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浮选药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691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浮选药剂.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 浮选药剂.docx

第2章浮选药剂

第二章煤泥浮选药剂及其应用

第一节概述

关于煤泥浮选的理论基础中曾经谈到,煤泥之所以能浮选,是由于煤粒能选择性地粘附于气泡上,气泡将其运载到矿浆表面,形成矿化泡沫层;而矸石则不能实现这一过程。

显而易见,煤粒与矸石分选的可能性在于表面性质的差异。

虽然各种矿物具有天然润湿性的差别,但自然界中完全单一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决定煤粒表面润湿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

煤岩成分、碳化程度、氧化作用、煤中矿物杂质,表面孔隙度等等,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交错的,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煤和矸石从组成看不是截然分开的,呈现连续性的过渡,如原生煤泥中含有从低到高的不同灰分的煤粒,煤泥由不同比重的部分组成即可说明这一情况;另一方面,微观组成的差异,造成煤的表面性质极不均匀。

这些因素削弱了煤和矸石间可浮性的差别。

致使难于实现煤泥的自然浮选。

煤和矸石的可浮性差别愈大,分选愈精确,愈有效、愈快速。

在煤泥浮选的过程中采用药剂就是为了达到此目的。

矿浆中的气泡是“引渡”和“运输”煤粒的工具,是浮选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媒介。

但是在单纯的矿浆中是不会产生具有一定稳定性、大小适当,适合浮选的气泡的。

在强化煤泥浮选的过程中,对从矿浆中生成的气泡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这些泡沫特性的获得除了取决于浮选机的充气搅拌性能外,还取决于在矿浆中加入适当的药剂,以提供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足够分散度的泡沫。

此即在煤泥浮选过程中采用药剂的目的之二。

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浮选剂是改善和强化浮选过程的重要手段。

由于采用了药剂和适当的药剂制度,使多种牌号的煤泥得到有效的浮选,并能适当提高浮选粒度上限。

在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煤泥浮选过程时,特别是在个别情况下,例如在煤泥浮选中抑制硫化物;细颗粒泥杂质含量高的煤泥浮选;改善氧化煤泥的可浮性等等。

往往需要在浮选过程中添加某种药剂,以抑制黄铁矿、细粒泥杂质等,消除有害杂质对精煤的污染;活化煤粒的浮游性。

此为在浮选过程中添加药剂的又一目的。

在浮选过程中加入煤浆里,用以改善、调节和控制浮选过程的各种物质,统称作浮选药剂,它是实现浮选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常在进行浮选药剂分类时,多按照药剂在浮选过程中的用途或所起作用进行划分。

据此可将各种药剂分为三大类:

①捕收剂;②起泡剂;③调整剂。

实践表明,这种分类法虽然使用方便,但却带有某些假定性质和局限性。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捕收剂多少具有某些起泡性质,多种起泡剂都具有某些捕收性质;而调整剂的性质则更加混乱。

为此,按组成浮选药剂的物质分子结构可分为极性的,非极性的和杂极性(复极性)的三种。

极性药剂:

这种物质的分子就整体来说是电性中和的,但具有两个电极,犹如磁铁具有两个磁极一样。

这类物质具有亲水性,如食盐(NaCl)。

非极性药剂:

这类物质的分子阳电荷与阴电荷的电重心是重合在在一起的,在水中不离解,水化作用极小,具有疏水性,如苯(C6H6)。

杂极性药剂:

这类浮选剂的分子由两部分组成,即极性部分(常称极性基)和非极性部分(常称非极性基)。

极性基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基具有疏水性。

如直链脂肪醇,一端为非极性基碳氢烃链

图2–1药剂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图2–1为不同药剂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a为疏水的非极性分子;b为亲水性的极性分子;c为杂极性分子,一端亲水,一端疏水。

第二节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1.捕收剂

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用以改变煤粒的表面性质,增强它的疏水性,以扩大煤泥、矸石表面可浮性差别的药剂,因其表现出捕收煤粒的作用,故称为捕收剂。

(1)捕收剂的性质和作用

煤泥浮选使用的捕收剂多为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这种液体在习惯上通称为“油类”。

它们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因其结构对称,分子间靠分子键联结,电子交换能力很弱;

②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疏水性强;

③成分复杂且不稳定,随来源及加工方法不同而变化;

