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80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

阶段性过关检测(十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完全隔绝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酒

B.利用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原理,能把果酒加工成果醋

C.馒头中的孔泡是由于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CO2,蒸馒头时CO2受热膨胀形成的

D.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

解析:

选C。

A项中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

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稍微与空气接触,酵母菌又能继续繁殖,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空气,大部分的酵母菌就会死亡,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须供给微量的氧气。

B项中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醋酸的是醋酸菌。

发面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在面团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蒸馒头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形成更大的孔泡。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进行发酵的是乳酸菌。

2.图中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属于标准样品的层析点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

选B。

标准样品中的色素种类单一,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相同,因此只出现一个色素圆点。

 

3.(2010年临沂模拟)菊花的花粉经组织培养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下列哪一项(  )

A.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

B.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相关激素的调控

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

D

4.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化学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

C4H8O2

-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方法(  )

A.分馏法B.升华法

C.萃取法D.过滤法

答案:

C

5.某种花卉感染了植物病毒,叶子呈现疱状,欲培养出无病毒的后代,应采取的方法是(  )

A.用种子培养后代

B.用无明显症状部分的枝扦插

C.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

D.用叶表皮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出植株

答案:

C

6.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B.②③⑦

C.③④⑥D.③④⑤

解析:

选C。

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同细胞产生的酶不一定相同,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所以①②不正确;果胶酶的作用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

所以,③④⑥正确。

果胶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只能是氨基酸,所以⑦不正确。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所以⑤不正确。

7.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用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解析:

选C。

某种固定化酶只能催化一种生化反应,其优势是酶可以反复的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能固定多种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而且酶的活性不变。

8.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的提纯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  )

A.分层、吸水B.溶解、吸水

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

解析:

选A。

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加入无水Na2SO4(常用的干燥剂)的目的是进一步吸取分液出来的油层中的水分。

9.(2010年连云港模拟)果胶酶能将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那么,与果胶酶从合成到发挥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B.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染色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染色体、溶酶体

解析:

选C。

果胶酶能将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而果胶是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因此,果胶酶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属于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以小泡的形式与高尔基体融合,在高尔基体内进行加工,再以小泡的形式移动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分泌蛋白排到细胞外。

这一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0.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A.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B.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C.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

D.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除水

解析:

选A。

玫瑰精油提取的实验流程是:

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11.(8分)柠檬油是植物芳香油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可杀死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是一种绿色杀虫剂。

(1)柠檬油的挥发性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比重比较________。

(2)提取柠檬油常用的原料是柠檬花与柠檬果皮,嫩的花朵在蒸馏过程中,精油易被水蒸气分子破坏,所以可采用________法。

柠檬果皮中精油的提取适宜采用________法,此种方法是通过________将液相从固液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必经步骤为:

柠檬果皮 

         

 ↓   ↓         ↓

 水洗 →浸泡→清洗→装料→压榨和喷淋→糊状压出液→

→高速离心→静置分层→分液→柠檬精油

①A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过程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过程中浸泡橘皮后,需用清水洗涤,其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柠檬油作为杀虫剂,可以解决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出发,写出防治害虫的三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 有机溶剂 轻

(2)萃取 压榨 机械压力

①石灰水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果皮滑脱,提高出油率

②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 使精油易与水分离

③过滤 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④除去石灰水

(3)对人、其他动物、植物均无毒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 运用生物工程培育抗虫作物品种 利用激素影响昆虫的发育

12.(10分)葡萄酒、葡萄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饮料。

在呈酸性的果汁发酵液中,红葡萄皮的色素也会进入发酵液中,且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据某些医学研究机构调查表明,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葡萄汁,对人体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红葡萄酒、葡萄汁的产、销量均逐年增长。

请根据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纯净酵母菌。

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按功能来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常要进行消毒和灭菌的工作,常用的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3种)。

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________________酶。

(4)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请列出用干酵母和海藻酸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

①酵母细胞的活化,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⑤________________。

(5)现有颜色一样的a、b两个品牌的红葡萄酒。

其中a品牌是用100%红葡萄汁酿造,b品牌是以化学物质用人工方法勾兑而成。

现提供小苏打、白醋,小烧杯若干,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个品牌的红葡萄酒,得出正确结论并说明理由。

