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04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docx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第一章编制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临涣粉磨站建设是矿区环境保护的需要

临涣工业园区是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煤-焦-化-电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工业园区内建设有选煤厂、焦化厂、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为充分利用煤泥、煤矸石资源,淮北矿业(集团)规划将煤泥、煤矸石全部用作电厂燃料。

发电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炉渣和粉煤灰;同时,临涣工业园内的焦化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每年也产生相当数量的灰渣。

因此,在临涣工业园区将形成以电厂炉渣、粉煤灰为主的固体废料,若不加以利用、处理,不仅造成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会占用土地,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并消除废渣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延伸淮北矿业(集团)煤化盐化产业链条,淮北矿业(集团)规划建设临涣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主要用于就地消化坐落于临涣工业园的中利发电公司循环硫化床产生的工业废渣。

(二)临涣粉磨站建设是淮北矿区综合开发规划中重要环节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矿区所具有的煤种优、资源量大、煤质好、区位佳、运距近等比较优势,推动企业更快地发展,确定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产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便发挥煤种优势,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洗选深加工、煤化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粉磨站的建设,是拟形成的煤-焦-化-电产业链中的一重要环节,对淮北矿区综合开发规划这一宏伟蓝图的成败至关重要。

(三)临涣粉磨站建设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区域优势

1、依托中利电厂,在电厂附近建立粉磨站,实现粉煤灰的直接气力输送,可以大幅减少粉煤灰运输距离,大大减低成本;石膏原料可积极利用本地区的脱硫石膏,实现废渣的再利用。

最主要的物料——临涣熟料距离生产基地也只在50公里左右,相对周边一些粉磨站由山东等地购入石膏,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临涣粉磨站是中利电厂的配套工程,这为粉磨站降低成本、在市场中处于有利位置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3、《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淮北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5、《安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总体规划》

6、《临涣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7、《韩村镇总体规划(1999—2010年》

8、《临涣粉磨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9、《临涣粉磨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煤化盐化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一、一体化工程确立的背景

当前,国家重视和支持煤炭业的发展,淮北矿业集团已经被确定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煤炭市场好转,银行放贷积极性提高,电力、冶金、焦化等下游企业合资合作积极性很高,这些为煤炭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就矿区内部而言,也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资源、煤种优势;二是区位优势,地处华东腹地,紧靠“长三角”;三是经过46年建设和发展,拥有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

在此背景下,淮北矿业集团提出了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

二、临涣煤化工一体化工程的总体思路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矿区煤种优、煤质好、资源量大、区位佳等优势,淮北矿业集团确立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主业更加突出、辅业充满活力,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就是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思路,成批勘探、成批准备、成批建设,到2010年建设投产8对矿井,使煤炭主业达到3000万吨以上规模。

同时,充分发挥煤种优势,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建设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发展炉渣、粉煤灰利用项目,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区,最终实现从产品升级发展到产业升级,努力把淮北矿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

三、一体化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基地坐落在濉溪县韩村镇临涣工业园区内,占地625公顷,总投资286亿元,其中生产装置226亿元,辅助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

1、进一步突出发展煤炭主业

2004—2010年依次建成许疃、涡北、孙疃、杨柳、袁店、刘店、青疃、徐广楼等8对矿井,并完成祁南、桃园2对矿井的改扩建,新增生产能力1650万吨/年,煤炭生产规模达到3150万吨。

同步建设涡北中型选煤厂,扩建临涣选煤厂,煤炭入选总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

2010年—2020年,依次建成信湖、张楼、高炉、花沟、单集、蒙关店6对矿井,煤炭生产规模达到4000万吨。

同步建设张楼集中选煤厂,并扩建涡北集中选煤厂,矿区总入洗能力将达到3700万吨/年。

同时,配合煤焦化电项目建设,逐步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130km。

2、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

依托皖北地区焦煤、石灰石、岩盐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煤化工、盐化工。

焦化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2005—2007年,先完成一期工程(年产220万吨焦碳、联产20万吨甲醇);2007—2009年,完成二期工程,使项目总规模达到年产440万吨焦碳、联产40万吨甲醇。

