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602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公安局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p市公安局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册(共三册)

 

pp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目  录

(一)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及现状图

2、业务用房建筑方案图

(二)附件

1、pp市公安局组织机构代码

2、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局)文件

3、选址意见书

4、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证

5、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

6、环境影响登记表

7、环境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8、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9、云南省公安厅内部传真电报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pp市公安局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项目建设单位:

pp市公安局

1.1.3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代表:

xxx

通讯地址:

pp市公安局

1.1.4项目承担单位性质:

行政机构

1.1.5项目主管部门:

pp市人民政府

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pp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3项目建设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文件)关于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安机关基础建设的有关文件。

2.云南省公安厅内部传真电报《云南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关于编报地方公安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地(市)、县级公安机关业务用房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标[2007]165号文件)《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4.国家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深度要求

5.相应国家强制性规范、建设标准。

1.4建设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规范化建设。

通过对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建设项目建设,改善pp市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基础设施现状,为警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公安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稳定的工作系统,更加有效的为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维护pp市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从而促进pp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1.5项目建设内容

pp市jj县公安局xx派出所共18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

1.6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项目在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位及作用;

2、项目背景及项目实施地社会经济概况;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社会经济意义;

4、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标准;

6、建设条件、建筑方案;

7、投资估算;

8、建设管理、招投标;

通过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确切的依据。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建设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建筑方案、节水节能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与卫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组织机构、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等。

1.8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经过、原则、依据

pp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受pp市公安局的委托,开展pp市公安局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接受任务后,我院及时组织人员调查收集各派出所驻地地质、水文、气候、人文、当地的风俗习惯、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建设规模及标准等资料。

并认真听取委托方对方案的意见,通过充分分析论证,在此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项目场址地震烈度区划

派出所所在地

实施地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区

地震加速度值

pp市

8度

第二组

0.20g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各派出所均按以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建设:

ss分局xx派出所技术经济指标: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1

总规划用地面积

718.91

2

总建筑面积

225

3

建筑占地面积

m2

118.44

4

容积率

 

0.18

5

绿化绿地率

%

40

6

建筑密度

%

16.2

 

1.11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907.15万元,其中:

工程直接费599.85万元,其他费用168.857万元,基本预备费38.44万元。

资金筹措为:

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600万元,pp市地方政府配套307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社会经济概况

2.1项目背景

pp市公安局是pp市辖区内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

自pp市公安局成立以来,在市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在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创建平安pp,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七大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和社会治安稳定的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落后的公安系统基础设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公安执法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现有公安民警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需求,而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犯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高科技化,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毒品犯罪成为新的犯罪态势,治安形式日趋严峻。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化解各类不稳定问题等当前新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所需的硬件设施与落后的公安系统基础设施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

硬件设施的滞后妨碍了公安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公安民警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使社会治安形势益发严峻,要求我们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力度,整治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pp市社会稳定。

为改善pp市公安局xx等18所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根据云南省公安厅内部传真电报《云南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关于编报地方公安机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和地(市)、县级公安机关业务用房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云公装传[2008]60号及《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建标100-2007)建设标[2007]165号,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节约集约的原则,在综合考虑辖区面积、管辖人口及其分布、治安状况、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全市xx派出所等18所派出所设施按照第五类分类要求进行设置,在空间布局上确保派出所设施的落实。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1、pp市

pp市具有“一地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一江(澜沧江)通五邻(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的区位优势。

北回归线横穿全境。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pp港,是澜沧江一湄公河水上通往东南亚五国的第一港。

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2.8%,有“绿海明珠”之美称,是云南最大的林产工业基地,国家级现代林业开发区;黄金、铁矿、铜矿储量名列全省前茅,可溶性钾盐矿床全国独有;pp茶驰名中外,纸浆、人造板、松香、小粒咖啡、蔗糖等产品畅销省内外。

特色旅游产业前景看好。

pp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º02’~24º50’、东经99º09’~102º19’之间,北回线从中部横穿而过。

东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市,东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南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南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北沿澜沧江与临沧地区分界,西南与缅甸毗邻;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一地连三国”的地区,国境线长486公里。