④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起泡性能。

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在煤粒表面上固着,是物理吸附作用,即为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非极性炭氢化合物的“油类”药剂虽不溶于水,但在矿浆中由于强烈的搅拌作用,被粉碎而分散成许多小油滴而分散在矿浆中,由于其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煤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小油滴一经与煤粒相遇,就附着在煤粒表面,增强了煤粒的疏水性。

煤粒的疏水性越强,油滴在其表面附着的可能性越大,附着的越快、越多、越牢固。

非极性的小油滴不与亲水性矸石附着,因此,捕收剂的捕收是有选择性的。

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煤粒、水、药剂和气泡所构成的混合物,是处在强烈的不停的运动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非极性油类捕收剂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a油滴固着在煤粒表面,提高了表面的疏水性:

b油滴在煤粒、气泡、水三相接触周边上形成油环,而这种油环的存在,可以提高气泡与煤粒表面的固着强度。

c粘有油滴的煤粒与小气泡固着后形成集合体,它们在搅拌的强力作用下,将继续与小气泡或煤粒的集合体相碰撞,从而形成更大更复杂的集合体,即所谓气絮团,提高了煤泥的浮游能力。

矿浆中油的浓度较高时,形成气絮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浮选过程中非极性油类捕收剂的作用可归纳为三方面,见图2–2所示:

油滴附着在煤粒表面,提高疏水性(a);油滴在煤粒、气泡、水三相接触周边上形成油环(b),提高气泡与煤粒的粘着强度;油滴与煤粒、气泡形成絮团(c),提高浮游能力。

图2–2浮选煤时非极性药剂的作用

以上三个方面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只能认为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可能变化,而总的说来则是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的。

(2)煤泥浮选常用捕收剂性能简介

我国选煤厂煤泥浮选所用捕收剂有许多种,按其来源可以归纳为:

①石油产品类:

包括煤油、磺化煤油、轻柴油;

②焦油产品类:

包括轻油、中油、重油、脱酚轻中油等;

③合成产品类:

包括FS-202、FS-201。

在上述品种中,焦油产品虽然对浮选煤泥有良好性能,但因含有酚,使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各选煤厂使用较普遍的捕收剂仍以煤油、轻柴油为主。

a石油产品类:

煤油、轻柴油均从石油分馏而得。

我国所产石油主要含烷烃,其次含芳烃、环烷烃,此外尚含有少量的烯烃和含氧、含硫、含氮的化合物。

煤油:

是煤泥浮选中应用最广泛的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之一。

煤油分馏温度为200~300℃,其主要成分为C11~C16的烷烃。

煤油基本上不溶于水,只具有捕收性能,当芳烃含量较大时,具有一定起泡性能。

煤油用量一般为0.5㎏/(t干煤泥).用量过大时,有显著的消泡作用。

为淡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比重0.84左右。

其中大致的化学组成见表2–1。

表2–1煤油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

烷烃化合物

环烃化合物

芳香烃化合物

环烷酸

含量%

20~50

30~50

10~30

少量

煤油是较常用的煤泥浮选捕收剂,性能略优于轻柴油,但价格高于轻柴油。

轻柴油:

柴油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

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催化柴油、直馏柴油、热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等,密度为0.74~0.95g/cm3。

除特殊需要外,通常根据用户需要,由上述各种柴油按一定配比调和而成。

轻柴油是碳链为15~18个碳,分馏温度165~365℃的产物,黄褐色有臭味。

冬季用的柴油初馏点应比夏季的低。

上述轻柴油含碳85.5%~86.5%,氢13.5%~14.5%,此外,还含少量的硫、氮、氧有机化合物及金属化合物。

轻柴油具有馏分重、密度高、粘度大、在水中分散的油珠尺寸大、在表面展开速度慢等特点,但疏水性强,被表面孔隙吸收的数量少,因此,低价煤浮选时作捕收剂较为有利。

轻柴油用量通常为1~3㎏/(t干煤泥)以上,并与煤泥浮选活性剂和起泡剂用量有关。

其组成波动比煤油大,尤其芳烃含量,如催化裂化轻柴油芳烃含量比直馏轻柴油高得多,故其成分不如煤油稳定。

此外,因芳烃含量高,所以浮选活性较煤油高,但选择性不如煤油。

它同时具有一定的起泡性能,特点是捕收作用强。

在用量较高时能改善泡沫产品的脱水效果。

单独使用时耗量较大。

0#和10#轻柴油是目前作用较广泛的,0#轻柴油的凝点为0℃,10#轻柴油的凝点为10℃。

我国几个主要油田的柴油馏分组成见表2–2。

表2–2我国几个主要油田柴油馏分的组成

原油代号

沸点范围

(℃)

