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90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docx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

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

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新课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

在教材的选编上,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

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为基础。

三上教材,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了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主线,本课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科学观察的入门课,让学生在参与有结构的系列活动中,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意义及其方法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把感知从随意转化到有目的的状态上来,知道有目的地看是观察活动的基本要求,经历一次科学观察方法及其意义的体验过程。

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1

课题

我看到了什么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点?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容真丰富,有的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3、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仔细看图,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特点。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容?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贴于科学活动专栏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2

课题

校园的树木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

一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2、描述: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

4、总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贴于科学学习栏目。

(对总结的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讨论交流:

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容?

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这棵树真大!

展示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树皮拓片。

把观察到的容记录下来。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3

课题

大树和小草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小草,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表格。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要求学生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3、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

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引导学生了解: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总结: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交流

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比较汇报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

并记录下来。

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4

课题

观察水生植物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难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记录纸。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

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

2、思考:

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

3、探究:

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

请课外继续探究。

新课标第一网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水分和空气等)

说说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

X-k-b-1.-c-o-m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思考: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填写维恩图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5

课题

植物的叶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3、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说说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xkb1.

描述:

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6

课题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2、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尺子,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菊花,狗尾草。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你能做到吗?

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说说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课后反思

学科

三年级科学

备课人

建萍

累计课时数

7

课题

植物的共同特点

所用课时数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2、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比较记录纸,植物一生的图片。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2、出示记录单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整理:

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回忆:

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记录单里。

思考: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

交流。

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

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

思考: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看图:

向日葵的一生

一棵大树的一生看资料库: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说说有什么体会?

交流:

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思考:

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

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