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00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笑林大全 滑稽类.docx

中国笑林大全滑稽类

滑稽类

说明

滑稽是可笑的同义语,笑话作为一门语言艺术

尤其离不开滑稽的渗入。

我国历代优秀的笑话传说和笑话作品,大都以

其滑稽的语言、滑稽的行为,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人们在欣赏滑稽这种别致

的表现技巧的同

时,自身的风趣也得到了陶冶。

可以说,生活滋生了滑稽,滑稽丰富了生活。

人们创造和欣赏滑稽言行,是受着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行为方式、活动领域、社会地

位、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也正是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林林总总的社会阶

层,才共同酿就了滑稽笑

话的典型性和丰富性。

例如,从明代浮白斋主人的《笑林》中,我们可以采撷这样三则

滑稽言谈以窥一斑:

某县童生考场散场后一阵喧闹,一问方知是童生错拿了彼此的拐杖正在

那里吵;一乡人始做门衙,苦于土语和官话都说不得体,在第三次报太守来时,竟喊“前日

来的,昨日来的,今日又来了”;一人暑天裹着夹被睡觉,还感到沾了便宜,因为他认为

“棉被太热”。

在这些笑谈里,“童生”与“拐杖”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门衙报人来的话

又可谓“土”得掉牙!

“棉被太热”又何尝不是一句“真”话!

然而细细品味,滑稽正是蕴含其中,见闻之际

必然令人忍俊不禁。

构思、立意的曲折、迂回、巧妙、含蓄,最易于创设滑稽的氛围,而油腔滑调、故弄玄

虚,与真正意义上的滑稽艺术必然无缘,这也是在创造和欣赏滑

稽类笑话之时应当认真加以辨别的。

滑稽类笑话的形式似乎是轻率的,但自身的内容却

是有益、健康

的,就中蕴含的哲理是耐人回味的。

欣赏这类笑话,不仅能使人怡乐情志,捧腹大笑,

更能激起人们对假恶丑的厌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黄布染红了水

齐景公对晏子说:

“东海之中有一片红水,水中有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枣树,这是什么缘

故?

晏子回答说:

“从前秦穆公乘龙舟巡视天下的地理分野,曾用一块黄布包了一些蒸熟了

的枣儿,到了东海便把布包扔下了。

由于那是块黄布,所以把水染红了;枣儿是蒸熟的,所

以长出的枣树只开花不结果。

齐景公听宴子答得有板有眼,就笑着说:

“我不过是开个玩笑胡乱问问罢了。

”晏子也

笑着说:

“我听说过有这么一句话:

假问假答。

刚才我也是胡乱答呀。

——先秦·晏婴《晏子春秋》

楚人隐形

楚国有个人,家境贫苦,却整日挖空心思想着富裕。

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见上面有“得螳螂伺禅自鄣叶,可以隐形”一句,顿时来

了兴趣。

于是急忙来到树下,全神贯注地仰起头搜寻螳螂捕蝉时借以隐蔽的那片树叶。

树叶

随风落下,与原先落在地上的混在了一起,这人无法辨别,就把所有的落叶扫拢在一起装了

满满几斗带回家中。

他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拿在手里,问妻子:

“你能看见我吗?

”妻子接连几次都说看得

见。

这样下去,妻子终于被问得不耐烦了,就生气地说:

“看不见了!

这人听了,高兴极了,以为树叶的确能隐形了,就急急忙忙拿着那片树叶来到集市上,

竟当着人家的面直接拿人家的东西。

吏卒们立刻上去把他绑到县衙问罪。

县官听了这人的一番自白,被他的荒诞离奇逗笑了,也没治他的罪就把他给放了。

——魏·邯郸淳《笑林》

有其母必有其女

平原县有个叫陶丘的人娶了渤海墨台氏之女为妻。

妻子年轻貌美,才艺过人,陶丘与她

互敬互爱,感情一直很好。

后来妻子生了个男孩,陶丘送妻子回娘家过满月,他在岳母家见

岳母已年老色衰,心中不快。

等妻子从娘家回来后,陶丘就急着要把她赶回娘家去。

妻子不

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很委屈地询问原因。

陶丘说:

“我见你母亲年老了,面目丑陋,大不

比从前,恐怕你将来年老也肯定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要把你遣送回娘家,并没有别的原因。

——魏·邯郸淳《笑林》

失火奇事

太原有个家里深夜失火,慌忙从屋内往外抢救东西。

他本想把一杆铜枪搬出来,却误拿

了已烧热的熨斗。

他非常惊惋地对儿子说:

“真是怪事!

