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93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docx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

陈国辉与华侨

黄荣周

陈国辉遗像

民国时期的闽南就是著名的侨乡。

据《泉州华侨志》记载,至1911年,海外泉籍华侨总数估计超过80万人;1940年泉属各县华侨总数达1013640人,其中南安县224325人,占泉籍华侨总数22.13%。

作为民国时期闽南风云人物陈国辉,官拜国民党陆军中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据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晋江、同安、惠安、仙游等8县地盘,在辖区内大兴建设,公路网覆盖辖区各县。

同时,修建街道,建造桥梁,兴办学校,开创工业,设立医院、图书馆,聘文人修撰民国版《南安县志》,并开辟许多公共花园,使闽南各地一时蔚然欣荣,陈国辉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他接受华侨、归侨的支持,尤其是他争取侨资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试就陈国辉与华侨的几个问题抛砖引玉,求教于行家。

一、接受新加坡归侨、革命党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吴瑞玉的言传身教,推崇、坚守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1898年,陈国辉出生于南安县东北部山乡九都西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生逢乱世,在童年里,他的母亲朱唇娟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告诉陈国辉立身处世要正直公平,她常用古人的义举方正来教诲、约束陈国辉。

后来,陈国辉推崇、坚守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与新加坡归侨、革命党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吴瑞玉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吴瑞玉(1886~1916年),诗山吾丰村古宅人,同盟会员、革命党人。

民国4年(1915年)冬,吴瑞玉响应孙中山号召,从新加坡返回中国,与泉州革命党人策划反袁运动。

吴瑞玉前往南安八都山与民军陈宗仪联系,并协助整理部众,继再招兵购械,进行扩充实力,组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军。

陈国辉获悉情况后,向母亲朱唇娟告别,投奔吴瑞玉。

吴瑞玉视陈国辉年少机警,手脚勤快,为人义气,年少机警,而自己正乏侍从,遂把陈国辉收为随身勤务兵。

陈国辉随吴左右,忠心耿耿。

吴瑞玉为“福建护国军”第一支队教练官。

陈国辉跟随吴瑞玉参加反袁的革命运动。

因吴瑞玉所部兵士,有原为起义军苏亿余众,部分是受革命思想影响下的青年,所以有较强的战斗力,每次与北洋军战斗均取得胜利。

1916年4月的一天,福建护国军第一支队支队长钱凤鸣、教练官吴瑞玉以及苏炳楷、于万龙等人潜入泉州城内,在汤文河家秘密设立机关,广泛联络民军,约期攻取泉州城,不幸内情被阎广威探悉,阎率兵围捕,钱、汤、于、苏被捕,数日后,钱、汤惨遭杀害。

后吴瑞玉以福建下游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名义率部反击,为死难同胞复仇,在南安境内连挫北洋军阀,乘胜进兵泉州,驻扎晋江河市霞井乡(今属洛江区)。

农历三月廿九日(即5月12日),阎广威探悉吴瑞玉将大举攻城,急速纠集各部,星夜劫营,吴瑞玉率部奋起应战,他在白刃中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受伤血染战袍,弹尽援绝被俘,从容就义,年仅30岁。

他在受伤后,嘱咐部下要听从陈国辉的指挥。

5月13日,陈国辉招集星散部队19人,退守诗山靠近金淘的覆鼎山,后来下山居住到诗山草埔尾陈厝后一带。

后又退居八都后窟村,独树一帜,继续进行反袁运动,并改名为陈镇国。

这是陈国辉第一次正式带领护国军队伍,从此,19岁的陈国辉开始军旅生涯。

吴瑞玉英勇就义,气吞长河,陈国辉悲恸不已,为报知遇之恩,并勉励后人学习先烈精神,1931年冬,时任国民党中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的陈国辉令泉永公路局设计,在吴瑞玉故乡诗山诗宅小学(今吾峰小学),建造吴瑞玉烈士墓,命人拾其遗骸归葬,立石碑塑铜像,并勒刻碑文:

“烈士之成仁取义,洵可以廉顽立懦,彪炳一时,而照耀千古矣!

