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94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五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礼乐秩序D.法制建设

2.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3.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4.《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5.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①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③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7.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C.君主立宪D.以法治国

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

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选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

①综合国力的提升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

这说明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B.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C.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D.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13.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14.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

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B.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D.责任内阁名存实亡

16.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冶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冶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7.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18.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

“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

这从根本上表明欧共体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B.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

20.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在《西方画派的哲学》一文中谈到“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科学日益繁荣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

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

”以下能体现上述风格的绘画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镜中的少女》 C.《拾穗者》 D.《向日葵》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

“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

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

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

(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3分)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2分)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

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

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4分)

23.(12分)20世纪初,在新旧制度更迭前后,“国民意识”在中国逐渐形成、发展,并反拨于国人精神与思想的近代化过程。

材料一: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

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

其民不可得而辱,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材料二:

揽中国之大势,十年之中,世变亦亟矣。

甲午之后,欲雪割地赔款之耻,于时人人言自强;庚子以后,欲弥赔款失权之憾,于时人人言自立;至于癸卯以来,日俄开衅,战事延长,穷其结果,国患方迫,于是忧时之士,人人则言自存……三者之持论,虽有不同,而其救国之心,未始或异。

  ——《新闻报·自存篇》

材料三:

1904年《癸卯学制》对各类学堂(部分)及其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材料四:

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新图文》的编辑说“本书以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

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

”到1912年3月,商务印书馆又推出了《共和国教科书》,中华书局推出《中华初等教科书》,中国图书公司推出《新国民国文课本》等。

其中,商务印书馆1912年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前后印行2560万册,影响最大。

 

——《东方早报:

理想,政治,还有生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所说的“国民”的内涵。

(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意识出现的时代背景。

(4分)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国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2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中“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的政治因素。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总结“国民意识”的培养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

24.(10分)《环球时报》2011年3月14日刊载了主题为“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的讨论,下面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讨论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

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材料二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

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

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毛佩琦

材料三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

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

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

材料四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万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2分)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3分),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

(1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分)

25.(10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

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4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4分)

出卷人:

陆梅审核人:

陆伟校对人:

戴静

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卷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6分)

(1)

(2)

(3)

 

(4)

(5)

 

22、(12分)

(1)

 

(2)

 

23、(12分)

(1)

 

(2)

 

(3)

 

    

(4)

 

24、(10分)

(1)

 

(2)

 

(3)

    

25(10分)

(1)

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思想主张不同:

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2分)

经济根源: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分)

(3)相似点:

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激烈的争论;否定专制暴政;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