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078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9页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docx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电子教案

备课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四()班

 

教师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内容

课时

累计课时

主备人

第1周

第一组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

5

5

第2周

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8

13

第3周

第二组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6

19

第4周

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7

26

第5周

第三组

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

4

30

第6周

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7

37

第7周

第四组

13白鹅14*白公鹅

5

42

第8周

15猫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8

50

第9周

第五组

17长城18颐和园

6

56

第10周

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5

61

第11周

第六组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8

69

第12周

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7

76

第13周

第七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6

82

 

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内容

课时

累计课时

主备人

第14周

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6

88

第15周

第八组

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

5

93

第16周

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7

100

第17周

复习

10

110

第18周

复习

10

120

第19周

考试

 

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册教材重难点:

1.注重课文的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阅读课文,要把握内容,体现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向外扩展延伸。

3.习作要求,自由表达,内容兼顾写实和想象,引导修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

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单元课程标准摘要

本单元名称:

第一组

主备人: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27个,会认的字有27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积累相关的词语。

2.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

3.“口语交际、习作”要求让学生讲清要介绍的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然后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本单元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中的情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3.运用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1.观潮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A.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B.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C.指名读课文,正音。

D.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A.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B.同桌交流。

C.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二)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A.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B.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3.鸟的天堂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A.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B.理解词语: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

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

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

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

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

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描写“大”的语句: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文中插图。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

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

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A.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

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B.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

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

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

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

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

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

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C.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

如: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

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