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92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docx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建立制度、加强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和职工防治水培训工作

 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要建立必要的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准确将积水巷、水窝、积水老煤窑、老采空区绘在图上,以便进行采掘作业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二、地面防排水措施

1、地面防排水是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量流人矿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矿井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地面防排水工作必须经常进行,尤其雨季到来之前,更要做好各项防排水工作。

2、地面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挖排洪沟等,必须根据地形、水文和气象条件加以合理选择,有时还可将几种措施综合使用,以求更好的效果。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制定蓄、疏、防、排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4、地表水治理措施:

我矿主、副井及风井均建在平坦地段,周围无山坡,井口距河流500m以上、且高于河床30m以上,但防止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井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决不可疏忽大意,为防止雨季地表水涌入矿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专门的防洪(汛)机构,机构人员每年雨季每次降雨前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必须组织落实好这一工作。

2、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不得堆放在雨水可能冲刷到的地方以免冲到井口附近和煤仓内堵塞下水通道,必须在矿井工业广场及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经斜井灌入井下。

3、为防雨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开采范围内应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等措施,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缝和透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4、春季降水后地表水以潜水的形式流入矿井老采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5、地质勘探队原来使用的报废钻孔,必须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和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下。

三、井下防治水措施

1.查明水源:

地下水源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勘测,掌握老窑及采空区的积水以及主要含水层、充水断层和裂隙的分布,从而定出矿井的积水线、探水线与警戒线。

2.探放水

1)探水

(1)井下生产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凡遇到下面情况都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水:

①掘进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层(流砂层、冲积层、各种承压水的含水层、含水断层或与地面大量积水区相通的断层);

②掘进工作面接近被淹井巷或有积水的小窑或采空区;

③上层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煤工作面采高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的10倍;

④在边探边掘区内掘进时,掘进长度达到允许掘进长度;

⑤采掘工作面发现出水征兆或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

⑥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⑦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或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3)探水前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加强靠近探水工作面的支护,以预防突水冲垮煤壁及支架;

②检查排水系统,应根据预计出水量确定是否加大排水能力,清理水沟、水仓使其畅通和起缓冲作用;

③水压较大时,探水孔要设套管,以便安装水阀控制放水量,特别危险的地区还要选择坚固地

点,砌筑水闸墙;

④深水工作地点要安设电话,以便能及时与调度室和中央泵房联系。

(4)探水时注意事项:

①探水地点要确保与相邻地区的工作地点的联系,一旦出水,要马上通知水害威胁地区的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②打钻时,要时刻观察钻孔的情况,发现煤层疏松,钻杆推进突然感到轻松或顺着钻杆流出来的水超过供水量时,都要特别注意,这些都是接近或钻人积水地点的征兆。

碰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停止钻进,进行检查。

如果孔内水很大,喷射较远,必须马上固定钻杆,背紧挥水工作面,如加固煤壁及顶底板。

③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当瓦斯含量达1%时,必须停止钻进;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使其降至1%以下,方可开动机器。

2)放水(疏干)

(1)疏放老空水,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直接放水。

当水压不大,不致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可利用探水钻孔直接放水。

②先堵后放。

当老空水与溶洞水或其他巨大水源有关系,动水储量很大,一时排不完或不可能排完的情况下,应先堵住出水点,然后排放积水。

(2)疏放含水层水。

它包括地面疏放水、用井下疏水巷道疏水等。

前者适用于埋藏较浅、渗透性良好的含水层。

后者适用于已摸清水源,并预算出涌出量的情况下。

(3)放水时的注意事项:

①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并要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数量及放水眼的流量。

②要经常观测钻孔中水量变化情况,特别放老空积水时,当水量变小或无水时,应反复多次下钻至原孔深度或超过原孔深度,以防钻孔被堵塞,造成放干积水的假象,避免掘进时发生事故。

③放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内放出的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的含量,以便采取措施。

3.留设防水煤柱

留设防水煤柱的目的是为了截止井上、下各种水源的通道。

确定煤柱尺寸,必须考虑到被隔水源的压力、流量、煤层的赋存状况等各种因素。

防水隔离煤柱因作用不同,大致分为井田隔离煤柱、断层防水煤柱、被淹井巷之间的煤柱及防止潜水及流砂等流人巷道而留设的煤柱。

4.截水和堵水

(1)截水。

为了使井下局部地点的涌水不致波及其他地区,需要在涌水的巷道中设置水闸门或水闸墙。

(2)堵水。

注浆堵水是将专门制备的浆液通过管道压人地层裂隙或孔洞,经凝结、固化后达到隔绝水源的目的。

5、井下老巷水治理措施

提高警惕,做好防治水工作,为了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特制定以下措施:

1、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采区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在探查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需采取隔离水源和堵截水流的防水措施,必须执行以下防治水措施:

一是设隔离煤(岩)柱防水,为防止煤(矿)层开采时各种水流进入井下,在受水威胁的地段留一定宽度或厚度的煤(矿)柱,防水煤(矿)柱尺寸的确定应考虑到含水层的水压、水量、所开采煤(矿)的机械强度、厚度等因素及有关规定,并通过实践综合确定;

二是设隔水帷幕带防水。

隔水帷幕带就是将预先制好的浆液通过由井巷向前方所打的具有角度的钻孔,压入岩层的裂缝中,浆液在孔隙中渗透和扩散,再经凝固硬化后形成隔水的帷幕带,起到隔离水源的作用;

