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54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验之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验之谈.docx

《经验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之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验之谈.docx

经验之谈

【考研北语】对外汉语:

考研谈

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对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根据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对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的排名,结合我所了解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各大学的实力和声誉,向大家推荐以下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着重向大家介绍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排名13,“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大哥大”。

顺便提一句,“对外汉语”教学现在还不是一个专业,而仅是一个研究方向,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一个三级学科,通常都设置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个专业下面,作为它的一个研究方向。

北京语言大学招收属于文学硕士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和属于教育学硕士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

考试的内容基本相同,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要多考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参考书目则都是常见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黄、廖本),《现代汉语》(胡本),《古代汉语》。

比较著名的导师有:

赵金铭,男,1940年7月出生,天津市人。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张旺熹,男,1962年11月出生,安徽芜湖市人。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张博,女,1957年6月出生,河北新城人。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1999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史、语源学。

王建勤,男,1955年12月生于山西。

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

语言习得与认知。

谢小庆,男,1951年生于北京。

研究员,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测量学和语言测试。

暨南大学,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排名11,对外汉语教学在南方的最重要的基地。

“对外汉语”方向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的六个方向之一,此专业的研究生由华文学院培养,2006年共招收60人。

“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方向的导师有八位老师,分别是贾益民教授、彭小川教授、李军教授、周静副教授、孙玉卿副教授、张军副教授、杨海明副教授、王汉卫副教授。

另外还有一位周健教授。

这里特别向大家介绍一下郭熙教授。

暨南大学的考试科目是语言学综合(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写作)和现代汉语,参考书目是叶蜚声《语言学纲要》,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王力《古代汉语》(1-2册)。

上海师范大学,尽管不是985或者211大学,却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所高等院校,又因为地处繁华的国际都市上海,有其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师资是非常强大的。

上海师大的对外汉语学院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均培养“对外汉语”的硕士研究生。

对外汉语学院著名的导师有:

齐沪扬,男,1950年出生,浙江人。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陈昌来,男,安徽定远人,1962年出生。

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著名的导师有:

张谊生,男,浙江绍兴人,1952年11月出生于上海。

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虚词。

下面就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关于初试和复试。

一般来说,考生的最终成绩等于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

当然,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自所占总分的比例,各个学校可能稍有差别。

有的学校可能是百分之八十对百分之二十,有的学校可能是百分之七十对百分之三十。

如果说初试成绩决定一个考生能否考上,那么复试成绩往往就决定他是否公费。

当然,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改革,公费比例越来越少,但是总分高总归是件好事儿,或许能拿到奖学金,或许能挑个好的导师等等。

所以我在跟大家强调初试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初试成绩过线之后,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定要继续把复试考好。

大家都知道,一般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在元月份,成绩揭晓通常在3月10号左右,复试呢大约在4月20号左右。

初试和复试之间有一个多月的间隔,只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准备复试,完全能考出好的成绩。

有的学校还为复试列出了参考书目,这就更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大多数的学校复试时要加试英语口语,比重虽然不高,但是这给大家敲了个警钟:

哑巴英语在21世纪绝对是行不通的,在“对外汉语”中更是寸步难行。

搞“对外汉语”的老师,说一口流利而漂亮的英语,在很多场合会让你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2.关于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

大家肯定已经注意到了,各学校、各方向考试科目不尽相同。

那么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方向准备相应的参考书。

有的学校提供了参考书目,有的学校没有提供参考书目。

对提供了参考书目的学校,我的建议是,复习时以指定参考书目为主,适当扩大知识面。

举个例子说。

现代汉语的教材有很多种,也许这个学校指定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为参考书,那么我们就重点看这个。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抽出时间看看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和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甚至是张斌的《现代汉语》。

因为每种教材必定有它的特色,也必定有它的不足。

黄、廖本结构清晰,概念明确,但有点过时;胡本内容详细,分析细腻,但有些庞杂;邵本理论和观点新颖,特色鲜明,但有些问题仍值得商榷;等等,不一而足。

多看几种教材的好处在于取长补短,对一些热点和难点,各书解释都不一样,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高大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深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3.关于历年试题。

