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28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最新】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理综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

B.农谚“雷雨肥庄稼”中固氮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结构如图,对杀伤肿瘤细胞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C.1mol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 NaOH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2种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46%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5NA

B.标准状况下,18 g冰水中共价键的数目为NA

C.56g铁与71gCl2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D.7.8g Na2O2 与足量的水(H218O)反应生成的氧气所含的中子数为0.5NA

4.N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对NO2进行回收利用,装置中a、b均为多孔石墨电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HNO3浓度减小

C.电池总反应为4NO2+O2+2H2O

4HNO3

D.电子流向:

a电极→用电器→b电极→溶液→a电极

5.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Z2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已知含氧酸的酸性:

H2ZO3>H2XO3,则Z的非金属性强于X

C.若单质W失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通常采用电解法制备单质Y及其同周期的金属单质

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分别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均褪色

二者反应类型相同

B

在适量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5min,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向Fe(NO3)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量稀H2SO4和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D

向10mL.0.1mol/L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LZnSO4溶液再加入0.1mol/L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CuS)<Ksp(ZnS)

 

A.AB.BC.CD.D

7.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且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

K(HD)>K(HB)>K(HA)

B.pH=7时,三种溶液中:

c(A-)=c(B-)=c(D-)

C.当三种酸中和百分数达100%时,离子总浓度最大的是NaD溶液

D.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

c(B-)>c(Na+)>c(HB)>c(H+)>c(OH-)

二、实验题

8.某同学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黑色物质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

(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

铜片与浓硫酸反应

操作

现象

加热到120℃~250℃

铜片表面变黑,有大量气体产生,形成墨绿色浊液

继续加热至338℃

铜片上黑色消失,瓶中出现“白雾”,溶液略带蓝色,瓶底部有较多灰白色沉淀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2)探究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CuO、CuS、Cu2S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资料1:

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资料2:

CuS

Cu2S

黑色结晶或粉末

灰黑色结晶或粉末

难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或热的浓盐酸

难溶于稀硫酸和浓盐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2.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O

操作

现象

i.取表面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5片,用清水洗干净,放入盛有10mL试剂A的小烧杯中,搅拌

黑色表层脱落,露出光亮的铜片

ii.取出铜片,待黑色沉淀沉降

上层溶液澄清、无色

①试剂A是_________。

②甲认为ii中溶液无色有可能是Cu2+浓度太小,于是补充实验确认了溶液中不含Cu2+,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实验3.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S、Cu2S

操作

现象

i.取实验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氨水,振荡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固液分界线附近的溶液呈浅蓝色

ii.另取实验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盐酸,微热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溶液变成浅绿色

(获得结论)由实验2和实验3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中_______。

(实验反思)

分析实验1中338℃时产生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造成。

已知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则黑色固体消失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9.以氧化铝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可合成氮化铝(AlN);通过电解法可制取铝。

电解铝时阳极产生的CO2可通过二氧化碳甲烷化等再利用。

请回答:

(1)已知:

①.2Al2O3(s)=4Al(g)+3O2(g)△H1=+3351kJ/mol

②.2C(s)+O2(g)=2CO(g)△H2=-221kJ/mol

③.2Al(g)+N2(g)=2AlN(s)△H3=akJ/mol

④.Al2O3(s)+3C(s)+N2(g)=2AlN(s)+3CO(g)△H4=+1026kJ/mol

反应③的a=______,反应④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在常压、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和气体(体积比1:

4,总物质的量xmol)进行反应,测得CO2转化率、CH4和CO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选择性:

转化的CO2中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

反应ⅠCO2(g)+4H2(g)

CH4(g)+2H2O(g)△H4

反应ⅡCO2(g)+H2(g)

CO(g)+H2O(g)△H5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H5小于零B.温度可影响产物的选择性

C.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少

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和H2的初始体积比改变为1:

3,可提高CO2平衡转化率

②350℃时,反应I在t1时刻达到平衡,平衡时容器体积为yL,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____(用x、y表示)。

(3)CO2溶于水形成H2CO3。

已知常温下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4×10-7,K2=4.7×10-1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75×10-5。

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NH4HCO3溶液显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计算反应NH4++HCO3-+H2O

