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74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docx

福建专版秋上册3语人教部编第7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明友》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得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带刺的朋友》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课后练习二借助图表“填写音乐家档案”,引导学生借助初读把写得美妙的声音摘抄在空白处,把积累词语与初读感受结合起来;课后练习三列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感受和积累描写声音的生动的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课后练习三列举了含有生动表达的句子,“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插图或影视作品感受树林当时的样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一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层想象,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课后练习三列举了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从越来越亲近的称呼中感受到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情感。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想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进行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和以前的记叙文不同的是,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仅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他们仅仅观察生活现象的表面,不善于做深入的思考,并且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零碎的,不注重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加上他们阅读量不大、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在习作中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成为一大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突破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同时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描写和叙述中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交流,在不断的小结中深化认识,积累语言。

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3.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于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1.大自然的声音

2

22.父亲、树林和鸟

2

23.带刺的朋友

2

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

1

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2

合计

11

 

21大自然的声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妙、奏”等七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呢”,熟练书写“妙、演”等十三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二十二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3.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4.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键能力力格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2--3自然段。

(重点)

2.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声音导入。

教师口述:

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自然。

声音展示:

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听听大自然里的美妙声音!

(板书:

21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大自然为什么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举例: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

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开始,利用课件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美妙演奏呢喃细语雄伟打击汇聚叽叽喳喳

(重点指导生字“奏”为平舌音;“喳”为翘舌音;“喃”为前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

呢喃细语

(3)学习多音字:

曲(qǔqū)呢(není)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

a.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曲(qǔqū)

qū1>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曲折;2>不公正,不合理,如曲说、曲解、委曲求全;3>弯曲的地方,如河曲;4>偏僻的地方,如乡曲;5>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如酒曲、曲霉。

qǔ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话;2>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寡。

b.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呢(není)

ne1>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例句:

是应该买苹果,还是应该买雪梨呢?

2>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定的语气。

例句:

他还没来呢。

ní1>悄声细语,燕子鸣声,如呢喃;2>呢绒,一种较厚较密的织品。

读一读:

a.两位老同学一起走在弯曲(qū)狭窄的小路上,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儿时的歌曲(qǔ)。

b.燕子在呢(ní)喃,大雁掠过蓝天,潺潺流水捎来了春天的讯息。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动呢(ne)。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呢喃】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

【雄伟】累积起来,聚到一起。

【激动】小声说话的声音。

【汇聚】汹涌:

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

大浪互相撞击。

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汹涌澎湃】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波澜壮阔】雄壮而高大。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讲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围绕这一意思依次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激”是左中右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件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奏”“琴”“柔”在书写书要注意撇捺舒展;“琴”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最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敲”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奏、琴”和左右结构的字“妙、演”,学生练写。

妙:

“女”首笔撇点的撇要长,点稍短,横稍向上拉;“少”的点稍高。

演:

右边“宀”下边有一短横,下边是“由”,中竖与上横相连。

奏:

上边三横要紧凑,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三横,捺在下横处,撇和捺要舒展。

琴:

左边“王”下横变为一提,两个“王”要扁小,“今”撇和捺要舒展。

柔:

“矛”上边横钩要短扁,钩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木”要宽大。

感:

注意“咸”里面有一短横,右上角有一点,“心”要扁宽。

受:

上下两部分窄、中间要宽,上边四笔要紧凑,下边“又”舒展。

激:

三部分要写窄、紧凑,中间下边是“方”,上边有一点。

击:

上边两横中下横要长,下半部分稍扁窄,中间一竖贯穿上边两横。

器:

四个“口”要小、匀称,“犬”要扁宽、右上角有一点不能丢。

滴:

右边上横要长,下框要大,里面“古”要小。

敲:

“高”要窄,两个“口”要小,注意右边不是“支”,上边短横不出头。

鸣:

“口”要小,第七笔竖折折钩都稍长,上框内有一点,下横最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全班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对于会写字,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在交流中掌握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手风琴打击乐器

(2)表示动作的词语:

演奏呢喃细语敲敲打打汇聚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美妙轻轻柔柔温柔雄伟激动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4)描写声音的:

美妙呢喃细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叽叽喳喳唧哩哩

(5)叠词:

轻轻柔柔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叽叽喳喳的唧哩哩

2.练习运用:

练习用表示声音的词语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3)

(5)

 

(6)

(7)

 

(8-10)

 

(11)

 

(12)

 

(13)

(14)

 

(15-27)

 

(28)

(29-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

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今天,这些音乐家和歌手将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齐读课题)

2.大家想去听吗?

