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5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docx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压机制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和降

压机制

常用高血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

2011-06-1818:

24

1.利尿药:

2.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降压药:

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

樟横咪芬等

(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受体阻断药哌唑嗪;a和3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3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等

3.钙通道阻断药:

硝苯地平等

4.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口受体阻断剂:

(3)肾素抑制药:

雷米克林

5•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肼屈嗪等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作用机制】

抑制远曲小管对Na+-CL-的共转运,离子重吸收减少,尿的浓缩功能受抑制,产生利尿作用。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早期是通过排钠利尿,使血容量减少而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与小动脉扩张有

关:

⑴降低动脉壁细胞Na啲含量,Na+-Ca++交换J,Ca+吶流J⑵降低血管对NA的反应性⑶诱导血管壁产生舒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

2.利尿作用

3.抗尿崩症作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尼群地平

【作用机制】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啲内流,血管舒张,血压下

哌唑嗪(prazosin)

【作用机制】

阻断血管平滑肌a1受体,使全身小动脉和小静脉均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而降压

普萘洛尔(propanolol),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降压机制】

1.抑制心脏:

阻断心脏31受体,使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2.减少肾素分泌:

阻断肾脏入球小动脉3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使血管紧张素U形成减少和醛固酮释放减少

3•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32受体,减少NA释放

4•中枢降压作用:

阻断中枢3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张力,减少NA释放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

【作用机制】

1.抑制ACE

2.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3.缓解或逆转心血管重构

4.减少醛固酮分泌

5.抑制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6.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洛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tan)

【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U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T1)

结合

一、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

二、血管平滑肌舒张药(肼苯达嗪)

三、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

四、影响交感神经递质药(利血平)

五、交感神经节阻滞药(樟磺咪芬)

常用抗高血压药

一,利尿药

降压特点:

作用温和,持久,长期用无耐受,可降低心,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降压机制:

初期(2〜3w):

排钠利尿,血容量J,心输出量J,BpJ.长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含量减少,通过Na+Ca2+细胞内[Ca2+]J血管平滑肌对NA等缩血管物质敏感性降低诱

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

二,钙拮抗药

机制:

钙拮抗药选择性阻滞细胞膜上钙通道,干扰钙内流;也可作用于肌浆网上的钙通道,使钙贮存减少,使心肌或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浓度降低,兴奋性减弱,导致心肌收缩

力降低,血管扩张.分类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非二氢吡啶类:

维拉帕米

根据其对3受体选择性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31,3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对31,32受体无选择性,也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口服吸收好,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不高(40%-70%在肝脏破坏),t1/2为6h.

26

2.31受体阻断药:

阿替洛尔(atenolol)

对31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阻断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阻断3受体作用强度为普奈洛尔的

0.5〜1倍.对3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对32受体作用较弱,但对哮喘病人仍需慎用.

27

3.a,3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labetalol),卡维地洛

(carvedilol)

阻断31,B2和a1受体,降低心排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拉贝洛尔静脉用于高血压急症,如妊高征.卡维地洛降压持久,维持24h;不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不减少肾血流量.用于伴肾功不全,糖尿病者.

28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是近十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新型,安全,有效的降压药.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因为ACEI降压程度可与3受体阻滞剂相比,接近利尿剂的降压能力;较3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5,AT1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losartan)氯沙坦(losartanlosartan)|临床应

用与评价

1.进食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2.可产生ACEI抑制AngH所致的副作用,其作用和AngH作用的降低呈非相关依赖性,本品不引起干咳,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率较低

3.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直接影响动脉血压调节的基本因素有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和血容量。

这些因素主

要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两个系统的调控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图22-1)。

目前使用的多种抗高血压药,可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

抗高血压药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

(2)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

(3)3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包括:

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②血管紧张素口受体阻滞药,如氯沙坦等。

③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吉林等。

(5)交感神经阻滞药,包括:

①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②神经

节阻滞药,如樟磺咪芬、美加明等。

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如利舍平、胍乙啶等。

④肾上腺素受

体阻滞药,又分为a1受体阻滞药,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及a和3受体阻滞药,如拉贝洛尔等。

(6)血管舒张药,包括:

①直接舒张血管药,如肼屈嗪、硝普钠等。

②钾通道开

放药,如吡那地尔、米诺地尔等。

③其他舒张血管药,如吲达帕胺等。

图22T血压调节因索揍武图

3血压的调节因SU

1外用啲恃阿Al

2血秤懵

3GMfi出■

第二节丨常用抗高血压药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或称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的是利尿