三是突水堵截。

为预防采掘过程中突然涌水而造成波及全矿的淹井事故,通常在巷道一定的位置设置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四、排水系统检查维护

1、排水能力要达到以下要求。

(1)、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维修,工作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

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

井筒内应装备2路相同的排水管,其中1路工作,1路备用。

(2)、水仓应由两个独立的巷道系统组成。

涌水量大的矿井,每个水仓的容积,应能容纳2~4h井下正常涌水量。

一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五、使用探水机械要注意如下事项:

 1、加强探水钻眼附近巷道的支架,背好顶、帮,工作面及时抬栌,以防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架。

 2、探水工作地点要挂牌,明确探水眼位置、方向、眼数、钻孔深度。

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准备好水沟和放水巷。

并装有和调度室联系的电话。

 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要加强通风。

 4、水压大的探水眼要装套管,装水闸阀,便于调节水量

 5、清理井下排水沟、储水仓,保障水沟畅通,水仓达到应有容量

 6、加强排水设备检修维护,保持完好。

附:

透水预兆与紧急处理措施

1、发生矿井水灾(突水)的预兆

 1、本来是干燥光亮的煤,变得发暗潮湿,无光泽,空气变冷。

 2、出现雾气。

井下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湿度较大,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骤然变冷,水蒸气变成雾气。

 3、煤岩壁挂汗。

 4、挂红。

煤壁浸出的水发涩,有H2S臭味,附着在裂隙表面有暗红色氧化铁水锈。

 5、煤层发出嘶嘶水叫。

 6、地板鼓起,有时出现压力射流,水有甜味。

 7、顶板来压,产生裂缝,出现淋水。

2、发现透水预兆的紧急处理

 1、不管发现上述何种透水预兆,都必须立即停止掘进迎头工作,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采取边探边掘,探水眼必须超前掘进巷道,达到要求的超前安全距离。

 3、若是水情紧急,透水即将发生,必须立即发出警报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

防止透水事故发生,防止淹井,并及时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4、如果透水已经发生,各工作地点人员必须沿上山向高标、高巷道往上撤离水区。

2、矿井突水事故的抢救处理

 1、矿井一旦发生突水事故,事故地点人员应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规定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组织受灾影响范围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后应向矿领导汇报,通知救护队及相关部门。

3、成立救灾指挥部,有组织地按步骤处理灾害。

4、救灾指挥部应迅速判定水灾性质、了解突水点影响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统计撤离出井人员,分析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根据突水量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截水的技术措施。

如果是老窑积水,可选择排水方法处理涌水;如果是地表水透入井下,应首先采取措施拦截地面漏水通道,然后加强井下水的排放。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几种措施同时并用。

同时,必须尽快恢复灾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

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事故的发生。

5、发生透水事故,指挥人员仍应本着“救人是第一任务”的原则,争时间抢速度,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早日脱险。

透水事故发生后,应正确判断遇险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科学分析该地点是否具有人员生存的条件,然后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当躲避地点比外部水位高时,遇险人员可能生存,对于这些地点的人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打钻或掘一段巷道)向他们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以延长待救时间。

当避难地点比外部水位低时,存在两种情况:

 

(1)突水时洪水能直接涌入位于突水点下部的巷道(如平巷、下山),并把他们淹没,一般情况下,这些地点不会有空气存在,也就不具备人员生存的条件。

然而,多次出现过人员躲在这些巷道高冒处获救的案例。

 

(2)当突水点下部巷道全断面被水淹没后,与该巷道相通的独头上山等上部独头巷道,如不漏气,即使低于外部最高水位时也不会全部被淹没,仍有空气存在。

在这些地点躲避的人员具备生存的条件,如果避难方法正确(心情平静、适量喝水、躺卧待救)是能生还的,突水事故发生后,有些地点具有人员生存条件的,即使躲避较长时间也不至于生存无望。

对于那些低于外部水位的避难地点,则严禁打钻,防止独头空气外泄,水位上升,淹没遇险人员。

最好的办法是加速排水,即早日营救他们。

6、透水事故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和救护时的注意事项:

(1)、井下避难人员生存的空气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避险人员有生存可能:

02≥10%,C02≤10%,CO≤0.04%,H2S≤0.02%.NO<0.01%,S0<20.02%。

平卧不动时每人耗氧量0.237L/min,呼出CO量为0.197L/min。

若避难人员年轻、性情急躁,不能安静平卧待救,每人耗氧量按0.3L/min-0.4L/min计

(2)、井下避难人员生存的食物条件:

人的生存除空气外,还需要食物。

突水后遇险人员食物缺乏,靠喝水、啃坑木、棉衣、煤块、电线等物维持生命。

事实上这些东西毫无营养价值。

不能被人体吸收,也根本消化不了,吃下去只能把胃撑起来,减少饥饿痛苦而已。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有78%是由水组成的。

水虽无营养价值,但人在断食情况下,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体内储存的糖、蛋白质,以维持人体能源供给。

被困人员要有水喝、有空气,就可以生存一段时间。

7、抢救长期被困井下人员时的注意事项:

(1)、禁止用灯光照射他们的眼睛(可使光束避开他们的眼睛,或用红布,衣片罩住灯光,使光线减弱;或用布蒙住他们的眼睛)。

(2)、保持体温,进行体检并给予必要的治疗(包扎、输液等),不能立即抬出井口,应分段搬运到安全地点,让其逐渐适应环境。

(3)、不能吃硬食和过量食物,以免损坏消化系统;短期内不要让其亲友探视,以免过度兴奋造成血管破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