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755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docx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要点

导言: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二、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

发生了剧烈变革。

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但(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人口的南迁),使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五、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

六、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七、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奴隶社会),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秦朝、两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识记)

1、人类是从()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年前的云南省()。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

3、北京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地点

(2)生活状况:

A、过着()生活B、使用的工具()C、懂得使用()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

4、原始农耕文化代表北方:

(),位于()地区,种植(),住()房屋,

我国是最早种植()的国家。

南方:

(),位于()地区,种植(),住()房屋,

我国是最早栽培()的国家。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是(),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

5、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以()部落和()部落最为强大,后来,他们结为联盟,

炎黄部落联盟在()大败蚩尤,此后,()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和

()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识记)

1、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实行一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史称()。

2、大禹治水,采用(“”)的方法,降服了洪水。

3、禹死后,禹的儿子()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从此,()代替了(),()代替了()。

4、(、、)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

5、()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史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的国家。

6、公元前1046年,()经过()大战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史称()。

7、西周实行的两种制度分封制:

目的、主要内容、作用

(P26示意图)宗法制:

基础、核心、作用

8、(P29公元纪年图)请计算:

(1)公元前475年距今多少年?

(2)某人公元前25年出生,到公元36年,他多大了?

(3)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多少年?

(4)公元476年距今多少年?

(5)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

(6)某人民国15年出生,应是公元多少年?

(7)1945年是伊斯兰教历多少年?

计算方法:

(1)跨越公元前后:

两数相减再减1。

(2)均在公元前或公元后:

两数直接减。

(3)民国计算法:

公元X年—1912+1=?

(4)伊斯兰教历:

公元X年—622+1=?

9、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公元476年)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0、春秋五霸(),战国七雄()(P31七雄图)

11、商鞅变法(识记、理解)(P32商鞅像)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

(1)时间、国家、人物:

()初年,()国的()在位时,任用()进行变法。

(2)目的(3)内容(5点)(4)作用

12、都江堰:

()时期,()国蜀郡守()主持修筑的。

作用:

既能(),又有()功能,它有建成,使()。

(P33图)

13、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和历史故事(P34)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第8、9课

1、秦灭六国:

(1)()年,()发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在()。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之后,六国再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了。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P40秦始皇像)(识记、理解、运用)

(1)政治上:

建立(),中央设()三个主要官职,()掌管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地方实行()。

(2)经济上:

统一()和(),将秦国的()作为流通的货币。

(3)文化上:

统一(),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字体是()。

(4)军事上:

为了抗御匈奴,修筑(),西起()东至()。

(5)思想上: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3、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2)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4、秦朝的灭亡

(1)原因:

A、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B、直接原因:

()年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灭亡时间:

公元前207年,()在()消灭了秦军主力。

()年,()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4、评论秦始皇

(1)功劳: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秦始皇的最大贡献)。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过错:

A、秦始皇同时又是个残暴的皇帝,秦建立后,赋税繁重,刑法残酷,给人民带来灾难。

B、“焚书坑儒”又摧残了文化和人才,钳制了思想,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5、列举夏朝至秦朝的著名战争: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牧野之战(周灭商)

巨鹿之战(项羽灭秦)长平之战(秦灭六国)

第10、11、12课

1、刘邦建国:

(和)为了争夺()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最后刘邦获胜。

()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

刘邦就是()。

2、西汉初年,实行()政策,经过()三位皇帝的整治,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3、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识记、运用)(P55汉武帝图)

(1)军事上:

派()出击(),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2)经济上:

()。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改铸(),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也是国家中央政府铸币的开始。

武帝时期,开凿了()和

(),还治理(),武帝亲自到工地视察。

(3)思想文化上:

汉武帝采取()的建议,大力发展()教育,并在长安设立

(),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影响: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长达两千多年,并且,弘扬了儒学,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杰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他的主要功绩表现在:

开拓边疆,发展经济,弘扬儒学等方面。

虽然由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在其晚年社会出现动荡,但他仍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5、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学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作用如何?