”(注:

今已废,尚存遗址)。

陈国辉跟随吴瑞玉戎马倥偬,时间虽短,然耳濡目染,接受了一股铁骨铮铮豪气的熏陶,感受了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

可以说,新加坡归侨、革命党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吴瑞玉不但是陈国辉的从军引路人,更是陈国辉较早的革命思想启蒙者。

二、与支持华侨出国的乡贤陈荣亮默契配合,奠定发挥华侨服务家乡建设的优势。

陈国辉与九都墩兜人陈荣亮的军事合作十多年(民国7年起至民国19年陈荣亮被刺杀),陈荣亮对陈国辉的帮助是巨大的。

民国7年(1918年)10月,宋渊源与王荣光(永春人)组织福建护法军,王荣光为第一军(一说第二军)军长(一说副军长,军长赵光),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其中第三支队司令杨安邦(陈贺),部队驻九都、码头一带(其时有人枪约800余)。

不久护法军又成立第四、第五、第六三个支队,第四支队司令陈荣亮,部队驻扎诗山、金淘一带,陈国辉任护法军第4支队副司令兼第1营营长。

因早年陈国辉是民团团长陈荣亮的团丁,颇得陈荣亮的青睐,故而在护法军第四支队时,两人在军事上配合默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陈荣亮比陈国辉年长6岁,经历丰富,比较稳重,被称为诸葛亮(军师)。

他早年就同海外有关系,并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引导国内群众出国谋生;在厦门开教堂,联合外国人,给各埠头输送劳工数名,并要求劳工出国学做生意,赚了钱寄回祖国、建设家乡;他为劳工提供住宿,安排船期,转接外汇,取信侨民,使出国劳工感到安全、方便。

闽南群众出国尤其是诗山、金淘、码头之多,在一定程度上跟陈荣亮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陈荣亮输送大量劳工,这些劳工后来在海艰苦拼搏,有的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侨,这也为此后陈国辉在军事上能有大量的国外先进武器装备队伍,奠定了有众多海外侨亲支持的经济基础,奠定了陈国辉今后在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华侨服务家乡建设的优势。

三、取得吕渭生等侨领的鼎力支持,至关重要。

陈国辉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得到许多华侨的直接支持。

吕渭生(1885~l950年),字俊周,诗山山二村苏美乡人,同盟会会员、菲华侨领。

福建省立法政学堂甫毕业便从政,参加过讨袁运动和北伐战争,结识胡汉民、李济深、李宗仁等国民党政要,与白崇禧义结金兰。

任过新编陆军第二师师长,受衔中将,福建省实业厅厅长,国民政府中央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6年10月,宋渊源和吕渭生等奉命在闽收编民军支援北伐,在厦门鼓浪屿笔架山宋氏住宅,设立“国民革命军参谋团”办事处。

此时陈国辉正被北军孔昭同所困,退守东田一带,因粮糈奇缺,部队已暂分散,仅剩数十人而已。

北伐军入闽后,北军闻风而逃,孔昭同亦率部北退。

陈国辉与参谋团联络,奉命编为一团,南、永、德等地民军均由他收编,并令迅速成立,立即率领该团随北伐军前进。

陈奉命后,即由东田率所部至诗山,设立团部,招兵买马。

未几,原部属陈佩玉、彭棠、陈育才、吴晋源等皆相继率众来归,德化徐簮枝(亦作徐箴基)和安溪詹方珍、龙载德等亦先后率部就编,所部计达1000余人,改编后即奉命随北伐军出发,由仙游经莆田而进入福州。

正是这次被收编,陈国辉才与北伐军何应钦接上关系,即被何应钦改编为新编军第一独立团,陈国辉担任团长,这是陈国辉军事生涯新发展的一个契机。

因此,收编及以后,陈国辉与吕渭生结下缘分。

后来陈国辉在诗山建设诗山公园,吕渭生鼎力相助,积极鼓募,共襄盛举。

吕渭生四处奔波,宣传鼓动,建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忠烈祠,组织“诗山磊社”(相当如今老协会),讨论修葺诗山公园等事宜,增添人文景观内容,极大提升诗山公园的文化品位。

