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841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资源实习报告.doc

专业:

地理科学

姓名:

王珍

学号:

091001010045

自然资源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4月9日——2011年4月21日

二、实习地点:

海南省海口、琼州、三亚、博鳌、石碌、阳朔、肇兴等地

三、实习成员:

梅再美周国富周明忠田茂超刘泉朱珂以及09地科全体成员

四、指导老师:

梅再美周国富周明忠朱珂

五、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将已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在实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地理知识的浩瀚,走到哪里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都能接触到有关地理的事物。

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师范生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地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研究性的独特课程,通过针对性的实习使师范生能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并且能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与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对照起来,从而更深更真地理解、感悟地理知识的魅力和在每一个地理学习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同时,体验野外的探究式学习,加强我们对地理事物的进一步认识:

接触大自然,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关注地理万物。

在野外中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

六、海南概况

海南省简称“琼”,是我国唯一的特区省。

它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18°10′-20°10′之间。

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含海洋)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

全省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热带北缘,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北部隔着琼州海峡与广东的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全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1528km,总面积33920平方千米。

通过这十三天的实习,我了解的海南的自然资源大致如下:

(一)土地资源

具有潜力的土地资源,全岛可利用面积达98%以上。

其中宜农地30%,宜胶地20%.宜热作地39%,宜林地273%,宜牧林地9.2%,水面占4%.适宜于发展热带大农业。

目前尚有近1/5的土地有待开发利用。

(二)水资源

水资源是一项重要自然资源。

全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7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5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3亿m3。

由于特殊气候和地理条件,海南岛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水分条件差,水热失调.再加上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海南岛仍面临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海南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可开采资源47亿m3,现已开采3亿m3。

北有南渡江,西有昌化江,东有万泉河,素称海南岛三大河流。

(三)动植物资源

海南岛林区具有面积大、物种多、材质好等特点。

全岛有植物46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2500余种,610种为海南特有,抗癌植物137种,珍贵用材树种206种,高级木材85种,园此海南素有“绿色宝库”、“南药基地”之称。

森林资源是全岛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维护全岛整个生悉平衡的主力军,也是保护农业的轴心。

海南动物资硬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对环境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南岛现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561种.占全国种类的26.8%;占全世界的2.62%。

其中32种动物为特有,如世界罕见珍贵动物黑冠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猿之一。

但由于原始森林大面积减少,使得动物无处牺身、繁殖。

再加上滥捕猎杀,使动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有些已濒临灭绝

(四)矿产资源

海南岛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有58种,其中主要的有37种,这是海南经济建设中的一大优势。

但尤其要注意台理开发.否则将造成部分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旅游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五)旅游资源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琼岛的旅游资源以海洋蔚蓝色和热带暖色为基调,在我国独一无二,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旅游区之一。

但同样受到经济开发、乡镇工业发展的影响;另外,乱砍伐森林,乱挖矿山等,也使部分旅游资源遭受破坏。

(六)海洋资源

海南岛海域面积辽阔,海岸线长1528.4Km。

潍涂面积2.75万hm2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目前海南有鱼类600多种,虾类2O多种,主要经济贝类47种,海参45种,蟹类72种,海藻162种:

沿海滩涂生长着较大面积红树林,种类有15个科,29个品种,占全国红树品种的94%;另外,许多岛、礁、渊由珊瑚堆积而成,周围海域也分布着丰富的丛林资源。

但污水惯入海域,船泊漏油、排污,过度捕捞等也使海洋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七)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美国、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

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

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

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七、实习路线及日程安排:

2012年4月09日贵阳出发,经独山、广西的河池、南宁再到钦州进入广东、在湛江徐闻海安港连夜坐船10日早晨到达海口秀英港。

10日在海口市休息并自由活动.11日考察马鞍岭火山口及红树林海岸。

12日海口至三亚,沿途考察博鳌亚洲论坛会址、考察兴隆植物园。

13日到天涯海角。

14日早上考察珍珠场、下午在三亚湾。

15日三亚至莺歌海盐场,在途中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些贵州没有的一些特殊的植物,如:

