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42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香菇栽培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菇栽培技术.docx

《香菇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菇栽培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菇栽培技术.docx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真菌界,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流不断广泛,香菇的营养价值逐步全球人们所熟知并喜爱。

大量实践证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

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

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

我国不少古籍中记载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

民间用来助痘疮、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

现代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可调节人体内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

香菇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香菇还含有双链核糖核酸,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能力。

香菇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甚高,还含有大量的可转变为维生素D的麦角甾醇和菌甾醇,对于增强抗疾病和预防感冒及治疗有良好效果。

经常食用对预防人体,特别是婴儿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钙代谢障碍导致的佝偻病有益,可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病。

香菇中所含香菇太生(lentysin)可预防血管硬化,可降低人的血压,从香菇中还分离出降血清胆固醇的成分(C8H1104N5,C9H1103N5)。

香菇灰分中含有大量钾盐及其它矿质元素,被视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

香菇中的碳水化合物中以半纤维素居多,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mycose),葡萄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

香菇含有水溶性鲜味物质,可用作食品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5'-乌苷酸等核酸,其中5′-鸟苷酸、5′-AMP、5′-UMP等核酸构成成分,均含0.1%左右。

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

香菇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化合物——香菇嘌呤(也称赤酮嘌呤)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

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剂含量是麦芽的12倍,是鸡肝的4倍。

在我国人工栽培香菇历史非常悠久,据传最早发明香菇人工栽培技术的是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吴三公(真名吴煜yù)。

【注:

其辖地目前归庆元县管辖,即今庆元人】。

在人类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最早、最完善的当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龙泉县志》上的185个字,即  “香蕈(xùn),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

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

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

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

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具佳。

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

”  800年前留下这185个字,包含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树、选场、砍花、培育、收采、烘干、分级整个过程,技术已十分成熟。

 近年来中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

其栽培地分布在我国河南西峡与卢氏,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区。

其中河南西峡与卢氏产量及出口位居全国第一。

生长发育条件

  

(1)温度

  在潮湿的状态下,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最适宜温度24-27℃,但由于木材的保护作用,在气温低于-20℃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的低海拔地区,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丝不会死亡。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

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

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

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较低温度(10-12℃)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子实体发育快,菌柄长,菌肉薄,质量差。

在恒温条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实体。

  

(2)水分

  在锯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适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

子实体形成期间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80-90%为宜。

  (3)营养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包括单糖类、双糖类和多糖类,糖浓度在1-5%比较好。

  ②氮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有机氮和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业硝态氮。

在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

1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原基分化。

在生殖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碳。

  ③矿质元素

  除了镁、硫、磷、钾之外,铁、锌、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钙和硼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④维生素类

  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

适合香菇生长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100um。

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丝分泌多种酶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

  (4)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

(5)光线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

研究表明:

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

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

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

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

  (6)酸碱度

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

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

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一、段木栽培技术

  【1】菇场的设置

  1)选择场地采用两场制栽培香菇,在发菌场培养菌丝体,在出菇场架木出菇,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

但我国因场地限制,实际操作多为一场制,即接种至出菇都在同一场地进行。

  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

  2)清理场地

  ①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的通风。

  ②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以及场外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铲除杂菌、害虫孳生地。

  ③根据地形平整地,开壁人行行通道,清沟排渍等设施。

  ④自然荫蔽不足时,搭盖荫棚(高2m),或种植、种瓜,以利将来遮荫。

  ⑤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防蚁,抑制杂菌蔓延。

  【2】菇树选择

  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木不少于200种,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桦木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不含芳香油物质。

品种选择及人工接种

【3】接种

(1)品种选择

  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

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867.香菇937等。

  

(2)人工接种

  接种期:

一般在气温为5~20℃均可接种。

以月平均气温10℃左右的最适宜。

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进行段木接种,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华南地区可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最适接种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接种工具

  接种木屑菌种或棒形木块菌种,锺形打孔器打接种穴。

  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为宜。

近两端的穴,至少应距离断面5cm,以防止杂菌入侵。

穴直径1.2-1.5cm,深1.5cm左右。

穴要打成梅花形,过细的段木可采用螺旋式打穴。

  接种

  穴打好后,要把菌种尽快接入,以防穴壁干燥及杂菌侵入。

一般要求当时打穴,随时接种,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种。

  接种后,立即用蜡涂封,或用与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敲平,防止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穴内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

