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334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学习总结.docx

3.3.3特大桥、大型桥梁的控制检测。

1、设立永久性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

控制检测的项目及永久性观测点见下表。

特大型桥梁或特殊桥梁还可根据养护、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应的控制检测项目。

表格1桥梁永久性观测点和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项目

观测点

1

墩、台身、索塔、锚碇的高程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和锚碇的上、下游各1~2点

2

墩、台身、索塔倾斜度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内)的上、下游各1~2点

3

桥面高程

沿行车道两边(靠缘石处),按每孔跨中、L/4、支点等不少于五个位置(10个点)。

测点应固定于桥面板上

4

拱桥桥台、悬索桥锚碇水平位移

拱座、锚碇的上、下游两侧各1点

5

悬索桥索卡滑移

索卡处设1点

2、新建桥梁交付使用前,公路管理机构应事先要求桥梁建设单位在竣工时设置便于检测的永久性观测点。

大桥、特大桥必须设置永久性观测点。

测点的编号、位置(距离、标高和地物特征)和竣工测量数据,均应在竣工图上标明,作为验收文件中必要的竣工资料予以归档。

3、应设面没有永久性观测点的桥梁,应在定期检测时按规定布设。

测点的布设和首次检测的时间及检测数据等,应按竣工资料的要求予以归档。

4、桥梁主体结构维修、加固或改建前后,必须进行控制测量,以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若控制点有变动,应及时检测,建立基准数据。

5、桥梁永久性观测点的设置要牢固可靠,当永久控制测点与国家大地测量网联络有困难时,可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准测量系统。

6、特大、大、中桥墩(台)旁,必要时可设置水尺或标志,以观测水位和冲刷情况。

3.4、特殊检查

1、特殊检测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

2、在下列情况下应作特殊检查:

1)定期检测中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及程度的桥梁;

2)桥梁技术状况为四、五类者;

3)拟通过加固手段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

4)条件许可时,特殊重要的桥梁在正常使用期间可周期性进行荷载试验。

桥梁遭受洪水、流冰、滑坡、地震、风灾、漂流物或船舶撞击,因超重车辆通过或其他异常情况造成损害时,应进行应急检查。

3、特殊检查应根据桥梁的破损状况和性质,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荷载试验及其他辅助试验,针对桥梁现状进行检算分析,形成鉴定结论。

4、实施专门检查前,承担单位负责检查的工程师应充分收集资料,包括设计资料(设计文件、计算所用的程序、方法及计算结果)、竣工图、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历次桥梁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报告,以及历次维修资料等。

原资料如有不全或疑问时,可现场测绘构造尺寸,测试构件材料组成及性能,勘察水文地质情况等。

5、桥梁特殊检查应根据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作出鉴定:

1)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

包括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退化程度及原因的测试鉴定,结构或构件开裂状态的检测及评定。

2)桥梁结构承载能力。

包括对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的检算、试验和鉴定。

3)桥梁防灾能力。

包括桥梁抵抗洪水、流冰、风、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等能力的检测鉴定。

6、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鉴定,可根据鉴定要求和缺损的类型、位置,选择表面测量、无损检测和局部取试样等有效可靠的方法。

试样应在有代表性构件的次要部位获取。

7、桥梁结构检算及承载力试验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8、桥梁抗灾能力鉴定一般采用现场测试与检算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桥梁可进行模拟试验。

9、原设计条件已经变化的,所有鉴定都应针对方式桥梁的实际状况,不能套用原设计的资料数据。

10、特殊检测报告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概述检查的一般状况。

包括桥梁的基本情况、检查的组织、时间、背景和工作过程等。

2)描述目前的桥梁技术状况。

包括现场检查、试验与检测的项目及方法、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和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等。

3)详细叙述检查部位的损坏程度及原因,并提出结构部件和总体的维修、加固或改建的建议方案。

3.5、桥梁评定

1、一般规定

桥梁评定分为一般评定和适应性评定。

1)一般评定是依据桥梁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各类桥梁的养护措施。

2)桥梁适应性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依据桥梁定期及特殊检测资料,结合试验与结构受力分析,评定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提出桥梁养护、改造方案。

3)一般评定由定期检查者进行,适应性评定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单位进行。

2、全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宜采用考虑桥梁各部件权重的综合评定方法。

亦可按重要部件最差的缺损状况评定,或对照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1)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评定方法如下:

A)根据缺损程度(大小、多少或轻重)、缺损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无、小、大)和缺损发展变化状况(趋向稳定、发展缓慢、发展较快)等三个方面,以累加评分方法对各部件缺损状况做出等级评定。

见表

B)重要部件(如墩台与基础、上部承重构件、支座)以其中缺损最严重的构件评分,其他部件,根据多数构件缺损状况评分。

C)推荐的各部件权重见表,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养护要求,采用专家评估法修订各部件的权重。

表格2桥梁部件缺损状况评定方法

缺损状况及标准

组合评定标准

缺损状况及标准

程度

小→大

少→多

轻度→严重

标准

0

1

2

缺损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

无、不重要

0

0

1

2

小、次要

+1

1

2

3

大、重要

+2

2

3

4

以上两项评定组合标度

0

1

2

3

4

缺损发展变化状况的修正

趋向稳定

-1

0

1

2

3

发展缓慢

0

1

2

3

4

发展较快

+1

1

2

3

4

5

最终评定结果

0

1

2

3

4

5

桥梁技术状况及分类

完好

良好

较好

较差

差的

危险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注:

“0”表示完好状态,或表示没有设置的构造部件,当缺损程度标度为“0”时,不再进行叠加;“5”表示危险状态或表示原未设置,而调查表明需要补设的构件

表格3推荐的桥梁各部件权重及综合评定方法

部件

部件名称

权重Wi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1

翼墙、耳墙

1

(1)综合评定采用下列计算式:

式中:

—按表2方法对各部件确定的评定标度(0-5)

—各部件权重,

——全桥结构技术状况评分(0-100),评分高表示结构状况好,缺损少。

(2)评分分类采用下列界限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五类

的桥梁,并不排除其中有评定标度的部件,仍有维修的需要

2

锥坡、护坡

1

3

桥台及基础

23

4

桥墩及基础

24

5

地基冲刷

8

6

支座

3

7

上部主要承重构件

20

8

上部一般承重构件

5

9

桥面铺装

1

10

桥头与路堤连接部

3

11

伸缩缝

3

12

人行道

1

13

栏杆、护栏

1

14

灯具、标志

1

15

排水设施

1

16

调治构造物

3

17

其他

1

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

桥梁总体及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见表。

3)桥梁适应性评定

对桥梁的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应周期性地进行评定。

评定周期一般为3~6年。

评定工作可与桥梁的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结合进行。

承载能力、通行能力的评定一般采用现行荷载标准及交通量,也可考虑使用期预测交通量。

承载力、通行能力评定方法见《公路旧桥承载力评定规程》。

4)养护对策

A)对一般评定划定的各类桥梁,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

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修,酌情进行交谈管制;四类桥需进行大修或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如限载、限速通过,当缺损较严重时应关闭交通;五类桥梁需要进行改建或重建,及时关闭交通。

B)对适应性不能满足的桥梁,应采取提高承载力、加宽、加长、基础防护等改造措施。

若整个路段有多座桥梁的适应性不能满足,应结合路线改造进行方案比较和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