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612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

全球及中国油脂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全球油脂市场供给分析

  

(一)全球油脂市场总供给量分析

  《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籽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

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

《油世界》还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量将达到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

  

(二)全球豆油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豆油产量将达到3560万吨,同比增长180万吨,主要原因是2005年大豆作物的含油量异常高。

另外,2006/2007年度全球对豆油的依赖性继续提高,因为全球植物油需求继续增加。

  (三)全球油菜籽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预计,受生物燃料需求影响,全球2006/2007年度油菜籽供应将趋于紧张,预计2006/2007年度油菜籽产量将达到478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5000万吨。

相比之下,2005/2006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4841万吨和4777万吨。

2006/2007年度全球油菜籽供应将较为紧张,因全球对油菜籽的需求将超过产量,这将导致在新作物上市前全球油菜籽库存下降。

  (四)全球棕榈油总产量分析

  《油世界》估计,2005/2006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为344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了110万吨,但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

  (五)全球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油世界》称,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提高300万吨,有望达到2.23亿吨。

《油世界》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用量将会提高到2.25亿吨,主要是因为生物燃料行业对豆油的需求强劲增长,有助于提振全球大豆压榨量同比提高1000万吨。

  (六)美国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30日公布的作物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显示,美国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为7493万英亩,较3月份报告下调了196.5万英亩,低于市场预测的7513.2万英亩平均值(预测区间为7420万—7650万英亩)。

  (七)南美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1.巴西大豆的供给

  巴西农业部将巴西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由6月份预测的5380万吨减少至5340万吨。

巴西农业部谷物供应机构CONAB称,大豆产量仍将达到创历史纪录水平,大幅高于上年度因干旱减产的5140万吨。

CONAB在作物报告中称,其大豆产量预测略下调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调整,同时也是因为南里奥格兰德、SantaCatarina、米纳斯吉拉斯、南马托格罗索、Bahia等产区不理想的天气造成作物产量下降。

自年初以来,许多其他分析机构也纷纷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

私人分析机构Safras5月份预测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低于此前预测的5590万吨。

巴西官方IBGE统计机构则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值由6月份的5330万吨下调至5290万吨。

  2.阿根廷大豆的供给

  《油世界》表示,阿根廷2006/2007年度(3月到次年2月)的大豆产量料将增至4030万吨,2005/2006年度的产量为3980万吨。

同时还预计,2006/2007年度阿根廷大豆供给将略有减少,大豆产量的增加将被原来的大豆库存降低所抵消。

  南美大豆历年产量对比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主要油料供应在第二季度因菜籽油和棕榈油的供应出现减少,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在6月份下调了196.5万英亩,中国由于价格低迷预计2006/2007年度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度至少减少100万吨以上。

综合分析来看,在全球油料供应方面已经没有前期市场预测得那么充足,伴随着全球压榨能力的增加,特别是生物柴油方面的需求强劲,在第三季度里,全球油料市场在没有新的供应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压力将得到减缓。

  二、全球油籽市场库存情况分析

  美国农业部7月供需报告预测,2005/2006年度全球油籽库存数据下调,主要原因是巴西的大豆产量数据下调了70万吨,为5500万吨,原因是近来巴西政府报道称大豆单产下降。

2006/2007年度美国油籽期末库存预计为160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80万吨;油籽产量预计为918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90万吨。

大豆、葵花籽、棉籽和花生产量的降幅只从部分上被油菜籽产量的增幅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30.1亿蒲式耳(合8190万吨),调低了7000万蒲式耳,原因是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比3月份调低了180万英亩。

产量和结入库存数据也有所下调,从而导致2006/20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为5.6亿蒲式耳,比上月调低了9500万蒲式耳。

2006/200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数据下调270万吨,为3.867亿吨。

海外油籽产量数据上调10万吨,为2.949亿吨。

由于收割面积提高,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数据有所上调。

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数据下调,原因是干旱天气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减少。

加拿大的大豆产量数据也有所下调。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多种油籽市场的供应相对于2004/2005年度再次有所增加,包括大豆、菜籽油和棕榈油等大宗油籽在内的供给总量有所增加。

由于大豆价格的逐年回落,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大豆价格一直处在价低区域,从而影响了北半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

其中,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减少,预计将减少10%左右。

由于南美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全球的大豆库存仍然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今年前两个季度大豆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在第三季度里,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供给方面,特别是大豆主产区气候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在豆油和豆粕方面,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要看需求状况。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全球油籽库存相对于第一季度有所减少,但是在库存方面仍然是巨大的。

  三、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与消费

  

(一)全球油脂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

  1.全球油籽总需求分析

  据《油世界》预测,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期间,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的1.458亿吨猛增830万吨。

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产量将强劲增长,这种增长将足以满足新增的需求,特别是生物柴油的需求。

  2.全球食用油方面的需求

  《油世界》预测,今年10月至明年9月期间,由于食用工业及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全球17种主要食用油和油脂的总需求量将比2005/2006年度猛增830万吨;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略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

  3.全球油粕市场的需求

  《油世界》预测,由于中国油粕需求异常强劲,从而带动亚洲成为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

2005/2006年度,亚洲地区的12种油粕消费量达到8610万吨,将比上年度提高580万吨,也就是说将增长7.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全球油粕用量同比增幅预计为4.5%。

在亚洲4个主要的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4月份进口的大豆和豆粕(换算成豆粕)数量达到了318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0%;这也使得2006年1月至4月期间这4个国家的进口总量达到了1010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0万吨,增幅达到12%。

1月至4月期间,中国大豆和豆粕的进口需求超过了预期,达到684万吨,同比提高17%,即100万吨。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量仅略有增加,而泰国的进口则基本稳定不前。

