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26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

2013年4月20日上午9:

00~11:

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用荀子的话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全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

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

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四德”)。

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仁”字出现七十余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又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从而达到社会的普遍治理。

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

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

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

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

(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

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

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

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

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人文”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

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

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

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

“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

劭曰:

“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迁散骑常侍。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劭上疏曰:

“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卒,追赠光禄勋。

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诣:

到,往

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贷:

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    美:

认为……美

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比:

及,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②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B.①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①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②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

D.①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

曾任太子舍人等职。

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

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

正始时,赐爵关内侯。

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5分)

译文:

(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8.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分)

 

9.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               ,

(2)               。

(3)               ,(4)               。

(5)               ,(6)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

(1)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4)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骚》)

(5)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6)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翻阅塔克拉玛干

沉  石

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

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书写着鎏金的大字:

塔克拉玛干。

②那是地球罕见的大沙漠。

强烈与平静,在我心底聚拢,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③我有些超然,更多雄奇的想象,仰望苍穹聆听那些密码。

我终于通过青藏山脉的高原神经,听到了连接新疆山脉的语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份神圣的邀请。

那一刻,我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还是在神游太空时看到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展现在大地上的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地球出生和成长的书,而且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

我有些激动,在一天晨曦送来太阳谜语的时刻,怀揣着不安和心动,轻轻地去翻阅塔克拉玛干的那一页。

④色彩在变化,金灿灿的文字中流淌着一幅幅画面。

那画,在太阳的照耀下翻动着,是那样神奇。

我忽然意识到,如此辉煌的一页,是宇宙印制在书上的画页。

我沐浴着阳光,攀上厚厚的书脊,顺着光与神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敬仰的心境在翻阅欣赏。

⑤光在移动,沿着茫茫无边的沙漠,唤醒了属于她们的世界,一种生命体在触动。

霎时,朝霞捧出金子般的光点,在沙漠的每一道皱纹里闪烁。

逆光中,每一个文字都在跳跃,形象地注解着画面的解说词。

我久久地观察,被眼前一幅美景震撼。

沙漠是浓郁的黄色,而那一粒粒沙尘,却包含着多种宇宙融和的金属语言,仿佛都是一个个活体,在光的驱使下,这些活体在运动,在变化,用生命绘出壮美的图画。

阳光送来的不仅是色彩,还有另一种语言,那就是风。

⑥翻动着一张张画面,随风而舞,那无数的沙粒在呻吟着冲向要归落的地方。

你看吧,有一位风的指挥家在挥舞,沙漠会在无形的状态中,逐渐形成一道道山梁,顺着风的走向,可以看到条纹般的沙眼在睁开。

那便是沙漠深处馈赠的一道风景,细如刀,柔如绸缎,鱼鳞片状地分布在沙漠高低不平的地方。

伴随着绚丽变幻的阳光涂料,可以看到猩红色的沙海、桔黄色的沙滩、淡紫色的沙坡、灰褐色的沙暴、墨绿色的沙洲,还有沾染落日血色的沙峰,远远地在流动,血红色的大沙漠在呼吸。

我震惊得叹为观止。

这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而书的文字图画,不仅仅是隽永在大地上的诗句,而且是有着血肉的精魂。

⑦我穿越数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停下脚步,我赞叹这里的每一颗沙粒,哪怕细微得无法看到,但我崇尚它的灵魂与精神。

当我扑在沙漠深处,用整个心灵静静地去倾听沙漠跳动时,我真的听到了地球跳动的心脏。

那一刻,是如此纯粹而壮烈,每一个心跳都充满生命的辉煌。

⑧蓦地,我站起来,朝着太阳正对着的西边天宇望去,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矗立在沙漠纵深处的是一座海边的高楼大厦,高楼建筑直插云端,似乎见不着顶,但也看不见底。

周周相伴的是一片漾荡的海洋,起伏是那样悠然。

再往前看去,那楼群和海的漂移连着天空,仿佛凝聚着一种天地之力,表现的画面是那样神奇而有魔力。

⑨我知道那是海市蜃楼,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巧遇,那的确是一种幸运。

看到的是那样真切,是那样动心。

这本身或许是书中的一个章节。

我来这里之前,许多人都劝说,要真正穿过世界著名的大沙漠难之又难。

我十分坦然,要用心去接近它,用灵魂去感动灵魂,你必然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沙漠世界的精神。

⑩我一路翻阅、感悟这种精神。

那天,我在沙漠中看到了成片胡杨林。

阳光洒落下来,是一片金灿灿,透过层层红黄叠嶂的胡杨细柳长叶,闪烁的是一行行发光的史诗般的语言。

五百年,只是宇宙在沙漠这本书上的一个逗号。

胡杨不死,死了不朽,当人们赞叹时,我一点不惊讶。

我躺在胡杨的树根下,仰望斑斓多彩的树叶时,实际上已经听到了阳光与沙漠的对话,是那样浪漫,又是那样飘逸而深邃。

关于地球上的人,关于地球上的心灵。

我想到了各种形态的人,没有罪恶,只有关和善。

于是,玄奘西行的身影仿佛也映在这片沙漠中,就在侧面的龟兹古城。

有关于苏巴什佛寺最可信的记载出自《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在书中,为地球人留下了苏巴什佛寺的真经传世。