如果大家能够收集到你要考的学校的历年试题,一定要好好做一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个学校出题的特点和常考的一些问题。

除此以外,我也建议大家做一做其他学校的历年试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自己答题的技能。

有的学校不出售历年试题,大家也不必惊慌失措。

第一,你没有别人也没有,大家公平合理。

第二,可以做一做其他学校的试题也是一样的。

只要真正把知识掌握牢固了,把答题的技能训练熟练了,任何题目都是可以应付自如的。

4.关于学制和学费。

根据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

目前,很多学校都由原来的三年制改成了两年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和国际接轨。

但目前仍有一些学校坚持三年,他们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以后的研究生学制发展的趋势将是:

硕士两年,博士四年。

这方面北大已经开始尝试了。

上面我提到的北语和上海师大是三年制,暨南大学是两年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应该在报考时就了解清楚。

学费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2006年的硕士研究生收费改革虽被暂停,但收费改革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像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交大等从2007年开始就将全面收费。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收费改革不等于人人缴费。

复旦等虽然入学时全部交费,在入学后则全都可以申请高额奖学金和助学金,最高奖学金的金额甚至高达1.8万/年。

自费研究生的学费大约是9000–10000一年。

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应尽量考虑选择像暨南大学这类公费名额较多的学校。

5.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

有的同学可能抱有这样一种幻想,希望联系上未来的导师,从他的口里套几个重要的题目出来。

如果联系导师是出于这样的目的,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

有条件和有机会的同学可以和导师联系一下,谈谈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谈谈自己的研究兴趣。

联系不上或者实在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也不要紧。

导师们都很忙,说不定他回复给你的信都是他的学生写的呢。

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大家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你的导师的信息,并且联系上他,表明一下你愿意做他的学生的意愿,并且向他展示一下你有科研的潜力。

导师们的心态都是希望挑几个如意和有发展前途的弟子,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让他了解你。

复试完了,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向你所联系的导师打听打听复试结果和录取的情况。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比较内向的同学不要觉得这是多么不好意思的一件事情。

和导师联系要谦逊,虚心,细心,注意礼节。

不要借复试的机会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导师家里送,多数导师对这一套比较反感。

6.复习建议。

我认为考研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月份—6月份,第二个阶段是暑假。

暑假是个黄金时段,一定要充分利用。

自己感觉政治不太好的同学,建议去报个辅导班。

9月份开学后,到实习结束,是第三个阶段。

在选择是分散实习还是集体实习的问题上,请大家自己斟酌,拿定主意。

第四个阶段是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要把重点向英语,尤其是向政治倾斜。

对专业书的熟练程度最好能够达到这样:

打开书本的目录,你就能说出每一章每一节有哪些概念、定义、重点、难点。

这里我主要谈谈专业课的复习。

专业课的复习要有计划、有系统。

第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看几遍书,多长时间完成一遍,都要心中有数。

每看一次书,都要先有目标。

你每次看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

比如,第一次看侧重于理解,弄懂那些以前没有弄懂的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原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第二次看偏重于概念和定义的记忆,第三次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第四次就开始掌握全盘,对条条框框的东西进行梳理,等等。

第二,要把看书和做练习结合起来。

做练习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管他哪个学校的考题,只要弄得到,我都拿来做一做,使自己提早进入状态。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学校的试题有不同的特点,你做试题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而不是在猜题。

第三,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同时要善于发掘重点。

第四,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做笔记。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某个概念语言学书上有,现代汉语书上也有,尽管基本意思相同,但还是有小异。

这个时候你就要善于分析总结,你可以把两者综合起来,你也可以舍弃其中一个,总而言之就是要把它写在你的笔记本上,作为你将来背诵的依据。

千万不要看语言学就背语言学书上的那个概念,看现代汉语就背现代汉语书上的那个概念。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当你需要陈述这个概念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到底该是哪一个。

这里我再强调一个问题,因为这里有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你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课上面,至于英语,我想你对自己能拿多少分应该有个底,确保能拿70分以上的同学,不需要再花时间了;还没有把握拿70分的同学,冲刺阶段再做几套模拟题,也就仅此而已。

考研英语你想在70分的基础上再增加几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把相当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多拿10分20分轻而易举。

