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38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docx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备课资料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刘颖

本册教材以现代社会交通、通信、传媒、科技、工农业几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确立框架。

共设置了三个单元:

《变小的世界》、《辉煌的科技殿堂》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变小的世界》反映了交通、通信、传媒方面的内容。

它以“变小的世界”为主题,从交通、通信、传媒三个方面的发展说明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缩短了,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村落。

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在交通方面,除了指导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外,重点通过介绍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的选择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的不同,本来是同样的距离,却使人感到距离好像变短了,以此呼应“变小的世界”这一主题。

在通信方面,除了教育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这些内容之外,重点通过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电话能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拉近距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电话是我们离不开的伙伴,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传媒方面,除了指导学生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外,重点说明了现代传媒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

从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的传递使地球好像变成了一个村落,从而突出了本单元“变小的世界”主题。

《辉煌的科技殿堂》单元内容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用浅显的生活常识及生产过程的变化,来揭示深奥的科学知识与科学道理。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代日常生活的变化的感受和不同时代生产过程的对比,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源于生活而又改变着生活。

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生活现象,体现科技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从感受现代社会繁荣昌盛、富足与幸福、文明与进步的事实中,来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引领学生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含义。

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受到教育,从小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态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要反映了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内容。

在农业方面,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在工业方面,教材编写思路是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来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考虑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联系性,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了整合。

用劳动这条主线串起来,先说农业生产劳动,后说工业生产劳动,最后落到“劳动光荣”上。

在具体内容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的视角设置框题,再适当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生活。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

工人、农民及一切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为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而我们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第一单元变小的世界

单元简介

本单元以“变小的世界”为主题,从交通、通信、传媒三个方面的发展说明,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缩短了,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村落。

本单元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之“我是中国人”部分以下几条标准:

11.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1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13.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第1课:

交通在线(建议6课时完成)

第1课时:

流动的风景

第2课时:

通向四面八方

第3课时:

距离在变短

第4课时:

学会看交通图

第5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第6课时:

呼唤“绿色交通”

第1课交通在线

达成目标:

1、知道交通工具为适应社会的变化要求而不断发展进步,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状况。

2、知道现代化的交通为我们提供了舒适、方便和快捷的生活,感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法建议:

(1)依据书上的图片,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车水马龙”的意思,并且根据这一内容开展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历史的活动,可以进行交通工具图片展。

但是内容要依照历史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演进历程。

(2)关于路和桥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参照上面的方式开展活动,关于这部分内容活动,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重点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路桥建设情况。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范围扩展到我国甚至世界的路桥发展方面。

(3)在“距离在变短”这一框题内容中,介绍可汽车、火车、飞机的时速情况,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这些数据指的都是平均时速,在具体生活中情况会有所不同。

(4)要学好有关交通方面的知识,必须学会看交通图。

教材第9页“知识点滴”栏目中具体向学生介绍了怎样看交通图方面的知识。

教学时教师除了结合本页图向学生讲清这一方法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再仔细看第7页的图,反复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

(5)交通运输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谈起,体会交通运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所起的作用。

然后再指导学生关注社会,考察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为促进各地的商品物资流通、加快各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6)关于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教材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偏重于城市的情况。

对于有些农村地区来说,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加工,把教材改编成适合自己本地区交通发展情况的内容,这样教学才具有针对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变动本课的教学目标。

(7)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时要让学生将视角投向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为了很好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教学“呼唤‘绿色交通’”这一框题中的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8)交通堵塞是大城市比较常见的现象。

如果是处在这一地区,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讲一讲自己当时的心情,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堵塞带来的一些问题。

在教材“探究与思考”栏目中提出了“你认为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针对这一内容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在教学时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

(9)在学习有关交通事故的内容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请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人员或交警到学校来讲座。

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10)保护环境,减少或杜绝交通引发的环境污染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虽然学生年纪还小,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出减少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以自己的方式,为没有堵塞、没有事故、没有污辱的“绿色交通”尽自己的力量。

附:

活动设计

第1课时流动的风景

[活动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交通工具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的。

2、深刻了解并体会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决心。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繁忙工作的情景。

2、学生准备:

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

1、师讲述:

老师上下班时最爱骑自行车了,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灵活性还很大,想去哪就去哪。

如遇到雨雪天,就坐公共汽车;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了,就打出租车。

同学们都用过什么交通工具?

为什么?

2、生交流交通工具的用途。

师:

看来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交通工具除了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还有别的用途吗?

谁来告诉他?

(结合多媒体,师生交流交通工具对经济的发展、物资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

师小结:

交通工具原来有这么大的能量,那么同学们愿意对交通工具作更多的探究吗?

跟我来吧!

