活动,属晚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夏、商属介、莱活动区,《禹贡》青、徐二州之域。

周属莒子国封地。

春秋南部地区属鲁,北部归齐。

战国尽为齐地。

秦属琅邪郡。

西汉初年置东武县,属琅邪郡,辖于徐州刺史部。

公元14年(新莽天凤元年)改东武为祥善。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复为东武。

东汉属琅邪国,辖于徐州刺史部。

三国为魏地,属城阳郡。

晋属城阳郡,辖于青州。

公元289年(太康十年)改属东莞郡,辖于徐州。

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改东武县为诸城县,取境内汉故诸县城为名,沿用至今。

唐、宋、金、元属密州。

明、清属青州府。

民国初年属胶东道。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改属莱潍道。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裁道直隶于山东省。

1943年7月,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城岭成立,属滨海区滨北行署。

1945年9月成立诸城县人民政府。

1946年7月改属胶东区滨北专署。

建国后先属胶州专署,1956年4月改属昌潍专署(后改称潍坊行署)。

今属潍坊市。

1987年撤县建市。

地域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从发掘的皇华镇呈子遗址测定,距今五千年前,诸城一带就有劳动人民定居,发展了灿烂的文化,这是山东沿海地区发展较早的文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物蛋壳黑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美伦美奂。

前寨、闫家同等文化遗址同样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生活用品和装饰物。

先秦、两汉之际是诸城文化史上辉煌的阶段,处在齐鲁之间的诸城文化,通变至道,经师辈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诸城一度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代诸城又是诗书风流、文才辈出的地方,文化氛围浓郁。

北宋后期,诸城是中国北方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活跃地区,其港口板桥镇既是中国沿海运输的枢纽,也是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前沿。

清代乾嘉时期诸城文化也十分活跃,刘墉父子、窦光鼐等对维持缔造盛世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历史事件

  诸城处鲁东南交通要冲,西控泰、沂,东扼黄海,是连接水陆的咽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

春秋时为齐鲁会战的疆场,战国为齐楚交兵的边陲重地,秦始皇经此东巡,楚汉在此战,辛亥革命时是斗争的前线、抗日战争时期是重要的根据地。

  潍水之战诸城北部古县村东,有两座小山隔潍河对峙,潍河经此河床变窄,水流湍急,两千多年前,韩信与楚将龙且在此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称为潍水之战。

楚王派龙且北上救齐,两军在此隔河相拒,龙且贪功率军渡河攻击,"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

龙且遂追信渡水。

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史记》),潍水之战大大增强了刘邦的实力,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此地有"韩信坝"遗迹留存。

  苏轼知密州公元1074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在诸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本着崇道德、厚风俗的信念,如实反映灾情,呼吁减免赋税,拔库粮救济灾民,收养弃婴儿童,造福诸城人民。

知密州期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给后人留下诗文200余篇,著名的《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在密州所作,其豪放词风即发轫于此。

  刘家庄保卫战1945年3月,日寇200余人伙同敌伪张步云部1500余人突袭抗日模范村刘家庄,刘家庄人民奋起自卫,英勇抗击,激战7小时,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敌伪140人,全村有86名干部群众壮烈牺牲。

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三)历史人物

  诸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士奋兴。

有满腹韬略的政治家,有展一代雄风的军事家,有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更有为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他们犹如璀璨的群星,不仅在诸城,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有被视为仁孝典范和禅让制代表的古帝王虞舜,春秋时有孔子弟子公冶长;西汉有《伏候注》作者伏无忌;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金石家赵明诚;明代名医王化贞;清代丁耀亢、李澄中、张侗等一带名流蜚声文坛,刘统勋、刘墉、窦光鼐、刘镮之等硕辅名臣后先相继;精通岐黄之术的名医臧应詹则被誉为"华佗再世,思邈复生"。

近现代,有中共一大代表、山东省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革命志士路友于,文坛巨匠王统照、孟超,古琴家王心源、王心葵,书画家孟昭鸿、王海禅,篆刻家郑云渠,电影艺术家崔嵬等。

