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791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

其林店跨107国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书

4、工程概况

4.1水文地质情况

4.1.1地形地貌

为平原,地形平缓,起伏不大,本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境内,为铁路、公路立交而设。

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细砂、粉土。

4.1.2地震资料及冻结深度

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1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55s。

场地类别为Ⅲ类,最大冻结深度0.7米。

4.1.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正线单线,V=200km/h客货混。

轨道标准:

铺设无缝线路,钢轨60kg/m。

轨道类型及轨道高度:

本桥为有砟轨道,直、曲线上轨顶至梁顶均为0.876m。

设计荷载:

“中活载及ZK活载”

4.2质量目标

本次招标的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综合工程质量满足全线创优规划及要求。

长大隧道、特大桥创部优工程。

4.3安全目标

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防止安全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四级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重伤及以上责任事故的发生。

4.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我方承诺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及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计环保函[2005]56号文件的要求和国家及河北省有关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认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5工程简介

本桥起讫里程改右DK130+422.87~改右DK135+676.73,全长5253.86米。

桥孔布置为137-32m单线简支箱梁、18-24m单线简支箱梁、1-30.1m单线简支箱梁、1-(40+64+40m)单线连续梁、1-(56+56m)T型刚构连续梁,分别跨107国道和京广铁路,桥梁中心里程为改右DK133+212.975。

本桥在改右DK130+958处跨越萍河,在改右DK134+793处跨越鸡爪河。

保台基础基底置于粘质砂土及变砾岩中,基础采用钻孔桩,全桥桥墩基础基底置于细沙、粉土、粉质黏土中。

基础采用钻孔桩。

该桥桥台采用一字型桥台,台顶平置,桥墩采用单线流线形圆端实体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桥简支梁全部斜置,采用盆式橡胶支座,211~261孔的固定支座(GD)、设于每孔简支梁的天津方;连续梁采用LXQZ球形钢支座,254号墩为固定支座,其余墩为活动支座;其余孔跨的固定支座(GD)设于每孔简支梁的保定方。

全桥桥墩台顶帽及墩台身均采用C35钢筋砼,承台采用C40钢筋砼,桩基采用C40钢筋砼,支撑垫石采用C40钢筋砼。

经采样分析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地下水在改右DK135+660.2之前对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在此之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和镁盐侵蚀性,侵蚀等级分别为H1和L1。

桩基础采用钻孔桩施工,承台及墩台采用大型钢模板,砼集中拌和,运输采用砼罐车,入模采用输送泵。

工程用水采用经试验室化验合格的自挖式深井水,用电及施工便道采用建指架设及修建的临时电力线路和施工便道。

本桥生活设施一处,拌和场地及钢筋加工场地一处,临时工程修建数量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标准

备注

1

生活房屋

500

磷镁板房

2

生产房屋

1500

钢屋架

3

变压器

KVA/台

400/3

新购

4

拌和站

18600

砼硬化

5

便道

KM

3.9

山坯土路面

6

临电

m

500

低压线路

4.51线路纵断面

线路纵断面:

纵断面数据

断链资料

变坡点里程

轨面高程(m)

竖曲线半径(m)

坡度(‰)

改右DK129+500

24.8527

25000

4.3

右DK130+699.4781=右130+700断链长0.5219m

改右DK130+800

30.4404

30000

3

改右DK132+400

35.2427

30000

-3.3

改右DK135+300

25.6727

30000

-4.8

改右DK136+624.6

19.274

30000

4.52线路平面

线路平面:

改右线

ZH里程

HZ里程

总偏角

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长

偏向

1

右DK131+888.31

右DK135+169.58

75°17’55.95”

2200

390

左偏

2

右DK135+420.76

右DK136+508.81

18°10’46.43”

2200

390

右偏

4.6道路交通及防护措施情况

跨越道路情况一览表:

序号

交点里程

立交名称

斜交角度(右角)

设计孔跨

净空要求

备注

1

右DK131+041.77

土路

65°13’17”

32m

10×5

分福通过

2

右DK131+324.08

土路

60°00’00”

32m

5×4

桥下通过,列改路

3

右DK131+532.32

土路

104°54’48”

32m

4×4

桥下通过

4

右DK131+789.77

土路

60°00’00”

32m

4×4

桥下通过,列改路

5

右DK132+188.39

107国道

129°40’49”

40+64+40连续梁

22.5×5.3

钢板装防护

6

右DK132+431.49

京广铁路左

138°25’34”

56+56T型刚构

15×7.96

钢板装防护

7

右DK132+439.21

京广铁路右

138°50’12”

56+56T型刚构

15×7.96

钢板装防护

8

右DK132+806.00

土路

80°00’00”