(11)星斗在转动,只有天边的月亮,睁着眼睛,在深情地看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用柔情如水般的缠绵,为沙漠洒下了一汪幽蓝。

这蓝色融进了沙海的波浪之间。

月亮在移动翻阅,沙海闪动蓝色的波纹。

我迷恋呵,多么想随之畅游,多么想深情歌唱。

宇宙中的生命,不仅仅创造了美,更是创造了比人类爱情还要深厚的天地之恋。

(12)月光抚摸细嫩的沙海,风,带着顽皮的笑声,总是轻盈地在推着它们摇晃,似乎还带着伴奏,时而把一座沙丘,不经意间推向了另一个方向;时而又把圆圆沙盘,在不知不觉中拉长成一条沙带,宛如一条围巾,围绕在月亮的身上……

(13)我感受到了沙漠在动情,隐隐听到她吟唱的旋律。

我翻阅到了塔克拉玛干又一个篇章,是音乐之声的韵律。

我闲上眼睛回味着,来自宇宙写给地球的交响曲。

这里没有钢琴,没有小提琴,可我听到了比琴声还要震撼的清脆铿锵。

这声音从沙漠的深深之处传出,每一个节拍的震动,都和飞扬飘舞的沙粒合拍,演奏出属于地球原汁原味的交响乐。

细细品味,有小提琴的弦乐,有轰鸣的铜管乐,更有雷鸣闪电般的号角齐奏,沙粒与沙粒产生的乐魂,完全是属于大自然赋予的天籁之音。

(14)我不敢惊动大自然的每个演奏员,把整个身心融于沙漠之中,在聆听和欣赏中,发现塔克拉玛干的神圣。

日出日落,我踏着沙漠留下的文字和问号,在阅读在沉思。

无论是图画,还是音乐,带给我的依然是飘浮与沉重的思考,在那些翻阅的日子里,我真正地爱上了塔克拉玛干,她是静女其姝也好,她是皇皇巨著也罢,我只想远离都市的喧噪,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情愫,深深地依偎于她。

(选自《解放军报》2012年12月29日,有删改)

11.作者在翻阅塔克拉玛干这部书时,看到了哪些篇章?

(6分)

 

12.在翻阅塔克拉玛干这部书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4分)

 

13.结合文章第⑥段的具体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

(6分)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章第⑥段写“这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而书的文字图画,不仅仅是隽永在大地上的诗句,而且是有着血肉的精魂”,作者为什么认为塔克拉玛干“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有着血肉的精魂”?

(4分)

(2)文章第⑨段写“要用心去接近它,用灵魂去感动灵魂,你必然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沙漠世界的精神”,“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风采/喝彩   宣泄/攻坚战   坐镇/出奇不意

B.抱负/糟蹋   极至/水龙头   剧增/旁征博引

C.元凶/原委   发轫/大姆指   栽赃/攻城略地

D.倾泻/思辨   戛然/夫妻俩   通牒/仗义执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2013年斯诺克球员巡回赛总决赛上,丁俊晖对阵希金森,在一度1-3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连赢三局,以4-3横扫对手取胜。

B.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搭建外国优秀文化展示平台,从而以合作、理解、沟通作为文化交往的基点,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

C.日前,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大规模生产制造地沟油的案件,一条完整的制造、销售地沟油的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B.3月7日,凤台农家女杨艳丽受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组邀请,带领她的舞伴来到北京,实现了见“毕姥爷”、在大舞台跳花鼓灯健身舞的梦想。

C.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的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专家的声音参与。

D.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徽商”的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

(5分)

徽商是安徽徽州籍商人的简称,徽州历来多商人。

徽商形成于宋,繁荣于明,鼎盛于清。

主要经营盐、米、丝、纸、墨、木材、典当等行业,活动遍及全国。

旧徽州府歙州五代时已因产墨闻名于世,宋以后墨工世代以制墨为业,良工辈出。

徽商也以经营文房四宝著称。

明初,盐业行开中制,徽商经营盐业者大增。

清初其实力超过晋商。

乾隆以后,盐法多变,盐商盛衰不定,徽商中的主要部分因而衰微。

    答: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①         ,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②         ?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③         。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④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

⑤         。

    答:

                                       

20.住集体宿舍,大学生大都要经历。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乐妮同学一天往家里打几个电话,还经常偷偷哭鼻子。

而今,重感冒的乐妮同学却对室友念琳同学说:

想家,却不敢打电话。

下面是她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分)

念琳:

①                                                         

乐妮:

谢谢你!

你对我真好!

念琳:

②                                                         

乐妮:

很想家,但不敢打电话。

念琳:

③                                                         

乐妮:

你不记得我刚住宿舍时,偷偷地哭了几次,结果嗓子有些嘶哑,妈妈在电话里听了,以为我感冒了,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家里赶过来。

她自己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结果是我没事,妈妈回家后倒是病了好几天。

念琳:

④                                                          

乐妮:

是啊,所以我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

幸亏有你这样的姐姐,叫我如何感谢你呢?

念琳:

互相帮助嘛。

你要赶紧好起来哦。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答题区间在第一段。

由“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可知A项正确;由“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和“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可知B项正确;由“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可知D项正确;由“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