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755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docx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题总结

1.远程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是500-4000千米。

2.炮兵声测侦察的理论基础是双耳效应。

3.美国的“捕食者”号属于无人驾驶侦察机。

4.创造武器系统采用制导技术的先例的标志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德国制造的V1、V2导弹。

5.惯性导弹的特点是能独立进行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好。

6.火箭助飞的鱼雷属于导弹。

7.中程导弹的射程为1000-3000千米。

8.洲际导弹的射程为大于8000千米。

可以有效防可见光探测,也具有防紫外、近红外探测性能的是迷彩伪装技术。

9.被称为“王牌技术”的是隐身技术。

10.航天技术的基础是运载器技术。

11.人造地球卫星属于空间探测器。

现代军事上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之称的是卫星。

12.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13.被称为动能武器的“眼睛”的是探测系统。

14.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研制或已在部署的战区动能武器主要是火箭型。

15.新军事变革的奠基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

16.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海湾战争。

17.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军事信息化革命。

18.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是全体震慑性打击。

19.采用精确打击特种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思想的典型战争是阿富汗战争。

20.未来战争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

21.第四代导弹的发展时间为70年代开始。

22.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23.现代光电侦察装备包括可见光、微光、红外、激光和光电综合侦察仪器。

24.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80%的制导武器。

25.在现代战争中,隐身技术已成为进攻性武器装备突防的重要手段,而伪装仍然是对付探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26.航天器是到空间完成特定任务的有效载荷。

27.军事思想的分类:

(1)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2)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3)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28.《高卢战记》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

29.《论持久战》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

30.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31.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核武器为技术标志的。

32.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33.《战争论》的作者是克劳塞维茨。

34.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3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

37.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深刻揭示了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38.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39.列宁指出,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

40.冷战时期,局部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

4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42.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毛泽东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43.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机动。

4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把战争目的和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原则。

45.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

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遏制战争。

46.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经济利益。

47.既不能因为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就完全照搬别人的军事理论,也不能因为还是打人民战争,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一套战略战术。

这种军事思想属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48.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49.在世界史上,我国是最早创立较系统的军事理论的国家。

50.《战争论》的作者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51.军事思想属军事科学体系结构中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52.坚持军民一致,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首先提出来的。

(×)军政不是团结起来的

5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

54.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主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国力。

55.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初始阶段。

56.军事斗争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

57.海湾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方式如出一辙。

58.在信息化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

59.在信息化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可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

60.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

61.在未来一段时间,政治仍将是引发战争最根本的诱因。

62.全民动员机制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

63.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

64.“海湾战争”以战争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夺取制电磁权的重大意义。

65.现阶段,从国际战略形式和我国周边环境看,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战争可控性强,系统对抗突出,指挥控制自动化

66.21世纪整个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是:

数字化、小型化、职业化。

67.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68.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的特点是:

战争目的有限,战争持续时间短,战争规模不大。

69.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作战方式。

70.伊拉克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往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

71.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缩写。

72.20世纪是机械化战争诞生和走向辉煌的世纪。

73.伊拉克战争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74.海湾战争中有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

75.在各种新的作战方式中,被称为导弹袭击式的是精确战。

76.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猛烈的枪炮声,是在一种比较温和的战场环境中,使敌丧失作战能力的作战形式是软杀战。

信息化武器系统中武器的战斗效能有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防护力、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77.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在作战主导要素、作战指挥控制、作战总体效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78.信息化武器装备引起了军队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的结构变化。

79.电子战争的内容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信息化战争中出现的新的作战方式:

软杀战、太空战、心理战

80.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是:

地面部队的数字化、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

81.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

82..赢得全局战争胜利的强烈需要,刺激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

(×)

83.人们把C4ISR系统称为“力量倍增器”。

84.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是横向连接的树状结构。

85.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海、陆、空、天、电磁五维一体。

86.1998年5月印度、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短短几天内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

87..信息化战争不再是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

(×)

88.“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这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战争转折阶段。

(×)

89.平战转换机制是吧军用科技潜力迅速转化为战场上现实战斗力的运行方式。

(×)

90.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格局。

91.我们国家的海洋国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

92.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14个。

93.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94.战略思想是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

对战略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95.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是朝鲜半岛和印巴之间的对立。

96.在军领域里,层次最高,指挥的范围最广,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各种活动的依据是战略。

97.战略重点和枢纽的把握,战略方针的确定,军事力量和斗争方式的运用,战略调整和转变等,这些活动在军事上称为谋略性。

98.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99.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军事力量。

100.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

101.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

102.单极格局是资本主义初期时候的国际战略格局。

10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两极格局。

104.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欧洲以德法为中心的政治、军事、经济圈。

105.我国的陆地边界长度是2.2万千米。

106.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07.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108.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一轮会谈在2003年。

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109.我国领土总面积应该是1260万平方公里。

110.在军事方面,中国政府贯彻“文攻武备”的反台独斗争总方略。

111.当代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中的多强是指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

112.中华民国在台湾、七块论、两国论是李登辉在位期间的台独声称。

113.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及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军事力量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战略的主要特点有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14.战略环境是指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

115.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11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

117.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国际战略格局是两极格局与三角格局并存时期。

118.一超多强、四边格局、三圈格局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119.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军事力量等情况。

(错)

120.国际战略环境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121.战略的含义:

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

122.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123.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略部署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错)

124.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125.中国的国防类型是自卫型

126.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127.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

128.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城池

129.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30.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了侵华战争。

13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132.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133.《国防法》是1997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134.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安全利益

135.民兵干部一年内训练时间为30天

136.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7个大军区

13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

13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3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凡年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征集服现役者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140.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141.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

142.“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周恩来亲自给它命名的。

143.我国军用高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由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国防法规体系

144.国库储备金动用不属于国防动员

145.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自卫型

146.国防动员按照动员方式分可以分为公开动员、秘密动员

147.关于我国现行的《国防教育法》的描述,正确的是是2001年通过的,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通过的,是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148.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国防。

149.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军训过试点是从1985年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