全市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

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地州。

行署机关驻pp市的pp镇,海拔1302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415公里。

空中航线305公里,乘机30分钟可抵达。

全市辖9县1区,103个乡镇,36个居民委员会、994个村委会。

1市即pp市,9县均为少数民族族自治县:

即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pp哈尼族彝族自治县、jj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玩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西盟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地处国境沿线的有江城、孟连、澜沧、西盟4个县。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257.3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日152.84万人,占总人日59.4%:

城镇人口64.33万人,乡村人口192.97万人。

2006年全市人日自然增长率为6.36%。

全市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

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

全市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

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余脉)三大山脉山北向南纵贯全境,呈北窄南宽,形似一把扫帚。

山区面积占98.29%。

群山间镶嵌着万亩以上的河谷坝子45个,坝区面积占1.71%。

其中3万亩以上的19个,最大的坝子景谷县的永平坝子,土地面积达23万亩。

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部无量猫头山(海拔3370米),最低点在江城土卡河口(海拔187米),相对高差3053米。

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江三大河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澜沧江自jj县入境,流经镇沅、景谷、pp市,自pp市小橄榄坝流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澜沧江干流在境内长346.5公里,有威远江、小黑江、曼老江等19条主要支流,汇水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李仙江属红河水系,发源于南洞县新街,从jj县安定入境,在jj县境称川河,入镇沅县称恩乐江,入宁洱县后称把边江,与阿墨江汇合后称李仙江,从江城县东南出境流入越南,汇入红河。

境内干流长397.5公里,有阿墨江、泗南江、勐野江等15条主要支流,汇水面积1.4万平方公里。

南卡江属怒江水系,汇集南康河、南马河等支流,经西盟、孟连两县西部边界流入缅甸萨尔温江(怒江下游),境内汇水面积2266.6平方公里。

由于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5个气候带类型,其中北热带系指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占全市面积的6%;南亚热带系指海拔800—1400米的地带,占57%;热带、亚热带占全市面积的63%。

由于处在南亚季风北缘,受季风制约,又形成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特点。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5~20.2º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3~13.2℃,最热月(5、6月)平均气温17.9~24.6℃,气温年较差在7.9~12.3℃之间,季节差异小,年无霜期在185天以上。

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多数地达1300~1600毫米。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15%以下;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85%以上。

地处西南、东南两股暖湿气流前沿迎风坡上的西盟县、江城县是全省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2739毫米、2766毫米,最大年降雨量达3289毫米。

全市降雨日数在150天以上,年相对湿度76~85%,年日照时数1873.9~2206.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3~50。

主要灾害有全市性的干旱和局部性的洪涝、霜冻、冰雹、地震等。

全市有耕地490.l万亩,其中水田130万亩,旱地360.1万亩。

有轮歇地573.8万亩,荒草地645.5万亩。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534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7%,是云南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地州。

森林覆盖率高达62.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3.8倍和全省的1.4倍,被称为祖国西南的“绿海明珠”。

有林地面积3829.5万亩,人均15.4亩,为全国人均的8.1倍和全省的3.4倍,是全省有林地面积最大的地州。

活立木总蓄积量2.03亿立方米,人均8l.8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9.2倍和全省人均的2.6倍,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二。

经过林业分类区划,全市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597.3万亩;划定商品林2937.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4.8%,被确定为我国南方以用材林为主的商品林区。

全市森林年生长量839万立方米,年消耗量503万立方米,长大于消336万立方米。

1999年底,经国家批准设立“云南pp国家级现代林业开发区”。

pp市是云南“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缩影。

共有高等植物5600种,占全省的40%,有许多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58种。

如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中华沙楞,仅在墨江县湖南江乡西歧村原始森林中就有连片面积0.8万亩。

1974年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在孟连县城附近发现了全国连片面积最大(800多亩)的龙血树群。

有各种动物470种,其中兽类占全省种类的56%,鸟类占全省种类的37.6%,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6种,如亚洲象。

野牛、黑长臂猿、懒猴、太阳乌、孔雀、蟒蛇、穿山甲等。

还有许多水果、药材、香料、花卉、野生蔬菜及林下资源。

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市己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保护区面积达22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74此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66万亩;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62.1万亩;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88.8万亩。

