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88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纲要》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大纲人教版

12《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09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具体要求为“识记(A)”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载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

.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

“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

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

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在4--11分之间。

多数为5--8分。

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

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

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

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

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从2002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

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

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

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

我个人倾向于“名篇”中的“名句”这样的理解。

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2002年-2009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

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

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

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

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

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

去年的全国卷和二省一市的试卷,默写的材料,无论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还是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年的李密《陈情表》.杜甫的《登高》。

则全是来自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而且全是要求背诵的。

记得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谈到“默写名篇名句”时,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一.默写不会为难考生,要求默写的是学过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知道”前似应加“应该”二字);二.在谈到如何命题时说道,给篇名或者给首句,要求写完全篇。

(见《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2期)前者强调的是默写内容的知名度,即“常见”,这已经得到证实。

后者强调“篇”的概念。

今年又说“名句名篇的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

”事实证明,张先生不是随便说的。

文学常识:

虽然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除少数省市考查外,多数试卷不考文学常识。

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都不考文学常识了,其他省市试卷也大多不考。

2009年,只有重庆.湖北.江西三个省市的试卷考查了文学常识内容,涉及到钱钟书.罗曼·罗兰.马歇尔等作家和作品,以及中国现代小说.桐城派等文体常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熟知的一些内容。

文学常识题型以填空题为主,个别省市有选择题(如09年北京卷第5题)。

分值为2—3分。

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更多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多数试卷都设置了二选一.四选三或五选四等多种形式的选做题。

从考查内容上来看,全国卷Ⅰ.卷Ⅱ,2009年几乎全是古文名篇,像《论语》.《劝学》.《进学解》.等,也有《蜀道难》《等高》《归园田居》等诗歌,几乎是古诗文对半的。

其他各省试卷,考查涉及的古诗文名篇各异,古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劝学》.《阿房宫赋》.《赤壁赋》等;古诗名篇如《离骚》.《蜀道难》.《锦瑟》.《等高》.《归园田居》等。

而现代诗文的默写,只有江苏卷中的一个小题是关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名句默写的,其他全是古代诗文名篇中的名句默写。

这些名句名篇基本都是教材上学过的,可以说都是“常见”的。

使用《高考大纲》的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默写题的分值大多为5分;同时考查文学常识的试卷,默写题为3—6分不等。

使用新课程大纲的省市,加大了名句名篇的分值,山东卷.广东卷.宁夏海南卷,默写全是6分,江苏卷默写达到8分。

在题型上,无论是大纲卷还是新课程卷,都是统一的填空题。

1.(09年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

“知者不惑,,.”(《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

,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1)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忧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考点】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层级A。

【解析】考生在日

常学习之中加强记忆,不仅对一些必背语段要熟练掌握,而且可外还得适当延伸。

(1)句中注意“峨嵋”“巅”“崩”“摧”等字的写法。

(2)句中注意“攘诟”“樯橹”“灰”等字的写法。

2.(09年全国卷Ⅱ)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荒于嬉;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答案】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潦倒新停浊酒杯业精于勤毁于随

【解析】注意

(1)中“故”不能漏掉,“至”“渊”的字形,

(2)中“啸”“萧”“潦”的字形。

3.(09年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答案】

(1)淮水东边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忧(5)罗曼·罗兰  (6)桐城派

【解题指导】该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高考对默写填空题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一题(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这一题(空)就不得分。

该题是学生得分的增长点,是学生的必得分,应该努力落实好。

【备考意见】作家作品是指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名家名篇。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按照“名”和“常见”这两个要求来落实。

所谓“名”是指比较“著名”,具体地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较多.值得品味.富于启迪的诗句和文句;所谓“常见”是指以《语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为标准。

做好这种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复习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

这样才能从容应考。

答题时容易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

因此,答题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认真。

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回忆出来。

书写完毕一定要回读检查,甚至连引导句在内都要“全程回读”,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4.(09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

说发轫于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

(2)爱而不见,。

自牧归荑,。

(《诗经·邶风·静女》)

(3),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5)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答案】

(1)五四马歇尔

(2)搔首踟蹰洵美且异

(3)策扶老而流憩云无心以出岫(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

【解析】注意几个字的写法:

搔首蹰踟洵流憩出岫凝噎暮霭

【思路分析】将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来不少省市在减少题量又不减少考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识记量的一个做法。

考生要在“常”字上和“名”字上做工夫,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

5.(09年北京卷)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

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巴尔扎克:

19实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

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

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答案】D

【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

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

》《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思路分析】该考点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

6.(09年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

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

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三国演义》)

