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96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docx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

最新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综合提升有答案一套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主要方式表现举例

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

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

慈禧太后、袁世凯等

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

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

天津;《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

获取特权《南京条约》:

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

战争赔款《南京条约》:

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

深化理解 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上看:

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

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

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

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专题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农民阶级

(1)实践:

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

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

(1)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

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

(1)实践: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

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3)特点:

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的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深化理解 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

(1)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探索,革命具有广泛性。

(2)从改良到民主共和,再到“以俄为师”,向西方探求真理。

(3)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向纵深发展,具有层次性。

(4)从反封建反侵略的目标看,革命具有继承性。

(5)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都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台湾与大陆分离,中国长期不能统一

深化理解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考向1 论从史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

(2018•咸阳质检,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流,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D项正确。

考向2 主干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017•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0)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x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这表明(  )

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x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情况,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发生在甲午战后,故B项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D项错误。

考向3 关注热点: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民主

(2017•湛江二模,29)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

这一现象表明(  )

A.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

B.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

D.文治传统影响深远

答案 A

解析 势力最强的北洋军阀和地方实力派掌握着中国的政治格局,他们几乎没有参加国会选举,说明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故A项正确;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并没有去参加选举,不能说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选民素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靠的是武治而不是文治,故D项错误。

考向4 时空逻辑: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2017•德州二模,31)“去年上海发生罢工至七百余次之多,人民确寄予不少的同情。

可是在民主政治下的广州、汉口,罢工次数不及上海五分之一,然而人们却表示憎恶的心理,奇怪!

”该短评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前期

答案 A

解析 国民革命之前的上海,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罢工至七百余次之多,人民确寄予不少的同情,国民革命时期,广州、汉口作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实行民主政治,保障工人的利益,罢工虽然次数少,但人们却十分憎恶,故A项正确。

考向5 唯物史观: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的经济

(2018•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29)下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  )

A.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

B.重视采用现代金融措施克服经济困难

C.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D.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知苏维埃发行股票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项错误;当时中共苏维埃政府面临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发行股票可知是用现代金融手段克服经济困难,故B项正确;封建剥削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与发行股票的金融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发行股票主要解决的是经济困难的问题,不能直接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故D项错误。

考向6 学术前沿:

日本侵华战争的预谋

(2017•淄博三模,30)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

由此可见(  )

A.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B.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行为

C.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D.1928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答案 A

解析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就是要控制中国东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这一事件算起,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并没有说明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反应,故C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是1931年,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