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16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docx

高考真题文综四川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四川卷)解析版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l,回答1-2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答案】

1.B

2.C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和范围、简称。

根据图例分析:

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黔”。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与防治。

根据图示:

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

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读图2,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4.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

3.B

4.A

【解析】

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分布。

根据图示纬度的排列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有可能位于非洲大陆或南亚地区;根据题目叙述:

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在非洲分布最为广泛。

所以本地区为非洲西海岸。

该地区1月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该地区沿海为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R河段为热带草原气带,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R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呈“V”型;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山区海拔较低,无积雪,所以春汛不明显。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5-6题。

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

【答案】

5.D

6.C

【解析】

5.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水循环;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

某月降水较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各达100mm;7、8月降水量小,曲线变化小;12月降水量达150mm。

所以该地地区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6.根据图示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油橄榄等。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7-8题。

7.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8.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答案】

7.B

8.C

【解析】

7.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和山脊。

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

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值,但是乙知条件等高距为30米,东、西两侧相隔7条等高线。

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180米<H<240米。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回9-10题。

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B.气候湿热C.秋雨绵绵D.台风频繁

10.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

9.A

10.D

【解析】

9.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说明该地降水稀少。

亚洲中纬度地区降水稀少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晴天多,所以昼夜温差大。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本题考查太阳的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一般考查日出和日落的太阳方位。

6月8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本题需要考虑太阳位于正西方的地方时。

中纬度地区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太阳光来自于西南方向。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1985-20ll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12.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1.C

12.D

【解析】

1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1985年-2000,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增加,但是有波动,增长的速度有有差异;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增加,但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2.本题考查城市化。

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表格数据可以反映城市用地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表现,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城市用地最广泛的为住宅用地,我国城市化主要主要表现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作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

【答案】

(1)图6:

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7: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

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

如果选择图6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

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如果选择图7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表现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

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回答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

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

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6分)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8分)

材料二:

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图9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大西洋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6分)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分)。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2分);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2分);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2分);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2分)。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2分),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2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阐的湖水充足(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

一般地理位置的描述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

根据图示:

该地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位于北半球;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84°附近,为西半球;位于低纬度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城市分布应该从密集程度和等级高低方面描述。

根据图示甲国西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西部的城市主要沿铁路,河流,湖泊等分布。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

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根据图示:

图中A有铁路通往美国,交通便利;根据题目叙述,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发达,所以服装制造的原料丰富;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

湖泊的水位较高,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阐;该湖泊所处位置降水丰富,降水补给湖泊,水从湖泊流入河流,注入海洋,所以水源充足。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解析

 

2013四川历史解析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

故本题应选D项。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

均晚于“商代”,故排除。

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成就。

故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3.【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历程。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故本题应选D项。

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

故A项中“反抗封建专制”、B项中“全面引进西方文化”、C项中“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学器物”: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统治;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2)“学制度”: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学思想”: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欧美的民主与科学。

运动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

5.【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B、C两项开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27-1937年”不符,故排除;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与题目中“银价变动”的信息无关。

故排除D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了“币制改革”。

故A项与题意相符。

6.【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①②两项分别发生于1940年和1945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38年”。

故排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第③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洛川会议,提出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等策略,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故第④项符合题意。

本题应选C项。

【易错警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如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徐州会战期间,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大捷等。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A项中“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近代中国仍然恪守“士农工商”的传统等级制度,故B项中“崇高的社会地位”的表述错误;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农村沿袭,故D项中“广泛认同”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的信息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8.【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应为古代斯巴达城邦的特点,与伯里克利所在的雅典城邦不符。

故本题应选A项。

B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有才干有计谋”的信息;C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民治之国”;D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反抗日本”。

【知识拓展】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4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9.【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进化论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材料只涉及田纳西州反对进化论的传播,未涉及美国其他州是否反对进化论,故排除A项;斯科普斯的进化论言论是正常的、科学的教学活动,未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在维护联邦制的基础上,享有制定地方性法律等一定的自治权,故D项表述错误;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之所以制定禁止宣传进化论和传授违背“上帝造人说”理论的法律,是因为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基督教神学“上帝造人说”的理论。

故本题应选C项。

10.【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英、法等国之所以投弃权票,是因为其当时仍占有殖民地,不愿意放弃在殖民地的利益。

故第①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英、法等国之所以不敢投反对票,是因为其感受到了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运动高涨所带来的压力。

故第②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新的国际政治体制的特点为公正合理,与题目中“殖民地”的信息不符,故排除第③项;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逐渐走向联合,以摆脱美苏争霸的束缚和发展经济为重心。

故第④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

本题应选B项。

1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历史史观。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题目中未涉及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复杂性的比较,故排除A项;B、C两项的表述虽在题目中有所涉及,但不是谢和耐所强调的重点。

谢和耐强调的重点应为“对(中国)的有效论述……必须(有)确切的时间与地点……不许……永恒不变”。

故本题应选D项。

12.【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列克星顿之战”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

第①项不应被怀疑,故排除;此次战役首先开枪的是谁?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3块殖民地是否一开始就敌视英国?

均值得怀疑。

故第②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D项。

13.【答案】

(1)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

局限: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4分)

(2)重要事件:

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

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8分,每点2分)

(3)渐进性:

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

(4分)

灵活性:

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4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和近代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第

(1)题的“特点”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西周就开始……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有……相关法规”“完备的法律根据”“诸多行政制度……体现……权力监督理念”作答;“作用”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监察……官员”作答;“局限”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宋英宗……贬”作答。

(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等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为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3)题为选答题,应先选择观点,再结合相关史实作答。

14.【答案】

(1)变化:

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

(2分)

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4分)

(2)“文革”时期。

(2分)

主要原因: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紧联系的内容。

(4分)

(3)史观:

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

(8分,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变迁。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第

(1)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有尊儒……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订正”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题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得出“文革”时期的判断,“原因”可从文革时期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等角度作答。

第(3)题的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三中的信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巩固……资本主义……统治”“两大对立阶级”“殖民掠夺”可知这应为革命史观;通过材料三中的信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可知这应为文明史观、“推动……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可知这应为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可知这应为整体史观;第二小问可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解析

 

2013四川历史解析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

故本题应选D项。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

均晚于“商代”,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