①步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

每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小苏打、白醋、观察颜色变化;

③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培养基 青霉素(抗生素)

(2)①煮沸消毒法;②巴氏消毒法;

③紫外线消毒法;

④化学药剂消毒法(至少答3种)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果胶

(4)②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

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

(5)①取适量a品牌红葡萄酒平均加入另2只小烧杯中作为第一组,另取等量b品牌红葡萄酒平均加入另2只小烧杯中作为第二组,做好标签

③加小苏打出现颜色变化的是a品牌

④a品牌红葡萄酒中含有红葡萄皮的色素,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加小苏打(碱性)会变颜色(黑色)]

13.(10分)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          。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    ,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说明盐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的加入。

(4)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①选择的实验材料最好是红萝卜还是白萝卜,理由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进行实验时分三组,除了实验材料的质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________相同。

答案: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盐有灭菌、析出蔬菜中过多的水以及调味的作用

(3)调味料

(4)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及时检测是为了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5)比色法

(6)①白萝卜。

避免植物中色素对显色反应的干扰

②制作条件

14.(10分)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叶、茎等器官中,根据人们的需要,有时要对纤维素进行相应处理。

(1)在生产果汁时为了解决果肉出汁率低的问题,人们使用________、纤维素酶等处理。

(2)目前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选育是纤维素酶的基础性工作,以下流程为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纯化过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挑选单个细菌―→发酵培养―→大量纤维素分解菌。

①人们在筛选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分离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相比,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添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纤维素分解菌能反复利用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它与普通酶相比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属于上述技术得到的菌是(  )

(5)下图中表示纤维素酶活性与pH变化的关系,若pH=m表示最适,在下列甲~丁中最可能表示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上标出“m”的位置。

答案:

(1)果胶酶

(2)①刚果红染色法 纤维素被分解后,就无法形成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②纤维素 刚果红

(3)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易操作,可以反复利用

(4)D

(5)

15.(10分)(2010年南京模拟)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

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图甲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表乙: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吲哚乙酸

0

3ppm

3ppm

0.03ppm

0

细胞分裂素

0

0.2ppm

0.002ppm

1.0ppm

0.2ppm

花芽生长状况

仍是组织切块

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愈伤组织分化出嫩芽

稍生长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__和[  ]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调节([  ]内填序号)。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

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

其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个体的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

(4)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

适当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吲哚乙酸的浓度和它们的比例

16.(12分)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的两个小麦品种,这两对性状是完全显性。

(1)现要用最短时间培育出矮秆抗病植株纯合子,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其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育种过程首先将高秆抗病纯合子与矮秆不抗病纯合子杂交得F1,其基因型是________。

(3)将F1种下去,取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为了提高花粉诱导成功率,选择________花药作实验材料。

对所选择的花药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

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不易着色的花粉细胞核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色。

(4)F1花粉基因型理论上有4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这些花粉都能长成植物体,这些植物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植物体称________,在花粉发育成植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每种基因型的花粉细胞都有机会发育成植物体,如何对这些幼苗进行筛选,请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筛选出的矮秆抗病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纯合子品种。

解析:

单倍体育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其育种过程可以简写为:

DDTT×ddtt杂交,F1(DdTt)

配子(DT、Dt、dT、dt)

单倍体(DT、Dt、dT、dt)

dT(矮秆抗病)

ddTT(纯合子)。

在“选择”过程中,对于高矮性状可以通过目测筛选,对于是否抗病,则一般选择用病原体侵染的方法进行检测。

答案:

(1)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2)DdTt

(3)花期早期的 醋酸洋红法 焙花青—铬矾 蓝黑

(4)DT、Dt、dT、dt DT、Dt、dT、dt 单倍体 有丝分裂

(5)在幼苗期用病原体进行感染,叶片出现病斑的即为不抗病品种,淘汰掉,剩余为抗病品种。

这些小幼苗长大后对高矮进行目测筛选,淘汰掉高秆植株,剩下的矮秆植株即为矮秆抗病个体。

(6)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