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48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童趣

第一课时1课题:

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

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教学过程:

一、律动师生活动:

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1、范唱(师范唱)。

2、接龙游戏(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学生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

重点指导:

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

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2课  题:

《对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2、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3、歌曲处理。

(重点指导:

“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4、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第三课时3课题:

《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1、为乐曲命名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2、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3、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

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4、小结

第四课时4课 题:

《鸟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渗透法制教育《动物保护法》。

教学过程:

1、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

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

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2、复听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3、分段欣赏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渗透法制教育《动物保护法》:

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第五课时5课题:

《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

1、二声部发声练习

2、导入:

观看荡秋千录像;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3、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6课 题:

《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入:

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4、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7课 题:

《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船》

2、复习乐理知识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3、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

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4、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8课 题: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

七色迷宫游戏规则:

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3、为歌曲伴奏四、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9课 题:

《布娃娃》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

七色迷宫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

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3、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4、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一课时10《小瓜棚》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瓜棚》

教学目标

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

X”节奏。

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第二课时11《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

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1)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2)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

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3)情景表演。

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

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

在欣赏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最重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欣赏唢呐独奏《打枣》。

出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并作简单的介绍,如果教师会演奏唢呐,在介绍过程中吹奏一段,那效果就更好了。

唢呐原流传于波斯。

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时传入中国,现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之一,唢呐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还可以模仿鸡啼鸟鸣和人声,擅于表现热烈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大致介绍河北农村打枣的情况,对照课本上的插图和提问初听,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和唢呐独特的音色。

复听时进一步要求学长期一注意曲中唢呐在高低音区的对奏以表现人物对话的情景,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爷爷与孩子们正在讲些什么话,并绘声绘色地说出来。

再次复听,允许并鼓励学生边听边作出一些相应的动作,但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第三课时12《冬瓜和南瓜》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学目标

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民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引入,再从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导入本单元的课题,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城市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请学生阅读或朗读歌词后提问:

这首歌曲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歌名叫《冬瓜和南瓜》?

这首歌曲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什么精神?

可以大致介绍一下冬瓜与南瓜,因为城市的儿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学唱歌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

”和“XXX”,还应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叙述、亲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时还可以解释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对一些字进行“整音”,如“拱”、“洒”等。

(1)学唱最后12小节歌谱,要求学生注意到歌谱中没有“4”“7”这两个音。

3、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课下设计恰当的表演动作。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

第四课时13《小瓜棚》《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学内容

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响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响,培育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并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认同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歌曲《小瓜棚》是我们看到了一位东观自信、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热爱劳动的农村小男孩的生动形象,本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描绘性格活泼的小女孩生动形象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2.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初听歌曲。

提问:

听了这首歌曲后感到哪几句给你的印象最深?

(2)欣赏歌曲

进一步领会歌曲的说唱风格和激发学生欢乐的情绪。

小结:

我们应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3.复习歌曲《小瓜棚》,可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唱得较为熟练。

4.加入背景音响丰富,丰富演唱效果。

根据歌词中的提示(“鸟儿鸣”“风儿给我们讲故事”)和课本中歌曲后的提示(“鸟鸣、蟋蟀叫,风儿吹等音响”),由学生分别展示收集到的音响或用人声、打击乐器模仿的音响,除了“鸟鸣、风声、蟋蟀叫”等音响外,还可以有瓜叶被风吹发生的沙沙声、青蛙鸣声等,甚至还可以有看瓜儿童携带的收音机或随身听发生的音响,总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周围可能会有什么音响(白天和夜晚还略有不同,例如夜晚就没有鸟鸣声了),部分课外未作准备的学生也可即兴模仿。

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将这些音响加进去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到“听见鸟儿鸣”时,加入鸟鸣声等,不必将同一音响从头至尾都加进去。

如学生带来这些音响的录音带,录音机可由学生来操纵。

第四单元绿色的梦

第一课时14课 题:

《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和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2、欣赏《苗岭的早晨》

1、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边听边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介绍乐曲《苗岭的早晨》,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5、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感受苗族歌曲的特点。

6、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

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

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听全曲,说说你的收获。

4、小结

第二课时15课题:

《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三课时16课  题:

《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

(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

(师生互评)

7、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3、创编:

森林遭破坏的图画,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得危害。

第四课时17课题:

《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森林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分享关于森林的资料)

2、出示本单元的图片

1、将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总结:

动物们也遭到了失去家园的劫难,我们编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3、情景剧表演:

1、分组设计活动。

2、各组设计角色扮演动物,教师进行指导。

3、分组展示。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4、小节。

第五单元小乐队

第一课时18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法国号》;音乐知识:

法国号,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人是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简介圆号

1、学生听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这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

导入歌曲《法国号》。

2、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唱做的规律。

3、启发、提问用浑厚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6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拍。

3、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掌握四三拍节奏律动,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4、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19

教学内容:

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活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形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自律动的简单的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是饭,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

2、学习用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作简单的评价,并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

2、教师请全体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

3、待学生配合默契,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自制的乐器演奏为学生的演唱伴奏。

3、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20

教学内容:

欣赏合唱曲《小乐队》;认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得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和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幻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器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编,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过程:

1、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1、完整听赏《小乐队》,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实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2、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分组熟悉《小乐队》各声部的旋律。

2、各族用自制打击乐器为其演唱的声部配1-2小节的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做出反应并配上自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的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互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的顺序。

6、各组创编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各组用自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顺序。

3、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21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紫竹调》;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星空》这首乐曲。

2、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

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

1、你认识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说乐器的名称。

如回答不上来,在出示三革命成供学生选择。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请学生试着说出示哪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的合奏部分,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即可。

二、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有关〉《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听演唱版的《紫竹调》,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一次为:

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4、在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及兴伴奏,比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三、小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歌声中的回忆

第一课时22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欣赏课。

通过心上,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1、渗透法制教育《劳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以歌曲《小背篓》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2、欣赏歌曲《小背篓》

(1)教师简介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

教师简介作曲家

(2)初听全曲,歌曲描写了什么情景?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欣赏第一段:

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什么?

旋律、节奏有何特点?

表现了什么情景?

(4)欣赏第二段:

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一段有何不同?

表现了什么?

(5)再次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体会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

3、歌曲在创作,分组表现歌曲

4、欣赏录像

第二课时23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竹马游戏》《陀螺》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歌曲《拍皮球》的音乐伴奏下,走进教室。

(学生活动:

听音乐律动《拍皮球》)

2、欣赏《竹马游戏》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舒曼及钢琴作品《童年情景》。

(2)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

(3)记忆主要节奏为乐曲伴奏。

(4)听音乐《竹马游戏》模仿“骑竹马”做律动或伴奏。

3、出示陀螺图片。

4、欣赏《陀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