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06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词多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一词多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词多义.docx

《一词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词多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词多义.docx

一词多义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

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

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

译为:

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

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

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

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

译为:

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说明:

“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

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

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

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五)名词。

译为:

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

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之:

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之:

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

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

后一个“之”,它。

)(《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1.尽

两处春光同日尽(消失)《望驿台》

复恐匆匆说不尽(完)《秋思》

从今尽说江南好(全,都)《菩萨蛮》

2.居

居人思客客思家(居住)《望驿台》

群居讲习(相处)《司马光好学》

不可久居(停留)《小石潭记》

佛印居右(处于,处在)《核舟记》

蝉高居悲鸣饮露(处于,处在)《螳螂捕蝉》

《山居秋暝》(居住,安居)

3.作

欲作家书意万重(写)《秋思》

欲作针(制作)《铁杵磨针》

4.临

行人临发又开封(将要)《秋思》

东临碣石(靠近)《观沧海》

5.舍

太丘舍去(放弃,舍弃)《陈太丘与友期》

窃入学舍(教室,房居)《王冕好学》

王欲舍所携之人(抛弃,放弃)《急不相弃》

6.去

太丘舍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两小儿辩日》

欲问行人去那边(到,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待君久不至,乃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华捉而掷去之(离开)《管宁割席》

未成,弃去(离开)《铁杵磨针》

委而去之(离开)《天时不如地利》

晨风不得捕,去(离开)《无鹆同啄》

7.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顾反为汝杀彘(不过)《曾子杀彘》

顾野有麦场(动词,看)《狼》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出师表》

8.与

《陈太丘与友期》(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乃酬千金,弗与(给,给予)《楚人求山鸡》

9.过

过中不至(到)《陈太丘与友期》

有轩冕过门者(路过)《管宁割席》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路过)《铁杵磨针》

10.游

孔子东游(游学)《两小儿辩日》

《游珍珠泉记》(游玩)

杨环栋游焉(游览)《游珍珠泉记》

凡先生之游(游学)《顾炎武治学》

永之氓咸善游(游学)《哀溺》

11.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两小儿辩日》

世以此定华(凭借)《急不相弃》

以故不为泥所汩(因为)《游珍珠泉记》

以钱覆其口(用,拿)《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卖油翁》

卷石底以出(不译)《小石潭记》

12.为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两小儿辩日》

知之为知之(是)《论语》

反为其患(成为)《愚人食盐》

为济水所径(被)《游珍珠泉记》

为木兰之柜(做)《买椟还珠》

为其来也(于)《橘逾淮为枳》

更为益盐(给)《愚人食盐》

唯弈秋之为听(做法,教导)《弈秋诲二人弈》

张乖崖为崇阳令(担任)《水滴石穿》

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作为)《不识自家》

今何后为(句尾语气词,表示反问或赞叹)《哀溺》

俾为亭宇(建造)《右溪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两小儿辩日》

化为一溪雪(成为)《夜泉》

橘逾淮为枳(成为)《橘逾淮为枳》

录为弟子(成为)《王冕好学》

以故不为泥所汩(被)《游珍珠泉记》

缚者曷为者也(做)《橘逾淮为枳》

与人为善(干,做)《刘氏善举》

生于淮北则为枳(成为)《橘逾淮为枳》

汝为吏(担任)《陶母戒子》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给,替)《晏子谏杀烛邹》

可以为师也(做)《论语》

13.信

短笛无腔信口吹(随意)《村晚》(雷震)

则是无信(信用)《陈太丘与友期》

子而不信其母(信任)《曾子杀彘》

愿陛下亲之信之(相信)《出师表》 

必以信(诚实)《曹刿论战》

14.决

孔子不能决(决断)《两小儿辩日》

决眦入归鸟(裂开)《望岳》(杜甫)

15.得

流泉得月光(得到)《夜泉》

脉脉不得语(能够)《迢迢牵牛星》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抓到)《狐假虎威》

狙亦得公之心(懂得)《朝三暮四》

晨风不得捕(能够)《无鹆同啄》

16.书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书信)