诗山公园建成后,成为公众文化休闲的公益性场所。

1930年,陈国辉在诗山图书馆亲自主持青年集体婚礼,充当主婚人和证婚人,首开乡下新式婚礼之风,轰动一时,留下一段佳话。

四、采取措施,保护华侨,赢取侨心。

陈台拔(1886~1951年),号屏青,南安县官园(今梅山镇新兰村)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

1911年毕业于福建省法政学堂,为人忠厚、平易待人、文学渊博、事业心强。

民国10至12年(1921~1923年)任泉永公路局局长,在任期间负责公路建设养护成绩显著。

陈台拔父亲陈荣西,16岁前往菲律宾,后经营侨汇,在厦门创办和昌信局,陈台拔是陈荣西第四儿子,担任厦门和昌信局经理,专做南洋各埠侨汇生意,具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海外关系。

每年经手“汇水”数十至百万元,在南安东溪、永春一带是被认为是“信得过”的。

陈台拔是打开泉南最富庶侨乡的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早在几年前,陈国辉就同陈台拔相识、深交,陈台拔还从经济上资助过陈国辉。

陈国辉重用他,利用陈台拔通过这种良好的海外关系来多方吸引华侨。

民国13年、民国19年,陈台拔两次被调任永春县县长。

当上永春县长后,陈台拔致力于为陈国辉做好华侨宣传工作,经常带一些华侨如金淘的黄则盘、石井的林文质等去见陈国辉。

民国23至24年(1934~1935年)间,陈台拔受华侨黄钦书委托,竟辞去县长“宝座”,从事整顿“泉永德汽车公司”,就任总经理。

他经营有方,使该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他毕生为公路建设和发展汽车运输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3年,陈台拔任由新加坡华侨李光前创办的国光中学(1943年初创时期)的校董会董事。

1951年陈台拨在家乡逝世。

在重用陈台拔的问题上,陈国辉有一次在对部属说:

“我重用台拔,最要紧的是他能为我多活动几个华侨回来办实业。

今后,华侨回来得愈多,地方上的钱也会愈多。

”他又说:

“以前华侨怕土匪,一说到土匪就反感,无非是土匪‘扛劫’(即绑架抢劫的意思)他们的钱,弄到他们有家难归,有业难守。

现时我愿意帮助他们建设家乡,自然不会反对我了。

这叫做‘化阻力为助力’。

”原来,陈国辉早年曾强行摊派地方富豪和华侨眷属,杀鸡取蛋之愚,颇受诟病。

陈国辉成为“泉南王”,有人建议必须根治之,他信言纳谏,除了重用陈台拨这样的人物,又下了一道命令:

凡勒索华侨者,一律严惩不赦;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安民护侨。

于是迅速扭转了社会视听,维护了广大华侨的合法权益。

陈国辉东溪通过宗亲侨属陈台拔,西溪通过部下黄玉玺堂亲黄则盘(巨侨黄奕住老伙计,曾任上海昌兴行经理)和石井奎霞华侨林文质(?

~1925)的搭造桥梁,专门往返于泉、厦各地做侨属工作,大有收效。

陈国辉更直接修通公路,整饬社会治安,严防散匪盗贼,保护侨汇安全分发,打击豪劣地痞欺凌敲诈侨户,顿现一时太平景象,因而南安县侨汇收入创闽南一个纪录。

据《南安华侨志》记载:

1928年侨汇达2000万元(银元),1930年约2500万元,1931年约2300万元,1932年约2100万元。

陈国辉大力修通公路,加强基础建设,保护侨汇安全到手。

当时,印尼巨富、中南银行董事长、金淘人黄奕柱(1868~1945)曾在上海一次宴会上说:

“现在国内治安最佳,地方有欣欣向荣之概者,当推福建闽南泉属安南永数处。

”有人认为那是陈国辉在统治的,他说:

“不管他是否土匪,地方安定,气象良好是事实。

”那时地方盗贼敛迹,有分发华侨民信者,肩挑银元公开来往各乡派送,安全无事,颇受称道。

这主要是陈国辉推行护侨政策的结果。

恰好当时南洋光景不错,一时侨汇激增,“大厝纷起”。

因此华侨对这时期的闽南都称是“路头好行,冥夕(晚上)好睡,好赚吃,番钱好寄,大厝好起。

1927年至1931年,是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形成高潮的时期。

陈国辉采取一些办法,接近华侨,并鼓动他们回乡多办实业,他还进一步计划要办几个合股公司(如开发矿山等),以招徕华侨投资。

同时,准备在厦门和泉州两地各建一座华侨招待所。

十九路军入闽前夕,他甚至已经物色好几个人,要派往南洋各埠去进行活动。

 

陈国辉(前右四)与诗淘码鹏教育建设委员会成员合影

五、知人善任归侨,成为发展事业帮手。

洪文德(1897~1953年),字歧年,华美人。

少年时期到菲律宾求学,后回国入福建法政学堂读书。

1923年、1931年两次担任南安县长。

1925年应陈国辉之请,带20支德国造驳壳枪投奔其麾下,任参谋长,负责联络和军需事宜。

洪文德多方联络方声涛,促成方提拔陈国辉担任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他积极为陈国辉出谋献策,倡导要用所取的民财,创办公益事业,要保护华侨的利益,取信于民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等,为陈国辉所采纳施行。

叶祖仪(1890~1949年),号郁礼,诗山人。

幼年在私塾读书,后到福建省法政学校学习。

辛亥革命期间,在校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到晋江、南安、永春一带工作。

嗣后随东路讨贼军许崇智到广东任梅县县长,数月去职,南渡菲律宾。

在菲担任中华《公理报》编辑,加入菲律宾致公党。

1925年回国,初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九师张贞部工作。

1928年,接洪文德继任福建省第一混成旅及福建省兴、泉、永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对陈国辉的决策有较大影响。

1932年9月调任南安县长,坐席未暖,与陈国辉同被十九路军扣押,闽南一带侨胞函电纷请当局开释,数月后获准,赴香港往日本考察。

抗日战争爆发,叶祖仪回国,参加南安抗敌后援会工作。

1940年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海外部计划委员会委员,1942年辞职,返乡定居。

洪文德、叶祖义在担任陈国辉的参谋长期间,出谋献策,进尽谏言,力倡创办公益,加强地方建设等,尤其是叶祖仪任参谋长期间,积极参与陈国辉在安、南、永、德防地内掀起兴建校舍、图书馆、体育场、公园、街道、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机场等公共事业的热潮,尽参谋长之职责。

而陈国辉知人善任,察纳雅言,采纳诸多合理建议。

六、礼待华侨,争取捐款,推进地方建设。

南安等地殷富侨眷多,南洋华侨每年或二三年一批一批地携带巨款回国探亲、盖房、筑墓或购买田地。

陈国辉每每获知这些情况时,总是事先派人先了解华侨在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然后在华侨回国时,早早派副官筹备热烈欢迎仪式,派数辆汽车驶在公路上,军乐队吹吹打打恭候于泉州等码头两旁,持枪士兵穿着整齐军装站在公路两旁直至接待室门口。

船一抵埠,副官即上船恭敬有加地致词迎接,嗣请登上汽车,随即军乐大作,悠扬盈耳。

一路上士兵持枪致敬,一如招待外宾。

归侨看了公路建设情况,又看到礼遇有加,对比在国外受人歧视的际遇,心里热呼呼的,不禁热泪盈眶,对陈部大加赞扬。

接待室里陈设堂皇富丽,沙发椅、逍遥床……应有尽有。

捧出大红袍好茶,递上雪茄烟,奉上香气扑鼻的手巾,送上几道上等点心,穿着洁白外衫的服务员柔声下气,眉开眼笑地轮番上前,鞠躬而退,惹得归侨心花怒放。

宾主寒暄毕,陈即介绍国内情况、闽省情况与陈部编制情况及今后计划。

暮色将临,陈嘱开宴,佳肴名菜,珍贵非常,归侨惊叹此地不啻天上仙境。

酒过三巡,副官上前行军礼后致词:

报告扩充队伍、充实军备、建设地方需款,随即奉上红簿敬请捐款。

就这样,陈国辉发动华侨先后捐了100多万银元,用于地方建设等。

据《洪濑华侨志》记载,祖籍前山(今前峰村)大路头、菲律宾侨亲戴叔愿,1912年往菲律宾索索贡langsodngsorsogon谋生,曾购山地数百亩,种植椰子树,创办加工厂加工椰子等山上特产,设立贸易公司经营当地土特产,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侨大户。

戴叔愿与罗东小罗溪黄缘治(1895~1974年)结婚,夫妇热心家乡公益。

民国时期,数次返乡,响应闽南民军首领陈国辉号召华侨捐款建设诗山、金淘、洪濑,捐款资助修桥造路、建设市镇。

七、兴办教育,培养家乡人才。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陈国辉采纳地方人士的意见,以诗(山)、(金)淘、码(头)、鹏(溪)为试点,成立教育委员会,推选杨序真为主任,叶壁轩等18人为委员。

这个地方性的“教育行政机构”邀集较有资历的各界人士,共商兴学大事。

他们要求各乡都有新校舍,推广普及教育,教育纳入正轨,严格学制,高小二年,初小四年。

这个时期的学校,校舍新、规模大,设备齐全,四合院或同字壳式,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很牢固,学校有教室、小礼堂、教师宿舍,并有体育活动场地,天井则种树种花,美化环境。

学校还有洋乐队、图书室等等。

取缔私塾,鼓励华侨捐资兴建校舍,限期开学,一时乡乡里里都办有小学,穷村僻壤也不例外。

如金淘山区高田村就因拖延建校,受罚三千余元后,也立即办起学校。

陈国辉主倡诗、淘、码、鹏四区大兴学校,并影响了全县,南安县兴办新学堂走向全盛时期,侨乡都兴办起了小学,小学多起来了,中学也发展了,并出现职业学校。

据统计,全县有学校410多所,尤以诗、淘、码、鹏四地为全、为大、为好。

这个时期的学校建设,华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华侨中的杰出人物,如金淘的黄奕住先生等人,居功至伟。

如以侨乡金淘来讲,黄奕住先生在楼下乡大办教育,就直接影响上下都华侨办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下都朵桥、育南等乡华侨也相继办学;上都的后坑埔,华侨办学成风,学校林立,这里有道南小学、启化小学、女子职业学校、近思小学、莲峰小学等等。

当时南安学校普及,求学方便,读书的人也多,特别华侨子女,读书的特别多。

陈国辉时代,以诗坛乡统计,在学学生达800多人。

1931年,南安全县小学生首次大会考,在丰州县立小学举行,学风之盛,可想而知。

兴办教育,是陈国辉执行孙中山革命精神,推行地方自治的推手之一。

在泉州,陈国辉利用陈昌侯创办“泉永普及教育促进委员会”,推动泉属各县教育的发展。

陈昌侯早年是泉州教育界闻人,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后来投入民军活动,任高义的参谋长。

高失败后,陈流落永春。

1930年陈国辉进驻永春时,接受参谋长叶祖仪的建议:

“将来入泉州,此人对我们跟地方合作很有用处。

”陈接受这个意见,招纳了陈昌侯并委为“永春教育整理处”处长,月支高薪二百元,陈昌侯自此受到陈国辉的重用。

“泉永普及教育促进委员会”设于泉州泮宫内,陈昌侯自任处长,还聘请一些本地和外地的教育界名人担任委员。

该会出版有《泉永教育》刊物,并于1931年夏天举办一期“暑期教育补习班”,请了几个外地的学者前来讲学。

该会在普及地方教育事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当时,福建省政府教育厅厅长程时煃到泉州视察时称赞陈国辉懂得办教育,不错。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陈国辉是一位深受华侨影响,并懂得护侨、引侨、用侨的“侨务工作先行者”,他所作的侨务工作,是值得肯定并可以借鉴的。

诗山公园规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