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25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2年9月)

皂角小学王塞英

第一单元: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挂图出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立秋 中秋节

 板书设计:

        1、识字1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教学反思:

  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并想象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课文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

(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

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

(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

课文共有几句话?

(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

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

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

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

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波、浪:

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灯”字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作”字右边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两横稍短。

字、苹:

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

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短横。

劳:

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

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树

苹果

稻海

高粱……

教学反思:

由于在识字1已经接触过秋天的词语之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课题了,而且课文的插图也很美,与课文配合得刚好。

所以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的兴致很高,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很高,朗读背诵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识字方面,我采用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等方法教会学生识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不过花在指导学生写字方面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出现了许多书写方面的错误。

今后在这方面要多多加强。

2、黄山奇石

学习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欢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

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挂图。

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

(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

  2.指读。

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胳膊”要读轻声。

  3.字形指导。

   

   状:

右边是“犬”。

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

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

要和“着”区别。

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尤:

应与龙字区别。

  4.理解词语。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

清秀美丽。

   神奇:

非常奇妙。

   陡峭:

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

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四、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

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课文写了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那里的怪石有趣。

  2.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给你的印象怎么样?

如何理解“秀丽神奇”?

  3.“尤其”一词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这一句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强调了怪石的有趣;是全文中心句,对全文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

  1.分别指读课文,看作者每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怪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怪石的特点的。

用笔画出各段中的比喻句。

  2.观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形状、环境。

说它是“仙桃石”的原因是什么?

  3.观看第三幅图。

课文中哪几句说猴子的样子?

“翻滚的云海”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能理解吗?

“猴子观海”中的“海”是什么海?

  4.自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远远望去”“真像”等词语说明什么。

  5.观察第四幅图,说说“金鸡”是怎么形成的。

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又告诉我们哪些奇石,省略号说明什么。

你能想象出这些奇石的样子吗?

这一段与二、三、四、五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几种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略写了哪几种奇石?

四、指导背诵。

五、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

也正因为这样,我忽视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没能很好地感受到黄山奇石的美,这是我在教学中的一重要败笔。

以后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

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旅、蒲”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2、读一读,找一找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认一认。

(2)听一听,认一认

出示带生字的小黑板。

要求学生边听录音泛读课文,边看看哪些生字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还不认识。

听完后,和同学交流。

(3)教一教,帮一帮。

a.自己练读生字。

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b.指名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c.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d.自己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读课文,说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

(植物传播种子的三种不同的方法:

蒲公英靠风吹,苍耳靠动物带,豌豆靠太阳晒。

  2、小组代表发言。

理解“纷纷、挂住、四海为家、铠甲”等词语。

四、朗读感悟

1.读一读,说一说。

(1)小组轮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

2.议一议,想一想。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

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

边背边加上动作。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已、甲、洼、豆、识、经等字,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范写生字,并讲解。

言字旁由两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提。

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娃“字的右边是两个”土“。

(2)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问题。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

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

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

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

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靠           传播种子

               石榴         动物

               豌豆         弹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设计抓住诗歌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多读且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这节课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引导学生用词语来进行说话时引导得不到位,另外板书不够及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自己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中的“赠”是什么意思。

二、知诗人,解诗题

  2、简介苏轼:

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

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三、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

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

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

教师点拨——

     荷尽:

荷花枯萎。

     擎雨盏:

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

菊花凋谢。

     傲霜:

不怕风霜。

     君:

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

  四、品诗句,悟诗情

   1、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

    

(1)荷尽

      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季节?

    

(2)菊残

      交流:

秋风中,虽然菊花凋谢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想象回答: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

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3、做填空练习: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还是一个_______的季节!

   4、难怪作者感叹: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板书:

好景、君须记)

  五、诵诗句,写生字

   1、赛读:

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出示要写的字:

首、枝、记、刘,学生认读。

   4、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识记,怎样写正确,写美观。

   5、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6、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

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

我国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

“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

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坐(因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

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

远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

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

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一) 赠刘景文

(二)        苏轼

(三)     荷尽已无擎雨盖,

(四)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五)     一年好景君须记,

(六)     正是橙黄橘绿时。

(二)山 行

          远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

枫林晚。

霜叶红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老师讲解的古诗的由来、背景,通过自学,学生基本能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对于一些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我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君”字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

就是在指导学生写字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学生书写得不够工整、美观。

在今后教学中,在写字教学这一块要多多加强。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①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②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③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④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①小黑板、录音机

   ②识字卡片。

   ③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资料,如门票、导游图、景区风景图片。

   ④竞赛评比用的小红花。

   ⑤秋游活动计划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

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

(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

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

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

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

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

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

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

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创设情境导入: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秋天的田野、果园。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读。

3、学生谈感受。

 4、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5、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b、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

庄稼高粱葡萄一声:

黄澄澄红彤彤)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喜庆的季节。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了火红的衣裳,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