2005年这4个国家的大豆和豆粕进口量合计达到了创纪录的3200万吨,同比提高650万吨,增幅为25%,其中中国的增幅依然最大。

  

(二)全球油籽市场的消费情况分析

  1.全球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据《油世界》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17种主要油类油脂的消费量将为1.531亿吨,高于预测的产量1.529亿吨。

南美、美国、中国和欧盟的油籽总消费量达到了全球总消费的84.6%,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全球油脂用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平均增幅约为3%—4%,主要原因是印度、南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南美和东欧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继续提高。

  2.全球非食用油市场的消费分析

  《油世界》预测,至2007年12月,全球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较前两年增加900万吨。

豆油和棕榈油用量预计占到绝大部分的增幅,而其他食用油用量可能仅为小幅增加。

非食用需求预计有所提高,尤其是生物柴油生产方面。

目前,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导致更多的生物柴油厂投建生产,因此全球生物柴油产量预计将继续提高。

显然,近来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加快了这一趋势。

  3.全球油粕市场的消费分析

  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预计增长5个百分点,原因是价格下跌将带动消费。

《油世界》之所以这样预测,主要原因是在2005/2006年度期间,为了满足稳步增长的油脂需求,同时考虑到含油量偏高的油籽(主要是油菜籽)供应有限,压榨行业必须加工大豆和其他含粕量偏高的油籽。

供需过剩将导致油粕价格下跌,油粕用量增幅将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欧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2005/2006年度全球油粕用量仍受到禽流感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欧盟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欧盟当地生物燃料产业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需求极为火爆,在过去两年里需求总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不过,油籽压榨能力以及软油(豆油、菜油和葵花籽油)精炼能力不足已导致产量很难与迅速提高的消费量保持同步。

欧盟25国在2004/2005年度期间17种油籽消费量提高了174万吨,2005/2006年度有望进一步提高170万吨。

其中90%以上的增幅来自生物燃料生产,这已造成异常紧张的局面,尽管欧洲的油籽供应充足,欧盟植物油的市场价格仍然大幅高出世界市场价格。

2004/2005年度欧盟25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17种油脂进口国,进口量达到780万吨。

由于需求旺盛,国内产量不充裕,笔者预计2005/2006年度进口量可能进一步增至870万吨。

  (三)中国油料市场的消费分析

  1.中国油料消费分析

  《油世界》称,中国在2006年4月到6月期间可能进口了740万吨大豆,这也是历史同期的最高进口水平。

和去年同期的进口量相比,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豆进口将会增长12个百分点。

菜籽行情总体稳定,局部有所波动,目前产区农民手中菜籽存量普遍较少,国内菜籽收购有所谨慎。

菜籽产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已成事实,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也切实感到了菜籽原料供应的紧张。

  花生油市场行情将继续高位企稳,由于近期国内花生价格高位企稳,原料市场的坚挺使花生油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由于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所以各生产厂家把目光纷纷投向了价格较为低廉的棕榈油、豆油市场。

加之市场不少经销商掺入棕榈油等其他食用油以降低花生油的成本,使得花生油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将从整体上打压花生油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棕榈油市场利空与利多因素相伴,因此棕榈油市场价格将高位盘整。

一方面,由于市场预计7月份国内进口棕榈油的到港数量将达到40万—50万吨,这也是自2005年9月份以来的单月新高,从而给国内棕榈油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部分卖家加速抛售库存,市场的上涨行情将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保持坚挺,对国内贸易商的定价心理形成支撑,加上夏季是精棕榈油掺兑的高峰期,而国内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高位盘整。

  2.中国油料供给充裕,食油供大于求

  2005/2006年度国内主要油料增产,进口大豆增加,加上较大的期初库存,本年度国内油料和食油供给充裕。

2006/2007年度国内油菜籽产量和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预计棉籽产量有较大增长,大豆进口又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初步预计2006/2007年度国内油料供给仍很充裕,食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3.中国豆粕消费分析

  在第三季度里,中国的家禽养殖业可能从禽流感疫情中缓慢恢复,养猪及养牛行业规模的扩张,将抵消禽流感对蛋白需求造成的整体影响。

2006/2007年度中国的豆粕用量预计增长9%,达到2950万吨。

中国的蛋白用量将很快与欧盟25国和美国相匹敌,2006/2007年度中国大豆加工商需要进口3150万吨大豆,才能满足饲料需求以及维持库存。

2006/2007年度中国将占到全球大豆进口增幅的83%,并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45%。

  4.中国食用油消费分析

  2005/20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823万吨,总消费量预计达到843万吨。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出口豆油39103吨,同比增加532%;仅5月份出口豆油就达10万吨,同比增加445.3%;5月份进口豆油1.7万吨,同比下降88.4%。

笔者预计,7月、8月豆油到货量将超过30万吨,造成国内进口毛豆油的供给增大。

  在全球食用油和油脂的消费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生物柴油方面针对油料的需求增加。

同时,由于全球棕榈油和菜籽油供应减少,有力支撑了目前油脂市场食用油的价格走高。

在第三季度,油籽库存将进一步消耗,库存将继续减少,同时,天气方面对新年度油籽的供应方面同样存在潜在的利多影响。

国内方面,今年以来由于大豆相对于上一年度豆价维持较低的价格,同时,因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吸引了油脂企业大量采购,大豆压榨方面创出了历史新高,豆油和豆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

虽然国内需求方面稳步增长,但由于养殖行业恢复较慢,豆粕库存充足,有些小型压榨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限产减压,在第三季度,压榨行业将进入常规夏季检修,在豆油和豆粕的供应方面会有所减少,从而对价格形成短期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