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77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教案

2017年12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2次印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授课内容

24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授课月日

教学目标

1.读、背、默全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基础知识目标,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均与近体诗有着明显的差异,要通过诵读、比较来体会。

2.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这两首诗为叙事诗,应理解诗中所叙之事,并感受诗人从中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写作目标,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积累拓展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外貌、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精彩,值得细细品味,并在写作中有所借鉴。

教学重点

1.读、背、默全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教学设想

1.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古体诗形式上的特点和两首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避免脱离诗歌情境灌输知识。

2.两首诗的叙事性较强,拟采取改编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析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希沃一体机

教学素材

背景音乐霍尊-唐诗MP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频朗读素材(mp3);《卖炭翁》音频朗读素材(mp3);相关图片25张。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

  

2.制作配套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XX文库中)。

教学小结

(课后填写)

作业

课文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语文作业本;

[教学步骤及过程]课前出示课题PPT配背景音乐霍尊-唐诗MP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

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我们将要学习的24课《唐诗二首》可以让我们初步了解唐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见上表格)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析歌行体诗意朗读析诗内容精彩描写赏诗名句

1.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诗中的茅屋即指草堂。

有“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对联。

作者杜甫,字子美,唐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所作之诗被后世称为“诗史”。

2.析歌行体

这首诗就格律而言是一首歌行体古诗,就内容而言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歌行体”既有“歌”的特点,又有“行”的特点。

什么意思呢?

所谓“歌”的特点,就是有连续的频繁的韵脚,例第一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所谓“行”的特点,就是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有致。

例第四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

3.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的字注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zhuǎn/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yǐ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析诗内容(书间笔记)

(1)这首诗是分四节来写的。

每节诗描述了一个画面,据图概括一下每节诗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第一节:

字面意:

八月的深秋狂风怒号着,卷走我茅屋上层层的茅草,茅草飞渡过江,洒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高的树稍,低的飘转着沉落到池塘的水边。

画面:

秋风破屋

节意:

写秋风怒吼,吹飞屋上茅草,表现出痛惜之情。

第二节:

字面意: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忍心当着我的面做“贼”。

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我喊的唇焦口燥,也阻止不了,回家后只好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画面:

群童盗茅

节意:

写村童盗茅而去,表现出焦灼而又无可柰何的情绪。

第三节:

字面意:

不久风停了,云如墨色一样,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的样子,渐渐地黑了下来,被子用了很多年了,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连续不断。

自从战乱以来,很少能睡个安稳觉了,漫漫长夜,又湿又冷,如何挨到天亮啊!

画面:

破屋漏雨

节意:

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

第四节:

字面意: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呢,使得天下的贫寒百姓能得到庇护而高兴起来!

即使是在风雨中也能稳如泰山而不动摇啊!

什么样时候眼前才能耸立起这么多房屋啊。

(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茅屋是破的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

画面:

愿得广厦

节意:

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不顾已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

完成思考探究一

(2)将四幅画面联系起来,推推本诗的主旨。

板书设计

秋风破屋心情苦痛风·白天·屋外·事

现实群童抢茅无可奈何自己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雨·黑夜·屋内·人

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

主旨: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记题目处)

——主旨:

通过叙述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现出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博大宽广的情怀,即忧国忧民的情感。

(3)时间允许可作拓展:

①诗为事作,屋凭人传。

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

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②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首》

点评: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前苏联〕别林斯基

5.精彩描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非常精彩,值得细细品味,并在写作中有所借鉴。

例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其后又用一“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这些描写,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例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

例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完成思考探究三

6.赏诗名句

(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呼喊。

(2)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

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

(请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

[老师寄语]

这首诗从内容上而言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表达方式上是先叙事,后抒情议论的。

叙事中间或有描写,也就是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

愿同学们在诵读时多加体会。

[课后作业]积累拓展五:

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将本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示例一:

