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9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爱国的对联.docx

关于爱国的对联

关于爱国的对联

  篇一:

爱国对联

  对联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刘建国

  对联,通常称对子,又叫楹联,它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

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具有史学价值的对联(姑且称之为“历史对联”),探讨对联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历史课(特别是中国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历史对联,是揭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惨遭外来侵略、宰割这一悲剧性画面,激发学生仇恨侵略者,发奋自强的好材料。

  如有这样两联:

  1、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2、许多豪杰;如此江山。

  第1联是揭示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的题图联,联语将十九世纪末遭受列强瓜分,凌辱后中国社会图景简洁地反映了出来。

第2联则以反语形式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军阀之间混战连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了讽刺性的描绘。

课堂上,教师若能联系史实并辅以沉痛而有感染力的讲述,不难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再看一联:

  蚕食鲸吞,举国不胜今昔感;

  鹰临虎视,惊心莫作画图看。

  此联是对1935年订立,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图谋灭亡中国,中华民族严重危机这一历史危局的形象刻画。

运用此联讲述,能充分展示出这一危局,深刻理解北平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悲呼纳喊,痛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恶。

  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历史,是一部令人心酸的挨打史。

标榜“文明”的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土地上干尽了践踏人间一切人道和文明的恶事。

这部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在教学中以历史对联来充分利用,有助于激起自强的信念,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倍加珍惜今天,倍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历史对联,是鞭笞投降卖国,讴歌自强爱国,使学生在美丑善恶的鉴别中陶冶爱国的好材料。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华民族一

  次又一次的危机。

面对国家危亡,是卖国还是爱国,在近现代史舞台上,民族败类和民族英雄两种形象的对照十分鲜明,美丑善恶的对比极深入刻。

  1、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顾一人庆有;五十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2、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这是慈禧太后奢侈腐朽,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放手卖国的罪恶史。

  1、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2、袁世凯千古;民国万岁。

(意为“袁世凯”对不起“民国”)这是国人对袁世凯出卖维新变法,窃取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出卖民族利益以复辟帝制等罪恶行径的讽刺和揭露。

  1、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2、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庇无捐。

  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

  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这是蒋介石对人民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苛捐杂税搞得民不堪命,社会贫困的罪恶和中国人民对蒋介石政府实行妥协外交,消极抗日的极度不满和忧虑。

  昔有盖世(谐“该死”音)之德;

  今有罕见(谐“汉奸”音)之才。

  这是对叛国投敌,认贼作父的汪精卫大胆而巧妙的唾骂。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反动统治者的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对外投降卖国,是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两股反动势力。

但是,富有顽强斗志和自强心理的中国人民并没有沦亡,而是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

  1、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不我河山。

  2、诛杀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

  这是太平天国英雄儿女们“还我河山”的疾呼怒吼,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的信心、愿望。

  视而梦梦,天胡此醉;

  于是处处,人亦有言。

  这是维新志士谭嗣同不忍祖国沉疴负身,甘以热血唤醒“醉梦”中的同胞的英雄气慨和凌云之志。

  巍巍肝胆女儿,有志复仇能动石;

  衮衮须眉男子,无人倡义敢排满。

  这是巾帼英雄秋瑾“心比男儿烈”的自强意识,是这位女革命家“革命排满”,力挽乾坤的宏大抱负。

  死;生。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加紧侵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宁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不甘做亡国奴的自强不屈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威武不屈的人民。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杀身成仁、报国捐躯。

和反动统治者的投降卖国相比,这是何等美善,何等悲壮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学中,运用对联帮助学生回顾历史,有助于使学生在强烈的对衬中生愤恨、生崇敬,在美丑善恶的鉴别中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三、历史对联,是颂扬人民斗争业绩,赞美爱国主义者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刻苦攻读的好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无论是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但是爱国先驱们在失败中求索,在长袒待旦的中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令人感奋的可贵的献身精神,而且创基立业,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

请看反映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对联:

  1、百折不挠,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2、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真健者;