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4)据文献报道,二氧化碳可以在酸性水溶液中用情性电极电解得到乙烯,其原理如图所示。

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使用的是________(“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10.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O2,其悬浊液可吸收烟气中SO2,所得酸性浸出液又可用于制备高纯硫酸锰,其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图1所示。

已知金属单质的活动顺序为Al>Mn>Fe>Ni。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氧化剂(软锰矿)”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Ksp[Al(OH)3]= 1.0×10-33 Ksp[Ni(OH)2]=1.6×10-15

Ksp[Mn(OH)2]=4.0×10-14Ksp[Fe(OH)3]=2.6×10-39

“水解沉降”中:

①“中和剂”可以是__________(填标号)。

A.Al2O3B.MgOC.H2SO4D.MnO2

②溶液的pH 应不低于______________。

(离子浓度小于1×10-6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3)“置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结晶分离”中的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图2 所示。

结晶与过滤过程中,体系温度均应维持在______________℃(填“27”、“60”或“70”)。

(5)“草酸钠一高锰酸钾返滴法”可测定软锰矿中MnO2 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取a g MnO2 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再加入V1 mL c1mol/LNa2C2O4 溶液(足量),最后用c2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 ,达终点时消耗V2mL 标准KMnO4溶液。

①MnO2 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MnO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假定杂质不参与反应,列出表达式即可)。

11.在照相底片的定影过程中,未曝光的溴化银(AgBr)常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解,反应生成Na3[Ag(S2O3)2];在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使Na3[Ag(S2O3)2]中的银转化为Ag2S,并使定影液再生。

将Ag2S在高温下转化为Ag,就达到了回收银的目的。

(1)铜、银、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相邻周期,基态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Na、O、S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2O32-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心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gBr溶于Na2S2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Na3[Ag(S2O3)2]中存在的作用力有离子键、共价键、______________。

(5)在空气中灼烧Ag2S生成Ag和SO2,SO2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

SO2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人们已经有多种方法来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X射线衍射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对金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象的分析,可以得出金晶体的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与铜的晶胞相似)。

若金原子的半径为am,金的密度为ρg·cm-3,金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试通过这些数据列出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机物F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I.

II.

(1)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步骤V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足括号中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

2:

2:

1:

1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题中信息,完成以

为原料制取

的合成路线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试剂一定要选银氨溶液,其它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图示例如下: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是

表示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故A错误;

B.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到地面,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C正确;

D.煤燃烧生成CO2和SO2,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被氧化成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答案选C。

2.B

【解析】

【详解】

A.汉黄芩素结构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正确;

B.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故B错误;

C.汉黄芩素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1mol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NaOH,故C正确;

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羰基)均减少,官能团的种类减少2种,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是汉黄芩素分子中官能团类型的判断,由汉黄芩素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羰基)和醚键,注意苯环不是官能团,试题难度中等。

3.A

【解析】

【详解】

A.100g46%甲酸(HCOOH)水溶液中,甲酸的物质的量为46g÷46g/mol=1mol,甲酸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水的物质的量为(100-46)g÷18g/mol=3mol,水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氧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5mol,数目为5NA,故A正确;

B.18g冰水中水的物质的量为18g÷18g/mol=1mol,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共价键,则1mol水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故B错误;

C.56g铁和71gCl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根据2Fe+3Cl2

2FeCl3可知,与铁反应时Cl2少量,Cl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则1molCl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A,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在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2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于Na2O2,1个O2分子中含有16个中子,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7.8g÷78g/mol=0.1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05mol×16×NAmol-1=0.8NA,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明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

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注意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氧气中,氧原子全部来自于过氧化钠。

4.D

【解析】A.由装置图可知,在a电极上,NO2失电子生成HNO3,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a为电池的负极,故A正确;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由反应式可知,b极消耗氢离子,所以b极附近HNO3的浓度减小,故B正确;C.由装置图可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4NO2+O2+2H2O

4HNO3,故C正确;D.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但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答案选D。

5.B

【分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W是Li元素,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X为C元素,元素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Y是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S元素。

【详解】

A.由CS2的结构式S=C=S可知,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正确;

B.已知酸性:

H2SO3>H2CO3,但H2SO3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B错误;