32m

4×4

右DK132+815.43封闭,改移至此

9

右DK132+980.00

砂石

45°00’00”

32m

5×4.5

右DK132+941.14改移至此,右DK132+993.07封闭,改移至此

10

右DK133+459.71

水泥路

120°00’00”

32m

5×4.5

桥下通过考虑改移道路

11

右DK133+757.31

水泥路

59°29’07”

32m

6×4.5

12

右DK134+063.27

土路

64°11’26”

32m

5×4.5

13

右DK134+398.23

沥青路

79°43’22”

32m

7×4.5

14

右DK134+747.91

土路

83°56’21”

32m

5×4

15

右DK134+783.43

大了土路下挖1.6m

92°53’17”

32m

5×4

下挖1.6米

16

右DK134+819.40

大了土路下挖1.9m

99°40’03”

32m

5×4

下挖1.9米

17

右DK135+251.71

土路

90°04’10”

32m

7×4

桥下顺路

18

右DK135+338.51

土路

85°00’00”

32m

7×4

改以后

19

右DK135+396.69

规划荣乌高速

112°02’38”

铁路在下

20

右DK135+610.25

砂石路

90°42’21”

32m

4×3.8

右DK135+616.61改移至此,下挖1.6m,设限高架

21

右DK135+648.48

砂石路

91°11’51”

32m

4×3.8

右DK135+640.85改移至此,下挖1.9m,设限高架

跨越管线情况一览表:

序号

交点里程

立交名称

斜交角度(右角)

设计孔跨

埋深(m)

备注

1

右DK131+668.54

地下光缆

148°31’00”

32m

1.2

2

右DK131+730.32

地下光缆

145°34’00”

32m

1.2

3

右DK131+745.34

地下光缆

16°45’00”

32m

1.1

改移

4

右DK131+956.16

地下光缆

145°12’00”

32m

1.5

5

右DK132+087.5

地下光缆

85°41’00”

32m

0.9

6

右DK132+419.8

地下光缆

137°23’00”

32m

1.1

改移

7

右DK132+422.8

地下光缆

137°51’00”

32m

1.4

改移

8

右DK132+456.8

地下光缆

138°59’00”

56m

1.2

9

右DK132+464.8

地下光缆

138°49’00”

56m

1.1

10

右DK133+46.58

地下光缆

142°15’00”

32m

1.05

5、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施工方案

基础墩台以大块模板拼装一次浇筑成型;钢筋集中加工,现场绑扎、拼装及焊接;实体桥墩以定型模板一次或二次浇筑成型;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送入模。

5.2施工方法

5.2.1施工准备期间,必须对三角导线网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无误后,进行布置单独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网,以附近的GPS点为基点,并加以保护。

5.2.2基础部分采用人工或机械整平,修筑工作平台做好排水体系;基础有扩大基础。

5.2.3台身施工,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钢筋加工厂制作,现场绑扎安装,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送入模;实心墩施工采用大块整体钢模;钢筋加工厂制作,现场绑扎安装、吊车提升;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送入模。

6、施工布署

6.1组织机构设置

本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津保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工区对本桥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全面监控负责,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如下:

6.2技术准备

在接到施工图纸后,立即对施工图纸进行内部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项目部,然后根据建指及设计院对图纸的审核结果,进行组织施工。

根据项目部测量队对全线的复测成果,队测量班对本桥进行控制测量,由项目部测量队进行复核测量,定出桥位中线及墩中心控制桩。

所有原材料都由试验室提供合格的厂家及合格的原材料组织进场,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出具并严格执行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收集各种规范、验标及施工标准图组织施工。

6.3设备准备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单位

规格及型号

数量

备注

1

旋挖钻

GLH200型

3

2

电焊机

HW-50

2

3

电焊机

BX1-500

2

4

对焊机

UN1-100.125.150

2

5

钢筋切断机

GQ40

2

6

钢筋弯曲机

GW40D

2

7

钢筋调直机

GT-12

2

8

空压机

W-1.0/8

2

9

钢筋切割机

J3Z-400

2

10

装载机

山东临工LG952H

1

11

装载机

夏工955Ⅲ

1

施工特点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进场机械设备表见下表:

6.4人员准备

本桥投入主要施工人员如下表:

序号

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管理人员

12

2

模板工

40

3

钢筋工

50

4

砼工

30

5

机械司机

15

7、施工顺序

基础浇筑

 

