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52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docx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单元教材分析: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

”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

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

“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

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

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

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

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

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

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

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

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

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

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

这些素材来自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觉——1克是很轻的。

教材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看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从而感到1克是很轻的。

这是对“克”的首次感知,还使学生产生“1克究竟有多重”的学习兴趣。

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

教材通过图示告诉学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1克。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1克的印象,还通过“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直尺比1克重”凸现1克。

然后让学生研究——克与千克间的进率。

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

实验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计算出2袋盐重1000克;第二步用台秤称两袋盐的重,得到1千克;第三步作出判断:

1千克=1000克。

学生通过称盐的实验,不仅得到了千克与克的关系,而且再次体会了1千克与1克各有多重。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第36页第4题里1个大面包重190克,4个小面包每个重70克,求这5个面包一共重多少克;第5题告诉学生三袋点心各重多少克,让他们求其中两袋食品相差多少克。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进行了有关物重的加、减、乘法计算,避免了枯燥、机械的纯计算训练。

第37页第6题在求出1号杯里有水60克后,通过观察与比较,说一说2号、3号杯里大约各有多少克水。

这里结合计算进行估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和能力。

先通过300-240=60求出1号杯里的水重是后面进行估计的关键,也是解答这道题的难点。

为此,教材通过第35页的第4题预先作了铺垫。

5以千克为内容安排实践活动。

第38页《称一称》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称1千克水果或蔬菜,数数大约有多少个。

其中苹果、橘子、西红柿和黄瓜是常见的水果或蔬菜,几乎各地都能看到。

表格里留了两个空格,让学生另选其他水果,特别是当地的特色水果。

这一段教材通过称和数,再次引导学生体会1千克有多重。

第二段称体重。

生活中经常遇到不是整千克重的情况,教材着力指导学生识别秤面上表示的体重,通过几名孩子的对话,逐步体会“大约重23千克”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进行称体重和比体重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

克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灵活运用;

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了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的基础上,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和1克的轻重,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体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和1克有多重的表象。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五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千克的认识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教师

张真真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的轻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法选择

演示法、谈话法、启发法

学法指导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

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

你买过些什么?

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

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

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

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新授-引领指导

1、课件演示:

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

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

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

(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

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

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

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巩固-交流反馈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

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

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结-归纳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

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作业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克的认识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教师

张真真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克有多重的表象。

教法选择

演示法、谈话法、启发法

学法指导

讨论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

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

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

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

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

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

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

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

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

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

你感觉黄豆大不大?

重量怎么样?

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

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

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

举例说明。

4.估一估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

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

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

(数学书约300克)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

(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

1千克=1000克

小结:

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注意读法:

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

 

 

巩固-交流反馈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

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先出示一个桔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

一个哈密瓜呢?

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提高训练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综合训练

4.想想做做6

活动:

“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

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总结-归纳提升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作业

1、填空

()大约重1克()大约重1千克

3千克=()克5000克=()千克

7千克500克=()克23千克-15千克=()千克

2、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练习五》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五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教师

张真真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法选择

启发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投影。

学生:

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口答

1、口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克4千克=()克

3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

2、完成练习五中的习题。

分层练习

基础训练

1、第1题

(1)出示情景图提问:

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

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

篮球大约有多重?

乒乓球大约有多重?

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2.第2题

(1)提问:

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

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

估一估:

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

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

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

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高训练

3.第4题

(1)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

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综合训练

4.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

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

怎样算?

(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问:

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

(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说说你的想法。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

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

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总结-归纳提升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