听诸生诵书(文字)《王冕好学》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书本)《张无垢勤学》

孤常读书(书籍)《孙权劝学》

17.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刚刚)《两小儿辩日》

始见之(才)《望九华》

18.俱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一起)《急不相弃》

四时俱备(都,全)《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19.初

一儿以日初出远(刚刚)《两小儿辩日》

已而复如初(原来)《王冕好学》

遂携拯如初(开始)《急不相弃》

20.引

下车引之(拉)《陈太丘与友期》

其母引刀裂其织(拿起)《孟母戒子》

引酒且饮之(持取)《画蛇添足》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牵,拉)《引婴投江》

21.若

若出其中(好像)《观沧海》

若屈伸呼吸(你)《杞人忧天》

患记不若人(比得上)《司马光好学》

22.时

四时俱备(季节)《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陈太丘与友期》

23.晓

晓雾将歇(早晨)《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因往晓之(告诉,开导)《杞人忧天》

24.已

待君久不至,已去(已经)《陈太丘与友期》

听已,辄默记(停止,结束)《王冕好学》

25.方

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铁杵磨针》

方亩许,周以石栏(方圆)《游珍珠泉记》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准则、道理,指合乎情理)《校人烹鱼》

时刘儿悟母之善举也(才)《刘氏善举》

26.亡

身亡无所寄(逃跑)《杞人忧天》

亡处亡气(同“无”)《杞人忧天》

27.是

则是无信(是,就是)《陈太丘与友期》

是日雨新霁(这)《游珍珠泉记》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刻舟求剑》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天时不如地利》

不如是不如(这)《曹鼐不倦学》

28.有

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通“又”)《游珍珠泉记》

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与“没有”相反)《游珍珠泉记》

29.流

清流见底(河流,流水)《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济性伏而流(流动,流淌)《游珍珠泉记》

30.故

以故不为泥所汩(原因,缘故)《游珍珠泉记》

宁读如故(原来的)《管宁割席》

问其故(缘故)《两小儿辩日》

31.至

过中不至(到达)《陈太丘与友期》

幸甚至哉(最,及)《观沧海》

32.径

篱落疏疏一径深(小路)《宿新市徐公店》

为济水所径(取道,经过)《游珍珠泉记》

径寸之木(直径)《核舟记》

径搏老虎(径直,直接)《猎虎翁》

33.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

必再三易之不厌(修改)《文征明习字》

乃以糠易粟(换)《赵人溺鼠》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容易)《陆游家训》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简单)《为学》

34.学

《为学》(学问)

《孙权劝学》(学习)

35.待

待君久不至(等待)《陈太丘与友期》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对待)《孙权劝学》

36.谓

此可谓善卖椟矣(称得上)《买椟还珠》

舍人相谓曰(商量)《画蛇添足》

37.度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量(动词)《郑人买履》

吾忘持其度:

尺码(名词)《郑人买履》

38.是非

是非木杮:

这不(是)《河中石兽》

是非若所知也:

正确错误《赵人患鼠》

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错误《奕喻》

39.病

不病于无鸡乎:

弊病,毛病《赵人患鼠》

寡人反取病焉(辱)《橘逾淮为枳》

向吾不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40.及

猫善捕鼠及鸡(和)《赵人患鼠》

行乐须及春(趁着)《月下独酌》

41.披

常披榛出门(用手分开)《葛洪苦学》

然火披览(翻阅)《葛洪苦学》

42.习

楚人有习操舟者(学习,练习)《楚人学舟》

学而时习之(温习)《论语》

43.徒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邴原泣学》

吾徒相教(白白地)《邴原泣学》

老大徒伤悲(只,仅仅)《长歌行》

徒见金耳(白白的)《齐人攫金》

44.足

何不试之以足(脚)《郑人买履》

数人饮之不足(足够)《画蛇添足》、

无足留意(值得)《顾炎武治学》

45.相

相委而去(丢下)《陈太丘与友期》

舍人相谓曰(互相)《画蛇添足》

46.自

志趣自成(自然而然)《陆游家训》

自以为大有所益(自己)《孙权劝学》

47.亡

范氏之亡也(逃亡)《掩耳盗钟》

言讫遂亡(死亡)《遗产》

48.足

蛇固无足(脚)《画蛇添足》

为蛇足者(画脚)《画蛇添足》

49.令

令枕席清凉(使)《黄香温席》

令负米还乡(让)《犬负米救主人》

令人置羊皮席上(命令)《拷打羊皮定案》

50.益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孙权劝学》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更加)《文征明习字》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增加)《愚人食盐》