全市属北热带土地面积0.27万平方公里,南亚热带土地面积2.58万平方公里,共有热带亚热带土地面积2.85万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1400米以下被称为热区的达2.32万平方公里,折合3480万亩,占全省同类土地面积的28.6%,是云南面积最大的热区,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热土宝地。

适宜种植茶叶、甘蔗、橡胶、咖啡、水果、南药、香料等经济作物和养殖各类经济动物。

全市水能资源丰富,不算澜沧江干流和南卡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就有619.2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了3%左右,是全国和全省水电资源富集区。

特别是澜沧江干流水量稳定充沛,区内现己建成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的漫湾电站,正在建设中的年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还有准备建设的年装机容量550万千瓦的糯扎渡电站。

三大电站建成后将使pp成为云南“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水电基地。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非金属矿类岩盐储量43亿吨,江城钾盐矿是我国唯一的固体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储量达2000万吨。

贵金属:

探明金的储量103.69吨,占全省81.9%,位居第一;银1740吨。

黑色金属,铁的储量仅澜沧县惠民多铁矿储量就达21亿吨,占全省51.68%,位居第一;铬1177吨。

有色金属:

铜的保有储量253万吨,其中,景谷县民乐铜矿和pp市大平掌铜矿为两个大型铜矿床,是全省铜业将来南移pp的重要资源条件;铅的保有储量35.5万吨。

此外,还有锡、镍、铬、锌。

石棉、石灰岩、大理石、蛇纹石、花岗石、水晶石等矿产资源。

丰富的森林、热区、水能、民族文化4大资源优势和对东南亚国家开放的独特区位条件,构成了pp市潜在的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这些潜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以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二是热区生物资源开发观光旅游,包括万亩茶园、咖啡园及其他农业开发观光旅游。

三是水能资源开发旅游资源。

糯扎渡巨型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库容达225亿立方米,回水达200多公里,将是云南最大的人工湖,将成为旅游亮点、热点,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拉祜、佤、哈尼、傣、彝等民族文化和pp茶文化。

五是边境旅游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旅游资源。

新中国成立前,pp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原始经济成分、奴隶制经济残余、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等多种经济社会形态并存,是云南“活的社会发展史”的缩影。

194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l.03亿元,1950年的财政收入仅233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1952~1953年在内地6个县相继进行了土地改革。

1955~1956年,在边疆县则区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澜沧、江城、孟连3县的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封建领主经济地区,采取和平协商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在西盟、澜沧等县的佤族、拉祜族、瑶族聚居的地区(约10万人),由于土地占有不集中,阶级分化不明显,则不进行土地改革,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简称“和平协商土改”和“直接过渡”)。

到198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当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91元地方财政收入仅288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3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仅15.3元。

改革开放以来,pp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打好农业、交通、教育科技”三个基础,调整所有制、产业、产品三个结构,突出“林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畜牧业”三个特色(简称“三个三”)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人造板、松香、纸及纸浆为重点的林产业,以蔗糖、茶叶、咖啡、橡胶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水电、畜牧、矿产、建筑建材等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从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1.3亿元,增长14.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8.7%,第二产业增长21.9%,第三产业增长1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达106.1亿元,增长29.7%,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财政总收入达到18.9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1亿元,增长42.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实现财政支出55.8亿元,增长4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8.4亿元和142.1亿元,比年初增长22.5%和28.7%,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消费市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16.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的目标预计能够超额完成。

进出口总额5445万美元,同比下降8.2%。

实际利用外资2204万美元,居全省第三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2155元,增长14.9%,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城镇登记失业率3.88%。

人口自然增长率5.9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6.5%。

2、ss区

ss区位于云南省南部、pp市中部,地处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之间。

东连江城县,西接澜沧县和景谷县,南邻西双版纳州,北临宁洱县。

东西长118公里,南北宽72公里,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

其中坝区346平方公里,占8.8%;山区、半山区3088平方公里,占78.6%;高寒山区494平方公里,占12.6%。

市政府驻ss镇(海拔1302米),距省会昆明415公里,班机航线305公里,30分钟抵达。

ss区以盛产ss松闻名。

红塔中纤板畅销全国,“孔雀坪”牌松香、松节油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

建成茶叶、咖啡、橡胶及果园基地15万亩。

从1993年起在ss区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pp茶节,pp茶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