上堆发菌

  接种后的段木应及时放到室内或室外选好的菇场上堆放,段木上堆后,应保持堆放场的温度为10-15℃,段木的含水量为50-60%。

堆放的方式。

  

(1)直立式:

木接种到定植成活阶段,约需20-30天可采用直立式,并于冬春季节进行。

  

(2)井叠式:

宜于多雨季节或场地较湿的环境。

  (3)蚣式:

宜于在干热季节或偏干的情况下采用。

  (4)瓦式:

通风较差的多湿场地,或菇木较少而场地坡度较大时采用。

菇木堆放期间的管理

  菇木堆放后,需要加强管理,创造一个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良好条件,堆放期间的管理是决定香菇栽培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菌丝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发生的迟早,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保湿保温

  接种后,由于菌丝被弄碎,使菌种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对环境适应力也有所减弱,为使受伤的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尽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须进行保温保湿。

如发现菇木树皮开裂翘起,甚至菇木开裂,应尽快增加荫蔽度,浇水保湿。

要求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

  

(2)检查菌种成活率

  堆放两周左右,已见菌丝从接种穴裂缝中长出,形成一个白色圈,表示菌丝已成活定植,如一个月内还未出现白圈,必须揭开接种盖观察菌丝情况,采取补充水分或加强通气或提高温度来促进菌丝成活,如发现死穴需补种。

  (3)翻堆

  由于各层菇木所受温度、湿度不同,含水量容易发生变化,如果不翻堆,就会使菌丝生长不均匀。

因此,接种后,每隔2-3周要进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调换一次位置。

在翻堆时,还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量多少及树皮厚薄,相应改变堆放形式,以利菌丝生长。

同时,干旱时应结合翻堆进行浇水保湿。

  (4)遮荫

  菇木堆放好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借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时还需做好防湿工作,勿使菌丝淹死。

  (5)防止杂菌和虫害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香菇,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

如结合翻堆进行菇场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等,以保证香菇菌丝的迅速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的繁衍为害。

子实体产生

  

(1)起架时间

  段木接种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因菇木大小、树种、堆放和管理情况不同而有差别。

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未春初接种的,经过春、夏、秋三季,约8-9个月,菌丝基本发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育到出菇的程度,约在立冬前后(11月7号前后),当气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时,菇蕾才相继出现,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应具有6-7成荫蔽,空气相对度以75-90%为宜),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

  架木要适时,如果架木过早,气温过高,湿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

  易干燥脱皮;架木过迟,会影响子实体产生,降低产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树皮时,发生的声音为浊音或树皮组织松软、粗糙不平或瘤状突起、皮下呈黄色或黄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内菌丝发育成熟,已具有子实体产生的基础,应及时转入出菇场,同时将长有杂菌或长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2)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桩,离地65cm左右放上横木,菇场环境潮湿的可架高些,环境干燥可架低些。

横木长短随地形而定,两侧呈人字形,交错排列,菇木间距10cm以上,便于子实体形成和采收。

  (3)出菇期间管理

  菇木散放后,菇木含水量减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湿度低,难以满足出菇所需的水分。

因此,在架木前,应先补足水分,然后起架,这时因为菇木集中,给水也方便,还可以减少水分流失。

菇木的补水有浸水和喷水两种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时即可,此法省水省时,出菇整齐,但劳动强度大,且菇木损耗大,浸水时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养分损失;后者需连续补水4-6天,每天间歇性喷洒3-6小时。

  注意事项:

  ①菇木补足水分后,如遇气温偏低(10℃以下),必须保温在20℃左右,保湿在85%以上,进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长到黄豆大小时,才散堆架木。

  ②补充水分时不要选在气温十分干燥的时候,最好是一次补足。

当第一批菇采收后,不能马上补水,让菇木干燥一段时间(1-2个月),再补水进行第二次催蕾,这样可使菌丝受到刺激,促进分化。

采菇后的菇木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种,多年出菇的特点。

出菇多在春、秋两季。

当菌伞尚未完全展开,即菌盖边缘尚稍内卷,菌膜刚破裂时,是采收的最适期。

其产量可达10-15斤/m3。

  菇木经过几个月的子实体生长发育,原来积累的营养物质大多发育成香菇。

为了第二年生产高产优质的香菇,需继续恢复生长积累物质。

因此,在香菇采收期结束后,尽快地恢复菌丝长势,积累营养物质。

在菇木采收完后,将菇木移回堆放场,重复前面的过程,即堆放、补水、起架等。

采收及分级

  