因此大家要善于权衡他们的利弊,作出最好的取舍。

每个同学都应该对自己每门科目有个预期的分数,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分数:

英语:

75,政治:

70,语言学:

120,现代汉语:

120。

7.应试技巧。

在应试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把握好时间。

试卷发下来之后,要看看试卷的分量。

如果题量很大,一定要抓紧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对概念要非常熟悉,对条条纲纲的东西要心中有数,清晰明了,要学会看目录。

如果题量较少,使自己轻松下来,答题时尽可能的全面些,分析得透彻些。

其次,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

对简答题,要直入正题,切中要害,尽可能举例说明;对分析题,要先给出定义,然后分析,并一定要举例论证。

条理要清晰,不要颠三倒四;语言要精炼,切忌迂回曲折。

如果有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有创新之处,文字优美字迹工整等等,自然就更好了。

再次,知识要能够融会贯通。

具体说,就是要能够把语言学的知识和现代汉语的知识结合起来。

语言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而现代汉语是一门偏重实践但又与理论结合紧密地学科。

因此在答语言学方面题目的时候,不妨举些现代汉语的例子;在答现代汉语方面题目的时候,可以用语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或者概括。

最后,考试的时候,切莫轻言放弃。

有的同学还只考了政治,就没有信心再考下去了。

其实这是非常不自信和不坚韧的表现。

试想,试题的难易程度不是针对某一个考生而言的,大家都觉得难,你至少应该感到心理平衡了吧?

其实不只是在考试中,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坚持就是胜利。

读书是件很苦很累的事情,考研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很多情况下人都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自我的评价和完善,也是促使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原动力。

8.正确看待竞争和考研。

在当今中国的所有考试中,公务员考试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其次是考研,其次是高考。

【考研北语】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详细版

一直说等到成绩定了,写个帖子;毕竟自己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帮助,很感谢这个论坛,有道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但是,北语出成绩的这个速度,让我早早的忘记了初试的那些题目,我找了一些08写的帖子,附在我写的内容的后面,给大家帮帮忙。

我这里写的主要是回答几个09的问我的问题,还有自己对外国语初试的一些看法。

说的不对的,请大家见谅~~~

1)关于08的疯狂分数。

个人看法:

大家还是借鉴以前的比较稳妥。

我们这一年的改分实在太松,大家可以看一看论坛里面,初试过后,大家发的帖子,基本上都是说自己的语言学挂了。

但是最后考的都很不错。

(我对语言学待会要多说一点,因为我从10月中旬才开始第一次打开胡的那本书,我想我的经验会对那些对语言学比较害怕的弟弟妹妹更有帮助。

)所以,我再说一遍,09的同学千万不要看论坛里面08报分的帖子,百害而无一利。

2)关于各个方向的前景。

我只能就我现在了解到的情况跟大家说。

理论语言学应该是最好的,出国的机会多,但是比较学术,估计8成是要考博的了。

翻译这里,要是之前就为了就业来报考研究生,我觉得各位还是想清楚的好。

因为翻译是个细活,急不得,从研一就开始想着就业,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

其他方向的请咨询相关的学长学姐。

3)关于翻译方向为什么要考语言学。

大家仔细看看招生简章,咱们这个方向上面的专业是: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现在的情况是,好像除了北外和外交学院,所有的学校翻译初试都或多或少的考到语言学,只是在北语这里成了一门专业课。

4)关于真题。

我一直没有看到真题,从以前的HONIEE学姐那里,就一直是这么说的。

论坛上面这么多人都没有咱们这方面的真题,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看到过真题的,只是看了看论坛上面的题型和难度而已。

我想说的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真题上面。

关于考研四门课:

1)政治:

其一,不用报考研班,冲刺班也不用。

到时候,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录音,你们同学估计也会有。

信息时代,不用什么都亲力而为。

另外,听录音看书,效果真的不错。

上考研班的话,浪费本来可以看专业课的时间。

          其二,大纲解析。

虽然这本书被那些辅导考研的专家批评,出的很烂,但是,考研政治所有的知识点都来自于这本书。

大家千万要记得,这本书一定要看的相当熟练。

不要随便用考研班发的所谓专家策划的资料。

          其三,模拟题与真题。

这二者差别是很大的,大家不要做模拟题上瘾了,记住,真题才是王道!