昆(明)曼(谷)公路纵贯而过,从ss港起航沿澜沧江可驶往东南亚五国。

全区辖ss、南屏、倚象、ss港4镇和六顺、xx、云仙3乡。

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25.55万人。

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傣、苗、拉枯、瓦、白、傈僳、回等民族。

土壤共有7个土类,16个亚类,26个土属,41个土种,赤红壤和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的68.3﹪,紫色土和石灰土占13.6﹪,适宜多种作物和树种生长、繁育。

全市林业用地500万亩,占总面积的84.3﹪,其中有林地455.8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6.9﹪,活立木蓄积量2401.2万立方米。

用材林主要树种ss松生长茂盛,是木浆造纸的优质树种,还有红椿、西南烨、侧柏、桂花、木荷、香樟等阔叶林名贵优质树种,有肉桂、灯台叶、杜仲等多种药用植物资源。

林下有十分丰富的野生菌类、木耳、竹笋、野菜、野果及多种兰花资源,菌类有鸡纵、香菌、大红菌、牛肝菌等2O余种。

由于森林茂密,森林中还有各种兽类、鸟类资源,如被列为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的野象、野牛、猴子、桥蛇、孔雀、太阳鸟等。

建有国家级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和中国与荷兰合作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及IFAW亚洲象保护区发展项目。

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热区面积78万亩,具备了热区开发的优越条件。

澜沧江、小黑江、大中河沿岸属低热河谷气候,适宜种植橡胶、咖啡、西瓜、芒果、荔枝、龙眼、香蕉、菠萝等热区经济林果。

全市河流属澜沧江水系。

有大小河流135条,水资源总量为57.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22.1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达6.9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83.2平方公里。

市内河流(不含澜沧江)水资源总量为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1.7万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为18.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6万千瓦,现已开发近1万千瓦。

澜沧江干流的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仅糯扎渡电站装机容量就达550万千瓦。

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铁、银、铅、锌、锰、石灰石、粘土、石膏、砷、磷钙土、盐等。

其中:

铜、锌、盐、石灰石储量大,极具开发价值。

大平掌铜矿区现已探明储量2.54万吨,控制储量40万吨,潜在储量50万吨,属大型铜矿床,是云南铜基地南移的重点地区之一。

3、jj县

jj县位于滇西南中部pp市北端,横断山脉南麓,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以西。

地理位置在东经100024′—101015′,北纬23057′—24051′之间。

东与楚雄州南华、楚雄、双柏等县分界,南与镇沅县接壤,西与临沧市的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与大理州南涧、弥渡两县相邻。

东有哀牢山、西有无量山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对峙、层峦叠嶂,中有把边江(川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南北平均长73公理,东西平均宽61公理。

境内相对高差较大,最低海拔795米大朝山东镇文笑河口与澜沧江交汇处,最高海拔3370米无量山最高峰笔架山,属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县。

全县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5.5%,河流冲积坝面积4.5%。

全县行政区化为13个乡镇、169个村(居)民委员会、2345个村(居)民小组,截止2008年底总人口37.7万。

辖区民族众多,居住有彝、汉、回、瑶、傣、哈尼、布朗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6.3%,彝族人口占总人口39.5%。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jj彝族自治县”。

jj县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集山区、民族、贫穷、落后为一体,为国家重点扶持,唯一拥有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6个纯彝族、省列73个贫困县之一。

4、景谷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ss地区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49′,北纬22°49′—23°52′之间,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城境东与pp县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同pp县、ss市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地区双江县、临沧县隔江相望;北与镇沅县毗邻,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四大面积县,4000亩以上的坝子有23个,面积72.7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42%,境内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40毫米,年平均气温21℃,全年积温7360.9℃。

由于地势高低起伏,气温垂直变化,使景谷县具有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生产力的高效性,丰富充裕的热区资源是景谷最具特色的优势,按划分热区的五个气象学指标衡量,景谷的五个指标均达到标准的全省29个县(市)之一,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