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

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

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

(《子夜》)

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

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

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

(《家

》)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

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

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

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

(《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

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

(《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AE

【考点】文学名著阅读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识记,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A项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错,此情节应为“麋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

E项中,“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和“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错,老葛朗台送的应该是“旧怀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这一件”,原文为“到葡萄园大丰收的1811年,那个收获季节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她已为主人效忠已达20年之久,葛朗台才决定送她一块旧怀表,这是主人给她的唯一的礼物。

本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均为“经典+主要”的情节,A项为“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是吴荪甫办实业的理想之一,C项是“捉鬼事件”,D项是整部小说的梗概,E项是葛朗台这一人物的性格外化。

应该说,这几个情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而且在设置错误点时都设置了两个,学生应该不难答出。

7.(09年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

涡,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哀民生之多艰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徘徊于斗牛之间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等级为A级。

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哀”.“民生”.“砺”.“利”“萧”“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得对。

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

8.(09年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学科网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学科网

⑵,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学科网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学科网

⑷,。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学科网

⑸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学科网

⑹,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学科网

【参考答案】

(1)又重之以修能

(2)吾尝跂而望矣(3)蓝田日暖玉生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凌万顷之茫然

(6)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

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

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9.(09年江苏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

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

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参考答案】AE

10.(09年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参考答案】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6分)

【参考答案】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考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名著名篇见《附录Ⅱ》。

Ⅱ.名著目录(加考)

⒈《三国演义》罗贯中

⒉《红楼梦》曹雪芹

⒊《呐喊》鲁迅

⒋《女神》郭沫若

⒌《家》巴金

⒍《边城》沈从文

⒎《雷雨》曹禺

⒏《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⒐《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⒑《老人与海》海明威

【解析】这十部名著的确花了高三选修历史的同学很多时间,因为今年加试题40分计入总分,平时在教学中除了同学认真阅读者十部名著外

,老师还会安排大家看这跟名著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加大了同学对名著的映像。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当中,老师还会有一强调一些自认为是重点的东西,从而会忽略了部分。

从题目来看,第二道简答题就被很多老师忽略了。

11.(09年上海卷)⑴其为人也,______

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

【参考答案】⑴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解析】完全依靠考生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所幸的是即使考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有遗忘的现象,考卷也很人文地进行了有效的补救,就是8选2。

12.(09年广东卷)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⑴,。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

⑵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⑷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答案】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⑶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⑷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反”写成“返”,“受任”写成“受命”,“潼关”写成“童关”。

关于名句名篇的复习备考,因为它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识记,所以关键是要背诵识记。

首先,要将本省市卷前三年已考查过的名句排除在外(因为一般不会短期内重复考查),

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篇挑选出来,有计划.分阶段地利用早读等时间进行背诵。

特别要把名篇中的名句.次名句作为重点勾画下来,加强背诵。

背诵识记,要做到熟读成诵,反复诵读,反复识记。

一般情况下,过一段时间还需再重新背诵,以巩固背诵的效果,防止回生或遗忘。

其次,要加强理解,寻找规律,科学识记。

虽然要求熟读成诵,但也不能是死记硬背。

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加深对名句.次名句的深入理解,只有真正对其含意领会贯通了,结合其含意来背诵就容易一些。

另外,要善于寻求文本内在的规律,如意思的层进.排比.对偶等规律去背诵,这样就能较快地达到科学背诵的目的,也不容易回生.遗忘,使自己的识记更加牢固.可靠。

再次,识记必须绝对准确。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讲的就是诵读的方法和要求。

名句名篇的考查能力层级虽然要求不高,但评分标准要求很严。

往往一个句子中有一处错误(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颠倒等),整句就不能得分。

因而,只能流利地背诵下是不行的,还要能准确地书写出来,不写错字.别字,不漏掉一字.不添加一字,不颠倒字词顺序,而且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往年,许多同学在默写上的失分,不是因为没有背诵下,而是因为识记不准.有错别字,或书写不清楚造成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高度重视的。

关于文学常识,只要对主要作家的重要信息识记准确即可。

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

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填空(6分)

(1)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纵一苇之所如,②。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③,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⑤诗之分,后者又有绝句和律诗两种。

戏剧按题材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按矛盾冲突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等;按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等;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⑥等。

2.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

(6分)

(1)《阿Q正传》选自鲁迅的小说集,作者概括的阿Q主要性格特征是

,这一专有名词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2)古代诗文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以山川之险提示蜀道之难,杜甫写景既有“舍南舍北皆春水,”的清新自然,也有“,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而孟浩然则任“野旷天低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