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40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殖水化学备考c.docx

养殖水化学备考c

水质指标:

物理温度臭和味颜色浊度透明度悬浮物

化学非专一性指标:

电导率、pH、硬度、碱度、无机酸度

¥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

溶解气体指标:

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无机物指标:

铁、锰、铜、锌……

生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藻类

放射性总α、总β、铀、镭、钍……

有些指标可直接用某一种杂质的浓度来表示其含量;

有些指标则是利用某一类杂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如有机物杂质可用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作为综合指标(也被称之为非专一性指标)

水质(waterquality)水和其中含有物所共同呈现的综合性质。

含有物包含可溶物(如溶解气体、盐类、有机物等)与不溶物(胶态物质—铝硅酸盐、水合金属氧化物等,悬浮物—微型生物、泥沙颗粒、有机碎屑等)。

通常用水质指标(如透明度、溶解氧、细菌总数等)描述水质状况。

水质指标(waterqualityindex)反映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特征以及状态的参数。

水质物理指标有温度、浊度、悬浮物(SS)和含盐量等;化学指标有pH、碱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亚硝基氮、活性磷等;生物学指标有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杆菌群与弧菌数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水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Ⅲ类适用于及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使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通常,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按功能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的类别,近海功能区则执行《海水质量标准》的相应类别。

《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89)

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对保护我国有限的水资源,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虾、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附录4将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各国国情不同,其侧重点各异。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六类:

常量元素、溶解气体、营养元素、有机物质、微量元素有毒物质

常量元素常量成分是决定天然水体物理化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

如CO32-、HCO3-对维持水体的pH有重要的意义。

常量成分在水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如海水中常量成分多以自由离子或离子对存在,少量以络离子存在

淡水八大离子:

K+、Na+、Ca2+、Mg2+HCO3-、CO32-、SO42-、Cl

¥海水:

阳离子:

Na+、Mg2+、Ca2+、K+、Sr2+阴离子:

Cl-、SO42-、HCO3-(CO32-)、Br-、H3BO3、F-

营养元素主要包括与水生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如N、P、Si等

天然水的主要化学特性十大特性___成因:

混合作用体积巨大¥

1、天然水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运动变化着的混合体系2、不同形态的天然水含盐量悬殊

3、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酸碱性4、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5、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碱度6、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

7、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8、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所需的O2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CO2。

9、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0、海水常量成分具有恒定性的特点:

¥不论海水中溶解盐类的浓度大小如何,其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

 

水中主要离子的存在形式自由离子(完全电离)离子对(静电引力作用)络离子

离子氛天然水中溶存着多种离子成分,使天然水成为一种强电解质溶液。

在静电作用力的影响下,处于不停热运动状态的阴阳离子中,阳离子的周围阴离子出现的几率较大,阴离子周围阳离子出现的几率较大。

这样对于每一个中心离子表观上被异号离子所包围,形成了离子氛

离子活度与活度系数

天然淡水:

离子强度

Ci为溶液中第i种离子的摩尔浓度、Zi为其离子价

或I=2.5×10-5∑S∑S表示天然淡水的总含盐量(mg·L-1)

天然海水中:

I=0.0193S式中S为盐度

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

电解质平均离子活度系数可通过实验,如冰点下降、沸点上升、蒸气压对比、溶度积以及电动势等方法测定求出

Debye-Hückel(1932)根据离子间互相吸引及离子氛的概念提出计算活度系数的极限公式:

I<0.001时

I<0.01时

I<0.5时,

式中A为水溶液的溶剂常数,在15℃、20℃和25℃分别为0.500、0.505和0.509,Zi为i离子的离子价,ZM为阳离子M的离子价,ZA为阴离子A的离子价。

在稀溶液中,离子的活度系数只与该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而与离子的种类无关。

而对于海水体系,还可用离子强度原理平均活度系数法进行求算。

该方法基于三个假设:

(1),这一关系式不仅适用于纯的KCl溶液,也适用于海水。

可由KCl溶液测出;