八月的秋天狂风怒号,萧瑟冷寂,日落时分一股强劲无情的暴风卷走了茅屋上的几层茅草。

我走出屋,看见大片大片的茅草屋飘荡在江水上,树枝上,满地都是。

一想到辛苦搭成的茅屋被环境破坏成这样,便感到心痛万分,没等自己拉起茅草,一群孩子突然从南村跑来,不顾我的阻拦与批评,公然抱着茅草跑到林中去,喊到自己唇焦口干也无济于事,只能拄着拐杖回到家中。

我知道,再怎么喊也是无力的了,望着露天的房顶,止不住的叹息……

一会儿风便停了,天已黑,墨色的黑,什么都看不清,蜡烛烧得只剩下一公分,忽明忽暗,我坐在床边,凝视着用了多年的被子,早已冷得像铁板一样,孩子睡觉时睡相不好,硬是把被子踢破了。

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眼睛一直定能够着屋内麻绳一样密集的雨点。

这屋子已用多年,因漏雨连一个干的地方都没有了。

一伸手便能触碰到冰凉的雨水,使人精神一振,回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悲惨遭遇,历历在目,自己赌气辞了官,却没想也害了家人,如今连一个温暖的居所都没有了,整天受饿挨冻,担惊受怕,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好觉,今晚又将是个不眠夜,这又湿又冷的环境让我如何挨到天亮。

妻子劝我早点休息,我在心中叫苦,我也想啊,但自己一闭上眼,百姓的痛苦经历便浮现在眼前,我不得不为国家命运而担忧啊......

日出,晨光照射着大地,仿佛看见了一座座宽楼瓦房矗立在眼前,看到了寒门贫苦的士人露出笑脸,如果真的能得到千万间大屋,庇护贫寒的士人,即使我的屋子破漏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

可惜,这也只是梦啊,都是战争,都是它惹的祸,给百姓带来了如此大的伤害。

不惜做偷窃的事,我该怎么才能拯救人民,拯救国家,拯救社会呢。

看着现在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实在是对不起国家啊!

示例二

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继位。

杜甫在朝廷因不被重用,愤然辞官离开,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溪边盖了一座勉强能够栖身的茅草屋。

本想就这样安稳度日,可是贫穷却使他连一处房子都千疮百孔。

秋天本该是天高气爽,可这天却刮起了大风,大风如呼啸的野兽般,经过杜甫的茅草屋,并顺带着揭跑了房顶的几层茅草,茅草如撒了欢的孩童般,飞过了溪水,落在了溪边。

而有的茅草,飞的高的则挂在了高高的枝头,耀武扬威的,飞的低的,则低入了池塘,水洼中。

杜甫见到自己的房子成了这副模样,却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一边做着鬼脸一边向杜甫走去:

“略略略,你这个老头东西,我们要的就是你的茅草。

”一群孩童当着杜甫的面,竟一人抱起一捆茅草,嬉笑着跑进竹林,可怜了年老无力的杜甫,虽追着呵止他们还回茅草,但纵使口干舌燥,也还是没追回一根,只好拄着拐杖,喘息着回到住处。

不一会,风停了,天空中的云像被墨泼了一般的黑,地面上的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中。

杜甫和孩子躲在床上,被子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听着外面的雨声,雨势算不上小,屋外下雨,屋内也下雨,雨水顺着茅草间的缝隙,落在地上,床上,桌上,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杜甫难眠,可身侧的孩子却已睡熟了,孩子睡觉不老实,脚一蹬,竟“哧啦”一声将被子蹬出一个大豁口。

自从安史之乱开始,杜甫就再未睡过一个好觉,长夜漫漫,叫他怎能熬到天明。

他在床上,心中暗想:

“如何才能够得到千万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让天下所有有能力,有学识的人都能够安稳度日,再也不惧怕风雨会破坏他们的住所。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即使我的茅草屋被风吹散,我被冻死也是心甘情愿。

屋外,雨还在下,屋内,人还在思。

第二课时

导语: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这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卖炭翁》一诗,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叙事诗,从格律上看是乐府体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卖炭翁》

写作背景诗意朗读内容写法精彩描写赏诗名句比较阅读

1.写作背景

(1)本诗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卖炭翁》一诗是白居易“为事”之作的杰出诗篇。

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诗人有自注云:

“《卖炭翁》,苦宫市也。

”,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2)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

什么是宫市?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夺去了,宦官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为掠夺。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的字注音。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líng,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3.内容写法(书间笔记)

(1)据图疏通字面意思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围绕“炭”概括两诗节意。

第一节:

烧炭运炭

第二节:

炭被夺

(3)下列几组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书间笔记]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

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衣正单”与“愿天寒”

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4)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记思考探究二)

主旨:

诗歌讲述了一个卖炭的老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事。

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

4.精彩描写

《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非常精彩,值得细细品味,并在写作中有所借鉴。

例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卖炭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卖炭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例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例3(晓驾炭车辗冰辙)

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完成思考探究三

5.赏诗名句

(1)借助思考探究三示例。

(2)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

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

这两句作了回答。

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

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

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6.小结: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烧炭艰辛,运炭艰难

对比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强买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横冷酷

7.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体会两首诗的不同样式和风格。

(有时间则讲)

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诗体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是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不同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老师寄语]

一首诗就是一颗心,它载着作者的心声飘到我们耳畔,让我们听到了一颗心的倾诉。

愿同学在阅读古诗时,能深悟作者的情怀。

[课后作业]积累拓展五:

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将本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卖炭翁》示例一:

(倒叙)

天蒙蒙亮,昨夜的雪很大,地上积了足有一尺深。

临街店铺的门板紧闭着,偶而一阵寒风卷着地面的雪花吹来,吹得门板呼呼作响。

这时,静静的街上传来一声微颤的吆喝:

“卖炭啦——卖炭——”一辆牛车载着一位蜷缩着身体的老汉正缓缓向前移动,老汉脸上灰扑扑的,额头上烟火熏染的乌黑与车上所载的木炭,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位靠终日砍柴烧炭为生的人,老汉身上的单衣显然抵不过寒风的凛冽,他又打了个寒颤,极不情愿地抽出褪在袖子里的那只长满老茧,沾满炭黑的手,挥了一下鞭子,又向前赶路了。

天已亮了,路上的行人多起来,可买炭的人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人打探一下,价格也压得极低,老汉本盘算着用今天赚的钱买些口粮回去,再给自己添件过冬的衣服,可这样一来,便没指望了,老汉用疲倦的眼睛回头望了一眼这一车浸透他心血的木炭,又想起赶早卖炭的艰辛,不禁一阵心酸,眉头紧拧在一起,车行至集市南门已牛困人饥,只好在泥泞的路上稍作休息。

得得,得得……马啼声由远而近。

两个骑马人在老汉面前勒住了马,他们一路经过的地方小商贩躲的躲,藏的藏,一片狼藉。

老汉对朝延宦官出来强买强换的行为也早有耳闻,正要驾车离去,“老头,慢着”,那个骑马的白衣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老汉不敢反抗,试探地问:

“大人有何吩咐?

白衣人开了口,说:

“跟你做宗买卖。

”边说边从行囊中拿出半匹旧锦绫,系在老黄牛头上,“这些,换你一车炭。

”“啊!

”老汉听后犹如五雷轰顶,苦苦哀求道:

“大人,您可不能啊!

这车上千斤的炭怎么也比这缎子值钱啊!

你这样,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说罢跪下抱住白衣人的腿,白衣人一脚把老汉踢开,去卸牛车。

马上那个宦官大声喝斥道:

“老东西你知足吧,我等依圣上旨意办事,你敢抗旨?