  (四)文物古迹

  诸城文物古迹遍布全境,普查显示大致有原始公社遗址、古城遗址、古墓葬群、人文古迹几种分类。

  名胜古迹

  舜庙清乾隆《诸城县志》载"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

"诸冯位于诸城城北15里处,潍河从村东浩荡北流。

该村原有舜庙旧迹,今新建舜王庙,为怀古旅游佳处。

  超然台座落在原北城墙偏西处,今台下巷北端与北关路交汇处。

台高10米左右,北面紧靠城墙,台面略成梯形,前沿东西长约28米,南北宽25米。

台上分前后两院,前院中间有3间厅堂,明柱出厦,门悬横匾"慕贤亭";后院有东西两庑,各3间,较前矮小,内置刻石。

后堂3间,内有苏轼泥塑坐像,一手捧书,一手扶膝,神态文雅庄重,风度超然脱俗。

  齐国长城齐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齐国为防楚国入侵,在国境南部边陲群山之巅筑造,后称"齐国长城"。

齐长城蜿蜒于市境南部群山之巅,西南自马耳山入境,沿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盘、黑溜顶、摘星楼、马山、磊石山至台家沟南岭入胶南县境,经郝戈庄、皇华等6个乡镇,境内全长60余里。

远看如带,近看似岭,颇为壮观。

齐长城古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1979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山雩泉亭常山有泉,位于北侧山坳中,泉水清澈甘冽,满溢成流。

北宋苏轼知密州时常往祈雨,取名雩泉并建亭其上,今亭毁而泉犹在。

  出土文物

  鹰首提梁壶国家一级文物,1970年出土于臧家庄大型战国古墓。

高56厘米,腰围90厘米,重10公斤。

通体瓦纹,嘴似鹰首,口上唇可自由张合,并有提梁用双环连于壶盖之上,造型奇特,制作精湛,是全国罕见的艺术珍品,多次参加国外、北京和省文物展览。

  蛋壳黑陶杯1976年出土于呈子遗址,共12件,4种造型。

此为2式高柄杯,高12.5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4.7厘米。

杯口作大浅盘状,杯底部外鼓作圜底状,下部外撇,杯底垂入中间粗柄内。

柄上作鼓形,上作束腰状,外观无明显分界,矮圈足,腹部饰细弦纹,柄上部饰条形纹,二楔形镂孔,造型灵巧,精美异常。

  汉代编钟1970年出土于臧家庄大型战国墓,一组,共9件。

最大的通高37.8厘米,最小的16.5厘米。

钟方形纽,口呈月牙形,通体布满乳丁及繁缛的纹饰,下部均有铭文。

  宣德青花碗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建房时发现,高11厘米,口径30厘米。

大口、园腹、圈底,周身饰缠枝牡丹,碗下部及圈足饰花纹图案,碗口沿外侧横书"大明宣德年制"6个正楷字。

造型厚重古朴,青花釉润浓重,是青花瓷器中之代表,也是明代青花瓷中珍品。

  恐龙化石诸城恐龙化石蕴藏丰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长16.6米、高9.1米,现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因此诸城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恐龙之乡",有"南自贡、北诸城"之说。

  佛教石造像出土的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雕刻精湛,特征明显。

是研究我国美术史、雕塑艺术史、佛教造像艺术及佛教宗派流传发展的重要资料,现于诸城博物馆陈列。

  墓葬

  诸城古墓葬较多,现有封土可考的共183座,大部集中在故城遗址周围。

以东武故城墓群最多,达20余座,其他昌县墓群15座,白龙山墓群20座,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古文化遗址

  诸城古文化遗址中原始公社遗址54处,其中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30多处,商周文化遗址7处。

  呈子遗址距今四千年左右,为山东沿海地带较早的定居村落,也是诸城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位于皇华镇呈子村西河边高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1-3米,下层为大汶口文化,中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岳石文化和商周遗存。

出土文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被称为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重要收获之一。

  都吉台位于诸城石桥子镇东北十华里处有一土台,台高十米,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台西汉时建,处于平昌古城内,传说台下有井,井内有真龙现身,故亦称龙台。