张乖崖为崇阳令(县令)《水滴石穿》

斟酌损益(增加)《出师表》(诸葛亮)

有顷,益怠(更加)《哀溺》

51.志

儿遂永志父志(记住)(遗愿)《遗产》

常与户外县履为志(标志)《不识其家》

处处志之(做标志)《桃花源记》

52.且

且呼群类入焉(而且)《赵人溺鼠》

粟且尽(将,将要)《赵人溺鼠》

53.乃

乃自鸣(于是)《寒号虫》

乃真无忧也(表转折,有反而的意思)《陶母戒子》

当春乃发生(就)《春夜喜雨》

乃往,身自罢之(就,于是)《魏文侯期猎》

54.食

主人与食(食物)《愚人食盐》

便空食盐(吃)《愚人食盐》

予既烹而食之(吃)《校人烹鱼》

55.于

勿施于人(给)《孔子语录》

何有于我哉(对)《孔子语录》

窥头于牖(在)《叶公好龙》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介词,到)《刻舟求剑》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给)《校人烹鱼》

56.而

学而不思则罔(然而)《孔子语录》

学而不厌(而且)《孔子语录》

敏于事而慎于言(同时)《孔子语录》

57.罔

难罔以非其道(蒙蔽,欺骗)《校人烹鱼》

学而不思则罔(通“惘”,迷惑而无所得)《孔子语录》

58.遽

其子岂遽善游哉(就,遂)《引婴投江》

遽契其舟曰(急忙,快)《刻舟求剑》

59.过

常过人矣(超过)《齐人有好猎者》

有过于江上者(路过)《引婴投江》

60.实

其实味不同(果实)《橘逾淮为枳》

实是欲界之仙都(确实,的确)《山川之美》也作《答谢中书书》

实翼三横唯余其一(实际,事实)《周处》

仓府两实(装满钱物)《商君书》

61.衣

衣素衣而出(穿衣)(衣服)《杨布打狗》

衣缁衣而返(衣服)《杨布打狗》

62.使

晏子使楚(出使)《晏子使楚》

齐命使各有所主(使者)《晏子使楚》

其贤者使使贤主(命令,派遣)(出使)《晏子使楚》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出使)《橘逾淮为枳》

使人视之(派,派遣)《庄王伐陈》

63.水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社会风气)《橘逾淮为枳》

水土异也(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橘逾淮为枳》

64.委

委而去之(抛弃,放弃)《天时不如地利》

螳螂委身曲附(托付)《螳螂捕蝉》

65.利

兵革非不尖利也(锋利)《天时不如地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精良)《天时不如地利》

66.城

三里之城(内城)《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城墙)《天时不如地利》

67.乐

不亦乐乎:

高兴《论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之)为快乐《论语》

心乐之(感到快乐)《小石潭记》

68.伐

且为之伐木建屋(砍)《刘氏善举》

兴兵伐之(攻击)《庄王伐陈》

69.走

兽见之皆走(逃跑)《狐假虎威》

兔走触株(跑)《守株待兔》

70.还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回去)《曾子烹彘》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回去)《桃花源记》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交还)《送东阳马生序》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

71.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阻止)《愚公移山》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同"只",只有)《狼》

72.欺

今子欺之(欺骗)《曾子烹彘》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欺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3.子

子而不信其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曾子烹彘》

生以乡人子谒余(儿子,女儿,泛指孩子)《送东阳马生序》

今子欺之(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曾子烹彘》

孔子东游(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两小儿辩日》

74.教

是教子欺也(教育)《曾子烹彘》

不教胡马度阴山(使,让)《出塞》

75.成

非所以成教也(实现,完成)《曾子烹彘》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成为,形成)《狼》

76.患

为乡里所患(认为祸患)《周处》

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周处》

77.胜

则可为都之胜景(优美的)《右溪记》

以裨形胜(景观)《右溪记》

78.更

是日,更定矣(晚间,计时单位)《湖心亭看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湖心亭看雪》

79.尔

唯手熟尔(同“耳”,罢了)《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你)《卖油翁》

80.知

汝亦知射乎(懂得)《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了解,知道)《卖油翁》

81.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射箭)《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卖油翁》

82.具

各具情态(具备)《小石潭记》

如令具食(准备)《猎虎翁》

具以情态(详细,全部)《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