学会分析真题出题规律与答题技巧,比什么都重要。

2)二外法语:

其一,如果你在大三过了大学法语四级,考研法语将是小菜一碟。

这个当然是废话了,只是让清楚考研法语的难度。

还有,法语是不考听力的(复试另当别论),大家有实力的话完全可以向90分冲击。

          其二,关于教材。

虽然参考书目是薛的那本,但是,这个论坛里面很多人也说过,薛的那本实在是有点简单了,考研的话还是不够的。

我推荐的是,《新大学法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考研的话,看完第三册就够。

(我实际上是只看了第三册,但是来回看了好几遍。

这个要因人而异了,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其三,翻译部分,考到了薛的里面的原句,可能有所改动。

所以,大家还是要先把薛的那本书弄的烂熟于心才行。

记得论坛里面有个学姐说过,你要是把这本书一句一句的看,能看到不少东西。

我当时就记住了这句话,在看那本新大学法语之前,把书过了两遍(不算考法四时候看的那些),真的发现了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

当然,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靠大家自己判断。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就适合与自己。

3)基础英语:

其一:

就对今年的题型来说,大头在阅读翻译和写作。

以前也是这样。

但是今年除了一个变化:

阅读难度明显降低。

学姐以前说的是,和专八难度差不多,但是,可能08的都注意到了,今年的阅读做起来是很快的,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基础英语这一块,好好利用专八的真题,把专八阅读翻译和写作都做完做好。

关于翻译,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对faytangcn 同学的在翻译部分的回忆做个小小补充:

汉译英是一篇文学性的文章,大家要是看过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那本书,这个应该不算很难。

英译汉,具体记不大清了,好像是文体学的一个东西,有说到,语篇,文体,这些东西。

算是比较学术的东西。

全靠平时的积累了,这个没有办法,估计这个翻译应该是拉开分数的地方。

关于写作,给出的材料好像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励志的书,像穷爸爸,富爸爸这样的。

有一种观点是,别人成功了,但还是别人的经验而已,不适合自己。

另一种观点是,我们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东西,自己才能成功。

(汗一个,大概是这样,知情人确定一下~~~)这个题目还是蛮好写的。

也不算偏。

          其二,就词汇来说,我觉得记单词个人有个人的方法,论坛里面也有不少,但我还是要来献丑一番~~~我有个小小的看法:

大家考翻译还是多用字典的好,别用文曲星之类的东西。

我的经验是,查字典能让人记住字典给出的例句,这个就是这个词最经典最合适的用法。

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个词。

文曲星虽然有例句的功能,终究是不方便。

另外,大家查了一个词,还能看到周围好多词,顺便看下,会多记住好多词~~~(当然,我不是说背字典。

我有个师兄背字典,现在在联合国总部工作,那是后话了,牛人咱不比。

          其三,对于翻译,我推荐几本书,大家暑假有时间看看。

我自己复试的时候也用到了。

思果 翻译研究

刘宓庆 翻译丛书之二 翻译技能指引

张培基 散文翻译 上册看了就行

宋天锡  实用翻译

连淑能  英汉对比

4)语言学 

其一:

参考书就只有胡的那一本书。

我们考试的时候用的是修订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了。

听说有好多地方修改了,我买了第三版的配套的课后习题还有术语解释那本书,还附带一个光盘。

看起来,还是差不多。

细节我就不太清楚了。

估计,今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胡的书,据师兄介绍,研究生是不用的;也就是说,全国估计只有为了考研的人才看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是不错的,那么多专家一起写的。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光看这本书不够,对于相关章节,大家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找找别的书,扩充下知识。

第二,关于中译本的问题。

我反正是没有找到好的中译本,估计最好的是胡那帮人自己出的中译本,算是比较近期出的。

张鑫有出的,很烂;廖美珍主编的很烂(廖老师是我的老师,只能在这里小声说了,估计那本书只是挂他的名)。

我想说的是,中译本只是一个辅助,大家以前没怎么看过英语写的书的,一定要适应。

里面的语言其实不错的。

举个例子,on the analogy of ,in this wise, in passing这些短语我都用到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里面。