8、工期安排

8.1施工总工期

8.2阶段性工期

8.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3.1施工便道

施工中充分利用原有乡村路,并进行加宽加固,同时沿大桥新修施工便道分别引至两端桥台。

8.3.2临时驻地

施工工班驻地拟设在改右DK131+760右侧搭建磷镁板房,占地2500m2。

8.3.3临时用电

计划利用徐水县高林村供电所电力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电源,拟在线路左侧50m处设置400KVA变压器四台,引入高压电,同时自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生活用电架设临时低压线路引入。

8.3.4施工用水

本桥地下水为饮用水,拟打井。

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均为地下水,同时修筑蓄水池确保正常用水。

8.3.5施工通讯

在施工驻地设程控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驻地与现场工地的通讯采用对讲机、移动电话以方便施工和现场调度。

8.3.6拌和站

本桥所有混凝土由津保铁路项目部徐水拌和站供应。

8.3.7排污及垃圾处理

为达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生产中产生的污水集中处理,并对生活及生产垃圾集中堆放,外运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区域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8.4工期保证措施

8.4.1建立严密的工期保证组织机构

选派懂管理、精通技术业务的领导干部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指挥部,成立由指挥长任组长,有关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投入技术力量配备强,技术工种全的施工队伍,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保证总工期的实现。

8.4.2加强工期进度计划的制定及贯彻落实

工程开工后,编制慎密的网络计划,组织均衡流水作业,对主要项目集中力量,狠抓重点,攻克难点,加快施工进度。

严格按网络计划编制作业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进度前锋线及时调整,确保网络计划的实现。

抓好各工序的后勤保障工作,控制循环作业时间,减少工序搭接时间,提高施工进度,确保实现总工期。

加强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负责制,行使技术否决权。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和开展“五小”革新工作,成立施工攻坚小组,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进施工作业工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8.4.3确保各项资源及时或提前供应到位

8.4.3.1物资保证措施

加强物资的选配,并严格确保所选物资的质量。

提前进行材料计划的提报,并严格按施工计划落实,适当储备。

把握好建筑材料的旺淡季特点,超前调查和预测市场供应情况。

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详细调查,选择足够的供料场,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分阶段材料需求量,通过自采、购买等多种途径,保证及时供应。

8.4.3.2设备保证措施

根据工程进展,超前调配或购置适合本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的先进设备。

加强设备的维修与保管,确保完好率和出勤率。

8.4.3.3资金保证措施

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8.4.3.4人员保证措施

选派有丰富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工程实施;选派具有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业绩突出的专业施工队伍上场,根据施工组织进度动态安排。

8.4.3.5技术保证措施

在接到设计资料后,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认真领会设计意图,抓紧时间进行技术交底,力争早日开工。

提前进行施工调查,组织复测验收,技术资料复核。

在原设计与现场不符合的情况下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

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通过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各项工程施工一次合格,避免返工。

组织技术攻关,改进工艺流程。

根据现行施工作业规程、工艺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分析原因,找出关键,制定改进方案,编写新的工艺流程,加快施工进度。

8.5施工横道图

施工横道图(见附表)

9、桥梁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9.1钻孔桩施工

9.1.1旋挖钻孔桩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旋挖钻进行孔桩的施工,计划投入旋挖钻机3台。

9.1.2施工准备

钻孔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

护筒内径大于钻头直径,使用旋转钻机钻孔比钻头大约20cm,布置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沉淀池和储浆池的位置、施工方向和顺序,保证工程高效顺利地进行。

9.1.3桩位测量定位

就近利用施工测量控制网点,采用全站仪测出每个孔桩的中心线,并在桩的四周引出四个成十字形的护桩,护桩至桩中心距离应比孔径大0.5m左右。

施工时利用护桩控制埋设护筒的中心位置。

护桩一般用Ф12钢筋或木头钉钉,土质较软地段要水泥包桩,护桩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以手使劲摇不动为准)。

9.1.4埋设护筒

护筒用δ=3mm厚的钢板卷制,其内径比钻头直径大200mm。

护筒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护筒顶高出施工水位1.5~2.0m,并高出地面0.3m,以防止水及杂物落入孔内。

特殊地层情况可调整护筒长度。

为便于下放起拔,护筒上对称焊吊环。

埋设护筒时,护筒中心轴线应对正测定的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并严格保持护筒的垂直。

护筒埋设用加压和锤击的方法进行,先在桩位处挖出比护筒外径大0.5~1.0m的圆坑,将底部整平夯实,然后安放护筒,在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并分层夯实,以起到紧固护筒和底口止水的作用,防止护筒偏斜或漏、涌水现象发生。

9.1.5制备泥浆

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

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15,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