C.Li属于碱金属元素,和Na性质相近,常温下可以和水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和CO2反应,所以Li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扑灭,故C正确;

D.Na、Mg、Al的性质活泼,通常采用电解熔融化合物的方法制备Na、Mg、Al单质,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根据题中信息正确推断元素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

本题的易错点是B项,注意H2SO3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用于判断硫和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6.B

【解析】

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者反应类型不同,故A错误;B.在适量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 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葡萄糖,故B正确;C.向Fe(NO3)2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2SO4,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滴加KSCN 溶液后溶液变红,故C错误;D.向10mL.0.1mol/L Na2S溶液中滴入2 ml 0.1mol/LZnSO4溶液,二者反应生成ZnS白色沉淀,Na2S溶液过量,再加入 0.1mol/LCuSO4溶液,Na2S与CuSO4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沉淀的转化,不能说明Ksp(CuS) 和Ksp(ZnS)的大小,故D错误;答案选B。

7.D

【解析】

【详解】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酸的pH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大,该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也越大,据图可知,未加NaOH溶液时,pH:

HA<HB<HD,说明酸的电离程度HA>HB>HD,则K(HA)>K(HB)>K(HD),故A错误;

B.室温下,溶液的pH=7时,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三种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a+)+c(H+)=c(A−)+c(OH−),由c(H+)=c(OH−)可知,c(Na+)=c(A−),同理,c(Na+)=c(B−)、c(Na+)=c(D−),因A−、B−、D−的水解程度不同,则溶液呈中性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同,所得的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同,所以c(A−)、c(B−)、c(D−)也不同,故B错误;

C.当三种酸中和百分数达100%时,三种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生成的钠盐浓度也相同,则三种溶液中c(Na+)相等,根据水解离子方程式可知,c(X−)+c(OH−)也相等(X−代表A−、B−、D−),因HD酸性最弱,D−水解程度最大,则NaD溶液中c(OH−)最大,c(H+)最小,所以c(Na+)+c(H+)+c(D−)+c(OH−)最小,故C错误;

D.滴定至P点时,HB溶液的中和百分数为50%,所得溶液中c(HB):

c(NaB)=1:

1,P点时溶液显酸性,说明HB的电离程度大于B−的水解程度,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B−)可知,c(B−)>c(Na+),因HB发生电离:

HB

H++B−,所以c(Na+)>c(HB)>c(H+),则c(B−)>c(Na+)>c(HB)>c(H+)>c(OH−),故D正确;

答案选D。

8.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NaOH溶液冷却后将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或冷却后,将上层浓硫酸倒出,向瓶中加入少量水,得到蓝色溶液)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稀盐酸也可以)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或无红棕色沉淀生成)不含CuO,一定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

【解析】

(1)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容易造成倒吸现象,装置B可以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装置C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答案为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NaOH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可以将冷却后的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即可证明,故答案为冷却后将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

(2)①根据CuS、Cu2S的性质可知,二者均难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硝酸,因此试剂A应该选择稀硫酸,故答案为稀硫酸;

②根据题意,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可以生成红棕色沉淀。

因此只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亚铁氰化钾即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Cu2+,故答案为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或无红棕色沉淀生成);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2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CuO,根据实验3可知,加入适量浓氨水,固液分界线附近的溶液呈浅蓝色;加入适量浓盐酸,微热后静置,溶液变成浅绿色,因为CuS微溶于浓氨水或热的浓盐酸,Cu2S难溶于浓盐酸,说明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故答案为不含CuO,一定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

【实验反思】黑色固体中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根据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CuS、Cu2S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故答案为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

点睛:

本题借助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了探究,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的难点是题干提供的信息较多,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加以利用,物质性质的陌生性也增大了试题难度。

9.-318高温AB625y2/x2碱性1.3×10-32CO2+12H++12e-====C2H4+4H2O阳

【解析】

(1).已知①.2Al2O3(s)=4Al(g)+3O2(g)△H1=+3351kJ/mol,②.2C(s)+O2(g)=2CO(g)△H2=-221kJ/mol,③.2Al(g)+N2(g)=2AlN(s)△H3=akJ/mol,④.Al2O3(s)+3C(s)+N2(g)=2Al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