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38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社会科学概要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一名词解释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种姓”制度

在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

度。

全体社会成员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奴隶主统治阶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被压在最底层,只能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荷马时代

公元前2000年。

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奴隶制国家。

希腊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2000年的中后期。

希腊人建立过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小国,创造了灿烂的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一两百年内,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

希腊人开始进入“荷马时代”。

之所以称其为荷马时代,是因为这一时代的文献主要是古代希腊盲人荷马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所反映的是公元前ll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斯巴达克起义

罗马人为了娱乐。

强迫奴隶从事惨无人道的血腥角斗。

角斗时,角斗士要相互持剑格斗或者与饥饿的野兽进行面对面的格斗,角斗士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

斯巴达克因被俘而成为角斗士,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率领70多名角斗士逃到维苏威山,以那里为根据地.不断进攻周围的奴隶主,实力逐渐强大。

斯巴达克率领的起义军声势逐渐壮大,罗马一片惊慌,奴隶主纠集军队进行疯狂的反扑,斯巴达克在与奴隶主军队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斯巴达克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基督教

1世纪,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方出现了传道者,宣传耶稣是“上帝’’的使者,是基督(即“救世主”)。

耶稣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许多奴隶、贫民都信仰它,结合成小的宗教团体,后逐渐发展为基督教会。

313年,罗马皇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后,宣布它为国教。

明治维新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义务教育,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确定了土地私有权。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进行改革。

这次改革是一次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仍然保持了大量封建残余。

大化革新

645年6月,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

646年(大化2年)正月,孝德天皇颁布革新诏书,以后又多次颁布诏令,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改革,统称“大化革新”。

“大化革新”确立了封建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伊斯兰教

麦加人穆罕默德(569或570-632),汲取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以古莱什部落主神安拉为唯一的宇宙主神,自称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创立了伊斯兰教。

文艺复兴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领域掀起的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它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革新运动,在人类文化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国际的成立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为重建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做准备。

1864年9月,英、法、德、意、波兰五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反动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国民自卫军奋起反击,并向市区发起进攻,很快占领市政厅,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

国民自卫军宣布成立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成立,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l917年11月7日(俄历lo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20万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占领了冬宫,活捉了临时政府的部长们。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成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英、法两国企图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以推动德国进攻苏联.故而对德国的侵略要求采取纵容政策,9月28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及德意两国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联合国

1943年10月,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隆重开幕。

出席会议的有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

会议进行了两个多月,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作为宪章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公约》。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六个:

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东欧剧变

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事件最早在波兰出现,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发起人。

于1920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美国参议院拒绝对凡尔塞和约的批准,美国因此未加入国际联盟。

罗斯福新政

实施目的:

对工业生产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影响: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绥靖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

佛教的产生及传播:

产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发源地:

古印度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教义:

“众生平等”,四谛即“苦、集、灭、道”。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定位国教,阿育王在位时开始广为传播。

二外国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阿基米德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主要成就为推出了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伽利略

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

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发现摆震动的等时性。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开普勒

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胡克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惠更斯

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发明了摆钟。

卡文迪许

英国物理学家,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库仑

法国科学家,巧妙地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奥斯特

丹麦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三简答题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历史进程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楔形文字、星期制度、“空中花园”、《吉尔伽美什史诗》

波斯帝国:

历史进程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定都苏萨。

波斯帝国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君主制帝国。

公元前5世纪初,发动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

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文明成就:

大流士改革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在成为帝国国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大流士改革。

大流士改革在客观上巩固了波斯帝国奴隶主阶级专政,促进了各地政治、经济的联系和贸易的发展。

古印度

历史进程: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除半岛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文明成就:

字母文字、阿拉伯数字、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数学方面:

会开方和求立方根,能解二次方程,推导出勾股定理,算出圆周率为3.1416。

创造了二进制和十进制。

佛教建筑艺术

古希腊

历史进程:

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古风时代

文明成就

哲学: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时期。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