钻孔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

桩孔砼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利用于下一基桩钻孔护壁中。

钻碴沉淀后及时进行挖除,堆在场地内初步沥水后运至弃土场。

泥浆尽量考虑循环利用,施工中严禁将泥浆排至冲沟及农田内,避免淤塞河道及造成环境污染。

9.1.6钻机就位及钻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

就位完毕,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检。

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

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应经常对钻孔泥浆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改正。

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样渣保存。

钻孔过程中应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的变化情况,发现沉降现象及时停机处理。

因故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将套管口保险钩挂牢。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9.1.7制备泥浆

在桩位附近开挖泥浆池、沉淀池,选择符合要求的膨润土或粘土制作泥浆。

必要时,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烧碱和碳酸钠,用泥浆搅拌机搅拌成合格泥浆存入泥浆池内。

一般泥浆稠度控制在18~22s,比重1:

1.1~1:

1.3,根据不同土层对泥浆比重、稠度和用量进行调整。

造浆后,按设计要求测试泥浆性能指标,并在钻孔时抽查泥浆比重。

钻孔时孔内泥浆应始终高出孔外水位1.0~1.5米。

泥浆性能指标见表9-1。

表9-1泥浆性能指标

地层

情况

相对

密度

黏度

(pa.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ml/

30min)

泥皮厚

(mm/

30min)

静切力(pa)

酸碱度(pH)

一般

地层

1.10-1.30

18-22

≤4

≥95

≤20

≤3

1-2.5

8-11

易塌

地层

1.20-1.40

22-30

≤4

≥95

≤20

≤3

3-5

8-11

钻碴沉淀后及时进行挖除,堆在场地内初步沥水后运至弃土场。

泥浆尽量考虑循环利用,施工中严禁将泥浆排至冲沟及农田内,避免淤塞河道及造成环境污染。

9.1.8第一次清孔

成孔到设计要求后,及时请监理现场人员验孔,并进行第一次清孔。

将高压管插入孔底送浆,使泥浆密度相对逐渐降低。

用测锤测量孔深,泥浆比重达到1.20左右,沉渣厚度不超过200mm,达到要求后即可停止第一次清孔。

9.1.9钢筋笼加工与吊放:

钢筋笼在钢筋制作车间下料,在桩位旁分段制作。

钢筋笼制作时先将主筋间距布置好,待固定好架立筋后再绑扎螺旋筋。

主筋与架立筋、螺旋筋之间的接触点采用电弧焊固定。

在钢筋笼上加设加强箍筋,加强箍筋间距2.0m。

钢筋笼的支垫间距为2m,以防止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在搬运及堆放过程中如发生变形,必须进行修整方可使用。

钢筋笼采用吊车吊装,逐段接长放入孔内,先将第一段钢筋笼对准孔位,垂直缓慢放入孔中,避免碰撞孔壁,利用钢筋笼顶端的架立筋暂时固定在桩架上。

再将第二段钢筋笼吊起,钢筋笼按设计要求采用焊接方法搭界接长。

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在钢筋笼顶设置临时钢撑架,临时钢撑架固定在桩架上,防止混凝土浇注时钢筋笼上浮、下坠及左右偏位。

钢筋笼吊装示意图

9.1.10下导管及二次清孔

钢筋笼安装后,安装灌浆导管。

选用φ250双头螺纹联接的导管。

导管内壁应平滑,无局部凹凸。

导管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

导管应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保证灌注砼作业时导管内不渗漏。

底管长度不小于4米。

导管总长根据桩孔深度调配。

导管下入孔内后,接上特制接头,使用正循环进行第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时,将导管逐渐下入到距孔底50-100mm,并上下活动导管,逐渐降低泥浆比重。

用测锤反复探测孔深,直到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孔口返出泥浆比重不大于1.2,请现场监理验收签证,即可停止二次清孔。

拆除特制冲孔接头,接上灌注漏斗,准备灌注砼。

9.1.11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拌制。

水下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5~0.6,坍落度宜为18~22cm,初凝时间不小于8h。

9.1.12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导管法。

导管接头为卡口式,直径30cm,壁厚10mm,分节长度3m,最下端一节长4m。

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导管在吊入孔内时,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

剪球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深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的埋深,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4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6m。

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底部时,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采取以下措施:

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

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1~2m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骨架下部的埋置深度。

为确保桩顶质量,桩顶加灌0.5~0.8m高度,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除护筒,清理场地。

9.1.13桩基检测

墩(台)柱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对大于40米的桩长,采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小于等于40米的桩长,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成桩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9.2承台施工

9.2.1承台施工工艺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承台基坑开挖

测量放线

基坑排水

凿除桩头

立承台模板

绑扎、焊接承台钢筋

混凝土拌和

制作混凝土试件

灌注承台砼

拆除模板、支撑、回填基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