腰果等。

然后去尖峰岭热带森林公园。

15日晚上到海南的东方市。

16上午全体师生去石碌铁矿场。

下午到达海口。

17日清晨坐船离岛.下午到湛江。

18日早上经高州、岑溪、捂州晚上赶到桂林阳朔。

19日去十里画廊。

20日出发回往贵州晚上到达贵州黎平肇兴。

21日返回贵阳。

六、具体实习内容:

(一)、马鞍岭火山口风景名胜区

马鞍岭火山口位于琼山市石山区,在海口市西南18公里处,有宽阔的柏油马路直达景区,交通十分方。

在去玄武园的途中海师大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沿途的一些关于火山的知识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而马鞍山属于0.9万年前的死火山。

老师根据沿途的火山地貌为我们讲解了熔岩流,呈液态在地面流动的熔岩。

其温度常在900℃-1200℃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

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甚至堵塞在火山口内;基性熔岩流动性强,当熔岩来源充足,地势适宜,则流布范围广而远。

在火山口公园内,风炉岭火山8000多年前喷发时,岩浆流淌到这里的见证,火山一次又一次喷发,冷却的岩石一层一层叠加,从而形成台阶熔岩流。

还可看到一股小型像绳索样熔岩流,称绳状熔岩。

以及一小型狭长洞穴,即袖珍的熔岩隧道。

这片岩石是从风炉岭火口流出玄武岩在这里冷却而成,可以看到熔岩从已经固结的表壳中流出情况,流纹清晰可见,是十分难得的地质景观。

 从风炉岭火口流出的熔岩流,在其顶部,可观察到环状园形的岩石景观,专家称,这是岩浆流动过程中一个小型的无根熔岩池,岩浆或气体从这里冒出地表。

柱状节理在火山口公园内,朋友们会发现很多六边形玄武岩石柱,高低错落,时而石柱成林,时而石柱成道,这些石柱是岩流在地表冷却过程中收缩而成,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

而这一景观也形成了园内著名的“火山神道”。

并为我们介绍了湛江作为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拥有76座火山遗迹。

火山类型齐全、多样,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喷发的各类火山,既有岩浆喷发而成的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又有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玛珥火山。

雷州半岛火山在经历了多次大的喷发后,尤其是距现在十四、五万年前的湖光岩火山喷发,虽然至今已退烧熄灭,但是经过天长日久、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成了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玄武岩台地上千姿百态的火山灰、火山弹、熔岩层、熔岩湖以及柱状节理、凹洞景象等等。

其中的“火山蛋”是由火山喷到空中石岩浆物质快速冷凝而成的一种火山喷发物。

由于流体动力学的作用,岩块形成了圆滑的形状。

火山蛋有圆形、长形、纺锤形等多种形状,一般堆积在火山口附近及火山锥斜坡上。

我们还参观了火山工艺馆,火山工艺馆利用玄武岩制造了很多工艺品,还有砚台、琥珀和一些火山石做成的一系列工艺品。

其中就有用玄武岩打磨成的磨脚石,因为玄武岩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比较适宜送给亲朋好友;

金蟾迎客后着我们来到了火山古村落,这里体现了火山文化,它保存千年以来人们利用玄武岩建造的石屋,石门,石塔和山神庙。

走进石屋前,我们看见石屋的房檐下的口缸,这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缸?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缸是这里代表一家人财富的象征。

我们就在想海南不是热带吗?

怎么会缺水呢!