药、钙通道阻滞药、3受体

阻滞药和ACE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U受体阻滞药。

一、利尿降压药

利尿药是WHO隹荐的一线降压药,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的

基础药物。

各类利尿药单用

即有降压作用。

许多降压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影响降压效果。

合用利尿药能消除水钠潴留,使降压作用增强。

常用药物为噻嗪类,其中以氢氯噻嗪最常用。

探氢氯噻嗪探

【药理作用】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降压作用确切、温和、持久,降压过程平稳,可使收缩压与舒张压成比例地下降,对卧位和立位血压均能降低。

长期应用不易发生耐受性。

目前认为,排钠利尿,使细胞外液及血容量减少是利尿药初期的降压机制;长期应用使体内轻度缺钠,小动脉细胞内低钠,通过Na+-Ca2咬换机制减少Ca2+内流,降低细胞内钙,使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减弱。

【临床应用】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治疗各类高血压,联合用药

可增强降压作用,并防止其他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

该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低血钾,引起血脂、血糖及尿酸升高,还能增高血浆肾素活性,合用3受体阻滞药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二、钙通道阻滞药该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抑制细胞外Ca2啲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乏足够的Ca2+,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该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激活压力感受器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

二氢吡啶类结构的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

但维

拉帕米和地尔硫.还有对心脏的负性频率作用,心率加快不明显。

代表药物主要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维拉帕米等。

探硝苯地平探

【药理作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抑制细胞外Ca2+

的内流,选择性松弛血管平滑

肌。

口服后30〜60min起效,1〜2h达降压高峰,作用持续3h;舌下含服2〜3min起效,喷雾吸入5min内起效,持续6〜8h。

降压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临床应用】各型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利尿药、3受体阻滞药、ACEI合用,以增强

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若使用该药的控释剂或缓释剂,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常见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悸、踝部水肿。

踝部水肿

系毛细血管前血管扩张所致,非水钠潴留。

该药的短效制剂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伴有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探尼群地平探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作用、用途与硝苯地平相似,对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较硝苯地平强,降压作用温和持久。

不良反应与硝苯地平相似,肝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减量。

探氨氯地平探

氨氯地平(amlodipine)具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半衰期长,作用平稳而持久,被称为第三代钙通道阻滞药。

该药起效缓和,渐进降压,由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面红、心率加快等症状不明显。

口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t1/2长达40〜50h,每日只需服药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h,血药浓度较稳定,可减少血压波动造成的器官损伤,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

不良反应与硝苯地平相似,但发生率低,价格较贵。

三、3受体阻滞药

3受体阻滞药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外,也是疗效确切的抗高血压药,主要有

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等。

探普萘洛尔探

【体内过程】普萘洛尔(propranolol)口服首关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5%个

体差异大,t1/2约为4h。

起效慢,连用2周以上才产生降压作用,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药理作用】该药为非选择性3受体阻滞药,对31、32受体都有作用。

降压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和下列作用有关:

①减少心输出量。

阻断心肌3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而发挥作用。

②抑制肾素分泌。

阻断肾小球旁器部位的3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③降低外

周交感神经活性。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32受体,消除正反馈作用,减少NA的释放。

④中枢性降压。

阻断血管运动中枢的3受体,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张力而降压。

⑤促进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生成。

【临床应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伴有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者

以及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者更适宜。

【不良反应】该类药物长期使用不能突然停药,以免诱

发或加重心绞痛。

支气管哮

喘、严重左心室衰竭及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探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探

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的降压机制与普萘洛尔相同,但对心脏31受体有较大选择性,对支气管的32受体影响较小。

口服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降压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每日服用1〜2次,作用

优于普萘洛尔。

探拉贝洛尔探

【药理作用】拉贝洛尔(labetalol)阻断3受体的作用为阻断a1受体作用的4〜8倍,对a2受体无作用。

阻断31受体的作用比阻断32受体作用略强。

在等效剂量下,其心率减慢作用比普萘洛尔轻,降压作用出现较快。

该药阻断a1受体的血管扩张作用也是其降压及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临床应用】用于各型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有心绞痛的患

者。

静脉注射可以治疗高血

压危象,注射后最大降压作用在5min内产生,可持续6h,血压控制后可改用口服维持。

【不良反应】该药收缩支气管作用较普萘洛尔为轻,但仍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由于

a1受体阻断作用,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头皮刺麻感是该药的特殊反应,其他尚有胃肠道反应、头痛、乏力、皮疹和过敏反应。

探卡维地洛探

卡维地洛(carvedilol)为a、B受体阻滞药,阻断B受体的同时具有舒张血管作用,降压作用比普萘洛尔强,药效可维持24h,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患者,作用优于普萘洛尔。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血压调节及体液的平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对高血压发病有重大影响。