一些句子都很不错。

看语言学课本,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英语的过程。

其二:

关于学习方法。

我本科阶段是没有学过的,就上了廖老师的几节语用学,还是为了混学分去的。

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要考翻译,更不知道自己居然会考到语言学这门课。

上面说过,我在10月中旬才开始看语言学。

但是,我在复习之前是把论坛上面所有相关的帖子都看了。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这里顺便提醒弟弟妹妹们,你们跟学长学姐联系自然是不错,他们也会很热心的帮助你们,但是他们可能回答的不是那么全,或者相关的内容一时记不大清了,这个时候看看论坛会更有效果。

在论坛上多认识几个研友,一起交流,效果会更好。

     切入正题,首先,我的语言学是没有任何基础。

所以,那些害怕考语言学的DDMM,千万不要再害怕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题型。

大题不多。

除了前面的划分句子成分和列出转换规则的两道题,还有后面的一个转换生成语法和英语为什么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这两道题(我记得是这个,不知道为什么faytangcn说是关于英语词汇的问题,大家还是以她的为准,因为她是考完写的,我这都快到了6月份才写),其他基本上就是填空题。

全是书上的东西。

当然,还有四个名词解释。

            再者,上面也说过,看语言学的课本也是一个考阅读能力的一个过程,大家抱着好好学英语的态度,就会对语言学不那么敬而远之了。

            还有,前五章是重点。

千万不能留死角。

这样才能保证不能像我们这辈丢了本应该看的东西。

说到这个重点,就像我跟好多人说过的那样,大家认真看完一章之后,要做个笔记,电子版的最好,什么时候都能打出来,也不容易丢。

(主要是说跟我一样丢三落四的男生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做完的笔记在后来的反复复习过程中,是要不停的添加,修改的。

我给大家的电子版里面,有自己做的电子版的。

这个内容因人而异,目的只有一个,看到电子版,能想起全章来。

如果不行,还得反复的看,反复的修改笔记。

不过,还是那句话,要是学过的孩子们,就不用看我在这里废话了。

            最后,对于那些本科就学过语言学的同学来说,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实话是,你们不一定会比那些只学过三个月的人考的高。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鼓励鼓励那些跟我一样以前没有学过语言学的孩子们。

 

北语语用考研指导

作者:

武K哇啦 july719(红色部分)

(再次申明哦,同学们先把这篇帖子和往年的招生简章给好好看看,如果还有啥不明白的再问我,问题最好具体些,不然你问的笼统,我回答的也模糊)

引言

当初备考的时候在论坛里获得了不少帮助,对davy老大、chaos大哥、2003学长等各位前辈也是由衷地感激。

现在通知书也来了,我也成了一个准北语人,用chaos大哥的话就是“正是乌鸟反哺,羊羔跪乳之际” ,因此我就把自己考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主要是谈专业课的复习,其中附带地谈一点英语政治。

内容预览

一、北语语用概说

二、初试备考

2.1小方向选择

2.2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

2.3各科学习方法

2.4临场注意事项

三、复试备考

3.1复试书目

3.2复试分数线

3.3何时开始复试备考

3.4我的面试体会

一、北语语用概说

语用,全称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北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有帖子这样说,反正很牛就是啦,嘿嘿)。

很多人选择北语时都说是考北语的对外汉语,这种说法稍欠妥当,对外汉语在本科阶段是一个专业,但是在研究生阶段它只是一个方向,北语的四大专业(语用、课教、汉教、文字)下边都设有对外汉语方向,既然都有这个方向,肯定会有差别,下边我引述草公的帖子讲明其中的差异,给那些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的同学以参考:

“汉语言文字学是文学类的下级学科,毕业发的是文学硕士学位。

它偏重于汉语言文字本体研究,不是专门为对外汉语服务的、所以严格上来说不算是对外汉语方向,只是毕业后可以从事对外汉语工作而已,这里主要谈谈语用、课教、汉教这三者的区别在于:

 1、语用、课教属于学术学术类,汉教属于专业硕士类。

    怎么理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