火还没烧过来,铜枪却已被烧掉了

杆!

——魏·邯郸淳《笑林》

痴呆婿吊丧寻袜

有个痴呆女婿,他岳父死了,他妻子就在家一句一指点地教给他如何行吊丧之礼。

为了

怕到时候忘了,他就一天到晚地一遍又一遍地在口中念叨着。

这天,他到岳父家参加丧礼,半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他就脱下鞋袜蹚了过

去,不料慌乱之中竟弄丢了一只袜子。

这时,林中斑鸠的叫声搅扰得他把口中不时念叨着的

吊丧礼节全忘了,也随口念成了“鹁鸪,鹁鸪”。

来到灵堂行吊丧之礼时,只见他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立着,而把未穿袜子的那只脚使

劲地往裤腿里缩,口中念叨着:

“鹁鸪,鹁鸪。

”灵堂里的孝子们见他的样子如此古怪,都

忍不住掩口而笑。

这人一时不知孝子为何笑他,就又摆手又摇头地说:

“不要笑,不要笑!

你们如果拾了我的袜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

——魏·邯郸淳《笑林》

拿火点火

某人夜里突然发病,他慌忙喊仆人钻火燃烛。

深更半夜,一团漆黑,仆人忙乱了好长时

间也没点着火,主人却一遍一遍地催问。

于是,仆人气忿忿地说:

“您催问得这么急真是没

道理。

现在漆黑一团,您为何不拿火来给我照照?

这样,我找到钻火器具,不也容易了吗?

——魏·邯郸淳《笑林》

煮竹席

蜀汉之地有个人来到吴越之地,主人煮竹笋招待他,他吃得津津有味,就问这是什么,

主人告诉他说:

“这是竹子。

这人回到家后,就把竹席放在锅里煮,翻来覆去却煮不熟,他气忿忿地对妻子说:

“吴

人竟然如此欺骗我!

真是可恼!

——晋·陆云《笑林》

偏要称“卿”

王戎的妻子常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对她说:

“女人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卿’,从

礼规上来说欠庄重,以后你可别这样称呼我了。

王戎的妻子一听,立刻凑到王戎耳边大声说道:

“我亲卿,我爱卿,所以我要称卿为

卿;我若不能称卿为卿,谁还配称卿为卿?

从此以后,王戎只好任凭妻子以“卿”来称呼自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智骗酒食

有一次,侯白与同伴一同到京外去,路上遇见一位富贵子弟带着随从,骑马携鹰到野外

遨游。

侯白见这位贵公子一行个个穿得漂漂亮亮,马上驮着许多东西,还带着丰盛的酒食,就

心生一计,对同伴们耳语道:

“咱们都很饿了,得吃些这人的酒食才好继续前行。

”同伴们

都不以为然地说:

“人家是富贵子弟,咱们与他又不认识,如何能够吃得上他的酒食?

侯白连忙起身,得意地说:

“看我的。

”于是,快走几步,赶上那人,故意问:

“公子

您臂上站着的是什么鸟?

”那人就说是鹞子。

侯白又搭话问:

“它有什么用处?

”那人回答

说:

“可用来捕捉鸟鹊与鹌鹑。

”侯白一听,故作惊讶地说:

“没想到它竟有这种本领!

们庄上的树林中就有三四个鸟窝,这种鸟多得是。

既然它有这种本领,咱们回到庄上一定好

好地养上一些。

”那贵公子听了十分欢喜,忙问:

“你们庄子有多远?

”侯白说:

“二十余

里。

”那贵公子就要跟着侯白前往。

侯白心中暗喜,嘴里却说:

“我们几人一大早就出来,现在已经很饿了,去不得了。

那贵公子寻鹞心切,马上让人取下所携的酒食,与侯白及同伴们美美地大吃了一顿。

吃完,那人所携的鹞子突然叫了几声。

侯白故作惊讶地说:

“我们庄上的那种鸟,身体

形状大体一样,只是叫声不同。

”那人就问:

“怎么叫法?