原来是这里的玄武岩。

武岩它多空隙,这样的话,虽然降水多但是这个地区也是缺水地区。

也正是玄武岩的这种多孔构造,使得玄武岩有隔音功能,所以它也用在各大歌剧院。

走进房子我看见了火山村落人使用的农具还有家具,还看到了该村落最昂贵的嫁妆。

在屋后我们还看见该地村民用来榨甘蔗的东西。

接着我们来到了山神庙。

真是无不含有火山的气息。

穿过野菠萝林后我们来到了火山口,它之所以没有形成火山湖,是由于玄武岩的多空构造,在这里生长了许多蕨类植物。

它的火山口不完整。

马鞍岭是石山地区死火山群中最高的一座,海拨222米,上有两个大火山口,中间连着一条山脊,名为一字岭,活似马鞍,因而得名。

海南岛位于地球上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因而有火山喷发和地震。

马鞍岭火山口是在新生代第三纪末上新世晚期至第四纪初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

该火山口直径为220米、深90米,火山口的底部无积水。

游客顺着铺砌的石级,沿阶而下,可直达火山口底部。

底部是一个不大的洞穴,洞口草木丛生,洞中及洞壁熔岩完整。

火山口下,相传有72个奇洞,其中的卧龙洞和仙人洞最为壮观。

卧龙洞长3公里,宽10米,高7米,洞里道路平坦,洞壁光滑。

仙人洞从地面纵观,象一座座并排的人工拱桥。

洞里有洞,洞里有天,洞里的悬石,似落非落。

这些火山熔洞是在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溢出的玄武岩流在沿着低地流淌的过程中,表层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迅速冷却固结成岩,而中间部分熔岩继续流淌,当从火山口溢出的熔岩一且中断,流走的熔岩之后则出现空洞,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洞穴。

到马鞍岭火山口游览,一进大门即开始登山,步步石阶修砌得整齐雅观,两侧长着茂密的绿树和热带花卉树木,一派南国情调。

登至山顶,正是火山口的边缘,马鞍岭火山口风景区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科学旅游胜地。

我们接着来到火山知识角,在这里展示了不同国家的壮丽火山景观。

(二)、东寨港红树林

在海南沿岸的泥湾中,生长着许多红树林,涨潮时,除了高大树木的树冠露出水面外,大部分被海水淹没,因此这里红树林被人们称为“海上森林”。

热带的海南是我国红树林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

海南现存的红树林区域约5101.13公顷

海南的红树林以琼山、文昌为最,其中琼山区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区之一。

在琼山市的东寨岗有红树植物是17科28种(不包括省外引进种在内),占世界红树植物86种的32.6%,占中国红树植物总种数的37种的75.7%,为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在绵延的50多公里的海岸泥湾上,生长着1860公顷的红树林,成为附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卫士。

红树林是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植物群落,由于其大部分树种都属于红树科,所以生态学上将其称为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

红树林为了适应淤泥通气不良这一生境,它们的形态生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红树、红海兰有庞大的拱形支柱根;秋茄树与角果木有板状根,红树种具有特异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三)、博鳌亚洲论坛会址

博鳌是万泉河的入海口,海河交融之处横亘着一条绝美的玉带滩。

据说,玉带滩作为分隔河海最狭长的沙滩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到万泉河的入海口就一定要登上博鳌风景区内的金牛岭,山上林木葱笼,怪石嶙峋;岭脚村寨错落,椰树成林。

俯瞰远处,万泉河水与博鳌港的海水浑然天成。

亚洲论坛的举办让博鳌从海南众多美丽而不为人知的小镇中脱颖而出。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四)、珍珠养殖场

海南的珍珠在珍珠界是享有盛名的,历来珍珠界有句话讲:

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

而南珠指的便是产于南海之珍珠,主要产在海南和广西的北海,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得益于海南得天独厚的环境:

海湾开敞,风浪较小,没有内陆大河注入,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6℃,气候温和,水温适宜,沿海水质清净没有污染,浮游生物极其丰富,能够提供珍珠母贝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所有这一切为珍珠贝的生长与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所产出的南珠被誉为“海南一宝”“天南贡品”和“南珠之冠”。

 珍珠按照形成可以分为三类:

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和含铅压模珍珠。

(五)、天涯海角

前海后山,在山海之间的沙滩上,耸立着无数崔嵬巨石,石身多呈流线形,顶秃而圆,如蹄膀,如覆舟,如屏风,如床如几,如蹲如踞,或卧或立,或坐或依,进入石林,一眼便可看到石壁上刻着“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大字。

“天涯”二字为清代雍正十一年崖州守备程哲题字。

“天涯缕赤壁,海角馋刻尖,举目望南天,一柱镇乾坤”的诗句,正道出了“天涯海角”石景的奇趣。

(六)、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兴隆镇,植物品种1200多个,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神秘果、菠萝蜜、咖啡树、胡椒树、可可树、见血封喉、龙血树、面包树、绿玉树、光棍树等很多热带植物。

神秘果,吃了以后两个小时内无论吃什么都是甜的。

龙血树因它的树枝是红色而得名,又因它的寿命可达上万年,所以又叫长寿树。

见血封喉,这种含有剧毒的树种它的汁液如果通过人的伤口渗透到人体血液中将必死无疑。

胡椒,可防腐,还可作调味品。

可入药,有镇静,温中散寒、下气、健胃、止痛、消炎、解毒等功能。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茎花、茎枝、板根现象。

在参观完之后,我们有幸免费品尝了植物园特制的茶和咖啡,在出园的时候有一个饮品特产超市。

(七)、石碌铁矿

 石碌铁故亦称海南铁矿,位于昌江县城石碌镇南3公里金牛岭北麓、昌化江支流石碌河畔。

这里的铁矿以质优、品位高而闻名于海内外。

石碌铁矿形成于5亿年前早古生代的寒武系地层中,属沉积变质矿床。

铁矿的储量为3亿多吨,主要为赤铁矿,平均品位为51.78%,最高品位69%,居全国之首。

我国大多数铁矿均为贫矿,仅石碌铁矿一枝独秀,为富铁矿。

它具有矿体集中,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剥采比例小,可进行露天开采等优越条件。

(八)、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西南部海滨。

莺歌海盐场象一只巨大的口袋,只要把南海的波涛关进莺歌海,它就会象一只神奇的蒸发皿,利用充足的阳光,把那取之不尽的海水,制成银塑似的群山──盐堆。

莺歌海盐场年产原盐50万吨,化工原料15万吨以上。

这里具备着得天独厚的制盐条件,首先,莺歌海附近没有大河入海,加上雨水比东部略少,有近半年时间为旱季,因而海水盐度高,为35‰,即100公斤海水中含盐3.5公斤。

其次是,这里冬半年是旱季,夏半年虽为雨季,但东南季风翻越中部的五指山区吹向西部时,气流下沉,绝热增温,形成“焚风”。

这种干热的焚风使莺歌海地区不但无雨,而且海水的蒸发量加大,有利于晒盐。

莺歌海具有这些晒盐的好条件,因此,盐产量素居华南之冠。

(九)、尖峰岭

尖峰岭位于岛西南部的乐东、东方两县境内,主峰海拨1411米,山势陡峻,坡度多在30°以上,南华河横贯林区中央。

山地相对湿度较大,成土母质主要是中生代的花岗岩侵入体,土壤自低到高有着明显垂直变化,在海拨250米以下的是红褐土,250-1000米为山地砖红壤,海拨10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

随着地势的升高,气候因子的变化,导致植被产生垂直变化。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外貌的不同,可划分为4个植被垂直带:

稀树草原带--常绿季雨带--山地雨林带--山顶苔藓矮林带。

(1)稀树草原带

分布于尖峰岭四周海拨25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地带。

这里气温高,1月均温22℃,蒸发量大于水量,气候干热。

石芒草、扭黄茅、芒、华三芒草等占优势。

草原上生长着稀疏的灌木和灌木,主要有山芝麻(梧桐科)、桃金娘科野牡丹。

群落中乔木星散分布,常见的有木棉、厚皮树、漆树科,叶为奇数的状复叶)。

(2)常绿季雨林带

分布于海拨250-600(650)米的山地上,土壤为红色砖红壤。

本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很丰富,以龙脑香料的青梅占明显优势,成片生长。

樟科、无患子科、桃金娘科、大戟科、柿树科也占有一定比例,此外还有桑科、金缕梅科、山榄科、楝科、芸香科、茜草科和棕榈科等热带科属的种类。

群落的结构和外貌均具有雨林的各种特征。

垂直结构可分为五层。

林下枯技落叶层较厚,层间植物较发达。

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具板根。

(3)山地雨林带

分布于海拨600-1000米的山地。

“冬季”平均气温16℃,相对湿度80%。

土壤为黄色砖红壤。

山地雨林种类组成很丰富,以壳斗科植物最多,其次有樟科、山茶科、罗汉松科植物,其他种类与季雨林相同。

林中的大蒲葵生长高大,为木本类型主要特色之一。

群落结构和外貌与前一类型同。

但林中混生一些针叶树这一特征则与其他类型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湿度增加,木质藤本和附寄生植物都比季雨林中丰富,许多树木如盘壳栎、绢毛木兰和樟属几种都具有放射状板根。

乔、灌木叶光滑、全绿,以草质为主,多数具明显尾状尖,表明本类型仍然具有明显的雨林特色,在800米以下,发育有沟谷雨林。

(4)山顶苔藓矮林带

本带是山地雨林发展到山顶部位,受大风、云雾重的影响而形成的,其组成成分、外貌和结构上均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植物多属于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蔷薇科、五裂木科、远志科、木樨科和竹亚科等。

群落结构简单,共分三层,乔木只有一层,平均高4-10米,灌木层以林仔竹占优势,草本植物稀少,层间植特以苔藓为主。

尖峰岭森林覆盖率为96%,几乎浓缩了世界热带地区所有的植被类型。

区内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南美、非洲、亚洲的热带雨林相近似。

全区有维管植物2800多种,约占全国植物种类的8%,各类陆生脊椎动物530多种,昆虫2200多种,分别占全国种数的6%和48%,占海南岛种数的19%和83%,有黑冠长臂猿等55种野生珍稀濒危动物,有“活化石”桫椤等67种珍稀濒危植物。

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热带北缘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而且空中花园、绞杀、大板根现象很多,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教学和森林生态旅游价值。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我国有槟榔1种,原产马来西亚,现在海南全境都有分布,以南部为多。

(十)、阳朔的旅游资源

  阳朔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是山、水、岩洞、古榕等;人文景观主要是亭、台、楼、阁、石刻等。

全县可供观赏的大小山峰数百座,一条十分诱人的漓江河,30多个岩洞,10多处楼台亭阁,近百处石刻,一株令人流连忘返的千年古榕。

分5大景区、150余处景点。

1986-2002年,新开发的著名景点有莲花洞、碧莲洞、聚龙潭、世外桃源、刘三姐水上公园、滨江公园、蝴蝶泉、遇龙河、田家河等。

(十一)、贵州肇兴

肇兴侗寨,肇兴又名肇洞,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它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东南72公里,从肇兴镇上一直向西往水口方向,有土路往广西独峒,约35公里;肇兴侗寨在黎平到从江﹑是崎岖难行的山路。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所以肇兴是这一方最先开始有人生存居住的寨子。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就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在寨中,吊脚楼鳞次栉比,禾仓、禾晾、碾房、榨房、井亭、鱼塘布局合理,鼓楼、花桥、戏台,把整个侗寨点缀得古朴宁静。

代代相传的侗歌侗戏,舞蹈音乐,民间风俗则使人感受到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

总之,这里有浓厚的侗族文化底蕴。

七、心得体会:

经过本次的海南实习,让我们把课本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真正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也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毅力。

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收获。

比如说:

去感受了热带气候与亚热带气候之间的不同,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这次实习给了我们这些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大海的广阔与浩瀚的宝贵机会,从而让我们的视野得到一定的开阔。

总之,此次实习收获颇多,不仅仅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更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加牢!

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