他们并称为“希腊三贤”。

科学: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

阿那克萨哥拉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原因。

阿基米德发明多种机械。

阿里斯托库提出恒星和太阳不动,大地以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日心说。

厄拉托斯提尼首次相对准确地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并测定了太阳月亮的大概距离。

历史学:

希罗多德:

被誉为“历史之父”。

所著《历史》一书,共9卷。

文学:

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伊索寓言》

建筑艺术:

帕提农神庙赫拉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雕刻艺术:

三大雕塑家米隆——雅典娜与玛息阿掷铁饼者;波吕克利特——荷矛的战士;菲狄亚斯——赫尔墨斯雅典娜;拉奥孔——阿基桑德罗斯;米洛——《维纳斯》

西欧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约,三分帝国,这就是后来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9世纪早期,进入不列颠的萨克森人和盎格鲁人,经过征战建立了英吉利王国。

特点:

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文艺复兴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物质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文化基础:

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

人才优势:

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地理位置:

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

导火索:

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直接原因:

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领域掀起的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它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革新运动,在人类文化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

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

《伦理学》“形而上学”

弗兰西斯·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代表作:

《学术的进展》、《新工具》“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自然科学

哥白尼1543年,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布鲁诺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1609—1610年.意大利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1590年.意大利伽利略做自由落体定律实验。

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年

(二)过程(1640-1688)

时间: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开始的标志)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结束的标志)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

克伦威尔(资产阶级)、查理一世(国王)。

革命主力:

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议会于l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统治地位。

(四)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合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美国独立战争

(一)背景原因

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的高压统治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二、过程(1775-1781)

开始——(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建军——(1775年)“大陆军”,华盛顿,第二届大陆会议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7年,12个州的代表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参、众两院议员同时选出,国会成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产生。

根据宪法,美国是一个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四、意义

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创立的新型政治体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榜样。

局限性:

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原因

波旁封建王朝尖锐的经济对立;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启蒙运动;财政危机的加剧。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

(二)过程(1789-1794)

开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进程:

君主立宪派——《人权宣言》

吉伦特派——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高潮(罗伯斯庇尔)

结束——热月政变(1794年7月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四)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

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或者: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完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

而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霸权,瓜分世界领土。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英德矛盾最为突出,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军备竞赛激烈。

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瓦解四大帝国:

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英法被削弱。

(3)战争引起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

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德、意、日形成了三国轴心,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

英、法、美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的实现使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

苏联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解除了发动战争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具体原因①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②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③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推行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爆发的标志——德国突袭波兰(193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22)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摸

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力量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

战场形势转折

A苏德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B.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战役(1942.6)

C.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1942.10)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意大利投降(1943.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

(2)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1945.4)

(3)攻占柏林和德国投降(1945.5)

(4)日本投降(1945.8)

性质:

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

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召开背景: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2)1918年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发展。

(3)交战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内容

(1)时间:

1919年1月

(2)地点: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中心议题:

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4)操纵国:

美、英、法

(5)性质:

分赃会议

影响

(1)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胜利者。

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抑制了日本。

(3)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关系新格局。

(4)日本在亚太地区受遏制,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

美国内战

背景原因:

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北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

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矛盾的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废奴运动的高涨。

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开始:

南部同盟炮轰萨姆特要塞。

转折: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果:

1865年北方获胜。

性质:

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共产国际

历史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战后革命运动高涨

时间:

1919年3月

建立者:

列宁

地点:

莫斯科

领导机构:

执行委员会

性质:

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盟组织

作用: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苏联解体

冷战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美国扩张的野心

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并力求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及亚、非、拉美国家。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冷战”的含义: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

实质:

美国全球扩张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实质:

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性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军事集团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科技发展史

世界科技史

  

(一)文艺复兴时期

  1.天文.

  1543年,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09—1610年.意大利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1609--1619年,德国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

  1705年,英国哈雷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其首先测定彗星轨道,并预言周期为76年,l759年得到证实.称为哈雷彗星。

  2.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