”侯白诡秘地一笑,说:

“声音

好像是求敕鸠(求吃酒)。

”那个贵公子连呼上当,然而侯白等人已将他的酒食吃完,无

奈,他只得连声抱怨着回去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偷吃“毒药”

从前,有个和尚有一天忽然想到要吃蒸饼,就专门到寺外买来几十个蒸饼,还买了一瓶

蜜,回房后就一人大吃起来。

美美地吃过蒸饼以后,这和尚就将余下的蒸饼盛放在钵盂中,

将蜜瓶藏在床下边。

临外出的时候,这和尚特意吩咐弟子说:

“好好地照看好我的蒸饼,不

得少一个;床下那只瓶子中盛的是极厉害的毒药,人若吃了,必死无疑。

这和尚离开后,他的弟子就用蒸饼蘸着蜜大吃起来,到最后仅剩下两个蒸饼。

和尚外出回来,向弟子索要蒸饼和蜜瓶时,见此情景,大声责怪说:

“你竟敢偷吃我的

东西?

”那弟子装作十分害怕的样子,小声地说:

“您走以后,我闻到蒸饼的香气,实在馋

得忍不住,就拿过来吃了。

心里又害怕您回来责怪,所以就又吃光了瓶中的毒药,希望能尽

快死掉,谁想至今还平安活着?

和尚气得浑身哆嗦,愤愤地说:

“造孽啊,造孽啊!

竟吃光了我的蒸饼,吃光了我的蒸

饼!

”那弟子故意装着糊涂,连忙用手把剩下的两只蒸饼从钵盂里拿出来,三口两口就吃光

了。

他抹抹嘴向和尚报告说:

“师父啊,我刚才就是这样吃光的。

”和尚气得从床上跳下来

大叫不已,那弟子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孔子是女人

唐代有一个叫李可及的优人,伶俐乖巧,爱说笑话,非常风趣幽默。

有一次,唐懿宗在延福节期间召来一些和尚、道士宣讲经义,之后又让乐人戏子们表

演。

李可及身穿肥大的衣服,腰系宽阔的衣带,用手提着衣服的下摆,登上座位宣称自己对

儒、释、道三教可以纵横评论。

座中一人问李可及:

“你既然说博通三教,请问,释迦如来是什么人?

”李可及说:

“是个女人。

”提问的人很惊讶,说:

“有什么依据?

”李可及一本正经地说:

“《金刚

经》上明明写着‘敷坐而坐’,如果如来不是女人,何劳丈夫坐下后再让儿子坐下?

”皇上

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刚才提问的那个人还不甘心,又问:

“太上老君是什么人?

”李可及说:

“也是女

人。

”那人越发不明白了,李可及当即解释说:

“《道德经》上写着:

‘吾有大患,为吾有

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不是女人,又何必害怕怀孕(“有身”)呢?

”皇上听

了,又很高兴。

又有人问:

“孔子又是什么人?

”李可及说:

“也是女人。

”提问的人说:

“你根据什

么说孔子也是女人?

”李可及不慌不忙地说:

“《论语》上写着‘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

者也!

假如不是女人,为何要等着出嫁呢?

皇上高兴极了,当场给了李可及非常丰厚的赏赐。

——宋·高怿《群居解颐》

营丘士

营丘地方有个士人天性愚笨,常常无事无非,喜欢诘难,但又不通事理。

一天,营丘士专门向艾子请教说:

“我见大车之下和骆驼脖子上,大多缀着铃铎,这是

为何?

”艾子告诉他说:

“大车、骆驼等物体积庞大,并且经常夜行,一旦狭路相逢,极难

回避,所以缀上铃铎,使彼此都能很远听到响声,可以预先回避。

营丘士又问:

“那么,佛塔之上,也大多设有铃铎,这难道也是为了夜行时便于回避

吗?

”艾子不耐烦地答道:

“你怎么如此不通事理!

鸟鹊大都喜欢把巢筑在高远处,往往弄

得鸟粪狼藉,所以高大建筑物之上才设有铃铎,这是为了吓跑鸟鹊,难道能与车驼相比?

营丘士步步紧逼:

“如此说来,那鹰鹞之尾,也大多系着小铃,难道说鸟鹊还能把巢筑

在鹰鹞尾上不成?

”艾子被问得哭笑不得,只得回答说:

“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不懂事理

的!

鹰鹞找准了目标,或者飞到林中,由于足上缠着线,万一被树枝绾住,振翅之际,铃声

即响,人们可以依着铃声找到它,又怎么说是为防鸟鹊而筑巢呢?

营丘士还不死心,又问:

“我以前见挽郎摇着木铃唱着挽歌,虽不知是何原因,现在想

来,竟是为了让别人容易找到他啊!

但我还弄不清,他缠足用的是皮带呢,还是线绳呢?