  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

  第1联为黄兴所题。

联语以一个革命者的亲身经历、体验,反映了辛亥革命艰苦曲折的道路,歌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功绩。

第2联是柳亚子先生为孙中山所题挽联。

联语中肯地对孙中山进行了评价,充分肯定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卓越的贡献和不可泯灭的功绩。

  在中国革命史上,爱国先驱者们之所以能为祖国奋斗一生,赤心报国,综观历史,不难看到,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正是这种爱国热诚,使他们奋起救亡,走向了革命。

这颗爱国心,这种爱国主义

  热诚,已铸入我们民族的自强精神之中,成了民族的宝贵财富,成了中国的脊梁。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份财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1、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博大的胸怀、刚直的气慨。

  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

  这是太平天国领袖之一洪仁玎被俘就义前宁死不屈的自白。

  1、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偿。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此两联皆出自孙中山先生之手。

它反映了革命者那种百折不挠、斗争到底的顽强斗志,也体现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之间甘苦共偿、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信任的优良品质和伟大情怀。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这是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同志矢志报国的伟大抱负和跃马横刀的英雄气慨。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作的一联。

联语向我们展现了这位伟人青年时代伟大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念。

  乌申斯基讲:

爱国主义“是人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的一大任务。

历史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运用对联教学),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二:

有关名人的对联

  有关名人的对联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项羽

  (0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06)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苏武

  (07)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嫱

  (08)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09)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10)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诸葛亮与刘备

  (12)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陶渊明

  (13)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白

  (1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15)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甫

  (16)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

  (17)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18)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杜甫

  (19)枫叶四弦秋。

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白居易

  (20)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白居易

  (2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2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23)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沈括

  (2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2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26)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

  (2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岳飞

  (28)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29)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剌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30)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孙中山

  (3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

  (3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

  (3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苏洵,苏辙

  一、名胜对联辑录

  1、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湖南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

  3、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4、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成都社甫草堂: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6、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出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

  二、与课文相关的名家对联辑录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颂孔子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颂屈原

  3、诸葛亮:

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4、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颂韩愈

  5、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颂韩愈

  6、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颂范仲淹

  7、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颂文天祥

  8、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

——颂文天祥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颂辛弃疾

  10、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11、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颂司马迁

  1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颂司马迁

  13、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颂陶渊明

  14、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颂汤显祖

  1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颂李清照

  1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颂李白

  17、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

  18、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颂杜甫

  1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颂社甫

  20、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

  21、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颂白居易

  22、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

  23、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颂韩信。

(注:

“知己”指萧何,“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24、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颂王昭君

  25、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颂诸葛亮

  26、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颂陆游

  2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颂岳飞

  28、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颂蒲松龄

  29、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颂鲁迅

  30、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颂三苏父子

  有关历代名人的对联.----

  1、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2

  (4)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2、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3、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3)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4)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4、项羽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

  5、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荆柯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7、司马迁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8、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9、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0、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陶渊明

  

(1)醉眠多似陶彭泽;句法参同李翰林。

(2)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2、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5)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6)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

  (7)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13、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5)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6)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14、白居易

  

(1)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3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15苏洵父子等

  

(1)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司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16、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7、沈括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花。

  (3)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

  20、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岳飞

  

(1)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2)万里留长城,南渡朝庭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

  (3)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得一片丹心。

  22、史可法

  

(1)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

  (3)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

  23、蒲松龄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4、孙中山

  

(1)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

  25、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6、韩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26、苏轼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27、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4

  风波。

  28、陆游

  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29、归有光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部曲: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

  矛盾的“蚀”三部曲:

  矛盾的“农村”三部曲: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

  冯德英的“三花”三部曲:

  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

  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

如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的全部史书,合称。

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并称。

也称四大史书。

  中国书籍“第一”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2.:

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3.篇三:

关于对联的题目

  八年级下语文复习题

  一.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2.请写出有关春天的农谚。

(2个)

  3.请写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句(2句)

  4.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4个)

  二.

  1.请写出你搜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民间谚语2则。

  2.请在课文、中找出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