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751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

技术设计书

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吕梁市x县城镇地籍调查

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

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2009年  月  日                2009年  月  日

批准单位:

(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

1.概况  

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

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测量资料情况

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

①GPS控制测量;

②图根控制测量;

③碎部测量;

④检校测量;

⑤地籍图测绘;

⑥宗地图绘制;

⑦地籍调查

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

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

2009年1月-2009年2月  准备、宣传阶段;

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  权属调查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  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9月  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  后期资料整理阶段;

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

项目负责人:

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负责人:

负责组织本项目的测区作业技术设计书编写、实施本项目的一切技术工作。

质量检验负责人:

负责产品质量及质检人员的管理,并监督技术设计的实施。

外业负责人:

负责组织实施外业测量和调查。

内业负责人:

负责组织实施内业的数据采集和编辑工作。

后勤与安全负责人:

负责后勤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8月1月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规程》)

山西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9月3日颁布的《山西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简称《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10日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土]籍字第26号文件即《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土地登记规则》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3月5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134-2001)(简称《GPS规程》)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地籍图图式》CH5003—94(国家测绘局1994.11.28发布);

《地籍测量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

本项目设计书。

三、调查范围

调查区使用的起算点成果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成果,等级为GPS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调查范围:

依据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的吕梁市人民政府吕政函(2006)7号文件,关于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的批复,控制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调查面积为该区域内建成区。

采用实地测量及卫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具体建成区界线,同时此界线要与农村调查区的界线保持严格一致,即:

农村调查图上的建成区界线内为一个图斑(201),与相邻图斑无缝、无交叉。

四、原有资料的可利用分析

由城建部门提供1:

2000的城区图,可作为设计和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x县为初始地籍调查,没有提供可利用的地籍资料。

五、技术路线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权属调查先行,地籍测量可先做控制测量,碎布测量需在权属调查已基本完成的街坊(宗地)基础上进行。

六、城镇地籍控制测量

1、城镇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D级GPS网----E级GPS网----一级导线----二级导线-----支导线----碎部测量网形设计、施测精度均应满足《规程》要求。

2、平面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采用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由山西省测绘局实测的GPSD级控制点成果,使用“独立坐标系”成果作为起算点。

3、各级GPS网的选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充分考虑到点位的长期保存(在城市测量中点位一般应设在坚固的高层楼房的顶部)。

②要充分考虑到点位扩展与联测,交通应尽量方便,视野应尽量开阔,最少应与一个连边方向通视。

③要充分考虑到接收机的安置。

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④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其距离不得小于200米,并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⑤认真详细填写点之记、

4、E级GPS点的编号为自然数前加一英文字母“F”,如F1,F2……

a.所有利用各类四等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只要其标石标志保存完好,均不重新埋设标石。

b.E级GPS点的规格,位于硬化地面的点打入直径15毫米,长20公分钢钉,并用红漆在附近永久性建、构筑上标注点号。

5、GPS网的外业观测

①外业观测GPS点,采用GPS接收机,静态法观测。

②各级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

平均边长

(K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卫星高度角

(°)

有效观测

卫星数

平均重复

设站数

时段长

(min)

E级

0.3

1/20000

≥15

≥4

≥1.6

≥45

③注意事项:

a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b正确量取天线高度两次,较差在3毫米之内取中数记入手簿,正确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c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防止仪器受意外碰撞,防止其他人员和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d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程中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e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6、  数据处理与平差

a.基线向量的处理,采用观测所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进行。

b.同一时段观测值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

c.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ds≤2√2δ。

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d.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应超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附录E的规定。

e.GPS网基线解算结果,其独立环线与附合路线的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以下规定:

  Wx≤3√nδ

  Wy≤3√nδ

Wz≤3√nδ

Ws≤√Wx2+Wy2+Wz2

式中n为闭合环的边数,δ为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f.E级GPS网的平差计算,应分别计算“1980西安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两套成果。