6、秦朝疆域()西汉疆域()

7、()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之一,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开始的。

8、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建立政权,建都(),史称()。

刘秀以()治天下,他在位时,出现繁荣景象,史称()。

第13课

1、张骞通西域(识记、理解)(P64图)

(1)时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派()两次出使西域。

(2)目的:

第一次(),第二次(为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作用:

()。

2、(东汉明帝)时,于73年命()出击北匈奴,派()出使西域。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3、西汉()时,设立(),74年,东汉政府重建(),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识记、理解)(对比P64和P66图)

(1)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的联系点

(2)路线(3)作用

5、(),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识记)

第15课

▲1、三国鼎立的形成(了解)

(1)官渡之战:

()年,()在()击败(),以少胜多。

作用:

()。

(2)赤壁之战:

()年,()联军在()火攻(),大获全胜。

作用:

()。

(3)A、220年,()建立(),定都(),史称()。

B、221年,()在()称帝,国号(),史称()。

C、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定都(),建立(),史称()。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2、()造船业比较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到达()(今台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第16、17课

1、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我国长期处在()的复杂政局之中,此时,南方的特点(),北方的特点()。

2、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南方相继建立过()6个政权,因均建都于(),历史上统称为(南方六朝)。

▲3、北方人口南迁(了解)

(1)时间、原因:

从()起,为了()许多北方官民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2)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方向:

西线进入()地区;东线博进入今()地区;中线进入今()和()地区。

(3)作用:

()。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了解)

(1)江南优越的地理环境

(2)相对于北方,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3)最主要原因: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5、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1)农业:

经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在南方形成了()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

(2)手工业:

从六朝时期开始,()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3)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时期。

6、西晋统一局面被破坏后,曾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氐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

()。

三国时,()也曾统一过北方。

▲7、北魏孝文帝改革(识记、运用)

(1)目的或原因: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内容:

A、迁都B、政治上C、社会生活上(3)作用

8、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及其祖母()。

9、北方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成果:

()。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识记)

1、文字演变(了解)

(1)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是我国原始文字的雏形。

(2)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代的()。

(3)我国文字演变顺序:

商代()——商周()——秦朝()和()——西汉()——东汉()和()。

(4)东汉文学家()编写的《》,总结了构字的四种方法()。

2、青铜铸鼎(了解)

(1)()时期,人们已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造成青铜器。

(2)青铜器的代表:

A、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B、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

C、最大的方鼎()。

(识记)3、诸子百家:

()时期,逐渐形成()等许多学派,史称(“”),

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形成(“”)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主张

著作

儒家

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

道家

春秋末或战国初

战国时期

法家

战国末期

墨家

春秋战国之际

兵家

春秋后期

4、文学与艺术成就(识记)

人物

朝代

代表作

地位

文学

屈原

司马迁

书法

王羲之

绘画

顾恺之

雕塑

秦汉时期的代表:

北朝时期的代表:

5、科技成就(识记)

学科

朝代

成就

地位

数学

成就

商朝

显示我国数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

————————————————

汉朝

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

南朝

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天文

历法

战国时期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到秦汉

————————————————-

西汉汉武帝时

确立了我国生世农历的基本框架。

南朝祖冲之

当时最精确的历法。

农学

北魏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农学名著。

地学

北魏

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地动仪

东汉

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

医学

春秋战国之际

是中医传统的诊疗法,沿用至今。

东汉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东汉

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

造纸术:

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早期,我国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称()。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南方(),北方()。

2、隋、唐的建立隋朝(581—618)唐朝(618—907)五代十国(907—979)

()年,北周外戚()建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年,隋灭亡,()建立唐朝,定都()。

3、隋朝大运河(识记)

(1)开凿的目的

(2)大运河以()为中心,南起(),北至(),分为(

)四段。

(3)作用:

A、积极B、消极

4、隋唐的政治制度:

隋唐时期,设立()和()。

(1)三省六部制:

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三省,()决策,()审议,

()执行。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具体事务。

(2)科举制(了解)

A、秦汉以来,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方式。

B、科举制由()朝开创,经()朝完善,是一种通过()选拔官员的制度。

直至()科举制才被废除。

唐代科举的科目,常设的有()两科。

C、科举制的作用()。

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识记)

(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他在位时,出现了()的治世局面。

(2)贞观之治的内容或含义(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6、女皇武则天(识记);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后人称她的统治为(“”)。

武周政治的作用()。

7、开元盛世(识记)

(1)出现原因:

712年,()即位,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

到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被誉为(“”)。

(2)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开元、天宝之际,玄宗怠于政事()

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8、文成公主入藏(识记)

(1)吐蕃是()的祖先,7世纪时,吐蕃首领()做了赞普,统一青藏高原。

(2)640年,()答应把()嫁给(),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3)()时,册封松赞班干布为()。

(4)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9、例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识记)

(1)()西行:

A、目的()B、作用(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长安,又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书。

这些佛学和《》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文献)。

(2)()东渡:

A、目的(东渡日本传播佛教)B、作用(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日本()唐朝时,日本多次派()到中国学习交流。

作用(。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7、8、9课

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识记)

(1)政权的建立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916—1125)

(今内蒙古)

北宋(960—1127)

(今开封)

西夏(1038—1227)

(今宁夏)

金(1115—1234)

(今黑龙江)

南宋(1127—1279)

(今杭州)

(2)北宋与()、()同时并立

A、战:

北宋抗辽英雄()

B、和:

1005年,()和()订立(),此后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

西夏建立后,与北宋进行过多次战争,后来,双方达成和议,于是()形成三角鼎立的政治格局。

(3)南宋与()、()同时对峙

A、战:

南宋抗金英雄(),率领()在郾城大战中重创金军主力骑兵,但是被()和

宰相()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B、1411年,()达成合议,此后,宋金之间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形成。

2、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

(1)农业:

()是江南人民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

()已成为南方的第一粮食作物

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的种植在南

宋时已扩展到长江以南。

()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宋代()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

宋代()成为瓷业中心(中国瓷都)。

宋代的()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3)商业:

宋代()繁荣,()空前活跃,促使纸币产生。

()时四川地区的()是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经济重心的南移(了解)

(1)原因: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相对安定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经过:

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南北朝时,经济出现南移的趋势。

到()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

4、宋代的城市生活(了解)

(1)宋代城镇:

A、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都是人口100万以上的大都市。

B、宋代城镇的特点:

()。

C、宋代名画《》展现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风貌。

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2)市民衣食住行:

A、衣:

()是大众化的衣料,()主要由富家享用,()也成为衣着原料。

B、食:

北方以()为主粮,南方以()为主粮。

肉类,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和()是最要的饮料。

C、住:

城市居民以()为主,农村多

()。

()和()是最时尚的居室用具。

D、行:

宋代交通工具主要是()和(),()是官宦士人的代步工具。

(3)市民文化生活: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出现了()的新趋势。

()是市民的娱乐中心。

(4)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宋代已有了。

(1206—1271改元—1368)第10课

1、元朝的建立:

1206年,()做了蒙古大汗,尊称为(),蒙古大汗国建立。

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定都()(今北京),1279年,元军灭南宋,统一全国。

南宋抗元英雄()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识记、理解)

(1)经济上:

元世祖进行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2)政治上:

A、为了维护特权,强化统治,元朝实行()政策。

B、建立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在地方设(),简称(“”)或(“”)。

(3)民族关系上:

元朝在中央设()管理西藏,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元朝后期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元朝时,来华的中亚和西亚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杂居通婚,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2课

1、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的建立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就是(),1644年,()率农民起义军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2、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巩固(识记、理解)

(1)秦朝: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三个主要官职,地方实行()。

思想文化上,实行(“”)。

(2)西汉: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大力发展(),从此,()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

(3)隋唐时期:

政治上,设立(),中央设()三省,尚书省下设

()六部。

思想文化上,实行(),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4)元朝:

设立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或()。

(5)明朝专制统治加强的措施:

政治方面:

明太祖朱元璋:

A、地方上,朱元璋废除元朝(“”)制,设立()三司,使地方()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

B、在中央,朱元璋罢元朝的(),

废(),使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还设()帮助阅读和起草文件。

C、成立特务机构()。

明成祖朱棣:

设立(),并重用宦官。

思想文化方面:

从()开始,大兴(),实行八股取士。

作用:

通过内阁等制度()。

(6)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皇帝设()

(2)()皇帝创立(),此后,()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也是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3)()三朝,大兴()。

3、中国的宰相制度是()设立,()废除的。

4、文字狱(识记)

(1)文字狱是从()朝()开始的。

(2)目的:

(朱元璋怀疑读书人对其讽刺攻击。

(3)特点:

(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

(4)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

清朝皇帝为()。

(5)()三朝大兴文字狱。

(6)影响: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窒息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13课

1、列举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业绩(识记、理解)

(1)明朝()A、明朝时,(侵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的日本武士、海盗),被称为倭寇。

B、()年间,倭寇最为严重。

C、()组建(“”)扫除了长期危害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寇。

(2)清朝:

1662年,()从()殖民者手中()。

(3)清朝: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1689年,中俄签定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列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件(识记)

(1)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康熙帝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5)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7)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宣言》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等,都必须归还中国。

第14课

1、()三朝,无大的战事,人民休养生息,因而称(“”)。

2、列举清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