艾子终于忍不住了,生气地说:

“实话告诉你吧,挽郎是死者的向导,因为死者生前好

诘难,所以才摇铃给死尸听,好让死尸听了高兴。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和尚也是假扮的

南中这地方是个不起眼的小郡,当地一向没有僧众,每逢上面来人宣讲政令时,都是临

时派人假扮成和尚来陪听,好显得场面大一些。

宋昭宗即位后,柳韬被任命为容管宣告使。

有一天,柳韬来到南中小郡宣讲,忽然下面

乱作一团。

原来是,一个临时借来的“和尚”,因为嫌给自己安排的位次不好与人吵闹起来。

南中太守王宏面子上过不去,就大声斥责那个“和尚”。

那个“和尚”很委屈地说:

“是他们把我安排错了!

去年来听讲时还让我装扮成堂堂文宣王,今年偏偏差遣我扮作和

尚。

在场的人全都笑得前俯后仰。

——宋·邢居实《拊掌录》

正烧着大云寺门

信州之地有一女子,家境贫困潦倒,衣食十分窘迫,但她却擅长歌舞又能饮酒。

有一个

好心人为她要来了一张废弃的丝制信州地图,她就染了颜色裁作衣裙,但是上面的文字墨迹

仍然隐约可见。

这天,正赶上邻居家宴饮,特意请她饮酒唱歌以助酒兴。

宴会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突然有一个婢女喊了一声:

“娘子,你的衣裙着火了!

”这女子一惊,忙问烧着了哪里。

婢女出口就说:

“正烧着大云寺门。

听到火烧寺门,大家先是一愣,随即全都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宋·邢居实《拊掌录》

王祚受骗

王溥曾中过五代时的状元,又做过周世宗时的丞相,到宋朝又位列三公,后罢相,是个

赫赫有名的人物。

王溥的父亲王祚也曾担任后周的观察使要职,一贯生活奢侈,却有一点仍

不满足,那就是不能预知年寿如何。

一天,王祚正住在洛阳府第,忽然听到外面街上有人吆喝卜卦,他就派家人把卜卦者接

进府里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盲人。

家人悄声地对卜卦者说:

“我家老爷是王丞相之父,极其

富贵,只是不知道年寿如何,故请你占上一卦。

我预先告诉你一声,请你依我说的为他占

卦。

一会儿等你为他卜过卦,我多加钱酬谢。

”卜卦者心领神会。

不一会儿,卜卦者见到王祚就让他布卦成文,推演了一会儿,十分惊讶地说:

“您是大

寿之命埃”王祚心里高兴,忙问:

“能活七十岁吗?

”卜卦者笑笑说:

“还要往上。

”王祚

试探着说:

“能到八、九十岁吗?

”卜卦者又大笑,说道:

“还要往上。

”王祚心里更加欢

喜,说:

“如先生所说,难道可以活到百岁?

”卜卦者没再让王祚继续往下猜,而是叹息

说:

“此命至少也有一百三、四十岁埃”王祚当然欢喜,不过还有点不放心,又问:

“其间

有什么疾病吗?

”卜卦者摇着头说:

“没有。

”说完又装作细细推算了一番,煞有介事地

说:

“的确没有。

只是临近一百二十岁这年春夏之间,脏腑稍有疾苦,不过不久也就安好

了。

王祚终于放心了,极为欢喜,回头对侍立在身后的子孙们说:

“孩儿们一定要记着,那

一年千万别让我吃冷汤水才好。

”他对盲人卜卦者的胡言乱语竟信以为真,却哪里知道人家

竟是为了多求得几个钱呢!

——宋·邢居实《拊掌录》

诗癖

宋哲宗时,有个浪荡的皇室子弟,喜爱作诗成癖,而他的诗无非就是一些鄙俚可笑之

句。

他曾把某天的见闻感受,像记流水帐似地回忆过来,竟胡诌了一首即事诗:

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

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

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

归来屋里坐,打杀又何妨。

众人闻听,大为不解,以为此诗妙不可测,就试探着问这人。

这人哈哈一笑,随口解释

道:

“一开始我看见有三只蜘蛛在房檐下织网,紧接着又看见两只麻雀在两厢廊中争斗,还

看见有只紫青蛙肚皮翻天似‘出’字,还看见有只死蚯蚓弯曲如‘之’字。

我正在吃泼饭,

听见邻家有人用琵琶弹奏《凤栖梧》曲子,还未吃完馒头,就听见守门人报告说建安章秀才

登门来访。

迎客刚回来,就看见内门上画着钟馗击小鬼的图案,我觉得画得痛快,所以就说

打死又何妨。

”众人听了,大笑不已。

此时宋哲宗扎了针刚要用艾灸,听了小太监念了上边这首诗,笑得前俯后仰,便不再用

针灸了。

——宋·邢居实《拊掌录》

“不在”也比“出去”好

从前,有一个在朝廷为官的人,以在京城做官为荣耀,特别忌讳“出去”二字。

有一次,他外出访客还未回家,正巧有一位客人来拜访他。

守门人告诉客人说:

“我们

大官人不在,请您留下名片,等我们大人回来时我一定奉告。

这位来客一听,大发雷霆,斥责守门人说:

“你怎么竟敢如此说话!

都是人死了才说不

在,你们大人难道就没有这个忌讳吗?

你怎么敢用这样不吉利的话提到他?

我一定要等他回

来,当面告诉他治你的罪!

守门人诚惶诚恐地拱手作揖,说:

“请大人原谅。

那么请问,如果这样说不行,我该怎

样说来辞谢客人呢?

这位来客指教说:

“你们大人既然是外出访客没有回来,只需说‘我们大人出去了’就

可以了。

守门人一听,不由得皱紧眉头,满脸愁苦地说:

“大人您难道不知道我们大人的忌讳

吗?

我们大人宁愿死,也不愿听到‘出去’二字啊!

——宋·岳珂《桯史》

巧治悍妇

京城有个读书人的老婆,非常妒恨丈夫,小则恶语相加,大则以棰击打,还经常用根长

绳一头系着丈夫的脚,一头用手牵着,以便于随时召唤。

书生不堪忍受,就私下里找巫婆帮

他出主意,巫婆就对他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遍。

书生回到家里,晚上睡下,待妻子睡熟,这人才蹑手蹑脚地下床入厕,解开脚上的绳

子,系在预先牵来的一只羊身上,然后翻墙逃走。

那悍妇一觉醒来,不见丈夫,就用力拉

绳,结果竟拉来一只羊,非常害怕,就找来巫婆商议。

巫婆乘机说:

“你平日积恶甚多,祖

先们显灵怪罪下来,就罚你丈夫变成羊。

你如果能从此努力改悔,我还可以替你祈祷一

番。

”悍妇闻听,抱羊大哭,后悔莫及,当即发誓永不妒夫。

巫婆故弄玄虚地要妇人斋戒七

日,要全家老少都躲在屋内,不准窥视。

巫婆设置了香案,祭祀鬼神,假装发咒语让那只羊

还原为人形。

那书生早就藏在暗处,得到巫婆指令,就悄悄地把羊放走,自己慢慢站起来。

那妇人终

于见到丈夫,一时激动不已,再三询问:

“您变成羊这么多天,一定够辛苦的了?

”男人心

中忍不住笑,故意装作愁苦的样子,十分委屈地说:

“直到如今想起我作羊时吃的杂草,肚

子里还隐隐作痛呢。

”那妇人听了,更觉伤心,从此对丈夫百般关怀,再也不妒恨丈夫了。

——宋·周文玘《开颜录》

丈夫生子

以前有一家,弟兄三人脾气很不顺和,说话就抬扛。

这天弟兄仨喝酒聚谈,约好说:

“咱们弟兄只有三个人,成天犟来犟去的,让人家外人听见,多难为情!

咱今天说好,以后

一定和和顺顺,谁也不准再抬扛。

谁要是违反了,就罚他三贯作酒钱。

现在就开始算了。

没多大会儿,老大就发话了,他说:

“昨天晚上街头的水井被街尾的人偷走了。

”老二

眼珠一转,装模作样地附和说:

“怪不得昨天半夜里后街上水流得满地都是,人闹得乱哄哄

的呢。

”老三不知是计,老毛病又上来了,他责怪说:

“真是瞎说一气,水井怎么能被偷走

呢?

”老大马上说:

“你看你看,刚才说好了咱兄弟仨说话不再抬扛,你就违反了不是?

三贯钱,罚三贯钱!

”老三无奈,只得耷拉着头回家去取钱,他妻子追问他拿钱何用,他只

好如实说了。

老三拿了钱,正准备往外走,他妻子一把抢过钱,一把把他按在床上,口中说:

“你老

实地在床上趴着吧,我替你去还大哥的钱。

”说着一溜小跑出了门。

她把三贯钱交到老大手

里,说:

“你三弟回家去就腹痛,五更时分生下一个男孩。

他在月子中不能来,就叫我把钱

还给大哥。

”老大听得稀奇,就说:

“你真是瞎说,丈夫怎么会生孩子?