7、图根测量

(1).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

(2)本测区的图根控制点一般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布设。

在测区基本控制的基础上,附合两次,个别困难地区或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个别死胡同也可布设支导线。

支导线最多不多于3条,且边长不应超过100米。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平均每幅图应不少于2个点。

(3)图根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利于保存,便于地籍测绘与界址测量的地方。

图根点的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编号。

图根埋石点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18cm×18cm,高40cm。

并用红漆编号。

非硬化路面和土质松软地区的图根点应打入4×4×30cm的木桩,在木桩顶面中心打入铁钉作标志,并用红漆编号。

硬化路面上的图根点采用直径12mm,长12cm顶部带有“+”的钢钉打入地面,用红漆填写点号。

图根点用红漆编号表示,并在周围醒目位置标示点位。

局部困难地区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图根点,做图根点不得超过本图幅内总点数的30%。

不得再发展图根点。

图根全站仪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级别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测回数

测回差

(")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坐标闭合差(m)

J2

J6

1.2

120

1

2

18

±24√n

1/5000

0.22

0.7

70

1

±40√n

1/3000

0.22

支导线边长需往返测各一测回。

转折角需测左右角,测站园周角闭合差应小于±40″。

(4)外业观测手簿应经200%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

平差计算后,应进行精度统计并编制图根点展点图及成果表。

七、界址点测量与数据采集程序、方法、精度要求

1、

本调查区采用全解析法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外业打点未及的地方,用经过鉴定合格的钢尺丈量。

界址点、细部点水平角观测半测回,定向边宜长于测定边,测站结束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大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外业观测以街坊统编的界址点号为准,不要重号和漏号

,司镜员应按实地标记的点位立镜,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时,应加以改正。

观测前应对棱镜常数进行鉴定,并在观测中加以改正。

2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间距和解析界址点测定的精度要求如下:

解析法测定的任何界址点,界址边的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较差和中误差,一、二类分别不超过lOcm和15cm;5cm和7.5cm。

界址点的精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类别

界址点邻近图

根点的点位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

界址点至邻近地物点

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

±10

±10

±10

街坊外围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7.5

±15

±15

±15

街坊内隐蔽界址点

八、地籍图的内容及成图比例尺、方法、精度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

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地物要素三部分内容。

成图比例尺为1:

500。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限、门牌、街道、街坊号级单位名称。

数学要素包括:

坐标格网及坐标注记等选择性要素。

地物要素包括:

永久性的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及较重的道路附属物;河流、湖泊、水塘、较大的陡坡、路堤台阶;大面积的绿化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园地、河滩;高压线的塔位等。

  地籍测量采用全解析法,即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利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数据采集。

其他要素依据地籍调查成果。

(一)地籍图测绘:

1  地籍图分幅编号

基本地籍图比例尺为1:

500,图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值。

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线相连,坐标值以km为单位,高位取10km,图名采用各图幅内的主要地名、机关、学校、厂矿、街道名等命名。

2  成图软件的选择及野外数据录入

地籍成图软件采用(南方cass)软件。

在微机上以街坊为单位,将各宗地的图形、文字注记以点、线文件保存。

宗地范围线一定要连续,并作好拓扑处理。

界址点以文本文件保存。

(地籍图制作的具体要求,根据建库的要求定)

3  成图方法

各街坊宗地图完成后,进行拼接,最终拼成完整的地籍图,出图时裁成标准图幅。

4  宗地图的内容

宗地图是土地证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其内容包括本宗地的地籍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其编号、界址线、界址边长,所在图幅号;邻宗地的宗地号,相邻宗地名称及界址示意线;建筑物和构筑物;比例尺、指北针、绘图员和审核员的姓名、日期等。

可根据基本地籍图用复制、缩放或机助制图等方法获得,并经整理校核,统一用A3或A4纸打印制作。

对于共用宗,每个土地使用者应制作一份。

5  地籍图的内容及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要素包括地籍要素及必要的地物要素,地籍图的内容以地籍要素为主,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