芳香烃

(%)

异构烷烃环烷烃

(%)

正构烷烃

(%)

200~250

250~-300

300~350

10.7

9.9

12.6

49.5

43.1

35.9

39.8

47.0

51.5

200~250

250~300

300~350

14.9

16.2

17.6

66.6

54.2

50.5

18.5

29.6

31.9

200~250

250~300

300~350

5.9~8.8

9.7~11.8

11.7~13.8

81.8~83.8

74.6~80.6

73.1~76.2

9.4~9.6

8.7~12.7

8.6~12.6

200~250

250~300

300~350

11.0

13.0

13.0

89.0

87.0

87.0

200~250

250~300

300~350

24.9

37.2

45.2

75.1

62.8

54.8

利用色层吸附法将煤油、轻柴油分离成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烃等组分,分别对它们的浮选性能进行试验和比较。

结果表明,芳烃具有强烈的浮选活性,烯烃–烷烃的捕收活性不如芳烃,且比原料柴油的活性降低很多。

说明烃族组分中捕收性强的主要是芳烃。

可见,采用芳烃含量大的煤油和轻柴油作捕收剂是可以显著提高药剂的浮选性能的。

研究工作表明,煤油、轻柴油的分子量与粘度对其捕收活性是有明显影响的。

煤油、轻柴油的捕收活性随其粘度和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此种影响可能是由于药剂粘度大和分子量大,使药剂的分散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药剂对煤表面粘附的作用。

石油油源除天然石油而外,尚有人造石油和页岩油。

来自页岩油的轻柴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和含氧、氮的化合物。

不饱和烃含量多时浮选活性较高。

因此比来自天然石油的轻柴油,具有较高的浮选活性。

煤油和轻柴油,由于原料来源及加工方法不同,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变化很大。

同是来自天然石油的煤油或轻柴油,其浮选活性也不同。

裂化法所得产品比直馏法的产品浮选活性高。

所以不同炼油厂生产的产品油质是不同的。

在对我国几个石油厂的若干产品进行对比时,发现它们浮选活性的高低排列顺序如下:

a)、抚顺石油一厂的页岩油产品;

b)、0#和10#轻柴油;

c)、抚顺石油三厂的高压加氢煤油;

d)、一厂的直馏煤油;

e)、七厂的裂化柴油。

而以天然石油的直馏轻柴油浮选活性最差。

通过以上从几方面对煤油、轻柴油性质的探讨,说明了在选择煤油、轻柴油作为煤泥浮选捕收剂时,必须对它的产地、加工方法、分馏温度、牌号、馏分组成等,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从中选出性能较好的油种来。

b合成产品类:

合成药剂是极有前途的产品,这方面的产品有的已在生产中应用,还有的正在研究。

FS—202是以直馏煤油为原料,经加氢、脱蜡并提取正构烷烃后的抽余油。

其中捕收活性强的190~230℃馏分含量占20%左右。

由于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作浮选药剂使用时浮选活性较一般煤油和轻柴油高,耗油量比煤油低40%左右。

FS202已在很多选煤厂使用,亦称脱蜡煤油。

但该产品因是航空煤油的原料,所以来源和供应受到限制。

FS—201是以180~280℃的烯烃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进行烷基反应,反应物经碱洗、水洗再经脱苯、精馏,截取255℃以前的馏分产物而得。

255℃以后的馏分为烷基苯。

FS—201的主要成分轻质烷基苯。

药剂用量比煤油低30%左右。

2.起泡剂

在煤泥浮选过程中,能促使空气在矿浆中有效是地分散,在气泡上升过程中防止其合并、破灭,提高泡沫稳定性的药剂,统称为起泡剂。

(1)起泡剂的性质和作用

起泡剂是在气泡与水的交接面上起作用的,它是一种杂极性物质,其分子结构不对称。

具体地说,它的一端为极性基(亲水部分),另一端为非极性基(憎水部分)。

当将起泡剂加入充气的矿浆中时,起泡剂分子即在水气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使它的极性基(亲水部分)朝水,非极性基(疏水部分)朝气。