”老三的妻子“扑

哧”一笑说:

“大哥,你说话也抬扛,这钱我还是拿回去吧。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疥疮有五德

陈大卿的手指节骨间长了疥疮,既奇痒难忍又影响美观。

有人为此取笑陈大卿,陈大卿

就非常神秘地告诉他:

“您别笑,这疥疮倒有五种德行呢,理应排在众疾之上。

”那人忙问

是哪五种德行。

陈大卿故意卖关子说:

“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完的。

”那人好奇,再三

请求陈大卿说出来,陈大卿这才慢条斯理地掰着手指头说起来:

“不长在人脸上,算得上仁慈;喜爱传给别人,算得上义气;总是让人交叉着手揩擦,

算得上合礼;长在手指节骨间,算得上聪明;痒痛按时发作,算得上守信。

仁、义、礼、

智、信,五德皆备,可不能小看了它埃”

那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秦士好古

有个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瘾,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

有人也就投其

所好,专门钻他这个空子,让他吃亏不少。

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来见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

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

“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

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

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

钱?

”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

“您买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

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

”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

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

物。

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

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

“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僧戴帽

华阳主簿张唐辅一向喜爱与人开玩笑。

有一天,他去拜访成都知府张逸,正好张逸的另

一位老朋友、和尚文鉴大师也来张逸府第。

二人都在大门口等着召见。

张唐辅一时头皮发痒想搔搔头,刚脱下乌巾帕头,正不知往何处放。

他一斜眼,瞥见文

鉴和尚头脑光光,就顺手把帕头罩在了上面。

文鉴和尚非常恼火,呶呶唧唧,说个没完。

巧,这时张知府从里面召见,张唐辅与文鉴和尚就进了客厅。

刚一落座,文鉴和尚就告白说:

“我与这位官人素不相识,刚才我俩在门外时,他连问

也不问就把帕头罩在我头上了。

显然他还怒气未消。

张知府不知所以然,就问张唐辅是怎么回事。

张唐辅不好意思地说:

“刚才我一时头

痒,就脱下帕头,却无处可放,忽见这位大师头上亮光光正闲着,就想把帕头暂时一放,不

想大师却生气了。

”张知府听了,大笑不已,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文鉴和尚也逗乐了。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爹爹”与“民贼”

宋代名相钱良臣,特别忌讳别人提到他的名字。

他有个小儿子,也还算机灵,每次读经

史子集看到有“良臣”二字,就特意改为别的字,以便为爹爹避讳。

儿子小小年纪能这么有

心计,钱良臣自然称心。

有一天,小儿子读《孟子》一书,正好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

还了得!

他不假思索,马上把“良臣”二字改读为“爹爹”。

当钱良臣在一旁听到儿子读到

“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这句时,鼻子都气歪了!

——元·仇远《稗史》

点灯与放火

田登作郡守时,非常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甚至连“灯”字也不让别人说。

为此,他

先后惩治了包括吏卒在内的许多人。

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把

“点灯”称为“放火”。

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公告榜贴出去,榜上写

着: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州郡中人人见了都暗自发笑,有人还编出歌谣讽刺道:

“只许

州官放火,不话百姓点灯。

——明·谢肇淛《五杂俎》

汉兵士

有个名叫刘宗汉的人,是本朝皇室宗亲,他最忌讳别人说起他的名字。

他命令把“汉”

字改称为“兵士”,整个皇宫里的人都要这样念才行。

他妻子供奉罗汉像,他儿子学习《汉

书》,宫中人对此都不敢直说,只得说:

“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罗兵士(汉),太保请官教

点兵士(汉)书。

”此话一出,闻者无不哄笑,很快被传为笑谈。

——明·谢肇淛《五杂俎》

“相公”与“相婆”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隐居在金陵附近的半山。

这时王和甫任金陵太守,王安石很不愿

意见他。

一天,王安石在山中采药回来,远远地看见了王和甫,就急忙进了一户农家避开他。

家的一位老婆婆见来人肩背药笼,就把自己的病情说了一遍。

王安石便从药笼里拿出一些草

药送给老婆婆,老婆婆千恩万谢地收下了。

临走时,老婆婆拿了一缕麻线硬塞给王安石作为

酬谢,并说:

“相公您回家后,可把这麻线交给相婆。

一听“相婆”这个新鲜的说法,王安石大笑起来,很高兴地把麻线收下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