汉平昌侯在台上斗鸡取乐,又叫斗鸡台。

后取吉祥之意,改名都吉台。

遗址文化层厚8.5米,下层为龙山文化,中层为商周文化,上层为汉代遗物并有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

四、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诸城处沂沭断裂带东侧,南北横跨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地层发育不全,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的闪长玢岩和花岗岩。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起伏较大的低山和丘陵,间有若干谷状盆地,中部向北为波状平原,边缘有低山缓丘分布。

山地面积占13.7%,丘陵占33.5%,平原占43%,洼地占9.8%,海拔高程在19---679米之间。

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岭60余座,集中在东南部呈东西走向。

有河流50余条,以潍河最大,自成一系。

市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0C,降水749.1毫米,日照2529.2小时,无霜期188天。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境内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地瓜、黄烟、棉花、花生、蔬菜、果品等。

有矿产资源28种,野生动物265种,野生中药材120科,335种,其中名产"诸香附"驰名中外。

(二)自然景观

  "诸城,东国名地,山川之秀甲青齐"(清乾隆《诸城县志》序),马耳山双峰突兀,常山犹如屏障又形似卧虎,东部卢山起伏绵延,堆碧叠翠,障日山状类峨嵋。

北部潍水汇集各支流,组成叶脉状水系,汩汩潺潺,纵贯全境,"山川灵气相荡回,尽收远势归东武"。

  卢山原名故山,因秦博士卢敖曾隐遁此山而得名,位于市区东南13公里,山势绵延,怪石嶙峋,山前有卢敖洞,洞侧有圣灯岩,山颠有饮酒台,山后有蘑菇石等名胜,另有卢山寺、兴国寺,寺内石塔林立于群山怀抱之中,风景秀丽,是诸城境内的一座名山。

  马耳山,位于诸城城西南50里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06米,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因双峰并举,状如马耳得名。

马耳山山势陡峭,自古为诸城南部屏障,有春秋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位于山西面的黄草关,为南北通道的重要关隘。

山北麓有永隆寺、石龙寺等古刹,有一线天、鬼见愁、太公祠等名胜,山顶两峰间有仙人洞,天若降雨洞即生云,云绕双峰,袅袅娜娜,堪称胜景,称作马耳腰云。

马耳山风景区以其挺拔俊秀的身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神韵,为世人倾倒。

障日山障日山风景区位于城区东南26公里处,素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名胜"五绝为人称道。

主峰海拔461米,为诸城东南最高峰。

峰顶平而阔,向东南延伸,下面悬崖数十丈,伸出部分状如龟颈又如金蟾,登临南望,可见黄海波光粼粼,此即为著名景点金龟探海。

其他人文景观多不胜数,有苏轼汲水著茶的"东坡泉",佛寺道观遗迹"白云寺""娘娘庙",太平天国北征的战场"红崖",其他如海眼、金龙现身、落日佛、水帘洞、三鞭痕等各具神韵。

秀丽的自然风光,古老优美的传说,障日山如同一块天然的璞玉,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显示着独特的魅力。

  (三)区域文化

  诸城山川雄秀,文化发祥久远,人文汇聚,家族文化发达,多元并进且薪传不绝。

  儒学发祥久远。

孔子得意门生公冶长首开风气,历先秦两汉以迄今代,诸城经师、儒林不绝于世。

特别是被奉为三代政纲之本、百家学派渊源的《易》学,从秦汉时期的孙虞、王同、梁丘贺等到宋代的赵氏家族,再到明清的张廷箴、王劝、张侗等都能发明绍续。

在举世竟尚西学的五四运动以后,著名作家王统照仍对《易》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其短篇名作《读〈易〉》被闻一多等名家所赞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始终被诸城人民所承继和发扬。

诸城的佛教文化历史上一度十分兴盛。

苏轼诗文载"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佛诞日诸城人民都要入寺焚香礼佛,用盘托佛像游行在大街上,并用手指蘸水点洒佛身,故也称浴佛节,盛况空前。

