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843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doc

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力差。

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大多负债率高,抵御风险能力差。

不仅如此,而且伴生的是缺乏现代经营理念、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等。

一般而言,80%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超过10年。

在金融部门看来,面对经营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较为谨慎的对策和措施。

2、企业不透明,信用度不高。

银行贷款比较看重企业诚信,而社会环境造成率许多企业家自身道德缺失,有些为了避税,造成了企业做假账现象普遍,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大。

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行为随意,企业报表不真实,不良贷款率高,严重影响了自身的信用度。

加上社会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也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

3、缺乏抵押物,融资成本高。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多少资产,加上银行有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抵押物,找不到担保方,到银行贷不了款。

目前,实体经济普遍发展步履艰难,企业间因担保造成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从体制层面看:

1、金融体制改革不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少。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银行相对不足,特别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我国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比重分别为70%和30%左右,其中银行贷款四大国有银行占了70%以上份额,直接融资中则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

这样一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垄断国家金融资源的局面没有改变,不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个局面就不可能有较大的改变。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占企业总量1%不到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金融资源份额,而占99%的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而占全部企业数的99%的中小企业,对全部工业总产值和利税贡献率分别占60%和40%,还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

这样的金融体制格局,不仅有失公平,也会严重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后劲。

  2、多层资本市场发育不良,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国家对企业上市企业和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等,但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门槛仍然很高,95%以上等中小企业依然无能为力。

国外企业股权融资非常普遍,而国内则股权融资市场发育严重不良,股权融资只有少量的基金在做股权投资,不仅要求高,而且融资成本也不低。

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

3、信用担保体系落后,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目前,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多数缺乏资金担保实力,经营能力普遍不高,加上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向担保机构的转移,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担保企业生存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一直来缺乏个人、企业信用体系的整合顶层设计,信用机构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各类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不对称状况没有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

(三)从银行机构角度看:

1、银行经营商业化导向,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风险控制,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缩小了银行经营网点,对中小企业贷款手续办理成本高,地产、国企的贷款导向一直是银行的首选,中小企业贷款相对比例被压缩,金融泡沫严重,金融风险在放大。

短期内这个趋势依然存在。

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主要依赖城市商业银行,造成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主体缺乏、产品不多、服务不到位、贷款少等问题。

2、银行机构调控的惯性,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贷款规模宽松首先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优先得到贷款,遇到贷款规模增长过快,收缩时也是确保大企业、国有企业先,中小企业无关轻重。

如今年前四个月贷款规模过快,目前压缩的首先是中小企业的贷款。

这种习惯的做法,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为一句空话。

银行为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带来更深层次的危害,首先对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采取了谨慎的处置,表像是惜贷,实际是压贷。

3、银行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目前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虽然比以前有变化,但是依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服务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不快,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

按照以前审贷要求,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生存和发展困难。

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不健全,客观上导致了社会普遍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不惜一切代价从民间融资,或者付出更高的融资代价。

4、银行融资手续繁琐,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银行为把控风险,设计操作流程长、环节多,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烦琐的业务流程,有得越弄越负责,一般中小企业是很难搞懂的。

例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向银行贷款时,还要对其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而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错过资金的最佳效益期,与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季节性要求差距较远。

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量少而频率高,需要简单而快捷的服务。

许多中小企业抱怨,银行办理小额贷款起码都要半个月和一个多月,有得还不知道能否得到贷款,使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苦恼异常。

(四)从政府层面看: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中小企业本身是需要政府政策扶持,才能渡过幼年期的,认为中小企业是靠市场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发展经济功能的发挥。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如项目财政补贴、科技项目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担保企业风险金补助、中小企业孵化政策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

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有些地方政府,对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的金融业态,采取了不自觉的排斥态度,借口国家金融政府不允许,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更加困难。

政府在法律上缺少对中小企业平等获得金融资源对法律支持十分明显。

2、政府缺乏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平台,企业融资信息需求不对称。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融资能力弱,也不可能建立灵敏快速的金融产品信息的对接机制。

金融机构的市场效益导向,不愿意投资中小企业金融信息的对接平台,造成了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短腿。

由于金融机构多融资产品非常复杂,种类繁多,中小企业本身条件素质决定,不可能了解和全部掌握金融产品,因此信息不对称多情况是常态,因此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融资难,不知道通过什么金融机构、通过什么途径、通过什么金融产品来实现企业多融资。

因此,政府应当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才能化解融资难问题。

3、政府信贷差别政策,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借款高的浮动利息。

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

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民间高利借贷。

而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