(2)在具有与海水同样离子强度的单电解质水溶液中,没有离子间的缔合作用,即完全处于自由离子状态;

(3)只要离子强度相同,在纯的单电解质溶液或海水中同一种离子其活度系数是相同的。

根据这些基本假设,测定相同离子强度条件下,海水中阴离子的钾盐或阳离子的氯化物以及K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然后根据下列公式求算海水中各主要离子的活度系数:

通常海水的离子强度大于0.6,同时主要离子之间还存在着缔合作用,直接套用公式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很多情况下还可采用海水活度系数的实测值(表2-10)。

表2-10海水中主要离子活度系数实测值(

=0.7)

离子

Na+

Mg2+

Ca2+

K+

Cl-

SO42-

HCO3-

CO32-

0.68

0.23

0.21

0.64

0.68

0.11

0.55

0.02

不同氯度海水中氢离子的活度系数如表2-11所示,在据pH实测值计算氢离子浓度时要使用

氯度

0

2

4

6

8

10

12-18

20

1.00

0.845

0.782

0.77

0.76

0.755

0.753

0.758

 

天然水含盐量的表示方法

总含盐量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的以无机盐为主的物质的总量,以∑S表示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和。

反映天然水总含盐量的常用指标有离子总量、矿化度、盐度和氯度。

离子总量天然水中主要离子成分含量的总和即为离子总量常用mg/L、mmol/L或g/kg、mmol/kg表示

∑S=∑Ci=∑ρiρi——各离子的质量浓度Ci——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当以单位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时,水中阴、阳离子总量应相等。

¥对于一般淡水则有:

∑c(

M

+)=∑c(

A

-)

当已测得其它六种离子含量时,可根据这一关系估算水中Na+与K+含量之和,在海水中则还要考虑Sr2+、Br-、F-以及H3BO3的含量。

将Na++K+含量换算为以mg/L作单位时一般采用平均摩尔质量25g/mol。

矿化度矿化度是指以一定量过滤水样在105-110℃烘干称重的方法测定其可溶性总固体物质的量,包括水中溶解的非挥发性有机物。

由于烘干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含量的50.8%转化为CO2而挥发损失了,因此矿化度值略低于∑S。

海水的盐度与氯度盐度、氯度则是反映海水含盐量的参数.离子总量>矿化度>盐度

1902年,氯度原始定义:

将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等当量的氯取代后,海水中所含氯的总克数。

用Cl‰符号表示

1966年,氯度新定义:

沉淀0.3285234Kg海水中全部卤素离子所需纯标准银的克数,在数值上即为海水的氯度,

用符号Cl表示,无量纲单位为1×10-3,即:

式中代表沉淀1Kg海水样品中全部卤族元素所需纯银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

1966年氯度-盐度关系:

S%=1.80655Cl‰(盐度与离子强度I=0.0193S)

1978年实用盐度(S),其定义为:

S=0.0080-0.1692K

+25.3851K15+14.0941K

-7.0261K

+2.7081K

(S=2~42适用)

式中K15为15℃,1标准大气压时海水电导率与质量分数为32.4356

10-3的标准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之比,当K15=1时,S恰好等于35。

对于海水,离子总量∑S与实用盐度S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盐度值可直接由《国际海洋学常用表》中编入的海水盐度—电导率比值关系查表P370海水密度盐度查对表

在常压下,在海洋的温度范围内,海水的电导率与盐度几乎成正比例增加,一系列有关电导率-盐度(或氯度)的经验公式

含盐量与水生生物天然水含盐量相差悬殊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耐盐性不同生物耐盐性与其它环境因子有关

鲢、鳙鱼苗的耐盐上限为2.5g/L左右,夏花鱼种为3.0g/L左右;鲢鱼的仔鱼期为5-6g/L,成鱼约为8-10g/L;草鱼耐盐性较鲢鱼强,仔鱼期耐盐上限为6-8g/L,成鱼为10-12g/L;鳟鱼成鱼的耐盐限度可达30g/L。