(多媒体播放各种交通工具繁忙工作的情景,揭题)

二、探究交通工具背后的故事

师:

关于“流动的风景”,你还想探究什么?

生:

各抒己见。

1、小组内结合课前搜集进行交流。

2、师生共同围绕交通工具展开交流。

师根据生的汇报情况把握时机引出如下几个探究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

(渗透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在古代时,我们的祖先也用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吗?

生小组交流,集中汇报“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师引导生在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基础上,谈体会和感受。

(3)讨论: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交通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生共同探讨。

师小结:

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那么交通工具发展到现在是不是达到了顶点,不会继续发展了呢?

三、活动:

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师讲述:

过去的交通工具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的交通工具我们正在使用,那么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呢?

1、师生大胆想象。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绘画。

3、展示交流,评选最佳设计奖。

四、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老师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设计制造的新型交通工具能成为未来社会中流动的风景。

第2课现代信使(建议4课时完成)

第1课时:

信件的种类及作用

第2课时:

学会写信

第3课时:

一线连千里

第4课时:

电子邮件

第2课现代信使

达成目标:

1、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

2、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法建议:

(1)教材用三幅图和一段正文的形式介绍了从古到今信件传递的方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一下这些内容。

(2)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本地区、本校和班级的实际,在班级开展一个写信寄信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写信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格式的指导,以便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技能。

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邮寄出去的信进行监控和反馈。

(3)关于信件的礼貌问题和后面打电话礼仪的内容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过的现象,在个别学生和社会中某些人的身上存在着这些问题。

教材中的这一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明理践行。

(4)关于信件和电话的其他方面的用途,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只作了简单的说明,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情况引导其进行详细的学习,对于教材没有提到的有关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补充介绍。

(5)关于电话使人感觉距离拉进方面的内容,教学时可以着重放在学生生活中拨打长途电话的方面。

因为只有我们在与远方的亲友联系、或家人、朋友与外地由工作关系时,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距离虽远,沟通却很方便的事实。

(6)打电话的礼仪是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学时可以开展模拟情景剧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设置不同的场景,演练这些场景中打电话需要讲究的礼仪。

(7)教材中特别提到了关于小学生乱拨打报警电话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这些现象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看看学生以前是否有过这种行为。

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些错误做法的危害,即不仅干扰了这些部门的正常工作,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会耽误一些真正需要使用这些报警电话的人报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

在讲清楚这些错误行为的危害后,教师也要向学生讲清乱打报警电话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8)电子邮件时给予电脑和网络条件下的先进的通信联络方式。

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地区可能没有这些物质条件,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如果本地区绝大部分学生没条件上网,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有关知识的讲解上。

如果本地区学校具备上网的条件,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微机室指导学生学习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发电子邮件,掌握这一先进的通信手段。

第3课信息社会面面观(建议5课时完成)

第1课时:

不断涌出的信息

第2课时:

在家便知天下事

第3课时:

让生活更精彩

第4课时:

练就“火眼金睛”

第5课时:

做个文明小网民

第3课信息社会面面观

达成目标:

1、知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等现代传媒是信息传播的途径。

2、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4、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做文明的网民。

教法建议:

①本课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传媒,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状况为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

②由于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因此教学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外,还要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各种信息,将学生的视角扩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探究的广度与深度。

③由于地域的不同,学生接触这些传媒的种类会有所不同,比如偏远地区的学生接触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机会比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可以充分的开展一些活动,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方面,教师要注重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有关知识的普及介绍。

④由于本课涉及到的传媒的种类比较多,而教材也在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着这些传媒,教学时教师要对本课的内容与教学课时安排进行总体的把握,划分好本课所需要的课时,设计好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内容纷繁杂乱。

⑤在现代社会,各种传媒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可以开展一个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说明的这种传媒的优势。

⑥由于报纸和广播是比较普及的传媒形式,因此教材特别设计了“主题剪贴报”和“现在播报”两个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开展好这两项活动。

主题剪贴报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准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这些课外准备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这其中包括选材、材料的积累和组织、剪贴报版面的安排等等,以此使学生们都能够准备充分,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很好的交流介绍。

“现在播报”也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准备。

⑦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处理好看电视的时间安排问题是需要教师进行教育和指导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如何才能在不影响学习和休息的情况下看电视,研究应该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这方面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指导学生了解信息的真伪,让学生学会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由于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大多数地区的,所以有的内容可能不适合教学当地的情况,因此在遵循本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多列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例子。

⑨电脑病毒是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破坏电脑的程序,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这个问题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因此教学时不要过多地涉及这些内容。

⑩关于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能够与学校的有关这方面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还要注意活动的延伸,即对学生的今后的有关方面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单元辉煌的科技殿堂

