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1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1)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选择题

1.《魏书》记载:

(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C )

A.匈奴语B.汉语C.鲜卑语D.蒙古语

2.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4.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 )

A.拓跋宏B.苻坚

C.李世民D.忽必烈

5.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B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

6.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D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所指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D)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9.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A )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 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0.读图说史:

读右图,解读正确的是(D)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拓跋

拔拔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长孙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

“魏主”指谁?

“魏主”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2)材料二中的“北语”指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魏主”采取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指的是“魏主”采取的哪一措施?

(4)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魏主”。

(1)孝文帝。

洛阳。

(2)鲜卑语。

说汉语。

(3)改汉姓。

(4)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拓跋

拔拔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长孙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

“魏主”指谁?

“魏主”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2)材料二中的“北语”指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魏主”采取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指的是“魏主”采取的哪一措施?

(4)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魏主”。

(1)孝文帝。

洛阳。

(2)鲜卑语。

说汉语。

(3)改汉姓。

(4)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

2.317年,________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为都,史称东晋。

3.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东晋出现“________,共天下”的局面。

4.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6.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____、齐、____、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定都________,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其中,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7.宋武帝、________在位时期,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8.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9.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__,也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再加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0.农业上,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____________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此外,还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11.手工业上,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________、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12.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南朝指:

宋、齐、梁、陈;六朝是指: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它们都建都于建康(东吴时期称“建业”)。

02  辨析改错

1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注入了新鲜血液。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晋建立于266年,定都洛阳;东晋建立于316年,定都建康。

【 】改正:

(2)西晋建立时,皇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 】改正:

(3)西晋末年以来,为接受先进文化,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改正: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 】

03  单项选择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4.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

15.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光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所指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

17.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18.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B.南方地广人稀

C.江南经济发达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1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D.普遍种植双季稻

20.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

21.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青瓷莲花尊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22.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B.建康C.扬州D.荆州

23.《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

24.读图说史:

读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04  材料解析

25.(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分)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组合列举

1.匈奴 2.司马睿 建康 3.王导 王与马 4.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5.420 6.宋 梁 建康 宋 7.宋文帝 8.萧衍 9.劳动力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10.农业技术 11.造船 12.建康

02辨析改错

13.

(1)× “316年”改为“317年”。

(2)× “西晋”改为“东晋”。

(3)× “接受先进文化”改为“躲避战乱”。

(4)√

03单项选择

14.B 15.C 16.D 17.D 18.A 19.D 20.A 21.D 22.B 23.D 24.D

04材料解析

25.

(1)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生产力水平低下。

(2分)

(2)材料二反映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物产丰富,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分)(3)北方战乱频繁。

(1分)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练习题

(1)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

2.东晋王朝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B.司马昭C.司马睿D.苻坚

3.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

4.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南朝”。

下列不属于南朝的是()

A.前秦   B.宋C.齐    D.陈

5.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

7.“闻鸡起舞”的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刘邦B.王导C.祖逖D.王敦

8.“江南好,风景旧时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水稻变成育秧移栽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9.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B.齐C.梁D.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

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的南迁B.社会比较安定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自然条件好

11.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12.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建康   B.洛阳C.长安   D.成都

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5.魏晋时期以来,我国南方争相坐方凳、圆凳,吃烧饼、蒸馍等,这是因为()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戎狄内侮(匈奴、鲜卑等族内迁中原),有晋东迁,中土遗民(中原百姓),播迁江外……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

——《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汉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怎样的状况?

有什么长远意义?

 

(4)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