通常草鱼的耐盐能力>团头鲂>鲢。

海水贝类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例如海湾扇贝D形幼虫生长的适应盐度范围为22-33,变态时最佳盐度为21-37;臧维玲等的研究发现,日本对虾幼体最适盐度范围为10.2-26.9,盐度20.3时增长率与增重率最大;中华绒螯蟹育苗的适宜盐度为12-29,过高过低也都使出苗率迅速下降。

¥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方法按主要离子成分的分类——阿列金分类法

(1)按优势阴离子将天然水分为三类:

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

(2)按优势阳离子将水分:

钙组镁组钠组。

Ca2+、

Mg2+及Na+(K+)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比较

(3)每一组内根据阴阳离子含量的比例关系将水分为4个型:

组总硬度(0.1mmol/L)

型含盐量(0.1g/L)

Ⅰ型:

C

+C

>C

+C

Ⅱ型:

C

+C

+C

+C

+C

Ⅲ型:

C

+C

>C

+C

+C

,或C

>C

Ⅳ型:

C

+C

=0

根据阿列金分类法,可划分出如表2-16所示的27个天然水类型。

碳酸盐类C

硫酸盐类S

氯化物类Cl

Ca

Mg

Na

Ca

Mg

Na

Ca

Mg

Na

天然水的主要离子

酸度指每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略去水体中含量极少的H2PO4-、HPO42-和有机酸

碱度与酸度相对应,碱度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的总量,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包括强碱(如NaOH、Ca(OH)2等)、弱碱(NH3、有机胺等)和强碱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硼酸盐、磷酸盐、硫化物等)。

碱度定义:

20℃,1L天然水中全部碱性物质被H+所中和时,需要氢离子的摩尔数,以A表示,单位为mmol/L。

AC称为碳酸盐碱度。

在天然水正常pH范围,

可忽略,在淡水体系,

(硼酸碱度)可忽略

测定水体碱度的方法很多,目前经常使用的有两种:

pH测定法和酸碱中和滴定法。

1.酸碱中和滴定法天然水的碱度主要由HCO3-、CO32-构成,采用标准盐酸溶液来滴定,采用适当的指示剂可以将OH-、HCO3-、CO32-分别测出。

HCl同OH-、CO32-可发生如下反应:

OH-+H+=H2OCO32-+H+=HCO3-

当水样中的OH-、CO32-都反应为H2O及HCO3-时,称为第一等当点,pH约为8.3,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淡红色为止,设消耗盐酸体积为V1。

若将HCO3-全部反应为H2CO3,则称为第二等当点,此时pH约为4.3,用甲基红—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到淡紫红色,并加热(驱除CO2)至红色褪去,然后继续用盐酸滴至淡紫红色,消耗盐酸体积为V2。

mmol/L

碱度的表示单位与硬度的单位形式完全相同,只是含义不同。

海水中碱度一般较为稳定,通常在2-2.5mmol/L范围

养殖用水碱度的适宜量以1-3mmol/L较好

硬度硬度按阳离子种类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由Ca2+造成的硬度称为钙硬度;由Mg2+造成的硬度称为镁硬度。

按阴离子可分为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在天然水中,Ca2+、Mg2+可以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存在,由前两种形式Ca2+、Mg2+造成的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其中Ca2+、Mg2+碳酸氢盐在水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除去,故相应的硬度又称为“暂时硬度”。

由后两种形式Ca2+、Mg2+构成的硬度则称为“非碳酸盐硬度”;它虽经煮沸但仍不能除去,故又名“永久硬度”。

常用单位有三种:

(a)mmol/L:

以1L水中各种形成硬度的离子总量表示。

(b)德国度(oHG):

将水中形成硬度的金属离子都换算成相当的氧化钙的量,然后以每升水含10mg氧化钙为1oHG。

(c)毫克CaCO3/升:

用每升水所含形成硬度的离子所相当的碳酸钙的毫克数。

上述三种单位的换算:

1mmol/L=2.804oHG=50.05mgCaCO3/L

天然水的总硬度主要由Ca2+、Mg2+组成。

硬度的测定现在普遍采用络合滴定法。

在弱碱性溶液中(pH≈10),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标准EDTANa2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2+、Mg2+总量。

在等当点前,铬黑T首先和Ca2+、Mg2+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当等当点到达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现纯蓝色。

(当水样中Mg2+含量较低时,用铬黑T作指示剂往往得不到敏锐的滴定终点,可在氨性缓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EDTA盐,利用置换滴定法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

另取一份水样,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其pH>12,Mg2+即成为Mg(OH)2沉淀,不为EDTA所络合,不干扰钙的测定。

采用钙红指示剂,钙红与Ca2+生成酒红色络合物,并且不如EDTA-Ca稳定,而游离钙红指示剂在pH>12的条件下为蓝色,可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终点的到达。

镁含量一般由钙、镁总量与钙含量之差来计算。

 

天然水环境主要物理性质

光学特性透明度与水的光学分层

透明度盘是采用黑白的油漆涂成黑白相间的金属圆盘制成。

圆盘中央拴一根有深度标记的软绳(此绳应不易伸长)。

测定时将圆盘沉入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深度,即为透明度,反映可见光水中衰减情况

补偿深度: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粗略在透明度的2-2.5倍深处。

光照与水生生物的关系对动物摄食的影响具有种属特异性

纯水对太阳光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波长500nm附近的蓝、绿光穿透力最大,此与水生植物光合成色素的极大吸收区大体相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只有当光强适宜,同时其他条件适合时,水生植物才可以最大速度进行光合作用。

光照强度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光周期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

光谱成分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光周期对水生动物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两种摄食模型,即具有峰值的摄食曲线和S型摄食曲线,具有前一种摄食曲线的动物,是依靠视觉摄食的。

光对于视觉摄食的鱼类是必需的,存在着一个适宜的光照范围,在此范围内,鱼摄食最为活跃,摄食量最高;高于或低于此范围的光照强度,都将使摄食量降低,而且,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适宜照度区会有变化。

真鲷稚鱼的适宜照度范围为101-102lx,仔鱼为100-102lx。

依靠视觉摄食的鱼类不仅存在一个适宜的光照强度,而且还存在一个摄食的视觉阙值,低于此阙值,摄食很少或不摄食,而且随着视觉的发育,光敏感性上升,摄食的视觉阙值降到较低水平。

光周期对动物摄食的影响也具有种属特异性。

研究发现蛙形蟹的水蚤幼虫和普伦白鲑幼体的摄食量随着光周期的缩短而降低,而中华鳖的摄食量不受光周期的影响。

水生动物的摄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具有自身的昼夜摄食节律。

叶唇龟在黄昏和黑暗时摄食活动强烈,摄食量最多。

而金鱼24h内有两个摄食高峰,即在9:

00-11:

00和17:

00-21:

00摄食量是较大的,而在晚上13:

00-4:

00停止摄食。

动物的昼夜摄食节律是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界食物资源而进化发展的一种生理节律,而这一节律地形成又主要取决于光信息。

光谱成分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也具有种属特异性。

鲱鱼的幼鱼对黄绿光较为敏感,在560µm光波处摄食最为活跃;白鲑的幼鱼对短波的绿光较为敏感,而对长波的红光不敏感,尽管红光能射入更深的水层,但白鲑的幼鱼所能摄食的水层深度并不由红光决定,而由绿光决定。

许多研究表明,光周期对水生动物地生长和存活率有很大影响。

Minagawa报道,蛙形蟹地幼体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生长和变态都减慢,连续24h的光照对其幼体的生长、变态和存活都有负作用;鲢、鳙和鲤鱼随着日照时数的延长,生长速度都加快,但在短日照时数下鲤的生长速度远快于鲢和鳙,而鲢和鳙在日照10-12h时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

