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95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长调节剂.docx

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七章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已知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有些化学结构和性质与植物激素不同但有类似的生理效应和作用特点,微量施用达到对植物体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调控

二、按其生理效应分类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类: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类:

5.脱落酸类:

植物生长抑制剂: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

乙烯利(一试灵、益收生长素、玉米健壮素)

1.PH<3时稳定,PH>4时逐渐释放出乙烯,温度、PH升高分解快

2.低毒,LD50=4229mg/kg

3.易被植物吸收,一般植物细胞液PH>4,分解释放乙烯

4.其生理作用非常广泛,几乎参与植物的每一个生理过程,突出作用有:

促进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矮化植株,改变雌雄花比率、诱导雄性不育

5.可引起植物偏上生长

6.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强酸,腐蚀金属、皮肤、及衣物

7.生理活性强,不能乱用

8.常用于棉花、番茄、西瓜、柑橘、香蕉、咖啡、等果实催熟,增加橡胶产量,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如:

(1)橡胶主要用于中龄低产实生树上,以及需更新的橡胶园,涂在割线下2厘米的青树皮下,40%水剂4-10倍(根据树龄、割线长短、周期长短),药效期1.5-3个月

(2)番茄:

2000-4000PPM采后浸果促进果实成熟,500-1000PPM使果园果实集中成熟,在15-20%果实转红时处理

(3)黄瓜:

100-200PPM幼苗期2-4真叶时施药,可增加雌花数

(4)甜瓜与西瓜催熟:

500-1000PPM,果实基本长足后植株喷洒,可提早数天采收而不改变其本来的风味

(5)香蕉催熟:

0.03-0.05%浓度采后喷果或浸果

 

第五章 除草剂

一、杂草

1.杂草的概念

2.杂草的主要特性

3.杂草综合防治

二、除草剂概况

1.发展概况

2.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今后除草剂研究和开发方向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

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部分地获得选择性。

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部分地获得选择性。

(1)叶片:

叶形、叶姿、叶表面蜡质、角质层、叶片数与分布等显著影响雾滴的粘附与展布

(2)生长点:

是否裸露

(3)胚芽鞘节:

在土壤中所处位置差异,野燕麦、稗草不论种子播深或浅,胚芽鞘节始终处于土表下1-3厘米处,而大麦、水稻胚芽鞘节则处于种子之上3.8厘米处

(4)根:

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而广,而一年生杂草在表土层发芽根系入土浅;大豆、棉花根生长显著,根尖可迅速伸出药土层避免或少吸收药剂

二、生理选择性: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能力不同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不同。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

目前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

1.活化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2.解毒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四、人为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

1.时差选择性:

2.位差选择性:

3.综合选择性

五、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除草剂安全剂(safener)又称除草剂解毒剂。

安全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作物对除草剂的解毒代谢。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一、除草剂的吸收

通过叶、根、芽

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通过蒸腾流、光合产物流、胞质流

三、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1抑制光合作用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包括抑制色素合成,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脂类的合成

4干扰植物激素平衡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第二节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

一、土壤因素

二、气象因素

第四节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照除草剂的施药方法分

喷雾法、撒施法、涂抹法、杀草膜

二、按除草剂喷洒目标划分

1土壤处理法:

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苗后土壤处理

2茎叶处理法:

播前茎叶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

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

一、苯氧羧酸类

2,4-D,2甲4氯,2、4、5-涕

2,4-D(2,4-滴)

1低毒,LD50=375mg/kg,各种剂型=500-1200mg/kg

2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

3低浓度10-30ug/ml进植物生长,高浓度>100ug/ml抑制生长

4除草机理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植物激素平衡、抑制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5适于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双子叶及莎草科杂草

6施药时注意飘移危害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精)盖草能、(精)稳杀得、(精)禾草灵、禾草克

稳杀得(吡氟禾草灵、氟草除、氟草醚、伏寄普)

1低毒,LD50=3328mg/kg

2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

3作用于生长点及节的分生组织、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4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

5施药后48小时出现枯斑,死亡需13-15天

6适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

7与2,4-D混用有明显拮抗作用

三、二硝基苯胺类

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1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种后苗前应用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3易挥发、光解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本科杂草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4持效期长

5抗药性严重

莠去津(阿拉特津、莠去尽、园保净

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2通过根茎叶分生组织及叶片,干扰光合作用

3土壤中持效期达1-6个月,有一定水溶性易被水淋洗至深层

4主要用于玉米、甘蔗、果园、橡胶园防除一年生杂草

五、酰胺类

1土壤处理:

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甲草胺、萘丙酰草胺

2茎叶处理:

新燕灵、甲氟胺、异丙甲氟胺、敌稗

特点:

1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2多数品种防除一年禾本科杂草

3多数为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

4土壤中持效期较短,1-3月

5多数水溶性中等,挥发性低,在植物体内易分解

乙草胺(禾耐斯、消草胺)

1酰胺类中活性最高的品种

2选择性芽前除草剂

3禾本科杂草的主要作用部位部位是幼芽、侧根,阔叶杂草为幼根

4适用于各种蔬菜及多种果园

六、取代脲类

敌草隆、绿麦隆、异丙隆

特点:

1选择性输输导型除草剂

   2主要根吸收,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但对某些杂草无效

   3光合作用抑制剂

七、二苯醚类

除草醚、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

特点:

1大部分品种水溶度低,被土壤吸附不易移动

   2多数品种是土壤处理剂,防除一年生杂草幼芽,阔叶杂草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

   3多为触杀型除草剂

八、磺酰脲类

绿磺隆、苯磺隆、苯胺磺隆、噻磺隆、醚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

特点:

1活性高,用量极低

   2广谱,所有品种防阔叶杂草

   3多数品种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4根茎叶吸收,传导快,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

   5ALS抑制剂

6一些品种土壤中残留长

苄嘧磺隆(农得时、稻无草、超农、威农)

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2芽前、芽后早期处理,防除阔叶型杂草、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较差

3活性高,每公顷有效成分20-50克

4常与丁草胺、乙草胺、杀草丹、禾大壮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

九、氨基甲酸酯类

克草丹、杀草丹、环草丹、燕麦畏、甜菜灵

特点:

1大部分品种易挥发,在湿土表面挥发迅速

   2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防幼芽,抑制细胞分裂

   3解毒剂NA及R-25788可对该类除草剂解毒

十、有机磷类

农达、镇草宁、奔达、草克灵、春多多、草苷磷、农民乐

特点:

1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用于果园及非农田除草

   2作用部位是植物分生组织,抑制细胞分裂

3品种不同,植物吸收药剂的部位与传导差异较大

草甘磷(农达、镇草宁、奔达、春多多、甘氨磷、农民乐)

1灭生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叶部吸收,施药24小时后大部分转移到地下根茎

2土壤中易分解,土壤处理无效,对未出苗杂草无活性

3中毒症状缓慢,1年生杂草3-4天后开始反应,15-20天全株死亡,多年生杂草3-7天出现症状,需30天全株死亡

4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作物生育期施药要采用定向喷雾或采取保护措施

5适用于橡胶园、果园、咖啡、茶园、草坪更新、公路、等妨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藻类、蕨类、灌木

十一、联吡啶类

百草枯、敌草快

特点:

1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2光合作用抑制剂,易被土壤吸附失活

3还是有效的脱叶剂、干燥剂

百草枯(克芜踪、对草快、百朵)

1速效触杀型、灭生型茎叶处理剂

2叶片着药后2-3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3土壤中易吸附钝化,无残留,不影响播种

4施药后30分钟后遇雨能基本保证药效

5喷药要均匀,无内吸传导

6适用于果园、橡胶园、玉米、等高杆作物田进行针对性喷雾,非耕发、水域防除1、2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发上部分

 

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至今至少有500多种昆虫及螨,150多种植物病菌,180多种杂草生物型,2种线虫。

5种鼠产生抗药性

第一节害虫的抗药性

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一)发展概况

(二)特点

1、抗药性是对有害生物群体而言,对某种特定药剂作出反应

2、可以在群体中遗传

3、害虫几乎对所有有机合成化学农药都会产生抗药性

4、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

5、抗药性形成有区域性,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用药水平有关

6、双翅目、鳞翅目最多产生抗药性

7、抗药性是药剂选择的结果

(三)概念

1、WHO,1957年:

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2、抗性倍数=抗性品系/敏感品系

抗性倍数>5倍(10倍),或抗性个体百分率在10%-20%以上,表明已产生抗药性

3、自然耐药性:

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耐药剂产生不同的耐药力,不稳定。

(四)抗药性种类

1、交互抗性:

某种昆虫对某种药剂产生抗药性,而对其它从未使用过的同一类型,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或抗性机理相近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2、负交互抗性:

某种昆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3、多抗性:

某种昆虫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产生抗性

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一)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1、选择学说

2、诱导学说

3、基因复增学说

4、染色体重组学说

(二)昆虫抗药性机理 

1.代谢作用的增强,如体内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加强

2.昆虫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 

3.穿透速率的降低

4.行为抗性

三、害虫抗药性遗传

四、害虫抗药性治理

(一)基本原则和策略

1、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2、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

(1)适度治理:

(2)饱和治理:

(3)多种攻击治理:

(二)抗性监测的作用

抗性监测:

测量抗性频率或强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

(三)抗性治理的基础研究

包括抗性监测、抗性品系的选育、交互抗性谱、抗性机理、抗性遗传、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和种群遗传学

(四)抗性治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

1.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2.农药的限制使用

3.农药混用:

4增效剂的使用

第三节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一、概念

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病原物个体或群体,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发展概况

三、病原物抗药性发生机制

(一)遗传机制

1、单基因抗药性

2、寡基因抗药性

3、聚基因抗药性

4、多基因抗药性

(二生化机制

1.作用位点亲和力降低:

2.减少吸收或增加排泄:

3.解毒能力加强或活化能力降低:

4.改变代谢途径或形成保护性代谢途径:

三、病原物抗药性监测常见方法有:

菌落直径法、干重法测量、浊度法、孢子萌发法、活体测定法、生化测定法、DNA探针杂交和PCR指纹图谱

四、影响病原物抗药性群体形成的因素

1、病原物潜在的抗药性基因

2、抗药性遗传特征

3、药剂作用机制

4、适合度

5、病害循环

6、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

五、病原物抗药性治理 

(一)抗药性治理策略及要点

1.基本原则:

(1)综合防治,尽量降低药剂的选择压力

(2)考虑所有与抗药性发生相关因子、实际抗药性出现之前及时治理

2:

(1)了解药剂作用机制、抗性产生机制、

(2)评估产生抗药性的药剂潜在危险、(3)建立敏感基线和监测方法

3.管理要点:

农药推荐使用、综合防治、生产上可行、生产部门及用户接受、治理策略的完善

(二)抗性治理的短期策略

(三)抗药性治理的长期策略

第三节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

一、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发展简史

二、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1、形成学说:

选择学说、诱导学说

2、抗性机理:

(1)除草剂作用们点的改变、

(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三、杂草抗药性的综合治理

1.交替或轮换使用

2.混用

3.限制使用

4.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运用

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

第一节绪论

一、农药的残留毒性

1.农药残留:

2.农药残留毒性:

3.三致试验、三代繁殖试验、神经毒性试验用于衡量农药是否具有慢性毒性的重要标志

二、农药环境毒理与农药生态毒理

(1)农药环境毒理学:

(2)农药生态毒理学:

三、农药的污染

(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1.与农药性质有关

2.与农药加工剂型有关

3.与农药施用方法有关

4.与作物种类部位有关

(二)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三)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1、生物富集:

生物体能够不断从环境中吸收低剂量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2、食物链:

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间转移的现象

四、农药的性质与残留

1.农药性质稳定、毒性大的,残留污染严重

2.性质稳定、脂溶性强的。

易在人畜体内积累

3.性质特殊,对高等动物有异常的生理效应

五、农药在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一)对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对土壤的污染:

(二)对自然界生物的污染

1.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对水系动物的影响

3.对禽兽的影响

4.对人体的污染

第二节农药对害虫群体的影响及对非靶标生物毒性

一、农药对有害生物群体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2.概念:

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密度在短期内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未施药的对照区有有增大的现象

3.原因:

(二)次要害虫上升

1.概念:

指施用某些农药后,农田生物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害虫,由原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变为严重的害虫

2.原因:

杀死了次要害虫的天敌、减少对食物竞争

(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

田间杂草种群会发生明显变化

二、农药对陆生有益生物的影响

(一)、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二)、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三)、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

(四)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及防救措施

(五)农药对家蚕的影响

三、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一)农药进入途径

1.通过呼吸-鳃

2.食物链

3.体表

(二)农药对鱼类毒性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鱼类受农药污染的特点

(三)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中毒的措施

四、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二)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作用

(三)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五、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

(一)根据天敌作用适当调整防治阈值和防治指标

(二)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

(三)培育和利用抗药性天敌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预告危害所需的基础资料有:

一、农药方面

 

二、施用方面

 

第四节 农药残留毒性的控制

一、控制措施

(一)农药的合理使用

1.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

3.掌握正确的施药量

4.提高药效,降低用量

5.合理混用

6.合理调配农药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

(三)对受污染的作物及产品进行去污处理

(四)采用避毒措施

(五)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一)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通过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各种农药的充许使用范围

(二)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充许摄入量和农药最大残留充许量

(三)根据农药在作物上的降解,持留、代谢、农药的消失动态-制定施药的安全等待期

三、今后农药发展与应用的展望

 

第九章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指可以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并可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

可分类如下:

一、生物源农药   

二、生物化学农药  

四、仿生合成农药  

五、转基因作物  其中与植保有关的,一是抗虫抗病转基因作物,二是耐除草剂作物。

   

第一节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及研究开发途径

一、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次生代谢产物的特点

(1)具有选择性

(2)作为植物内源物,易于在自然界降解

(3)具多样性和复杂性

2.生物源天然产物特点

(1)多数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有些毒性高但活性高,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很低,使用中对人畜仍安全

(2)防治谱较窄,甚至有明显选择性

(3)对环境压力较小,对非靶标生物 比较安全

(4)多数作用缓慢,遇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不能及时控制为害

二、研究途径

1.对具生物活性的生物进行良种选育,大量繁殖,提取有效成分制剂加工

2.将有效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进行半合成改造

3.作为创制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

第二节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毒素

1、杀虫植物毒素:

除虫菊素、烟碱

2、杀菌植物毒素:

大蒜素、富士一号

3、杀草植物毒素:

三噻吩

(二)植物中的昆虫拒食剂的忌避剂:

印楝素

(三)植物内源激素: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二、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昆虫内源激素

1.天然保幼激素

2.蜕皮激素

(二)昆虫信息素

性信息素、产卵忌避素、报警激素

(三)昆虫忌避剂:

避蚊胺

(四)节肢动物毒素:

沙蚕毒素

三、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微生物源杀虫剂:

杀螨素、阿维菌素

(二)微生物源杀菌剂:

灭瘟素、农抗120

(三)微生物源除草剂:

去草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