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04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

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管仲担任国相,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其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是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

许多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

这几句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

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

辅时:

适应时势行事。

违时:

违背时势行事。

当时:

适时。

圣人行事能够适应时势,不能违背时势。

聪明人善于谋划,不如利用合适的时机。

3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管子》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

这是说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

4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管子·小称》。

为:

同“伪”。

“务为”即作假。

盖:

遮盖。

虚:

虚假。

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

5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伐矜(jīn今):

自大自夸。

举事:

办事。

自大自夸,喜欢独断专行,是办事情的祸根。

6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

微:

小。

邪:

邪恶,坏事。

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

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

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

7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

不肖:

品行不好,不正派。

观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还是不正派的人。

8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管子·白心》。

骄纵、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与他交朋友。

9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管子·大匡》说:

“~,知臣莫若君。

”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

10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管子·形势》。

袭内:

侵入体内。

正色:

健康的肤色。

不正之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褪。

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气,浸染了人的身体,人就会得病,而原先健康红润的肤色就会变为病容。

要不得病,就要预防一切不正之气浸染人的身体。

《管子·形势》云:

“~。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是用这两句来比喻说明位高者如果作风不正,位低者也会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

这两句可用以说明人要不病,就须预防邪气的侵袭,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级作风正派,首先要上级作风正派;要使国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权得势等等。

11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

时:

按时。

适:

相适应。

日常生活按时,吃喝有节制,穿衣和天的冷热相适应,就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益于长寿。

这几句从起居、饮食、寒暖三个方面谈养生:

起居定时,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节料饮食,不暴吃暴喝,以免有损肠胃;适应时令的变化,使身体寒暖适度,保持舒坦。

1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管子·禁藏》。

索:

找寻。

福气不会自己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己寻人而降。

无论是福气还是灾祸,都不会自动上门,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

所以要获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要避免灾祸就要自己去注意预防。

13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禁藏》。

补:

补益。

这两句大意是:

不要搞没有补益的工作,不要干没有益处的事情。

《禁藏》篇是讲君主应当自我克制的。

~两句是说圣明君主行事应讲究实效,不要搞没有意义的工作。

14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

小谨:

拘谨于小节。

大立:

成大事。

訾(zǐ紫):

据《管子集校》应为“飺”(cí词),嫌食,挑拣吃的。

拘谨于小节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

谨小慎微的人胸怀不开阔,把眼界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所以成不了大事。

嫌食的人对食物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会胖起来。

处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谨小慎微。

1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子·形势》。

早晨忘掉了他的事业,晚上就会失去他已取得的成就。

骄傲自满是事业的大敌。

“朝”、“夕”对比,极言时间之短,失败之速。

由于骄傲自满,多年努力获得的成功,毁于一旦是完全可能的。

1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

务:

致力。

各种事业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会凭空得来,而是产生于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之中,凭借灵机一动,是勾勒不出宏伟的蓝图的。

有了计划,还须锲而不舍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之后,还须进一步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若是踏步不前;事业不会有发展;若是骄傲自满,沉溺于声色,则事业一定会失败。

17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

《管子·禁藏》。

虚出:

凭空得到。

独生:

无故产生。

荣誉不会凭空得到,祸患也不会无故产生。

18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

天道:

此指自然规律。

至:

极点,尽头。

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

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

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辞:

推辞,拒绝。

厌:

厌恶。

海洋不拒绝点滴之水,所以能形成这么大;山不拒绝些许土石,所以能形成这么高;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人多,所以能统治众民;读书人不厌恶学习,所以能为圣人。

20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管子·明法解》。

杂草不清除去,就损害庄稼的生长;强盗窃贼不消灭掉,良民就不得安生。

欧阳修《祭丁学士文》说: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盗贼良民无法共处。

因此,农夫要除草以保护禾谷,政府应铲除盗贼以保护人民。

邪恶必除、除恶务尽。

21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

为(wéi围):

做。

明:

讲清楚。

将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明示奖惩条件,讲精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

《管子·立政》是讲君主临政应当注意与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

用现在的话说,上级下选达任务时.应先将奖惩条例公布出来,以激威人们去立功受奖,鞭策后进努力向前。

因赏罚之数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2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管子·立政》。

举:

办。

凡是要办大事,必须先制定、颁布法令。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要办理大事,不先制定、颁布法令,人们将无所适从。

办事的意义、目的,怎样办事,办成了有什么奖赏,不成功有什么处罚等等,都应在法令上明确指出,使人们一目了然;事情完成之后,要依法给予奖惩,使人们知道以后应怎样做。

2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立政》。

宪:

根本法令。

俗:

风俗。

被:

同“披”,指影响。

百体:

谓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部位。

命令下达就立即执行,禁令颁布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百骸服从于大脑意志一样,这是为政所期望的结果。

要树立国家和君主的权威,就必须严明法纪,令行禁止,执行不苟。

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了。

2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管子·法禁》。

法制:

法律制度。

议:

非议。

偷:

苟且,马虎,这里为“忽视”的意思。

假:

借。

法令制度不容非议,民众就不敢相互营私;刑罪不容宽赦,民众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会叛君犯上。

《法禁》是讲立法行禁的。

管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和君主的权威性,法令一经颁布,就不允许说三道四私下非议;实行严刑峻法,不容宽贷,就使人不敢轻易干坏事。

2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管子·法法》。

令:

政令。

宝:

财物。

威权:

威望权力。

爵禄:

爵位俸禄。

国家的政令重于物质财富,国家的利益要重于亲戚的利益;法令比个人重要,威望权力要比贵族的爵位、俸禄更值得珍贵。

这几句明确指出:

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利益高于权贵的利益,法律的尊严要高于贵族勋爵的地位权势,法令的价值要超出珍宝财物。

也就是说,要使国家文明进步,必须实行法治。

这个法,不受权贵的干扰,不为物质所收买,不为民众所胁迫,它凌驾于社会之上。

管仲的“法治”主张,是针对儒家的“德治”提出的。

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对近代人们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不无借鉴意义。

26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管子·立政》。

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

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

27量力而知攻。

《管子·霸言》。

料:

估计。

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

《管子》认为:

“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

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

《孙子》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

“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

28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管子·制分》。

坚:

指敌军防备森严的地方。

轫(ren任):

阻碍车轮转动的木头,引申为阻碍。

瑕(xia侠):

指敌军防备薄弱的环节。

用兵打仗时,进攻敌人守备森严的地方速度就慢,进攻势必受到敌人的阻挡;而对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乘机发起进攻,则收效神奇,可大获全胜。

常言说:

“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须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迅猛发起进攻,否刚进攻速度受阻,攻势缓慢,慢则生变(如敌人增援部队赶来,加强守备力量等)。

应迅速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速战速胜。

29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管子·制分》。

淘垒:

指用于抵御敌人进攻的战壕和堡垒。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宁可没有坚固的工事,也必须有了解敌情的谍报人员。

古来善战者,宁可取消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必须要有部队的耳目——侦察兵。

当然,有条件时,二者应都有才好。

3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仓廪(1in懔):

贮藏谷米的仓库。

实:

充实,满满地。

人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荣辱。

这两句又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史记·管仲列传》引)。

温饱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观念,懂礼节,知荣辱。

否则,为了生存,是什么都不顾的。

本名句可供论述只有保证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时引用,还可供论述物质基础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时引用。

3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治国》。

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只有广大人民都富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32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管子·牧民》。

不涸(he和):

不枯竭,引申为取之不尽。

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

管仲认为国家要安定稳固,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生产。

在古代就是要发展农业、牧业生产,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恩格斯语)。

人们都努力从事农业、牧业生产,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

有了丰厚的积贮,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安定稳固。

33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管子·乘马》。

蚤晏:

早晚。

蚤,同“早”。

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

他们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

要大力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地利,充分发挥人力,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子主张把发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分田到户,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不辞劳苦地细心经营。

34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管子·权修》。

金:

货币。

粟:

粮食。

争贵:

争比贵重。

乡:

地方。

朝:

朝廷,即中央。

争冶:

争夺治理权限。

货币与粮食互争贵重,地方与中央互争治理权限。

市场商业发达了,货币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金贵”;自然经济发达了,粮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粟贵”。

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响;中央的权限大了,地方的权限就受限制。

作者认为应当限制商业,不应使市场店铺成行,使农民弃农经商;认为朝廷应分权与乡,藏富于民。

推行这种强本抑末,把农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是可取的。

35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

仞: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一说八尺。

千仞之山:

极高之山。

探源:

极深之水。

凡是有利的地方,虽然是极高的山,没有不可以上去的;即令有极深的水,没有不可以下去的。

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们为了获得某些利益,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难、不避危险的勇气和毅力。

36黄金者,用之量也。

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

《管子·乘马》。

用:

财用。

量:

计量。

侈俭:

奢侈与俭省。

百用:

各项用度。

这几句大意是:

黄金是计量财用的工具,懂得黄金的道理,就懂得什么是奢侈和俭省;懂得奢侈和俭省,就能调节各项用度。

《乘马》是一篇关于计算筹划国家一些重大经济,政治问题的专题论文,表现了管仲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

管仲说,黄金是国家用来计量财用的工具,可以用它调节国家各项用度。

国家用度过于俭省,黄金价格就低,各项事业不好办,对事业发展不利;国家用度过于奢侈,黄金价格就高,金价高则商品贱,对资源不利。

所以要掌握它的规律。

37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

《管子·法法》。

举:

选拔。

殆(dài代):

危险。

索:

寻求。

能:

能干的人。

使:

使用。

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的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

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

38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管子·形势》。

君王独断专横的国家,人民疲于奔命而国家祸端不断。

39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管子·形势》。

上级和下级不和谐,政令就不能贯彻执行下去。

40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管子·治国》。

治国:

治理得好的国家。

乱国:

不太平的国家。

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

4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国家得利最大莫过于社会大治,祸害最大莫过于社会动乱。

国家大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经济持续繁荣,这是国家所得到的最大的利。

而国家动乱,人心惶惶,人民不能从事生产,经济衰败,这是国家最大的祸害。

所以治国者应千方百计维护大治的局面。

42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管子·心术上》。

过:

超过。

延:

谋求。

言语不得超过所述事物的实际,也不得以实际去谋求过分的名声。

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妄得虚名,最终都会自食其恶果。

言谈要实事求是,名实要相符。

4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废:

败坏。

逆:

背。

国家政事之所以兴旺,在于顺乎民心;国家政事之所以败坏,在于背乎民心。

人民是组成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政事只有顺乎民心,符合人民的愿望,才能行得通,若背逆民心,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就行不通。

民心,决定着国家政事的兴废。

44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善于治国理政的人,通过制定有效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众民皆服的目的。

45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

万事的本性,途径方式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来:

未来。

往:

以往,往古。

生:

读作“性”,本性,属性。

趣:

同“趋”,趋向,引申为途径,方式。

46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

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

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47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

48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军队不论人数多少,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战必胜,守必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