煤化项目在2007—2015期间逐步建煤焦油加工项目、焦化粗苯精致项目、醋酸醋酐项目、聚甲醛项目、甲醇制丙烯项目等。

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在2005—2010年内,分两期建成,装机容量达到4×300MW(CFB)。

盐化项目,以焦碳、火力为龙头,通过对部分焦碳、石灰石进行加工,分两两期建设144万吨/年电石厂,联产甲醇40万吨。

整个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四个全国最大厂点。

一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厂之一(440万吨/年);二是国内最大的冶炼精选煤厂(1250万吨/年);三是国内单机和总容量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4×300MW)。

四是国内最大的烧碱厂(80万吨/年)和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100万吨/年)。

在一个工业区内建设这么多大项目,无论从资金密度、技术密度、产品密度都是全国少有的。

煤焦化电基地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临涣水泥粉磨站主要用于消化煤焦化基地中利发电公司循环硫化床产生的工业废渣。

临涣粉磨站可以大量消化电厂排除的废渣,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有效的减少废渣堆置对生态坏境的污染,延伸淮北矿业(集团)煤化盐化产业链条。

是一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尽的过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第三章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性质

拟建的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工程为新建项目。

淮北临涣水泥粉磨站规模为年产2×100万吨水泥,分两期建设,每期建设规模为年产水泥100万吨。

该建设项目是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矿区综合开发规划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煤-焦-化-电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建设目的为充分利用临涣中利发电公司和焦化厂循环流化床产生的工业废渣,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并消除废渣对自然环境的综合利用,减少并消除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4月由合肥研究设计院编制完成。

  该建设项目由企业自筹向职工和社会融资35%,其余65%由银行贷款。

二、用地及建设规模

根据淮北矿业集团综合开发规划,临涣粉磨站厂址位于淮北市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煤焦化电基地东侧,东距煤焦化电基地供水中心约500米,西靠中利发电公司,项目占地面积约为6.6667公顷,占用一般耕地,厂区内共需拆迁13户,约39人。

本项目通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土地预审(皖国土资函【2008】1462号),符合国家土地供应政策。

将按照《土地法》及相关规定,切实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三、供水及能源的需求量及供应

(一)临涣粉磨站能源供应

本项目日常用水可循环使用,拟建项目总用水量为290.6m3/d,年用水量约8.3万吨。

根据煤焦化电基地规划环评,基地一期工程总用水量为52860t/d,二期工程建成后新增用水量136060.1t/d,临涣工业园中的水厂供水能力完全满足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拟建临涣粉磨站年耗电量为72720000kwh,其电源引自临涣工业园专用供电站——临涣变电站,距离不足1000m,进线电压35kv,馈电容量满足建设工程用电要求。

(二)临涣粉磨站原料供应

(1)熟料:

由淮北矿业相山水泥公司提供:

淮北相山水泥公司现熟料生产能力年产85万吨,水泥生产能力100万吨,根据相山水泥公司目前的产品结构,每年外销的熟料量在20——25万吨,这些熟料可以全部提供给临涣粉磨站。

由众城水泥公司提供:

众城水泥公司于2008年年底划归淮北相山水泥公司,众城水泥公司现熟料生产能力8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100万吨,按照淮北众城水泥公司的产品比例测算,众城水泥公司每年可以外销熟料20万吨。

合计淮北相山水泥公司和众城水泥公司的外销熟料量,临涣水泥粉磨站可由该两厂购入熟料40万吨以上。

根据淮北相山临涣公司的规划,该公司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一座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基地,基地距离临涣粉磨站距离为50km,可保障临涣粉磨站的熟料供应。

(2)石膏

利用淮北本地的脱硫石膏,供应有保障,实现废渣的再利用。

也可以可采用江苏徐州和山东枣庄的石膏。

(3)混合材:

粉煤灰、炉渣:

中利电厂粉煤灰资源丰富,运距不足1000m,供应有保障。

四、采取的运输方式和运输量

拟建项目物料及产品的运输量、运输方式如表:

拟建项目物料运输量、运输方式

物料种类

年运量

(万吨)

日均匀量(t/d)

来源户或去向

汽车运载重量(t)

日来车次(辆)

小时来往车次(辆)

进出厂方式

进厂

熟料

132

4632

安徽淮北

50

93

11.6

汽运

石膏

12.37

434

山东枣庄

50

9

1.1

汽运

出厂

临涣

200

7018

附近

50

140

17.5

汽运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投产后经公路运输的原料及产品运输量约为344.37万吨/年。

运输量最大的是基地专用公路,日通过车辆共计约242车次,时通过车辆共计30.2车次。

其次是通往阜阳的淮阜路,日通过车辆共计约172车次,时通过车辆共计21.5车次。

五、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

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方式

1、污染物排放总量

本期工程污染废弃物见表。

 

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单位:

t/a

污染物

类别

COD

NH3-N

工业粉尘

粉磨站

产生量

1.402

0.14

111234

消减量

1.402

0.14

111135.2

排放量

0

0

98.8

2、污染物污染治理措施

(1)粉尘处理

在项目工艺总体布置上,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生产中产生粉尘环节。

为了有效的控制各个扬尘点的粉尘,工艺设计中尽量采用密闭设备和密闭式的储库、降低物料转运的落差。

熟料运输皮带上安装彩钢瓦防护罩,使皮带在运行中能够处于密封状态,可有效的避尘。

粉体物料(粉煤灰)采用完全封闭式的空气运送斜槽,完全消除了传输输送剂量设备扬尘点多,不利收尘的弱点。

设计中除尘设备选用高效脉冲袋式除尘器,并考虑了足够的安全系数和设备率用率,保证除尘效果。

各除尘设备所收集的粉尘,都直接返回到生产系统中,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原材料进厂卸车及成品出厂装车均在料仓内进行。

水泥散装出料口与运输罐车之间装有完全对接装置,基本没有粉尘外漏。

因此,工程不但节约了原材料,而且改善了环境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废水处理

本项目生产设施基本不产生工业废水,循环给水泵加压送至各车间用水点,循环回水采用压力回流,利用压差压上冷却塔,冷却后进入循环水池。

循环回水率为95%。

为了保证循环给水系统的水质,在循环给水系统内适当补充新鲜水。

在场内设置循环水池,冷却水排入厂内循环水池循环使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置换排水除水温和浑浊度升高外,无其它有害物质,经沉淀池沉淀循环使用。

项目污水主要来源于职工生活污水,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作为道路浇洒和绿化,项目无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不产生影响。

(3)噪声处理

本厂生产过程中有磨机、空压机、风机和收尘器等工作产生噪声,其声压级一般在80-115dB之间。

本项目各设备噪声源可参照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粉磨站设备噪声源值。

降低噪声首先应当从根治设备着手,即减低噪声源的噪声级;然后再从设计上采取必要和有力的措施,以使临涣厂噪声不会对厂界外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噪声防治的具体措施,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审查意见,在初步设计中落实。

施工噪声主要考虑对作业时间加以严格控制,避免高噪声夜间作业,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项目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介绍

一、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概述

(一)规划年限

本轮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

近期规划期限至2010年;

远期规划期限至2020年;

规划远景到2020年以后。

(二)城市性质

淮北市是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

(三)规划地域层次

本次规划在地域上分为市域、主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

指按行政区划分的淮北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

主城区:

主要由淮北市管辖的相山、烈山、杜集三区的建成区和周边因城市发展需要实施控制的地区组成,不包括濉溪县城的行政管辖范围。

东至龙脊山;西至刘河沟;西南以濉溪县城的行政范围线为界;南至青龙山的山脊线;北至北外环路,面积约285平方公里。

(四)城市规模

1.主城区人口规模

规划2010年淮北主城区总人口为75万,其中户籍人口为70万人,暂住人口5万人;

