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51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五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18浙江省东阳中学月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3.(2013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4.(2018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七次模拟)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

“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

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

这表明清政府

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5.(2018黑龙江省哈九中第四次模拟)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

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

这一现象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B.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剧

C.清政府禁烟政策的失败

D.西方列强的鸦片在中国滞销

6.(2018湖北省鄂东南省级市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联考)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

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

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7.(2018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

“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

”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8.(2018广东省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

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

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

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

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

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9.(201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10.(2018广东省汕头市高三(3月)模拟)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

“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

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11.(2018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

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

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

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

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

12.(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

年代

“天朝”使用频率

“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

50余次

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

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次

14次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13.(2016届江西抚州临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14.(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四川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5.(2018安徽省宣城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

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

依据材料可推知

A.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16.(2018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第三次模拟)下表是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籍贯分布情况。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省籍

广东

广西

四川

山东

江西

河北

福建

湖南

江苏

浙江

贵州

八旗

湖北

台湾

安徽

人数

50

1

1

2

3

1

11

8

28

23

4

16

2

1

16

A.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B.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C.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

D.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17.(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但同时又把中国封建主义以夏傲夷的不平等置于视野之外。

……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之间有着时代的差距,所以,带来了不平等条约的西方人却又向中国要求平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鞭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不平等的实质上是相同的

B.两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

C.二者都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D.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

18.(2018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纱

6.94

4.86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B.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19.(2017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

“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上述规定

A.使英国商品畅销于中国内地

B.导致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反映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诉求

20.(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度高三第一次联考)1840年间,英国输华货值为524.298磅,到1840年便一跃至1,456,180磅,1844年又升至为2,305,.617磅,1845年跃至2,394,827磅。

但道光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21.(2018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高考补习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徐中约教授指出: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A.强调中国人民奋斗的主动性

B.认为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C.中国已经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D.中华民族在应对挑战中逐步觉醒

22.(2017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

B.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

C.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

D.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23.(2016湖北省八校高三3月联考)如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的地理范围

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

威尼斯

撒贝里克

《恩耐阿德》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19世纪

德国

朗克

《世界历史》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鸦片战争前后

清朝

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海国图志》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A.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B.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24.(2018山东宁阳四中高考第二次模拟)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

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

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

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25.(2017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1.【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A

2.【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答案】D

3.【解析】由题干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对华贸易逆差,从时间也可知。

这一时期中国卖给英国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而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卖给中国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

故选C。

A项是鸦片战争前期,鸦片走私,白银外流的状况,与材料时间不符;BD项明显不符合事实。

【答案】C

4.【解析】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目的是将对外交涉局限在“地方”,不让外国人进京,以符合中国传统体制,在清朝政府观念里,中国仍然是“天朝上国”,那些外国人只能与中国地方政府打交道,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不愿意与外国人打交道,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故C项错误;清政府此时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涉外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A

5.【解析】材料表明中国鸦片种植面积大,产值高,结合所学,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基,鸦片的广泛种植严重地浪费大批农村劳动力,挤占了本已十分紧张的耕地,加剧了近代中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B正确;A、D也是大面积种植鸦片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影响,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已经合法化,表明清政府禁烟政策已经失败,种植鸦片也无法体现清政府不推行禁烟政策,故C错误。

【答案】B

6.【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出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答案】B

7.【解析】从材料中“战争的原因是磕头”,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英国派使者来华协商通商事宜,清政府以华夷观念对待英国使者,坚持英国使者行跪拜礼,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C正确;A不是本质,排除;B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不符合“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排除。

【答案】C

8.【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前期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收取规银贿赂,这些腐败统治加剧了列强侵略,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鸦片走私禁绝,故B错误;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也不能说明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D

9.【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要高于1848—1852年,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所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B正确;由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在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A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C;材料没有中国产品输入英国的数据,无法体现贸易顺差,排除D。

【答案】B

10.【解析】材料认为“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显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商品输出是不断增加的,排除AC,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

【答案】B

11.【解析】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

英国当时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银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关键不在于“西班牙”身上;C选项错误,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D选项错误,当时清政府虽闭关自守,但依然有贸易往来。

【答案】A

12.【解析】本题表格中突出的表现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自身认知观念的变化。

从最开始“天朝上国”自居的态度到后来渐趋平等的态度,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B选项错在洋务运动此时还没有开始;C选项与材料表现的含义相悖。

【答案】D

13.【解析】天朝惊梦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梦碎是指洋务运动;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是指新中国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A、B和C顺序不符合。

【答案】D

14.【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错误。

【答案】D

15.【解析】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这使小民生活困顿,故A正确;小农经济瓦解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错误;明朝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6.【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出任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的相对较多,反映出沿海地区对外来事物的看法与内陆不同,沿海地区接受外来事物的开放程度比内陆要高出许多。

故答案为C项。

材料反映的只是清政府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籍贯分布情况,A项以偏概全,排除;B、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答案】C

17.【解析】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平等,中国以夏傲夷的不平等是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种不平等的经济根源的问题,故B项排除;中国以夏傲夷的不平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故C项错误;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具有双重性作用,故应该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故D项正确。

故选D。

【答案】D

18.【解析】表格反映了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都在下降,结合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条款,可见材料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C项正确;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这是材料现象不是实质,A项错误;表格只涉及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未涉及中国本土商品的情况,无法体现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项错误;降低税率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D项错误。

【答案】C

19.【解析】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D项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并未完全打开中国市场,并未畅销于中国内地,A项排除;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表明,中国拥有制定关税的自主权,B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C项排除。

故选D。

【答案】D

20.【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一个趋势的变化,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之后的头几年,中国受到了外来事物的冲击,中英贸易大幅发展,可是到了一定时期后这种趋势减缓甚至倒退,这是中国自身经济的一种抵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没有注意到后期的变化;B选项没有挖掘出事情的本质;D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

21.【解析】从材料看,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故A、B正确。

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D正确。

中国当时一直受到儒家思想束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22.【解析】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商关税,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数量曾一度激增,但以后增幅时大时小,英国商品并非很畅销,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主要原因不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A错误,D正确;“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不是英国商品不畅销的原因,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还没有通过抵制外国货物来抵御外侮的意识,排除C。

【答案】D

23.【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恩耐阿德》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这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19世纪德国朗克的《世界历史》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体现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故材料所述的信息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故A选项错误;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在20世纪3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只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答案】D

24.【解析】晚清最初负责外交的是“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后来“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说明外交事务办理用地方收归中央,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对外交往依然是被动地位,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变化,不是膨胀,故C项错误;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是鸦片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A

25.【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体现清政府主权意识淡薄,排除A。

根据材料“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体现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深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B项正确。

材料没有清政府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的相关信息,排除C。

总理衙门是近代建立外交体制的表现,排除D。

所以选B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