①地籍要素包括:

a.土地权属界线;

b.界址点及其编号;

c.土地编号(含地籍号、门牌号);

d.土地利用分类;

e.土地面积;

f.其它要素。

②地物要素:

必要的地物要素是指与地籍有关的一些地物要素,如房屋、道路、水源、垣栅、围墙、测量控制点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地物地理名称。

地物要素只测平面位置,一般不表示地貌要素,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地物要素其目的是反映上地的相对地理位置。

a.权属界线所经过的线状地物如各类栅栏、围墙、道路等须准确、详细地表示。

b,建筑物

永久些房屋应逐幢表示(对列入动迁改造的房屋按现状测绘上图),并注层次和建筑材料性质,房屋等建筑物按墙基角线表示。

非永久性建筑物,如自行车棚,简易房屋及小于6平方米的小房可舍去。

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可舍去,但阳台雨篷及有支撑物的台阶(宽1.5米以上)应表示。

室外楼梯可综合至房屋内。

建筑物内大于8平方米的天井或院子应表示,厂区内的露天设备应表示,并内置相应的名称。

c.道

道路依比例尺表示,公路、铁路按实际宽度表示,公路以路脚线表示,街道以路涯线表示,建筑物间道路有明显界线的以路涯线表示,无明显界线的以两旁宗地界址线的边线表示,路旁的行树、检修井、里程碑、指示牌等可舍去,道路上的桥梁、涵洞、隧道要表示,应注记路、街、巷名,宗地内部道路只表示已硬化的主干线。

d.水系

河流、水塘以岸边线表示,水系上的主要水利工程如桥梁、拦水坝及其流向要表示,当河流两岸不规则时,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可对小的弯曲地段适当取舍,并注记河流名称。

e.植

较大面积绿化地(200平方米以上),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菜地、园地、河滩等按分类含义绘出地类界,并注记名称。

道路内的小绿地,宗地内部的花圃、树林、假山、水池、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f.农田内的水渠,以沟渠外沿的坡脚标准,宽度大于1米时按双线沟渠处理,小于1米的则以中心线为准按单线渠处理。

g.注记与其它

电力线、通讯线不测,架空管线、地下室不表示,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应注记地名、道路名称及有特色的地物名称。

③地籍图图面内容表示和基本精度要求,按《细则》有关条款执行。

(二)地籍图编辑:

1、依据地籍调查和地籍要素测量成果对每宗地的界址点进行连线并编号。

2、依据绘好的界址线和宗地范围注记地类及宗地号。

3、依据地籍调查资料录入宗地属性和相关内容。

4、按街坊编绘地籍图。

5、生成宗地图和界址点成果表及输出宗地图。

6、生成分幅地籍图及图面和周边整饰。

7、宗地图所用比例尺考虑1:

500比例尺为宜,以A4纸放下为主,放不下用A3纸,A3纸放不下可缩放比例尺。

最小比例尺为原图比例尺的2倍为宜。

8、地籍编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各级编号均依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顺序编号。

地籍编号要填写到地籍调查表及宗地档案袋上。

九、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方法和要求

权属调查单元为宗地,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主要是对土地权利归属、土地位置界址、用途等进行实地核定、调查、测量。

权属调查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权情况、他项权力状况、土地使用权类型的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关键,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1.调查方法:

首先由单人负责分街坊、家户送达通知书及收集材料清单。

要安排好调查线路,带好工作底图、地籍调查表、地籍调查通知书、法人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丈量工具等,。

每3人分一组,一人负责调查纪录,绘制宗地草图及检核,两人负责丈量及设置界址标志等,逐街坊完成做整理,以便进行二次调查。

随时有项目负责人调整人员数量,以提高工作效率。

2.权属资料认定标准:

城镇地籍调查时土地权属性质调查分三种:

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使用权分为:

集体农用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可进一步分为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和乡村企事业建设用地使用权。

3.地类调查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字正射影像结合外业调查成果确定地类。

十、内业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库建设所采用的软件、具体技术要求、方法。

1、内业数据处理流程

2.数据库建设所采用的软件由省“二调办”统一定制的supermap.完成。

数据采集方法:

    ①采用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采集数据。

根据数据计算控制点、界址点坐标,导入转换成图。

    ②将控制点、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录入,建立坐标文件,或将原始电子文档,经过数据转换成图。

    ③将野外采集的图形数据经数据转换成图。

3.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①图形编辑处理应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数据的编辑处理必须在限差规定范围。

②图形的编辑处理可采用自动、半自动化、人工手动相结合的处理办法,以提高效率。

  ③建立对宗地、街坊、街道、行政区界线等图形点、线、面间拓扑关系。

  ④土地权属要素的采集要充分利用已有权属资料,须确保其现势性、真实性。

行政区域界线可采用矢量数据转换完成采集。

⑤土地利用要素应结合影像图和外业调查的权属成果确定地类界线,核定地类要素。

⑥测量控制点采用外业电子数据采集,并确保其成果满足《规程要求》。

4.面积量算:

汇总与统计

①基本方法

面积量算采用三级计算,两级控制的方法,分别计算宗地、虚宗、街坊及土地分类面积和总面积,然后对每个街坊内的宗地、虚宗之和与街坊面积检核;符合限差要求后求出所有街坊的面积总和与调查区总面积检核,通过检核后方可进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与调查区面积分类统计。

②限差要求

控制面积与解析法计算的或平差后的被控面积和的较差Δs应在凑整误差影响限差内,即Δs≤0.06√R(m2),其中R值为被控制面积个数,Δs取到0.1平方米。

十一、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方法和要求,计量单位

由于x县为初始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完成后,要对其建库生成的各类面积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界址点输入精度和宗地面积精度及建库汇总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要对质量元素进行控制,并对其数据质量进行分析。

数据库数据质量元素

一级质量元素

            二级质量元素

基本要求

文件名称、数据格式、数据组织

数学精度

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  

属性精度

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  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

属性项类型的完备性  数据分层的正确及完整性  注记的正确性

逻辑一致性

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多边形闭合    结点匹配

完备性

要素完备性  注记完备性

现势性

数据获取或更新时间

汇总表格质量

表格完整性  表格数据正确性

图件质量

比例尺  内容  图内要素  图外要素  图式图例

附件质量

文档资料的正确、完整性  元数据的正确、完整性

  1.将建库成果与原始资料进行对比检查。

  2.将数据库生成的界址点成果表与原始坐标表对比分析。

  3.将数据库计算的宗地面积与原始测量的宗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其面积精度。

  4.要求测量和权属调查人员及建库人员要相互衔接,相互参与,了解从始至终的各个作业环节,对应关系,相互关联,保证其成果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5.计量单位采用国家统一公制计量单位。

十二、成果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有:

数据源质量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原则

  ①.统一标准原则:

数据建库中数据内容、分层、结构、质量要求等要严格依据《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本规范的规定;

  ②.过程控制原则:

要对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等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查控制,以免环节出错造成误差传递、累加等,同时要保证建库过程的可逆性;

  ③.持续改进原则:

在数据采集、检查、入库等各环节中,不断优化各环节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保障数据质量;

④.质量评定原则:

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数据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建库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据建库成果的质量。

2、数据源质量控制

  ①.根据数据源质量要求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数据源质量检查表。

  ②.检查图形数据精度是否在误差范围之内;

  ③.检查地籍调查表等记录表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并对照图件检查对应关系;

  ④.检查数字形式数据源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和数据精度等;

3.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采用环节质量控制和交接检查的方法,对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①.作业员对其作业过程及重大问题应当记录;

  ②.作业员对数据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