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冤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26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娥冤第二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娥冤第二课时.docx

《娥冤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娥冤第二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娥冤第二课时.docx

娥冤第二课时

娥冤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

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

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3.提问: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

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已阅读第3层。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6.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

是否矛盾呢?

 

明确: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提问: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8.提问:

“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

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9.归纳主题。

(参看[自读提示])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

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

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谓邻人曰:

“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

“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

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探究活动

 

把《窦娥冤》(第三折)改写成话剧

 

课堂讨论:

怎样把《窦娥冤》改写成话剧?

 

①讨论:

舞台布景

 

参考:

a.时间:

三伏的某一天,即立秋后的某一天(三伏,在《窦娥冤》中指末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的午时。

b.地点:

楚州山阳市曹(元代没有楚州,关汉卿是借用元代以前的地名,楚州在唐宋时期为今江苏淮安。

市曹:

市中通衙,(元史.刑法二):

“……而后斩于市曹。

”),十字街中树一杆八尺长的旗枪,以显示威严;街的两旁挤满看众,四周排列着刀斧手。

 

②讨论:

剧情改写

 

参考:

a.对《窦娥冤》的剧情进行较大的整事。

第三折的剧情宜集中于刑场上,对窦娥赴刑场路上的情节只能改成在刑场上通过人物对白或独白表现出来。

b.要把窦娥的唱词改成对白或独白。

c.要把元代白话改成现代白话。

 

③引导学生将两种剧种进行比较

 

参考:

话剧比杂剧情节要集中些,结构要坚凑些,而元杂剧由于有大量的唱词,抒情意味比话剧强烈些。

 

关于本文三个问题的探讨

 

1.讨论:

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参考:

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讨论:

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参考:

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

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由些,能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3.讨论:

怎样认识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

 

参考:

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

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