规划2020年淮北主城区总人口为94万,其中户籍人口为86万人,暂住人口8万人。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到2010年,淮北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77.1平方公里,按规划近期75万人计,人均102.8平方米。

规划到2020年,淮北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96.2平方公里,按规划期末94万人计,人均102.4平方米。

(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通道利用战略:

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地缘优势产业,发挥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集聚效益。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通过外向拓展、区间联合、市域整合等手段,整合内外市场,塑造城市整体形象,与徐州、宿州等城市开展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协作。

多元化发展战略:

推动民营资本、技术、贸易的结合,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效发挥开放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潜力。

信息化战略:

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环境优先”的思想,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机制。

有选择的提高技术和环境的准入限制,以提高产业层次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

1、产业布局原则

由于淮北水资源的较为缺乏,且市域内分布南北不均,产业发展布局除考虑到各类资源的优势以外,应有选择地发展高效低耗水的行业,只有在市域内水源充足的地方才能局部发展一些高耗水的产业。

因此,淮北市今后的产业布局应在全市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南部县区经济发展,积极培育特色经济,使特色产业成为县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继续壮大园区经济,进一步完善县区工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配套建设,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市域南部地区可考虑集中布局电厂、煤化工基地等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并结合南部工矿点建设,以重点镇为中心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市域北部以城区为中心,在增大其经济规模、增强其集聚功能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金融信息业、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

2、工业基地建设

(1)煤炭工业基地:

在保持现有煤矿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许疃、涡北等在建矿井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孙疃、双堆、袁店、卧龙湖等一批大型矿井。

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年产原煤5000万吨的全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

(2)火力发电基地:

抓住全国电力总体需求不断增加的机遇,开工建设淮北发电厂8号机组和淮北二电厂二期工程,加快平山、马桥电厂等一批电力项目的立项和建设。

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总装机容量达到750万千瓦的全国重要火力发电基地。

(3)纺织工业基地:

依托一批优势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棉纺生产能力达100万锭的纺织工业基地。

(4)煤化工基地:

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和深加工方向,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年产焦炭400万吨、甲醇200万吨的大型煤化工基地。

(5)铝电联营基地:

充分利用丰富的电力资源,发展煤电铝一体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

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年产1200万平方米化成箔、5万吨亲水箔、20万吨电解铝的铝电联营基地。

(6)建材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水泥、陶瓷、高岭土和新型建材业,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年产水泥700万吨、陶瓷1亿平方米、高岭土10万吨的建材工业基地。

(7)农产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淮北初级农产品丰富的优势,依托口子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加工业。

到2010年,把淮北建设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8)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立足现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到2010年,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8%以上,把淮北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七)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1.1加快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主城区和重点城镇现代化:

实行错位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强化城市在区域内分工协作中的职能;重点建设主城区,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相对集中力量发展重点城镇,兼顾一般城镇。

1.2整合城镇密集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市城乡一盘棋,在市域范围内考虑产业布局,以交通网络联系全市,促进全市域的有序发展。

1.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化质量:

集中有限资源和发展机会,向发展条件好的城镇倾斜,形成有优势的发展区域,减少城镇数量,扩大城镇规模。

进一步加强城镇的综合功能,加强城镇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服务作用。

2、市域城市化水平

2.1人口规模控制目标:

近期(2010年)全市规划总人口2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万人;远期(2020年)全市规划总人口2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6万人。

2.2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城市化水平达到50%;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65%。

3、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由城市地区、重点城镇和一般城镇三级组成。

3.1.城市地区:

包括主城区、濉溪县城及近郊,范围包括现状淮北市区及周边范围内城市建设连绵区域。

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18万,其中主城区人口94万人,濉溪县城人口规模21万,近郊区城镇人口3万。

共占全市城镇人口的77%。

3.2.重点城镇:

重点城镇为主城区以外市域内重点发展的建制镇,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集聚增长点。

规划重点城镇三个,分别是百善、临涣、南坪。

重点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3万人,其中百善7万人,临涣10万人,南坪6万人,共占全市城镇人口的15%。

3.3.一般城镇:

一般城镇为现有的建制乡镇,并适当增加新的城镇聚集点,作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节点。

规划一般城镇8个,分别是段园、徐楼、铁佛、古饶、五沟、孙疃、任集、四铺,作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节点。

规划一般城镇规模在1~3万人之间,人口共12万人,共占全市城镇人口的8%。

4、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4.1城市地区:

主城区、濉溪县城及近郊

淮北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工业生产中心。

4.2重点城镇

百善:

交通、商贸、物资集散。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优势,以专业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建设为重点,面向市域和周边河南等省份,发展成为贯穿市域中部泗许高速和303省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重地。

临涣:

历史文化名镇,综合服务、采矿、旅游。

一方面临涣要继续保持其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向镇区集中原有韩村、祁集工矿点的生活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职能,扩大其辐射范围,加速城镇集聚,作为今后市域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同时利用青埠铁路的便利条件,布局与煤炭资源深度加工相关的产业基地。

南坪:

农产品集散和加工、旅游。

发挥其临近合徐高速、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农产品集散和加工产业,并布局大型煤化工基地。

同时依托淮海战役旧址,开发革命教育和主题军事旅游线路。

4.3一般城镇

综合性职能城镇:

包括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为综合的产业结构,能承担一定的城市职能的铁佛、段园镇。

农业服务型城镇:

包括承担农业地区服务职能和农产品加工职能的徐楼、五沟、四铺镇。

工矿服务型城镇:

包括为工矿点提供城镇服务的任集、古饶、孙疃镇。

5、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在市域形成“一城三镇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指城市地区(主城区、濉溪县城及近郊),在继续发挥原有工业基础优势的同时,注重发展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现代第三产业,扶持高新技术工业,作为全市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中心,并带动周边各城镇发展。

三镇指临涣、百善、南坪,作为重点城镇,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重点培育,使之成为市域南部的发展支点。

市域内规划三条主要的城镇空间发展轴线。

一条从主城区到宿州,第二条从主城区到临涣,第三条发展轴从临涣到南坪。

市域内规划两条次要城镇发展轴线。

第一条从铁佛到宿州,另一条南坪到宿州。

(八)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1公路交通规划

1.对外出口

以城市主干道路为基础,在主城区外环路上,分别建立连接徐州、合徐高速、宿州、南坪、临涣、刘桥、萧县、朔里、四铺的对外出口,打通主城区到市域各个方向和周边城市的交通走廊,以放射式路网结构搭建市域路网骨架,带动城市发展,并与对外交通干线融为一体。

2.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充分利用经过的连霍高速和合徐高速的交通优势,规划穿越市域中部的连接京珠和京沪高速的泗许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与城市发展轴相对应,提升现有主城区经百善到临涣、主城区到宿州、铁佛到宿州和临涣经孙曈到南坪方向的公路等级,作为市域范围的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建设从主城区到南坪、刘桥经铁佛到临涣的交通走廊,作为市域放射性路网系统的两翼。

三级公路:

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市域公路网密度和乡镇公路的道路等级。

3.主要公路

南北向主要公路有:

主城区——萧县——徐州、主城区——萧县——砀山、刘桥——铁佛——临涣——涡阳、主城区——百善——临涣——涡阳、百善——祁集——韩村——五沟——蒙城、主城区——南坪、宿州——南坪——蒙城;

东西向主要公路有:

主城区——刘桥——亳州、主城区——古饶——泗县、亳州——铁佛——百善——宿州、宿州——孙疃——五沟——涡阳、涡阳——临涣——韩村——孙疃——南坪——双堆。

4.高速路出口

规划建设合徐高速双堆出口,规划建设泗许高速在百善的出口。

8.2铁路交通规划

1.充分利用境内的符夹铁路和青阜铁路,对外与京沪、京九、陇海铁路大动脉相接。

规划期内对现有铁路专用线进行整理,拆除一些废弃工矿地的铁路专用线。

2.利用青龙山火车站作为淮北市主要的货运交通枢纽,主城区烈山组团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