”说罢,两人骑着马,拉着炭车往北去了。

老汉瘫坐在地上,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眼角流下。

枯叶带着雪花,缓缓落下来,再一次飘落在他身上,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条马车辗过的痕迹,一条雪的痕迹。

如今,他像一尊雪人,慢慢地,他疲倦得走不动了,他倒下了,永远倒下了,再也找不到他那雪的身影……

谁都知道,他是附近一带一位卖炭的老翁,无儿无女,专靠烧炭卖炭为生。

这种天气谁都不愿出来,只有他,只有他会在这种大雪纷飞的时候卖炭,为了什么———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口中的食物,为了不至于受到冰冻的困迫和饥饿的折磨。

看,他身上穿的衣服又脏又破又旧,可是他还宁愿天气更冷一些,更冻一些,好能够为自己的炭卖个好价钱,他没有一天能够轻松,每一天都在寒冷饥饿中度过,他怕再有一次,再有一次遇见黄衣使者,怕自己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化为乌有,他怨恨,他怨恨世道的不公,上天的不平,可是,他又能怎样呢?

只能看着千余斤的一车炭被抢走,只能看着自己呆若木鸡。

也许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他再也不必受到这种压迫与折磨,可以安心享太平了。

《卖炭翁》示例二:

(顺叙)

这里,是苍苍南山。

我住在一山之隅,每日上山砍柴。

此地多有松,遍野的劲松。

风悄悄溜过来,“沙沙”“沙沙”……远处,山峦环绕的弓形洼地里燃烧着熊熊之火,一片如此绚丽的金色。

夜快来临,我追随这夕阳啊!

“若说,我得马上砍完这片木头”。

我心中念叨,手上加紧干起来,汗流下来。

天黑了怎么有回家的路呢,我是没闲钱买火把的。

松无言地静穆在那里,注视着我佝偻的背脊。

回到家,推开门,一切隐去了生气。

鳏夫是没有温暖的。

梦里,我梦见添置上一件新衣裳,笑出声。

松矗立在不远处,陪我朗朗。

日子一天天过去。

我趁星星还没醒来便去烧炭。

白天所得的木头被染黑灸烤。

汗顺着白色发丝滚动下来,落在“滋滋”的炉里。

脸也被炉火映上一份赤霞。

顾不上别的了,我用手去翻看木头……啊!

好烫!

心里却仍是快乐的。

我那千斤炭快好了!

松也跟着开心,展开它笔直的躯干,拥抱我。

“到了集市的日子吗?

”不,还有三天呢。

“到了集市的日子吗?

”不,还有两天呢。

“到了集市的日子吗?

”对,就在明天!

怀着甜蜜入睡,我也不觉得薄被的寒冷了。

黑夜的影向石缝里躲藏,松爱抚地唤我。

牵上牛,我踏着如水月华向早市去了。

到达市门已是正午时分。

我和可怜的它饥肠辘辘。

“歇歇吧”,心口处有个声音。

不行,快些去赶集!

”另一个声音响起。

大风吹,雪夹着霜刮过脸,疼痛难忍,那毕竟是一张沟壑纵横的脸。

冰冷令我沉静下来,不顾饥饿,我决定:

向前!

心又开始兴奋了。

我似乎又听到了松树的声音。

“他们是谁?

”眼前突然闪出两个人影。

一人黄衣白领,袖口上是褶褶生辉的纹绣。

绿竹纹披肩迎风而动。

一人身着白袍,腰间束一条白绫缎,上系白玉。

他们朝我来了。

这莫不是……

转头刚想跑,发现大街上早已空无一人。

雪仍飘扬飘扬,松没了影。

“你的炭,留下!

”尖细的嗓子发出声音。

“不,放过我吧,大人。

我都快被冻死了。

我……”

话音未落。

白衣人一脚踹向我。

手不愿放开牵牛的绳,便又是一脚。

一脚又一脚……

我扯住他的衣角,那样小声的祈求“不行的,求您了!

您开眼吧!

但这次,我迎来的是马蹄,想躲开——一声惊叫划破白昼。

眼前一片黑。

我又梦见了,雀欢天喜地抖动身躯,消失在缕缕炊烟中。

白雾环绕的山上,锐利的松针,似绿莹莹的剑,风拂过。

它们不再歌唱,“沙沙”不再。

旭日还是朦胧的,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半空,透过雾霭,轻纱一样交织着。

不远处是一只佝偻的背影,他在笑。

铺天盖地的银粟洒下来,红白对比那样震撼人心,那样寂静。

我在梦我的桃源。

我将永远睡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