(1)采收

  一般待菇盖展开70-80%时,菇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下的内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采收,此时菇形、菇质、风味均较优。

若待菌盖90%展开才采收,由于香菇采收后的后熟较明显,菇盖仍会展开,影响香菇等级。

如待菌盖全展开,烘烤后菇盖边缘出现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纤维增多,菇质较差。

  

(2)分级

  菌丝一经形成子实体,即使处于较高或较低的温度均能生长发育,但品质有所不同。

如在20℃以上较高的温度下,香菇生长虽然快,但肉薄、菌盖易开,菌柄较长,品质差,俗称“香信”。

  温度较低,香菇生长较慢,但肉厚,菌盖难开,菌柄较短,品质较好,特别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长缓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实体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气干燥或霜冻的袭击,一般不会继续生长,甚至死亡,但子实体长到约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环境条件,菌盖表面会龟裂成花纹,这样的香菇品质最好,称为“花菇”。

  低温或变温对子实体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温(下雪更为理想),然后转暖,或天气忽冷忽热,以15℃为中心,每日温度在5-20℃之间上下变化,或日间温度较高(20℃),夜间温度较低(1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都会形成优质的花菇或冬菇。

从生产的角度来言,温度最好在15-18℃,或日间20℃,夜间10℃,这样的温度生长既快,产量高,质量也好。

二、代料栽培技术

  【1】香菇代料栽培的意义

  香菇历来都是被局限在少数地区用段木或原木进行栽培,由于受到树木、地区、季节的限制,发展速度很慢。

自上海栽培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木屑栽培法以来,为发展香菇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代料栽培得以迅速发展。

  所谓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制成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材料(原木、段木)生产各种食用菌。

  代料栽培的优点:

首先是可以广开培养料来源,综合利用农林产品的下脚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经济价值极低的纤维性材料变成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节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资源,变废为宝。

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栽培区域,有森林的山区可以栽培,没有森林资源的平原及沿海城镇也可以栽培,适于家庭中小型栽培,更便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为扩大食用菌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同时,由于采用代料栽培的培养基可按各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配制,栽培条件(如菇房)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因此产量、质量比较稳定,生产周期短(从接种出菇,仅需要3~4个月,至采收结束10~11个月),资金收回快又可以四季生产,调节市场淡旺季,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壳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鲜菇,从产品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看,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径。

  代料栽培的原料:

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

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

此外,许多松木屑用高温堆积发酵或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菇。

  【2】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

  

(1)生产流程

  

(2)培养基的配制

  香菇体菌种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

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菌种生活力强,但变异率高,一般难掌握,选育新品种时可采用此法。

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无性繁殖,种性比较稳定、而且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较多。

  <1>培养基配制的原理

  培养基是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基质、可以提供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种元素和生长因素,使菌丝体能正常、健壮地生长。

  a.水分:

香菇菌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水分不仅是菌丝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而且菌丝的一切生理活动均需在有水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在配制各级培养基时,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

  b.碳源:

单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淀粉)都是香菇菌丝能够利用的有机碳源。

一般来说,碳素是菌丝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并且也是能量的来源。

  c.氮源:

氮素是构成菌丝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又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有机氮(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和氨态氮(硫酸铵)都是菌丝细胞氮的来源。

  d.无机盐类:

菌丝所需的无机盐类数量很少,但在其生命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少量的磷、钾、硫、钙、镁等。

培养基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钙等,可满足对上述元素的要求。

  e.生长因素:

能调节香菇菌丝代谢活动的微量有机物,称之为生长因素。

一般用作碳源的天然成分,如马铃薯、麦芽汁、麸皮、米糠等都含有丰富的生长因素,无需另加。

维生素B1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制斜面培养基时可加入少量。

  f.凝固剂:

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洋菜),是由石花菜提制而成。

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大。

要根据香菇菌丝生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按比例配制。

要注意对培养基pH值的调节。

  <2>培养基配制的方法

  香菇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种。

  a.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方:

  

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

20克

琼脂

18~20克

1000毫升

pH值

5.5~6

  该配方适合香菇及多种食用菌分离和培育母种之用。

如果作保藏菌种用,在配方中可再添加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0毫克。

  制法:

选择质量好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已发芽的要挖去芽及周围一小块),将其切成薄片,称取200克。

放入铝锅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加热煮沸,维持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然后将琼脂放在水中浸泡后加入马铃薯汁液中,继续加热至全部溶化(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溢出和焦底),最后加入葡萄糖,并且热水补足1000毫升,测定并调节pH值(用5%的稀盐酸或5%的氢氧化钠溶液)到所需范围内。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趁热分装入试管,装入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装管时要注意勿使培基沾附试管口。

分装完毕塞上棉塞,棉塞要求松紧适度,塞入长度约为棉塞总长度的2/3左右,使之既有利通气又能防止杂菌侵入。

  塞好棉塞后,把试管直放在小铁丝筐中,盖上油纸或牛皮纸,用绳扎好,或用绳子把试管扎成几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好,竖直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维持30分钟。

  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下降至60℃时,再撰成斜面,以防冷凝水积聚过多。

摆斜面时,先在桌上放一木棒,将试管逐支斜放,使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1/2,冷却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要进行无菌测定,可从中取出2~3支,放入3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后表面如仍光滑,无杂菌出现,就可供接种。

多次制作后,已有把握,可不做无菌测定试验。

  高压灭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Ⅰ)在灭菌锅内加水至水位标记高度,首次使用需先进行一次试验,水过少易烧干造成事故,水过多棉塞易受潮。

  (Ⅱ)放火锅内的材料,不宜太挤,否则会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灭菌效果。

体积大的瓶子,要分层放置或延长灭菌的时间。

  (Ⅲ)盖上锅盖,同时均匀拧紧锅盖上的对角螺旋,勿使漏气,关闭气阀。

  (Ⅳ)点火、逐渐升温。

水沸后,待锅内压力升至0.5公斤/厘米2时,逐渐开大放气阀,放净锅内冷空气至压力降至"0",再关闭放气阀。

如不放尽冷空气,即使加大至所需压力,而温度达不到应有的程度,也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要求。

  (V)继续DO%至所需压力时,开始记灭菌时间,调节火力大小,始终维持所需压力至一定时间。

  (VI)停火。

让压力自然回降至"0"时,打开放气阀。

  (Ⅶ)打开锅盖,用木块垫在盖下,让蒸汽渐渐溢出,借余热烘干棉塞。

  (Ⅷ)取出已灭菌的材料,并清除剩水,以防锅底锈蚀。

  b.原种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甲:

  

锯木屑

78%

米糠(或麸皮)

20%

蔗糖

1%

硫酸钙(石膏粉)

1%

适量

  配方乙:

  

棉籽壳

40%

锯木屑

40%

麸皮或米糠

20%

蔗糖

1%

石膏粉

1%

适量

  制法:

木屑以阔叶树的为好,棉籽壳(木屑)均要求干燥无霉烂、无杂质。

米糠或麸皮要求新鲜、无虫。

将木屑(或棉籽壳)与麸皮、石膏粉拌匀,蔗糖溶于水,将其加直至用手紧握一把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然后将其装入菌种瓶中,边装边用捣木适度压实,直装至瓶颈处为止,压平表面,再在培养基中央钻一洞直达瓶底。

最后用清水洗净瓶的外壁及瓶颈上部内壁处,上棉塞。

用牛皮纸包住棉塞及瓶口部分,用绳扎紧。

放入高压锅内,在1.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维持1.5小时。

如采用土法灭菌,当蒸笼内达100℃后再维持6~8小时。

  c.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同源种。

当采用其他用料栽培香菇时,可将上述两种配方中的锯末屑用料代替,其余成分不变,构成多种代用料配方。

  <3>菌种的分离和培育

  香菇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栽培种三个逐步扩大的阶段。

实践证明,香菇菌种的好坏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香菇栽培的成败。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菌种分离和培育工作。

  a.母种的分离和培育

  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原种和栽培种的质量,也是香菇丰产的保证。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种菇的选择和分离培育工作。

  种菇要选择符合本品种特性的个体:

要在出菇早、出菇均匀、产量高的菌块上或菇木上挑选,选出朵形端正、盖肉肥厚、柄短粗、无虫害的子实体做种菇。

  组织分离法:

选择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

用75%酒精揩拭表面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为二,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立方厘米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

如用已开伞的香菇做分离材料,则选菌盖与菌柄交界的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