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68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docx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2分)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

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B(2分)

7.A(2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

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

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

织布机。

②野客:

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

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

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②挂龙:

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

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3.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4.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

(2分)

3.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

“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

分,扣完为止。

)‘

4.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

“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

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

(3分)

72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83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15、16题。

(4分)

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5.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

(2分)

16.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

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5、六十岁,年轻的时候(每点1分,共2分)

16、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

(每个问题1分,共2分)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3.(4分)

(1)(2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

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说明:

两个小题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分)

(二)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分)

1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

11.(2分)示例一:

“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

“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12.(2分)示例一:

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

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

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2分)

7.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4分)

6.(2分)燕子衔泥筑巢(1分,答:

“燕子于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

7.(4分)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笼统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分)

阙题①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

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

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分)

8.(4分)

(1)(1分)幽

(2)(3分)示例:

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

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11.(4分)

(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

(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分)

6.

(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

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

6.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7.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体会”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6.首句告诉王孙不要把菊花比作蓬蒿,第二句交代九九重阳,典型的花就是菊花,把菊花插到两鬓,是古代人的习俗,第三句则写菊花的形态和香味,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

7.做人应不慕高位、不慕荣利;不追求地位之高,乐于为他人奉献自己。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

(5分)

登岳阳楼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

①潭面:

指湖面。

②镜: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2分)

8.(3分)同:

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

(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异:

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

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

每诗1分,计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

A.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

(2分)

7.(2分)B

8.(2分)萧瑟(1分)   明丽(1分)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分)

7.湍急评分:

共1分。

意思对即可。

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

共2分。

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

①张仲素,中唐诗人。

其诗多为乐府歌词。

②漏水:

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

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分)

1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

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3分,每点1分)

1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2分,“思念”“关心”各1分)

咏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

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

诤臣,敢直谏。

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

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

②赤路:

炎荒之路。

③伊:

句首语气助词。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分)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8.答案:

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

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评分:

特点1分,含义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

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评分:

共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

意思对即可。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6.答案:

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闲适恬静。

评分:

共3分。

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

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分)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7.答案:

夕阳、落花、归雁。

评分:

每空1分,共3分。

8.答案:

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作答。

(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语意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②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

池塘。

②飏(yáng):

飞扬,飘扬。

2.填空:

这首词随作者的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的特点。

(3分)

3.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共3分)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3.(共5分)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2分)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1分),有色有声(1分);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1分)(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①世业:

世代传下的产业。

②羁旅:

犹漂泊。

③寥落:

冷落。

④干戈:

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⑤九秋:

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2分)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4分)

20.6分

(1)2分,影、雁、根、蓬(答对二、三个意象只给1分,答对四个意象2分,只答对一个意象不给分)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

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7.诗词鉴赏(3分)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7.诗词鉴赏(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15。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

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

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分)

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2分,意思对即可。

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

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2分,意思对即可。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

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3.

(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

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

(2分)

古人云:

“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

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

上林苑,指长安城。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2分)

15.(2分)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16.(2分)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

织布机。

②野客:

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

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

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

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