除存在整体的RAAS外,

组织中也存在独立的RAAS作

用于该系统的药物主要为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Angn(血管紧张素U)

受体拮抗药。

肾素抑制药的应用目前尚有限。

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的作用环节见图22-2。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H(angiotensinn,AngH)是一个很强的血管收缩剂。

卡托普利1977年首先用于治疗高血压,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ACEI。

近年

来又合成了10余种高效、长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ACEIo该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

①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血量没有明显影响。

②可防止或逆转高血压

患者的血管壁增厚、心肌肥大和心肌重构。

③能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

④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

⑤久用不易产生耐受性。

 

1肾索抑隸剂:

?

血管廉张素转忆斜抑制拥;匚AT「受休阻漏剂

探卡托普利探

【体内过程】卡托普利(captopril)口服生物利用度约70%胃肠道食物可减少其

吸收,宜在饭前1h空腹服用。

口服后15〜30min血压开始下降,1〜1.5h达降压高峰,降压持续8〜12h,剂量超过25mg时可延长作用时间。

部分在肝脏代谢,主要从尿排出,约40%〜50%为原形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有蓄积,t1/2为2〜3h,乳汁中有少量分泌,不透过血脑屏障。

【药理作用】卡托普利具有中等强度的降压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不伴有反射性

心率加快,同时可以增加肾血流量。

降压机制主要涉及:

①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

(ACE,减少Angn形成,从而取消Angn收缩血管、促进儿茶酚胺释放的作用。

②抑制Angn生成的同时,可减少醛固酮分泌,有利于水、钠排出。

其特异性扩张肾血管作用也有利于促进水、钠排泄。

③ACE又称激肽酶n,能降解缓激肽等,使之失活。

抑制ACE可减少缓激肽降解,提高缓激肽在血中的含量,进而促进一氧化氮(NO

及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增强扩张血管效应。

【临床应用】用于各型高血压,降压作用与血浆肾素水平相关,对血浆肾素活性高

者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心

力衰竭、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

重型及顽固性高血压宜与利尿药及3受体阻滞药合用。

【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但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味觉及嗅觉改变等。

久用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应定期检查血象。

因减少Angn生成的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可致高血钾。

禁用于伴有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及妊娠初期的患者。

探依那普利探

依那普利(enalapril)降压作用机制与卡托普利相似,但抑制ACE的作用较卡托普利强10倍,降压作用强而持久,主要用于高血压,对心功能的有益影响优于卡托普利。

因其不含-SH基团,无青霉胺样反应(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其他不良反应与卡托普利相似。

其他ACE抑制药

还有:

赖诺普利(lisinopril)、喹那普利(quinapril八培哚普利(perind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福辛普利(fosinopril)等。

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长效,每日只需服用一次。

作用及临床应用与依那普利相似。

(2)血管紧张素n受体拮抗药

循环中Angn的生成以ACE作用为主,而组织中的Angn的生成则以糜酶(chymase

作用为主。

由于ACEI不能抑制Angn生成的非ACE途径,

所以不能完全阻止组织中Ang

U的生成。

并且ACEI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P物质堆积,可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

而血管紧张素U受体拮抗药可直接阻断Angn的缩血管作用而降压,与ACEI相比,选择性更强,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对Angn的拮抗作用更完全,不良反应较ACEI少,是继ACEI后的新一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n受体(AT)主要有AT1和AT2两种亚型。

AT1主要分布在心血管、肾、

肺及神经,对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具有调节作用。

AT2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生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该类降压药主要阻断AT1受体,常用药有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伊白沙坦(irbesertan)等。

探氯沙坦探

【体内过程】氯沙坦口服易吸收,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约为33%达峰时间

约为1h,t1/2为2ho部分在体内转变为作用更强、t1/2更长的活性代谢产物。

每日服药1次,作用可维持24h。

【药理作用】可选择性地与AT1受体结合,阻断Angn引起的血管收缩,从而降低

血压。

【临床应用】用于各型高血压,效能与依那普利相似,对多数患者每日服1次,每次50mg,即可有效控制血压,用药3〜6日可达最大降压效果。

该药长期应用还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

【不良反应】较ACEI少,主要有头晕、高血钾和与剂量相关的体位性低血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肾素抑制剂

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形成Angl,肾素抑制剂通过各种途径减弱肾素活性,进而抑制

Angl的形成。

肾素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代表药物是雷米吉林(remikiren),该药作用较强,口服有效,在降压同时增加有效肾血流量。

对不宜用ACEI的患

者可试用该类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