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课件出示词语)——认识他们吗?

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美妙演奏手风琴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感受雄伟激动打击乐器

虫鸣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汇聚淙淙潺潺哗啦啦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叽叽喳喳的唧哩哩

(1)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词造句。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象声词:

描绘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鼓励学生说一两个这样的词。

3.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作者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这句话来写的。

)(板书:

总起许多美妙)

2.为什么说“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

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1)指名发言,全班交流:

说说你都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怎么美妙呢?

先说说你喜欢哪种声音,再读读你画的句子。

(2)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文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板书:

分述风水动物)

【设计意图:

要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己找到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初步接触拟声词,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品读释疑

(一)欣赏风的声音。

1.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

2.风会演奏出什么音乐呢?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大胆想象,自由交流)课件出示: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这段话是围绕“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来写的。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2)从“音乐家”“演奏”“翻动”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家”“演奏”“翻动”,作者把风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风在树林吹动树叶的样子、声音,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为什么说树叶像歌手呢?

(因为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是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

风一来,树叶摆动会发出声响,就像音乐一响歌手开始歌唱一样。

风大树叶晃动厉害,声音就大;风小,树叶晃动轻微,声音就小。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多么形象的比喻呀。

)(板书:

翻动树叶)

3.风会演奏出哪些音乐呢?

(自由交流)课件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从“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你了解到什么?

“呢喃细语”和“雄伟的乐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温柔”“拂面”的微风像什么?

“激动”“合奏”的狂风又像什么?

(“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大小的风的声音特点形象的描摹出来。

“呢喃细语”和“雄伟的乐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温柔”“拂面”的微风多像一首摇篮曲,“激动”“合奏”的狂风又像豪迈激昂的进行曲呀。

)(板书:

微风拂过狂风吹起)

(2)作者为什么用“拂过”而不用“吹过”呢?

(“拂过”是对微风的动态描写,采用拟人手法,显示出它的轻柔,像母亲的手拂过面颊一样,富有浓浓的喜爱之情。

“吹过”只表示风过树叶动的姿态,缺少亲切喜爱的快乐的情绪。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激动”“力量”“威力”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4)指名2~3人有感情朗读。

(5)女同学是温柔的微风,男同学是雄壮的狂风,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用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表现出风的特点。

(6)教师评议,引读小结: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3.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出风的美妙,读出声音的变化。

(学生配乐朗读)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

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悟。

如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二)品味水的声音。

1.谈话过渡:

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小结: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在玩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3.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交流: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4.课件出示: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这句话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2)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雨水当顽皮的孩子来写人来写。

5.听,音乐会开始了。

课件出示: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1)“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声音多好听啊!

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拟声词”。

你对“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两个词语是怎样理解的?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两个拟声词对雨滴打在树叶上声音的描摹极其形象,很像鼓声。

)(板书:

雨滴敲打)

(2)句中使用的省略号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

(省略号表现出声音的连续不断,耐人品味。

在句子中,两个省略号更像是乐谱中的符点。

(3)积累:

“叮叮咚咚、滴滴答答”是AABB式的表示声音的四字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噼噼啪啪嘁嘁喳喳叽叽咕咕

(4)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丁丁冬冬……”的不同音效。

6.“小雨滴敲敲打打”“小雨滴”都“敲敲打打”过什么物体呀?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

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谁是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雨滴的大鼓,任由雨滴敲打,多么生动。

(2)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联系生活经验互相交流。

(3)指名朗读。

7.指名生说:

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干什么呢?

(会唱歌)课件出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指名学生读。

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

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大胆想象,并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

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

(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淙淙”“潺潺”“哗啦啦”三个拟声词对雨水由少到多逐渐汇聚,由缓到急的流动声音的描摹非常生动。

)(板书:

小溪奔流)

(3)你对“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是怎么理解的?

(山中小曲的轻快与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形成对比。

(4)师生小组合作朗读:

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①师: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②1组: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

③2、3组:

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

④4、5、6组词:

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⑤师: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

8.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

让我们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

(全班配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9.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

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10.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三)感受动物的声音。

1.教师导语:

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2.这部分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这是本段中心句。

3.课件出示几种大自然中的动物,鼓励交流:

在大自然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

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

(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4.课件出示: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说自己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这一句将树上、树下、水塘边常听到的声音进行描摹,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音乐无处不在,处处美妙。

)(板书:

鸟叫、虫鸣、蝈蝈唱)

(3)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评议并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