在气泡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从而提高了气泡的稳定性。

正是因为起泡剂分子的这种不对称结构特征,成为杂极性有机物具有起泡作用的内在因素。

起泡剂具有以下特点:

①均匀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具有杂极性不对称的分子结构;

②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其表面活性随非极性基碳原子数减少而降低;而溶解度则相反;

③非极性基的碳原子数目为5–9的表面活性物质,作起泡剂较适宜。

碳原子太多则其溶解度低,没有起泡能力;而含碳数太少则水和起泡剂极性基的作用力相对增加,使起泡剂分子不能聚集在水–气界面上,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起泡剂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空气在矿浆中的分散度,此作用可从两方面说明:

a在同一充气量的条件下,加入起泡剂后,所得气泡直径较小,并且气泡直径随起泡剂用量增大而减小。

在充气量一定时,气泡直径变小,意味着气泡数目的增加,以及气泡表面积增加。

b在起泡剂用量相同时,气泡直径随充气量增大而增大。

②提高泡沫的稳定性,由于起泡剂分子在气水界面的定向排列,减慢了气壁间水层流动,减小水层变薄速度,从而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

③防止气泡在矿浆中合并,起泡剂分子在水–气界面的定向排列,使气泡的周围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从而防止了气泡间的合并;

④降低了气泡在煤浆中的浮起速度:

矿浆中加入起泡剂,使气泡的平均尺寸变小,而气泡越小,其上浮力越弱,上升速度越小;此外,包有水膜的气泡不但具有一定弹性,上浮阻力随之增加,也降低了气泡的上浮速度。

综上所述,起泡剂能大大改善浮选泡沫的性质,为实现泡沫浮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煤泥浮选常用起泡剂性能简介

我国选煤厂煤泥浮选所用起泡剂品种繁多,来源甚广,按其来源可归纳为:

①石油、食品、化工、炼焦等工业的副产品:

其中包括杂醇油、高级醇、仲辛醇、戍醇残液等等。

今简述如下:

杂醇:

来源较广,是选煤厂应用较多的起泡剂。

如用发酵法制洒精时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丙醇、丁醇和戊醇的混合物,生产的泡沫较脆,选择性好,可以用于难选煤和高硫煤的浮选。

用量200~300g/(t﹒煤泥)。

此类杂醇密度为0.8g/㎝3左右,黄色透明液体,80~132℃馏分占95%,其余大于132℃的馏分。

此外,糖厂、酒厂用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工艺也有此类杂醇。

杂醇油:

可为生产丁醇的高沸点残馏液,主要成分为伯醇、仲醇和少量酮类化合物。

仲辛醇:

是以篦麻子为原料生产葵二酸的化工副产品。

其组成为仲辛醇含量70%~85%、辛酮含量10%~20%,比重为0.83,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鼻醇味。

有良好的起泡性能,泡沫不粘,对过滤脱水影响较少。

是我国选煤厂广泛应用的起泡剂,起泡剂性能较杂醇强,用量一般耗量为100g/(t﹒煤泥)。

只是价格较高,且货源不多。

混合醇:

C6~C8混合醇有两个来源,一是乙炔生产丁醇、辛醇的副产品分出丁醇后的剩余馏分;二是石油工业混合烯烃的羰基合成产品,主要成分为已醇、庚醇、辛醇的混合物(外观为棕红色透明油状物),该类醇有较好的选择性,而碳原子数较低的醇的浮选活性较高,起泡能力较强。

C8~C16醇(蒸馏塔底的高沸物),主要成分为辛醇和辛醚(辛醇21.6%,辛醚61.5%,其他成分16.9%)。

该类起泡剂泡沫多,脆而不粘,并对过滤脱水有利,价格较低。

用量100~150g/(t﹒煤泥)。

酯油—高压法羰基合成丁醇、辛醇时得到大量带支链的结构的残液,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之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主要含C4~C8支链的酯油。

工业试验证明,酯油作煤泥浮选的起泡剂其效果与仲辛醇类似,代号为酯油190,优点是价格低、气味小、毒性低。

戍醇残液:

人工合成戍醇的废液,为白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溶于水,起泡性能较好,价格也较低。

只是产量低,供应不足。

充分利用工业上的各种副产品,寻找新的品种,并进行加工和调整作为起泡剂使用,这是浮选药剂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②林木化工产品:

这类产品均为林木化工厂的副产品,它们的品种繁多,如:

松油、二号油、黄油、重松节油,以及安图油、苇河油等。

它们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萜烯醇。

松油:

它存在于天然产物松脂中,松脂经水蒸馏得松节油及松香,再分馏松节油即得松油。

松油是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α–萜烯醇(C10H17OH),含量随原料而异,约含40%~60%,其他为萜烯和醚类化合物。

松油为淡黄色或棕色液体,密度0.9~0.95g/㎝3。

起泡能力强,一般无捕收性。

若萜烯醇含量较低,杂质含量较高时,有一定捕收性,用量一般为10~60g/(t﹒原矿)。

二号油:

亦称松醇油,是我国选矿厂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泡剂。

占起泡剂总量的95%以上。

二号油为松节油的原料,经水合反应制得,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密度0.9~0.91g/㎝3。

主要成分为α–萜烯醇,含量为40%~60%,高者可达80%,其余为萜烯类化合物。

起泡性能较松油稍弱,泡沫稍脆,无捕收能力,组成和性质较稳定,用量一般为20~100g/(t﹒原矿)。

松油和二号油的主要成分相似,都可作起泡剂。

而二号油的起泡性能较好,但二号的价格也高得多。

樟脑油:

樟脑树的枝、叶、根干馏得到原油,提取樟脑后再分馏便得各种樟脑油,分红、白、蓝三种:

白色油可代替松油作起泡剂,选择性较松油好,并可用于优先浮选,用量为100~2000g/(t﹒原矿);红色油生成的泡沫发粘;蓝色油则兼具起泡剂和捕收剂,可用于浮选煤泥或其他起泡剂配合使用。

桉叶油:

由桉叶经蒸馏得到,主要成分为桉叶醇,含量50%~70%。

起泡剂性比松油弱,但选择性好,用量大。

我国南方盛产樟脑树、桉树,可充分利用枝叶提取樟脑油和桉叶油。

黄油:

是硫酸盐造纸厂的副产品。

它是以松木作原料,蒸煮松木屑得粗松节油,再蒸煮粗松节油得两种产品:

其一为小于170℃馏分的纯松节油;另一个则是大于170℃的残液,即为黄油。

其中含萜烯醇50%以上。

起泡性能较好,价格也较低。

只是货源不多。

重松节油:

为干馏松木精制松节油的残液。

产于广西、湖南等地。

其起泡性能较弱,好在价廉,所以在油源附近可就近使用。

此外,如安图油、苇河油等也属此类起泡剂,性能相近。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煤泥浮选使用的起泡剂是不乏来源的,以上仅列举了其中一部分,但还远远没能充分的发现和利用。

这些起泡剂绝大多数为副产品,不但价格较低,更利于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

但作为副产品又同时存在组成不稳定,供应难保证等严重弱点。

这对保证浮选生产是特别不利的。

③合成起泡剂:

生产合成起泡剂是选煤工业应该予以注视的问题,它将有利于解决目前以化工副产品作起泡剂所带来的组成不稳定,供应无保证等问题。

该类起泡剂是人工合成专门生产用作起泡剂的化工产品。

a醚醇类起泡剂:

是由石化产品合成的新型起泡剂,有甲基醚醇、乙基醚醇、丁基醚醇等。

我国生产的乙基醚醇是由还氧丙烷和乙醇在苛性钠催化下聚合而成的。

其结构式为C2H5—(OC3H6)nOH,平均分子量为200,也称醚醇油。

国外金属矿浮选大量使用,几乎占一半。

这也是一种可以严格按照还氧丙烷数目和醇的碳链长度由人工合成的起泡剂,其起泡性能可以预先设计,并在过程中进行调节。

起泡能力随氧丙烷数目及醇的烃链碳原子数增加而提高。

同时捕收性能增加,选择性降低。

该类起泡剂水溶性较高,泡沫结构致密,不粘,选择性好,消泡快,用量少,仅为10~80g/(t﹒原矿)。

并能生产大量对浮选有利的小于0.2㎜的微泡,但价格较贵。

美国的DOWFROTH系列、氰胺公司的Aerofroths系列、英国的Teefroths系列及澳大利亚TERIC系列产品,均属于该类产品。

常称为烷基聚丙烯二醇醚。

b醚类起泡剂:

是一种新型起泡剂,国内的4号油属此类,成分为三乙氧基丁烷,又称丁醚油,主要原料是合成聚乙烯醇过程中的副产品,来源广泛,其结构式为:

 

纯4号油是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含少量树脂杂质,呈橙黄色,带水果香味。

4号油的价格低,纯度高,起泡能力较2号油强,用量仅为2号油的一半,生成的泡沫脆。

4号油能在尾矿水中很快分解、氧化,失去有害作用,是一种毒性较小的起泡剂。

C甲基异丁基醇—亦称甲基戊醇,代号MIBC,美国大量使用。

MIBC由丙酮经缩合脱水和常压加氧制成,结构式为:

 

MIBC为无色透明液体,20℃时密度为0.8g/cm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79%,特点是选择性强,活性好,生成的泡沫细且脆而不粘,消泡容易,不具捕收性,用量少,仅20~40g/(t﹒煤泥),但由于丙酮取自粮食,我国未在工业上应用,只作为实验室浮选标准起泡剂。

合成仲醇:

即FP101,是1975年由本溪矿选煤厂、本溪市石油化学厂、唐山煤研所协作的研究成果。

它是由石腊裂解的轻烯烃经硫酸脂化水解生成的产品。

有效成分为脂肪醇,其中6~8个碳原子的醇含量较多,故其性能与仲辛醇相似。

由于人工合成起泡剂有很多优点,现已开始逐步取代天然起泡剂,同时一些化工副产品起泡剂仍在选煤厂广泛应用。

3.调整剂

在煤泥浮选过程中,能提高各类浮选药剂的性能,或消除矿浆中各种杂质的有害影响,促使浮选过程更有效地进行,这类药剂统称为调整剂。

调整剂的作用:

调整剂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调整矿浆的酸碱度

一些研究工作表明,煤浆的酸碱度对捕收剂和起泡剂的效能有较大影响,如松油、黄药在碱性矿浆中效果较好;而用石油、煤油进行煤泥浮选时也有类似情况。

另一些试验指出,在中性和微酸性矿浆中浮选有利于提高精煤出量而降低其灰分;而在弱碱性矿浆中浮选则除硫效果较好。

矿浆的酸度决定于工业用水,煤泥和其中的矿物杂质、以及所用药剂等的性质。

在调整矿浆酸碱度时常用的调整剂有:

石灰、苛性钠、盐酸等。

(2)减少细泥、矸石对精煤的污染

矿浆中细泥的含量多时,就能吸附于煤粒表面,一种可能是增加对精煤的污染;另一种可能是增强煤粒表面的亲水性,终至丧失浮游能力而流失于尾矿中。

为消除其中有害作用,必须使其分散于尾矿中。

为此,常加入的调整剂有:

石灰、食盐、醇类等。

(3)强化浮选的脱硫作用

在煤中硫分含量较高,并以黄铁矿形态存在时,为抑制它以降低精煤的含硫量,可在矿浆中加入石灰或碳酸钠,以消除其对精煤的有害影响。

此类药剂因起到抑制某些有害物质的作用。

故有时也称抑制剂。

以上简述了调整剂的作用及其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总的说来,目前调整剂在煤泥浮选过程中使用不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煤泥浮选的进一步发展,对技术经济指标提出更高要求以后,调整剂的使用将日益广泛,它在煤泥浮选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使用的浮选药剂门类是很少的。

以我国幅员广大、资源丰富、轻工业遍布全国,应用很多可作浮选药剂的轻化、石油副产品,从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出发,应充分发掘利用,多年来这方面工作的成效不大,致使选煤厂普遍使用的捕收剂是传统的轻柴油和煤油,起泡剂供不应求,陷入无可选择的境地。

不同的煤泥应该选用不同的浮选药剂,不论捕收剂还是起泡剂都应如此。

为此,应根据不同的煤泥性质生产符合煤泥特点的高效合成浮选药剂,这是浮选生产的需要,也是国外生产的经验。

例如,美国生产的合成起泡剂甲基异丁基甲醇(即MIBC)、聚醚等;苏联用去掉芳香族的煤油经氧化制成高效复合药剂,此为主要含苯的高级同系物,还含有少量含氧化合物;此外,还有一种称为IIAΑбC的复合药剂。

这些药剂的特点是:

用量少、浮选性能好、浮选速度高、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不高。

这些合成药剂多为以石油化工的产品或副产品作原料,我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合成药剂是大有前途的。

生产合成药剂将是改善药剂供应状况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高效浮选药剂

1.MZ系列高效煤用浮选药剂的研制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