动物可能存在其生长所需的最低和最适光周期,这可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光周期对动物存活率的影响还依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蛙形蟹幼体五龄以后的存活率,在连续24h的光照下较其它光周期下低,而大眼幼虫期存活率在光照12h最高,但最后一龄幼虫存活率在全黑暗条件下与光照6h、12h、18h下相似。

这表明水生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天然水的依数性稀溶液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依数性,即稀溶液蒸气压下降(ΔP),沸点上升(ΔTb),冰点下降(ΔTf)值等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纯水的蒸气压是温度的函数,见P25表1-4

海水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海水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水的蒸气压。

但海水的蒸气压下降值,包括其他依数性,都与海水的氯度或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天然水的分层特点:

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

天然水的冰点温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也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

将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天然水的冰点温度与盐度作图(图2-10),可以发现,两条线相交于温度-1.33℃、盐度24.695处。

这表明,盐度小于24.695的咸水或淡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在冰点之上,由密度最大时的温度开始,无论升温或降温,密度都逐渐变小,当表层水温降至冰点时开始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在冰点之上,水体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

这种现象对于维持淡水湖泊或半咸水湖泊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水体的热分层和水的混合作用¥

湖泊水体的温度分布春季全同温夏季正分层秋季全同温冬季逆分层

夏季正分层期(停滞期):

夏季升温时,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差,表层水吸收的热量不能迅速传给下层水,表层水升温快,底层水升温较慢。

而表面水温的升高使表面水的密度小于底层水,无法产生密度对流,此时水的混合仅仅依靠风力的涡动混合作用。

如遇连续多天的无风晴天,就会使表层水温有较大的升高,进一步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风力的涡动混合只能发生在水的上层,导致上下水层之间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水层,其水深增加不大,温度下降却很快,温度梯度较大,称为“温跃层”(图2-13b)。

温跃层一旦形成,就象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使风力混合作用和密度对流作用都不能进行到底。

夏季上层丰富的氧气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给上层,致使水体下层可能出现缺氧,而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均不利。

温跃层形成以后,较大的风力可以使温跃层向下移动,在较浅的水体,温跃层甚至可能消失

水的混合作用对水中溶解气体、营养盐类、主要离子的分布、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一般的湖泊池塘,引起水体混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风力引起的涡动混合,一是因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混合

(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

(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

(3)靠扩散穿过液膜;

(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内部。

当气体分子在气相主体与液相主体中迁移时,靠的是湍流,运动速度快,混合均匀,可认为在气相主体与液相主体中都不存在浓度梯度。

而气膜和液膜内只存在层流,气体分子只能靠扩散通过

假定气体到达界面后瞬间即能达到溶解平衡,并符合亨利定律关系。

天然水的气—液溶解作用

双膜理论

气相主体P2

(湍流区)P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膜顶面

气膜(层流区)P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液界面

液膜(层流区)C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膜底面

液相主体C2

(湍流区)C2

 

溶解度:

在一定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平衡以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气体的量,为该气体在所指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一般用100g水中溶解气体的克数来表示易溶气体的溶解度,而用1L水中溶解气体的毫克数(或毫升数)来表示难溶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单位为ml/L或mg/L。

两者之间的换算系数f=Mr/22.4(mg/ml),式中Mr为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对于氧气f=1.429mg/ml,氮气f=1.251mg/ml

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气体本身性质水的温度含盐量气体的分压力

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分压增加而增加。

对于难溶气体,当气体在低压时,气体溶解度与其分压力成正比,这就是享利定律。

用公式表示为:

C=Ks×P

C----气体的溶解度;P----达到溶解平衡时某气体在液面上的压力;

Ks----气体吸收系数,其数值随气体的性质、温度、水的含盐量变化而变化,也与压力(P)、溶解度(C)所釆用的单位有关。

对同一种气体在同一温度下有:

C1为压力为P1时的溶解度;C2----压力为P2时的溶解度。

溶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扰动状况饱和度

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含量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

对于难溶气体饱和含量就等于溶解度。

单纯用气体在水中的含量很难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