自明万历年间明空禅师在五莲山建光明寺,其后百余年佛教极盛,山东四大禅寺,诸城有其二。

  (四)土特名产

  桃林茶1968年诸城引进安徽茶树,在桃林乡试种,经过驯化和选育、繁衍,形成了特有的品质和风味。

因试种这种茶的地点在桃林,故称"桃林茶"。

桃林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优于南方茶。

经过20多年的选育,形成了茶色清、味甘纯、耐冲泡的特点,以浓郁的板栗香和持久的色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板栗诸城板栗,从清初引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目前,诸城的主栽品种是明栗子及70年代从烟台地区引进的红光、金丰等优良品种。

诸城板栗品质上乘,味美可口。

1983年在全省板栗质量鉴定会上,昌城镇潍东村从百年以上的大树优选出的潍东7号、潍东38号栗子被评为第九名。

在1988年板栗质量鉴定会上,昌城镇芦河1号又获得了三等奖。

  敞口山楂敞口山楂在诸城以马庄、石桥子等地栽培历史最长,约2000多年。

现在敞口山楂已成为诸城市马庄、石桥子、皇华、石门、昌城等山楂产区的主栽品种。

马庄乡现存有100多年生的敞口山楂大树,是远近闻名的"山楂之乡"。

敞口山楂果实扁圆形,果皮涂红,果点黄白色,密集,果皮较粗糙,无光泽,因萼筒大而深,萼片开张而成"敞口"。

敞口山楂营养丰富,钙和铁的含量居各种水果之首。

特别是含大量抗坏血酸,含量比苹果多17倍以上,被称为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疗效食品",受到人们的欢迎。

  诸城黄樱桃黄樱桃主要分布在诸城南部山区,栽培历史悠久。

自明洪武年间(公元1364-1368年)开始栽培,约有500至600年的历史。

目前黄樱桃年产10万公斤左右。

黄樱桃果实平均单果重2.5克,圆球形,顶端无尖,果梗较长,梗洼圆形,狭而较深,向阳面有红晕,有光泽,外形美观,皮厚不易剥离,果肉黄色微红,果汁多,味甜微酸,营养丰富,风味品质上乘。

  诸香附诸城市出产的香附,据清乾隆《诸城县志.方物考》记载,大约1500年前开始被人们认识应用,其主要药用功效理气疏肝,调经活血,适用于胃腹胀痛、两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诸城为驰名全国的"诸香附"生产地。

潍河岸边的白玉山子村出产的香附别具特色,药效高,质量好,个大质坚实,横断面色紫红,角质层有明显的金丝圈,历史上被行家誉为"白玉香附"而驰名全国,是诸香附中的姣姣者。

  诸城辣丝"诸城辣丝"在冬季凉菜中堪称一绝,是诸城民间流传的一种具有乡土风味的凉菜。

"诸城辣丝"是以辣菜疙瘩为主要原料,在冬季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种辣味凉菜,俗称"辣丝子"。

它颜色洁白,刀功细腻,条型丝状,清脆爽口,辣味独特,别具一格。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辣丝子的人越来越多,促进了诸城辣丝的生产,出现了辣丝子专业村、专业户,诸城辣丝已由原来的百姓自做自吃,发展到了用罐头瓶、塑料袋包装,在市场出售并远销外地。

  猕猴桃产于郝戈庄镇东郝戈庄村。

藤本灌木树种。

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含有抗癌物质,长期食用,具有防癌治癌之功效,有药用、食用双重价值,六月中旬成熟。

  五、语言文化

  

(一)境内地名语词特征。

  由于诸城历史悠久,故境内地名蕴含着极丰富的历史信息,村庄多为自然聚居形成的块状村落,其命名一般按照如下几种分类:

以姓氏命名,如臧家庄;以地理特征命名,如响水崖;以名胜古迹命名,如都吉台;以吉祥嘉言命名,如求佳邻;以典故奇闻命名,如龙宿村、石牛埠;以物产命名,如小栗园;以矿藏命名,如炭井;以人名命名,如公冶场;以古县城命名,如昌城;按照立村年代分,汉27个,隋6个,唐5个,宋17个,元36个,明632个,清244个,民国5个,建国后26个,其他不可考。

  

(二)地方语言文字。

  诸城位于山东东潍方言区中部,除具有东潍方言一般特点之外,另有独特之处,有的现象在所有汉语方言中也属罕见。

诸城方言在与之相邻的各县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某些特征一直向东、向南延伸到胶南、五莲等县的部分地区。

  诸城的方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即所谓"咬舌音"和"吐舌音",将"鸡知、欺痴、喜失"等字的声母读t?