单元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科学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动力。

从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发明钻木取火到现代人类为探索太空而研发航天器,科学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而又执着向前的发展过程。

漫长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无数的科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怕艰难、不畏权势、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的故事。

今天的孩子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想了解科技的由来与发展,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科技产品的奥秘的欲望也非常强烈。

为了满足孩子们这个良好的求知欲望,本册教材设置了《辉煌的科技殿堂》的单元教学内容。

用浅显的生活常识及生产过程的变化,来揭示深奥的科学知识与科学道理。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代日常生活的变化的感受和对不同时代生产过程的对比,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源于生活而又改变着生活。

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发明或发现,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文明与进步。

准确地说,本单元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初步了解科学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的标准而设置的单元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的切身体验、感受科技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内容首先从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入手来初步认识科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进而适当拓宽一些内容,把话题延伸到科技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上来。

在组织学生探究科技在生活生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有意无意产生一种需要了解科技产生、发展、内容、门类的愿望,单元内容为顺应、满足同学们这种求知的愿望,选择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科学发现等有关内容,来追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懂得科技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还没有科技意识,一些知识或技术主要是由有经验的人总结或创造出来。

这些知识和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它们本身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联系今天社会发展与进步来看科技,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众多,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大家族。

从生活、生产入手向学生介绍科技发展与进步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果,实质上是用科技的主线把生活与生产的一系列内容有机的串起来。

形成了科技改变了生活,科技发展了生产,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总之单元思想内容是以学生生活的视角走进科技领域为切入点,以一目了然的课题设置了《科技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走进科技殿堂》、《我们爱科学》3篇课文。

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生活现象,体现科技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从感受现代社会繁荣昌盛、富足与幸福、文明与进步的事实中,来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引领学生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含义。

使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受到教育,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第4课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议3课时完成)

第1课时:

肥皂的故事

第2课时:

科技与生产

第3课时:

纸的故事

第4课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达成目标:

(1)通过故事启迪,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人类长期生活实践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源于生活又改变了生活。

(2)通过让学生感受现代生活发生的变化,来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和体验现代工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来理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悟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真正动力的道理。

教法建议:

(1)框题1:

(肥皂的故事)以其为本课的切入点,引出科技来源于生活,也改变了生活,由此引出科技与生活的话题。

通过话题的展开,引领学生以日常生活的实际感受,探究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进而揭示出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最终让学生懂得,即便是一项小小的科技发现与发明,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2)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组或多组,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用具、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的课件。

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进行启发性谈话: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一定会说出:

“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等等。

”教师根据同学的交流,进行小结概括,然后板书课题。

(4、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3)进入新课之后,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述或组织学生讲述“肥皂的故事”,进而引发学生联想其它一些科技发现与发明的故事,并调动学生把他所知道的故事讲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教师开始转换话题向学生提出:

“这些来源于实践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随之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感受课文中,关于做饭工具的变化过程的图例,组织学生对图例中每一种做饭形式进行感受性交流。

在组织交流中,侧重各种做饭工具的对比和使用这些工具的切身感受。

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从做饭的问题拓展到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4)框题2:

(科学技术与生产)本框题以生产工具、生产过程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出科技与生产的话题,通过引领学生对具体“事”的感受和对“理”的探究。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科学技术生产”是现代社会生产新的循环过程。

进而揭示出这个循环过程不但改变着生产方式,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5)接着前一个框题教学内容的结束,在学生对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用后半程的教学时间,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落实,即: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6)在本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着劳动者的劳动方式,使用的生产工具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个重点展开探究,沿着“体力型脑力型或科技型的变化过程,手工作坊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的先导。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给出的图例和文字内容,引领学生以感知到的生活实际,进行前后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从多角度、在多侧面领域内展开,用事实来说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在实施本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领会和理解课文的设计思路及逻辑关系。

按着课文内容的逻辑关系,逐步推进教学进程。

第二:

本课教材内容的容量并不大,课文内容主题教育突出,感知、明理、行动的顺序关系及要求也十分明确,逻辑思维关系也比较合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做到真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特别是课文中设置的小栏目要认真理解,实事求是加以落实,因为每个栏目都是编者经过认真思考而有目的地设计的。

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第三: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本课课外活动适合采取学生个体活动。

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观察感受社会、学校及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的一系列事实,来印证课文中所阐述的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四:

无论是学生个体课外活动,还是教师组织的集体课外活动,都要有的放矢。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课文中的活动指导来确定活动题目、形式。

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课内教学。

第五:

为使课外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在指导活动时,要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按着活动计划进行。

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和增强课外活动的实效性。

第5课走进科技殿堂(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