、t?

、?

,吐舌音将"资、刺、四"等字的声母读tθ、tθ'、θ。

此外,诸城方言还将"儿、二"等字读作L声母。

词汇特点,诸城方言"子"尾词较多,如电棒子(手电筒)、馅子(馅儿)等,诸城方言中还保留一部分古词用语,如称娶媳妇为"将媳子"(《广雅。

释言注:

将,请也》,称麻雀为家岑鸟子(《字汇》:

岑鸟,小鸟)。

  (三)文学艺术。

  诸城素有"文章府地"之称,人文发达,由来久远。

清光绪十八年《增修诸城县志》载:

境内著书立说者254人。

明代丁耀亢《续金瓶梅》开一邑风雅之始。

明清两代有十余人著作收录《四库全书》,其中诸茂卿所著《今古钩元》40卷,以小说为多,可谓洋洋大观。

清末民初徐孝闻著《东武全集》60卷。

30年代革命文学家辈出,王统照的《山雨》,被誉为革命文学的丰碑与矛盾的《子夜》齐名,曾有"山雨子夜年"之称。

王希坚、王愿坚皆为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影响深远。

藏克家的诗作名重一时,成为乡土诗歌的代表。

诸城也是著名的书画之乡,翰墨传家不乏其人,宋代著名画家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被誉为绘画中的神品,明末清初张侗的花鸟山水驰名全国。

近世王海禅、窦易三、陈宗格、陈肖琴、刘大同等皆各有造诣。

  诸城古琴以风格别致、独有曲操闻名大江南北,被称为山东诸城派,是全国有影响的流派。

19世纪前期,诸城有两位影响较大的古琴家王既甫、王冷泉,后冷泉之子王心源成为出色的古琴家,与其父并称"诸城二王"。

后人王燕卿南行王心葵北去传播古琴艺术,使我国古琴教学进入了近代高等学府。

诸城古琴也随之流向全国。

它独有的曲操逐渐风行海内。

  六、乡土文化

  茂腔是产生于诸城一带的地方剧种,其唱词通俗易懂,曲调质朴,哀婉动人,生活气息浓郁。

茂腔前身是"周姑子",其间经历了由"本周姑"到"冒周姑""茂腔"三个阶段。

本周姑之本字即区别于其他地区而言,旋律简易,节奏平稳,又称"奥嗬罕"调,冒周姑原以柳叶琴伴奏,唱腔丰富细腻,后伴奏加入了京剧的三大件,使曲调更加悦耳动听,建国前取其谐音和茂盛之意,冒周姑遂改名茂腔。

  诸城大鼓也是当地有特色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前身为"东口大鼓",以大鼓和钢板伴奏,边敲边说唱,建国后王仲新以东口大鼓为基础,吸收其精华,正式定名诸城大鼓,伴奏以三弦、坠琴为主,清新豪放,刚柔相济,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七、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的诸城

诸城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也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诸城人民以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精神,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民服务联动等闻名全国的经验,诸城的经济建设正向着一个新的高度飞跃。

农业基础稳固,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为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工业发展迅速,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的骨干企业全面崛起,带动着整个国民经济长足发展。

经贸活跃,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联系,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

诸城城市环境优美,市区总体布局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诸城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公路四通八达,中国陆海铁路大通道横贯东西,离青岛机场、港口仅1个小时车程,离日照港仅40分钟。

诸城的软环境建设力度很大,更使诸城成为理想的投资兴业宝地。

未来的岁月里,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千年古城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

刘烜图片另存)

2007年5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